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奇幻 > 光武剑侠全文阅读 > 第51章 新都洛阳

第51章 新都洛阳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高邑即位为皇帝,大封功臣宿将,以嘉奖群下之功。刘秀论功,以为前将军邓禹运筹决策,平乱关中,独当一方,功莫大焉,乃使使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以比前汉之萧何。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封舞阳侯),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邓禹前在关中,屡立战功,平定黄河以东之地,分置官吏,便宜行事威名远播。又军纪严明,关中屡遭战乱,民心思定,以为邓禹长者携幼扶老来归,众数十万,号百万。刘秀使者至,拜邓禹为大司徒,其诏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后汉书?邓禹列传第六》)

其实,邓禹号虽长者,然随刘秀之年,仅二十二岁,至此也只二十四岁,而位已至司徒,爵已至侯,自古以来未尝有也。

长安政乱,更始赤眉相攻伐,战火不断。赤眉新立刘盆子为帝,樊崇将兵攻刘玄,邓禹众将多以为应趁此时机遂入长安,邓禹不同意,认为在缓不在急,决意先战据上郡、北地、安定三郡,静观其变。甚至在刘秀圣旨到来催战之后,邓禹也没有改变原来的主张,执意缓兵稳进——刘秀手下自作主张不奉上命的人比比皆是,前有李出尘,后有邓禹,实乃汉营一大怪事。后来因为发生了宗歆叛变的事,刘秀这才意识到虽然大势有利,但是人心并不是那么稳定,方信邓禹行事有度,虽非有先见之明,然而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总归是没错的,所以也就专任邓禹关中事,不再干预。

刘秀虽然首封邓禹等诸将,但其意并非如此。因为在他看来,能够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有二人居功至伟,不但统筹兼顾,而且奇计百出,若行封赏,应以此二人为首。就在刘秀登基的第一个月里,他所下的第一道圣旨,其实是对李出尘和万俟风进行策封。但是圣旨虽然写好了,却并没有发出去,而是亲自拿着圣旨来到李出尘的住所,一则是给他一个惊喜,二则是真有大计垂询。没想到万俟风也在这里,正好省去了一次麻烦。

但是当刘秀一拿出圣旨说要封李出尘为文昭侯,封万俟风为武烈侯的时候,却被他二人谢绝了。原来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接触,万俟风已经有些开始明白他的使命了,既然是上天选定的除魔卫道之士,就不能在凡间有任何留恋之处,这名利当然是其中首戒。所以当刘秀说出要封赏的事,万俟风和李出尘一样,选择了拒绝。

让刘秀意外的是万俟风的拒绝,不过,既然如此,那圣旨也只好收起来了,对待这些高人,是不能用世俗的权威来束缚他们的。

不过幸好他们虽然没有接受封赏,对于刘秀的垂询还是有问必答的。当刘秀问道天下大势之时,李出尘说:“如今主公已经即位为天子,当以天下臣民为子,如今虽然攻战征罚之事还没有结束,但行事应以仁德和宽容为要,这是对人;对己则必严,这个己不但指主公你自己,甚至你手下的人,也一并得严格要求。这是保全他们功名爵禄的最好办法,不然,又会走上前汉初年功臣们“天下定而皆败”的老路,到时候归罪于主公你。”

刘秀不禁沉默了,想起当初对待李出尘粗暴无礼,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家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为你刘秀的历史声誉着想,可是你刘秀呢,甚至还怀疑人家的忠心。

万俟风不理会他在想些什么,立刻也拉开话闸子:“如今河北已平,主公应该开始向天下进军了。取天下,当先取洛阳和长安:洛阳天下之中,得之可安天下;长安天下之险,得之可平关中,是皆天下之要冲,帝都之首选啊。”

刘秀不住点头,说:“长安有邓司徒执掌权衡,得之不难,洛阳已经被我军重重包围,拿下是迟早的事。”

正如刘秀所说,洛阳已经在汉军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原来元年初,刘秀未登极之时,更始帝刘玄先遣李轶、田立、硃鲔、陈侨将兵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刘秀当时正北攻燕、赵无暇南顾,遂派冯异为孟津将军,与河内太守寇恂拒守洛阳之兵。

