136书屋 > 奇幻 > 光武剑侠全文阅读 > 第42章 决策

第42章 决策


越说下去,玉帝越觉得青虫此人的可怕。自己在无量洞中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难道他当时就在那里?可是也不对啊,在那里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什么人不存在什么人他都不知道的。于是他用一种带有研究性的目光看着青虫。

元始天尊听着他侃侃而谈,心中暗想,原来那段秘密是这个样子啊,难怪事到后来会发生那样的事。

元始天尊等人在外面等着进去的人出来,等来等去只等到了鸿都老祖和如玉。又开始等着,左等不出来,右等不出来,众人不由得议论纷纷。有的说会不会玉帝进去之后发生什么意外的状况吧,怎么这么半天还不见人出来?鸿都老祖立刻喝止:“你胡说什么!会出什么事?通天已经是个废人了,能对陛下怎么样?陛下宽仁,会对一个废人做出什么事呢?你胡乱揣测,就该拔掉舌头。”吓得那人不再说了。

如玉生性狡黠,把里边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唬得众人一愣一愣地,不知虚实。

跟着玉帝来的侍从郎官南华,负责玉帝的安全,他有些放心不下,试探性地问老祖道:“不知道洞中是什么光景?”

老祖心中也没底,只是不得不故作镇定:“没事的。”

这时又有人提议,不如进去看看,老祖立刻板起脸:“陛下吩咐在外等候,没有圣意,谁敢擅自作主?”

“如果在天黑之前不见陛下出来,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陛下怪罪下来,我一个人担着。”南华侍从郎官这样说等于是心意已定,他虽然尊敬老祖问问,实际上他并不在老祖的部下,不听他的;而且职责所在,不容马虎的。

老祖一想也对,这样下去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于是说:“如果是这样,不如一起都进去,陛下怪罪下来,大家一起担着。”

大家心里都等得不耐烦了,巴不得进去看看才好。于是一群人都涌了进无量洞中。

正如众人所料,果然出了事。玉帝和通天正在动手。

玉帝以手作剑,放出三丈剑芒,正不急不徐地向通天头顶斩落。通天也不闪也不架,直到剑锋看看将到面门,这才一侧头,避过要害。剑锋继续斩落,将中肩头,通天这才又一侧肩膀,避过锋芒。剑锋依旧不停地向下斩落,看看将到腰眼,通天这才最后把身子完全闪开,剑锋劈空。通天这一避,一波三折,拖泥带水,看似极其别扭,只有修为最深的几个人才看得出来,他的修为已经到了收发随心的地步了。

玉帝一剑劈过,通天也不甘示弱,一拳打向玉帝。这一拳也不甚急,但是玉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玉帝好似中了邪,竟不知闪避。南华大惊,如果玉帝有所损伤,那吃不了得兜着走,也顾不得细想,立刻冲上前去,替玉帝挡下了一拳。怪事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只听一声闷响之后,南华好端端地站在那里,通天已经飞出去老远,倒在地上(空中),神色极其委顿。这一下大出众人意料之外,原指望通天功力惊人,这一拳南华不死也得重伤,哪里知道不堪一击的却是通天。

众人立刻跪倒,口称:“臣等护架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玉帝脸色却不善:“谁让你们进来的?我不是说让你们在外面等着吗?”

“臣久未见圣驾,情急之下才违命进洞。”

“好了,我不跟你说了。”玉帝却无心听他解释什么,来到通天的面前,扶起通天说:“魔兄受伤了,这是我做事不周。你的神通看来是恢复不了了,我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些,其他的就看你自己了。”

通天并无异色,只是无奈地说:“可能是天意吧?好在肢体的机能算是恢复了,也不算是太亏。”

众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哪一出呢?

原来二人谈到情浓之时,玉帝觉得通天开阔通达,断不似人们众口相传地那样是个万恶不赦的大魔头;或者当初如此,而今已经物是人非,岂有千年无改之理?通天耳闻得玉帝此君乃弑父杀兄而立,必是一个刻暴少恩之主,而今耳闻之,目见之,实乃一个精明干练,虚怀若谷之君。盖弑父杀兄不足以掩其圣。两个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玉帝口称通天为“魔兄”。

“魔兄,你为朕解惑释疑解惑,功莫大焉,足以赎兄昔日之罪。骨断筋折,幽闭千年,亦已太过矣。朕为你重续筋骨,恢复神通,还你自由之身如何?”

人不说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之为物也,乃人之所欲,而况通天囚禁千年者乎?通天自然是无所不可。于是,就发生了先前的一幕。

玉帝脸色不善,对南华等人说:“谁叫你们进来的?你们不经宣召,擅自入洞,何其无礼?遇事不请,自作主张,又何其莽撞。若不是朕知道你们护主心切,岂能轻易饶恕?还不给朕退在一旁?”

南华唯唯而退,擦了一把汗,心中暗叫侥幸:龙颜无恩,动辄得咎,今日算是领教了。

鸿都老祖为了转移话题,于是笑呵呵地问道:“不知陛下心中不解之事如何?”

玉帝听见老祖问他这个,脸色还算平静了些:“朕已解矣!”

老祖笑着说:“臣观陛下之色,固知其当解矣。积仁施德,以诚取天下,方为圣主之行,陛下其勉之!”

玉帝心中一动:这老家伙在耍心眼儿。原来他什么都知道,却在我面前装傻,原来是为了替他徒弟脱罪。也难为了他一片善心,朕何必当面点破,不如就顺水推舟,成全了他一片心意。于是说:“通天为朕解惑于迷津之内,释疑于迷茫之中,其功莫大焉。朕欲释其千年之囚,复其自由之身,卿以为如何?”

老祖大喜,连忙跪倒:“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忽听一人大叫道:“不可不可!”玉帝循声望去,原来是元始天尊。

只听元始天尊说:“不可不可,通天顽固,虎狼之心不可测。今日一旦纵去,他日必不可复制,到时候悔之无及。”

元始天尊是昆仑派中反魔最坚决的一位。当初魔神绝天那么高的身份,那么深的修为,还中了他的计落了个万劫不复的下场;通天伏法之时,如果不是老祖力保,只怕也不能活到现在。现在听说要放通天出去,心中岂有不急之理。

元始天尊反对,鸿都老祖也不能说什么。玉帝看了看他,叹了口气,说:“通天乃魔道之主,尚且不计前事,为朕解开心结,开讲天道,尊驾身为昆仑山之主,何为反如此心胸不广?况天道向善,不弃悔过之人,何我堂堂之师,竟不能容一刑余之人?”

元始天尊见玉帝心意已决,料不能劝,只得作罢。不过明着不能动手,可以暗中来,绝不能让他再次为祸苍生,况且是一个废人?

通天乍逢大喜,虽然自诩万事不萦于怀,不能无动于衷,于是躬身一礼:“陛下知遇和推许之恩,通天永世不忘。臣在此期间,日与师父参详宇宙之所从来,世事之所推衍,古今之所进退,颇有所得。今已集成一册,辑录成章,名曰《太平要术》。全书以金丝为经,银线为纬,玉粉为文,由臣口述,如玉代制。计百二十篇,分为仙术、医学、兵法三编。如果陛下下弃,臣敢献于陛下,以求术之普施,法之济世,道之传承也。”

玉帝大喜,连忙叫南华:“快快与朕取来!”

南华战战兢兢地从如玉手中接过《太平要术》,小心翼翼地朝玉帝走去,生怕再有所闪失。

也是天该出事,不知道这无量洞中为何出现了老鼠。南华本有过失在先,胆战心惊,如今一脚踩在老鼠上,老鼠“吱吱”一叫,吓了他一大跳,手一哆嗦,天书就撒手了。这无量洞是一个无限空间,谁也不知道它通向何方?天书这一去,不知会落在什么地方。南华吓得立刻伏在地上,自知去死不远。

玉帝气得浑身发抖,手脚乱颤:“你诚心要和我作对是不是?屡次坏朕大事,留你何用?来人哪!把南华拖了出去……”

老祖见事不妙,连忙又跪在地上,说:“陛下息怒。这天书失落,必得派一得力之人寻回。使功不如使过,不如就派南华去寻天书,将功赎罪。”

玉帝一想也对,于是对南华说:“你现在就给我下去,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也要给朕把书找到,找不到就不要再回来了。”

南华死中得活,面色如土地下去,漫天遍地去寻天书去了。

通天见事已经了,遂向众人告辞,众人一直送到昆仑的东山口。

玉帝与通天新识,依依不舍,自有一番话要说;老祖与通天师徒情深,而淡如水,通天跪在老祖面前,半晌无语,唯气结而已。

最后老祖长叹了口气,说道:“你好自为之吧!”