李轶先随刘秀之兄刘縯起兵,后与刘秀定计杀死刘縯,以此获得刘玄信任封为舞阴王。但冯异深知李轶在刘玄政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欲以此为突破点来使对手内部发生变故。冯异写了一封书信给李轶,信中说:“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苟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间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是故萧王跋涉霜雪,经营河北。方今英俟云集,百姓风靡,虽邠歧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在此时矣。如猛将长驱,严兵围城,虽有悔恨,亦无及已。”(《后汉书?冯异列传第七》)

李轶被冯异一封信打动要害,虽然知道刘玄的日子已经不长了,但是归降刘秀他又有所顾忌,毕竟害死了人家的亲哥哥,这仇怎么能忘?但是再跟着刘玄,老实说也没有什么发展了,怎么办呢?最后李轶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他给冯异去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了自己原跟随刘秀的意思,但是身在刘玄朝中,又暂不能立刻归降,只望冯异能够向刘秀表明他的意思,看刘秀是个什么反应。为了取信,他再也没有与冯异交战过,而且在河南太守武勃被冯异攻破之时,也是闭门不救,使得冯异能够北攻上党,南下河南,连破数十城。

冯异见李轶所说不假,于是就把李轶的情况反应给刘秀。要说刘秀虽然是善忍为上,但是也得合情合理,不能凡事都忍。这李轶害死他亲哥哥,如果这都能容得下,这未免太没有人情味了吧,但是又不能说不容他降。最后,刘秀也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故意把李轶的书信让硃鲔知道。果然,硃鲔听说后大怒,立刻派人刺杀了李轶,如此一来,刘秀既没有不准人归降之谤,又报了杀兄之仇,一举两得。

硃鲔杀掉李轶后,城中人心不稳,多有投降者。硃鲔出城作战,反被冯异大杀一阵;退回洛阳,又被冯异围城三匝,至此硃鲔只能困守孤城,苦苦支撑而已。

洛阳,因其位于全国(古中国)之中,自东周以来,就被建成一个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大都市。新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派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共守洛阳。有意思的是,更始帝刘第玄也派他的成国上公王匡攻打洛阳。到了更始元年九月,几乎和王莽灭亡的同时,洛阳也被绿林军给攻下来了。刘秀被派往洛阳清宫,于是当年的十月,在宛城驻陛的刘玄就迁都洛阳了。不过到了更始二年的二月,刘玄又以长安为故都,于是迁都长安,离天了这天下第一大都。

刘玄政权到了长安之后,出现了裂痕。硃鲔、刘赐、李通、李轶、王常等被派往关东,于是这些人就在洛阳一带定了下来。后来更始政权四分五裂,留下来镇守洛阳的就是硃鲔、李轶等人。冯异用计将李轶除去,硃鲔一人苦苦支持洛阳之局面,但这时已经是独木难支了。

刘秀登基以后,决心一定拿下洛阳,于是派吴汉带领十一员大将,将洛阳团团围住。到了九月的辛卯,硃鲔终于支持不住,向刘秀军投降。于是刘秀的大队人马开进洛阳,就在这里定都了。

再进洛阳,刘秀的身份和功业已经大不相同:前者是为刘玄做嫁衣裳,现在是为自己打天下,刘秀意气风发,过于当年。

定都之后,自然是国家的建设了,自有能人老吏定计,没有李出尘他们什么事了,李出尘等人也就在洛阳定居了。未生与剑神则带着他们的人在洛阳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安定下来了。

有天夜里,青虫尿急去方便,见有个人临窗对月长叹,匆忙中未及细看,等到回来时,青虫发现那个人还在。青虫月下一看,原来是韩雪正看着月亮发呆。她粉白的脸庞被如水的月光一照,显得那么贞静,浑不似平时那副冷傲乖僻的样子。而且显然是有心事,连青虫来回走动居然都没有察觉。青虫看到这幅画面,要说不痴痴地看上半天,那叫胡扯。

其实青虫实际上对她并没有什么想法,不过有美女在这里发呆,总会惹男人想入非非的——虽然什么也得不到,但是能为她们做点事,也是心甘情愿的。

正在青虫目瞪口呆口水下留流之际,韩雪忽然长叹一声,两串晶莹的东西无声地坠落在窗台上。虽然青虫是听不到的,但是在月光下,那明珠般的莹光还是被他看到了,不知道怎么的,他心里一阵莫名的恻痛。

韩雪这可是非常少见的事啊,怎么能想象一向骄傲的公主会独自一个人在这里哭泣呢?