通天哽咽道:“师父多多保重。”

在场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师徒二人这一别,竟是永别。

通天大袖一甩,飘然远去。众人目送他的离去,忽然如玉追了上去,叫道:“通天哥,你等等我,我跟你去!”

老祖没有阻拦,和玉帝对看了一眼,心想也好,有一个人的帮助,可以助他成就无双的事业。

元始天尊十分不满:“当初我就不同意放走通天,都是师父和陛下力主。如今通天反成了气候,可怎么是好呢?”

青虫冷笑道:“哼哼,都是你们这些居上位的自作主张,曲解天意,如今搞出这些事来,怎么处理呢?”

玉帝不答,反而问道:“我最后再问你一句,这些事如此重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记得其中有的只有我和通天两个人在场,可是你却知道得一清二楚,你究竟是什么人?”

“我不就是那伟大的神灵……”青虫正要胡扯一番,结果见所有人的眼神都好像要杀人似的,只好老老实实地说:“你还记得那本《太平要术》是怎么丢得吗?”

“……”玉帝不解地看着他。

“南华不是踩到了一只老鼠吗?那就是老子我。他娘的,哪不好踩非踩我。我其实早就到了,至于具体是怎么到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你们交易的过程我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你们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勾心斗角上面了,怎么会注意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呢?”

原来如此,玉帝和众人恍然大悟,没想到造物是如此神奇,而天数又是如此不可测,自己认为密不透风的事,其实天早就知道了。

“既然知道我是天意了,那就痛痛快快地把你们的目的说出来吧!难道你不知道放出通天教主会有什么后果吗?”

玉帝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说道:“其实,我是为了要对付这次的劫数,才有意放出他来。谁知道这劫数就是他本人?”

所有人无语地看着他,听他说出什么新鲜的见解来。

“自从我登上天位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这天劫的从来及应对之法。天地本是和谐的一体,但是它得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许会在某些时候变得不和谐。这个时候为了使天地复归于和谐,于是出现了劫数这一概念。据我归纳,出现劫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天地失序,一种是静极思变。千年之前的那次劫数,应该是天地失序,那么这次的劫数应该就是静极思变了。据我想,天地失序比较不容易避免,来了就得应,但是静极思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预作防范,减少天劫的损失。而且我发现,每次天劫都会有一些人应劫的。小的不用说,那次初劫中应劫的就是朕的父亲和通天教主,那么这次天劫也一定会有人遭劫的。从私心考虑,我不希望是我,也不希望是我正道中人。但是论理来说,魔教的劫数已经过去,其势不得不轮到我正道,鸿都老祖的仙逝就是一例。因此我的考虑是既然通天教主的劫已经过去了,那么这次的天劫就不会有他的份儿,我们先预作恩赐,希望他会看在我和他师父的份上,不会视我们万劫不复而不顾吧!”

这些话真是够新鲜的,恩赐还能先给?给也得看是什么人,通天教主是世仇,岂能?

“靠,老大,你真是够妙想天开的。有句话我不得不告诉你,你上当了。那个教主,根本不是对手,你们都被骗了。”

玉帝睁大了眼睛,似乎不信:“你怎么知道?”

“是啊,那怎么会呢?”元始天尊也似不信。

“你们白痴啊,当初放走他的时候,他才多少功力?几乎是个废人。这才多少年,他就能恢复到这种程度?”

玉帝和元始天尊也恍然大悟,一直身在其中,与通天打了多少年交道,反不如一个孺子看得准。

李出尘郑重地说:“虽然没有恢复过来,不过也是个对手。有一件事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已经以昆仑和天庭的名交向日月教发出了挑战,而且通天教主今也已经应战了,这件事不可不打算。”

“什么!什么跟谁商量了?”

“哼哼,没商量又怎么样?反正通天教主已经知道你们所属的门派已经向他发出挑战了,而他也已经应战了。你们不会到时候不敢应战吧?”李出尘冷笑道。说实话,对这两个家伙,他是一点儿好感也没有,尊敬自然是谈不到了。

“是啊是啊,麻烦是你们放出来的,你们不想办法收拾残局,难道要我们这些人来替你们擦屁股吗?”