正在这个时候,一声更悲凉的长叹声,将韩雪的沉思打断,抬头一看却是青虫从远处走过来,但是韩雪并不理会他,而是继续伤心。

“我们的骄傲的公主殿下,这是为什么在这里伤心流泪呢?是哪个不开眼的混帐王八蛋得罪了公主殿下啊?”青虫这听起来有点不伦不类的腔调,让她觉得更像那个人的语气。当初那个人说话的语气和这时的青虫简直是一个腔调,可是今天又上哪里去听这话呢?唯其如此,更觉心寒。

“走你的吧!没事不要来打扰我。”韩雪语气还是那么高傲,但是在青虫听来,却另有一种味道。

“奇怪了,你说话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和了?我觉得尖刻才是你的本色嘛!”

要在往常,青虫说出这句话来简直是找抽,但是出奇地,今韩雪非但没有任务不满,还委屈得又哭了,因为她觉得青虫的话里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不是就因为这个,那个人才会对她不理不睬的?

“唉,唉,唉!大姐……大婶……大娘,你这是干什么啊?好像是我得罪你的样子。”青虫也受不了这种温柔的悲情,头开始有点大了。

还是不理,韩雪哭得越来越起劲了。

见惹她生气也不管用,还闹得更凶,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不过,他想了半天,还是想到了什么,于是眼珠一转,吧息道:“唉,我明白了,准是万俟风那臭小子,惹美女生气,他还想不想活了?我这就找他去!”可是脚下却没有一点要动身的意思。

韩雪虽然没有立刻反应,但是哭声却渐行渐止了,过了一会儿,又擦了擦眼泪,直接把窗子关上了,青虫想了半天,也不是滋味地走了。

可是第二天,青虫正在大睡之际,就听见有人在不停地敲他的门,还边敲边有人吵架的声音:

“你着什么急啊?你这是干什么啊?拉拉扯扯地干什么啊?别敲了!”是万俟风的声音。

“你不是不信吗?咱们就问一问,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韩雪)

“那你小点儿声啊,这么大的声音干什么?”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问个清楚,好大家痛快。”

青虫模模糊糊地听了这么几句,打开门一看两个人正脸红耳赤地站在门前,青虫怔怔地看了半天,才开口骂道:“干什么啊?大清早的鬼叫个什么劲?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两个人也不生气,青虫又听他们吵了半天,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昨天和韩雪说话的那些情景被在远处同样临窗而叹的万俟风看了个正着。第二天一大早,韩雪去找万俟风,打算把事情摊开了说,总是这么不理不睬,不清不楚的也不是味儿。但是万俟风醋意很盛,说了些难听的,言语中指斥韩雪不但对李出尘余情未了,还和青虫不清不楚,原来他只是看到了,什么也没有听到。韩雪自然是不肯认了,于是找青虫来当面对质。

“你跟他说清楚,我们昨天说什么了啊?”韩雪气急败坏地说。

弄明白了之后,青虫想了半天,才说:“是啊,我们是不清不楚了,又怎么样?你不要还占着不行别人要啊?我昨天对雪说,如果万俟风那小子还是这么欺负人的话,干脆和我去我的那个世界得了,省得在这里受窝囊气。我会对你比他对你好上一千倍一万倍的。雪说她会考虑的,再向你最后证实一下,如果真得不行,我还是有机会的。我靠,我什么时候当过人家的候选人?妈的,老子还排在你后头,越想越生气,不过为了雪,我忍了。你说吧,你做何选择?”

韩雪目瞪口呆地看着青虫,不想他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一时怔在那里了。万俟风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冷冷地看了韩雪一眼,哼了一声就走了,什么也没有说。

过了好半天,韩雪才反应过来,眼睛里充满了怒火,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手颤抖着抽出长剑(这可是天剑啊)对准青虫就砍过来。

青虫曾经见识过天剑的威力,神仙都难逃公道的天剑,他能逃得过去吗?不过还是下意识地躲了一下,随后,只觉得左臂一痛,便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