这些话说得真是毫不留情,又尖锐到了极点,两位都是一方至尊,岂能被他一言给挤住?虽然万分不愿意,也只好强压下把这二人砸扁的冲动。为了找回面子,玉帝向元始天尊说:“是啊,咱们不能让小辈来替咱们承担责任,向通天的挑战虽然不是我们提出的,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承担。不管昆仑如何,我天庭回去之后就整顿人马,对付日月教。”也不等元始天尊表态,又对李出尘等人说:“和日月教的事,不是一时半刻能解决的。前期你们就先不要管了,把天地日月剑练好才是最重要的,对付通天,也只有这些神器了。”

说完又把韩雪单独叫到一边,对她说了些悄悄话,随后说道:“你哥哥那里我就不去了,我得回去安排下一步的行动。”说完带着剑神,也不理会别人,径自走了。

元始天尊见状,也不留在这里了。不过他并没有亲近之人在此,也不好一句话不说就走,只好大声说道:“未生!咱们也回去吧!”

未生应了一声,对李出尘说道:“出尘兄,我们还有事,改日再会吧!不过你们如果有什么事的话,只要跟我说一声,我是不会推辞的!”

李出尘笑了笑,说:“谢了。”

未生看了看韩雪,特意说了一句:“公主,我走了!”随后也没和别人打招呼,跟着元始天尊走了。

韩雪愣愣地看着未生,品味着他说那话的意思,忽然品出了一丝异样的味道。

青虫又嘿嘿地笑了,葵女横了他一眼:“你又笑什么?”

“我笑堂堂的元始天尊,人缘这么差,混得还不如他徒弟。”

葵女想了想,也赞成地笑了。

刘秀在军营里正在与他的将军们处理军务,前方战报很不理想,尤其是西路邓禹军。邓禹来信说战况不顺,又莫名其妙地受到重大损失要求派兵增援。刘秀自然明白其中原因,但是现在全线吃紧,哪里有兵派过去啊?但是又不能这样说,只好回信一封,在信中说明不必派兵之理由。信中说现在正值天下大乱,更始败亡之机,理宜扩大战果,向各个州郡派兵,总部一时很难再派兵增援。不过一到总部能抽出兵力来的时候,一定第一个增援邓军。相信以邓禹大才,应该不难度过难关,有邓将军在彼专任,大事必成。忽然刘秀想起一事,于是在信中加上了几句:

“向者在长安之时,余曾窃彼财物之庄子陵先生,今己来到我军中。仲华如果尽快结束战事,尚可至行营与子陵先生一会,述彼时相遇之情。”书信发出之后,刘秀心里充满了昔日长安游学时众人相聚的温情。

李出尘等回到军营之时,书信刚刚发出去。刘秀把邓禹书信的内容让李出尘看了,不无忧虑地问道:“如今各地损失很重,形势不容乐观。”

“不必担心,我们刚见过通天教主了,他已经答应了我们的挑战,应该不会再偷袭我军了吧。就算他不为个人信誉想,也得提防我们对他手下的报复行动。必竟,我们虽然打他不过,他那些手下还是能对付的。”

刘秀听到这里,心里安定了不少。一眼见到庄子陵,笑着说道:“子陵,你还记得当年那个小仲华吗?如今他已经是我军中的首席大将了。”

庄子陵想了想,说:“哦,当年他才十三岁啊,如今也能专任一方了?”

“先生先在我军中留下,等关中战事一结束,就可以与仲华相见了。”

庄子陵摇了摇头,说:“不,我不会留在这里,我还得回去。”

“先生不肯留下来帮我成就大业?我们好歹相交一场,先生如此无情?”

庄子陵又摇了摇头,笑呵呵地说:“并不是这个意思。我如今已经对天道发生了兴趣,留在红尘中会影响修行的。况且有我徒儿子通帮你,也是一样的,子通的能力,可是你所亲见的。”

刘秀点点头:“这倒是,不过子陵你,就不能多留些时候,和仲华见一面吗?”

“有缘自会相见的。我这次来只是为了日剑和大地之脉而来的,如今事已经办成,我留此无益,不如早归。”

万俟风和紫玉听说师父还要走,自然少不了一番缱绻,但是庄子陵去意己决不可复留,只好挥泪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