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官场风口浪尖:你有阴谋,我有阳谋全文阅读 > 第48章 “豆腐渣”工程倒了(2)

第48章 “豆腐渣”工程倒了(2)


  而宋永林走这步棋,实在是出于无奈,逼不得已。换届之后,叶仁军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继续坐常务副市长的宝座,要么退居二线。退一万步来讲,即便能继续担任常务副市长一职,权力也是大不如以前。毕竟,上面有吴哲压着,而新来的市长,不管是谁,一旦和吴哲一个鼻孔出气。他这个常务副市长,也就成了摆设。再做上一届,到时候,还得退居二线。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没有实权,如同傀儡,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可想而知。既然叶仁军将来的方向,大致如此,不存在着太多的变数。宋永林只能寻找新的码头,更大的码头,停船靠岸。

  除去这两点,应该不会有其它的原因。

  大约过了十分钟,看叶仁军依然未开口,宋永林轻咳了几声,点上一支烟,做起了自我批评,说道:“老领导,在南翔花园这个问题上,您也已经批评过我。不过,我还是要当面向您认个错。毕竟,我现在是新区临时的一把手。而且,南翔花园,是我主抓的工程。”

  既然叶仁军迟迟不肯开口,那就先认个错,表个态,借机引出话题。

  叶仁军也点上烟,抽了几口,冷哼了一声,问:“永林,现在你来教教我,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样来收场!”

  “老领导,事故……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中。现在……现在还不好下定论。”叶仁军的眼神,让宋永林心生恐惧。

  “伤了35个人,死了22个人。不管事故原因是什么,都够你喝一壶得了啦。单凭这两个数字,就可以摘掉你的乌纱帽。实话告诉你,这起事故,已经引起了省领导的重视,上面一旦追究下来,你说说看,该怎么办!”

  宋永林挪了挪身子,低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你说你什么时候去省城不好,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下子好了,这么大的篓子,可不是说补就能补得上。”

  “老领导,我也……我也不知道,南翔花园的房子,怎么……怎么说倒就倒了。要不然……要不然,我怎么敢跑去省城呢。我有个老同学病了,在省人民医院抢救,我不得……不得不去。”见叶仁军提到了省城,宋永林愈发语无伦次。

  “永林,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现在只想知道,南翔花园的问题,到底有多大?”

  叶仁军并没有循着“省城”的话题进一步追问,宋永林也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老领导,这个……”

  “到底有多大!”叶仁军怒目四射,再次强调道。

  “老领导,真的……真的没有问题。南翔花园是我主抓的重点民生工程,这你也是知道的。我再怎么……也不会向它伸手,那不等于自绝后路嘛。”越往下说,宋永林的声音越小。

  其实,宋永林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叶仁军虽谈不上一清二楚,但也了解个八九分。在南翔花园这个项目上,宋永林拿了一笔不菲的好处费,叶仁军也没少拿。更确定地说,是叶夫人拿的。当初,为了拖宋永林下水,应宏权一出手就是三百万。宋永林不能独吞,也不敢独吞,从中拿出一百八十万,用来孝敬叶夫人。这些,叶仁军不可能不知道。他之所以要明知故问,一来,是为了考验宋永林,是否一如既往的忠心,是否藏着掖着。上次,董芳婷被隔离审查后,宋永林曾通过何永莲,求到叶夫人的头上,希望她能给叶仁军吹吹枕边风,向冯容海施压,把案子强压下去。不巧,当时,叶仁军正因吴哲要继续留任东州任市委书记,而市长的人选,要么从省城空降,要么从外市平调一事,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无处发泄。而宋永林又正好撞到枪口上,成了靶子。一直到这次事故之前,谁也没有主动给对方打过电话。大年初三,宋永林倒是主动约了叶夫人,给叶仁军捎去了一份新年礼物,一幅明朝某大书法家的真迹。这说明,他心里,还是有老领导的。冷静下来,叶仁军觉得,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自己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没把握好分寸。毕竟,宋永林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一对利益共同体。要是他真出事,自己也会有麻烦。而且,极有可能是大麻烦。既然如此,那就该探探他的底。二来,也是为了稳住宋永林,让他继续围绕着自己转。虽说,宋永林跟了自己多年,但是,政治斗争,一向是残酷的。你得势,如日中天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主动贴上前,巴结着你,捧着你,供着你,甘愿沦为哈巴狗的角色。一旦你失势,或者是落难了,所有人都会离开你,抛弃你,甚至背叛你。不说别的,即使是某些领导干部,一旦退居二线,内心也会失衡,反差极大。眼下的形势,叶仁军不再有其它的奢望,只想坐稳常务副市长的宝座。至于再高的平台,先稳住,再去拼,再去博。同是常务副市长,放在五年前,就会有许多人将筹码押在叶仁军身上。现在,可就不同了。毕竟,年龄摆在那里,在坐上五年。叶仁军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往上挪,要么退二线。而且,一般而言,后者的几率要大上许多。如此一来,原本绕着他转,把他当作指路明灯的一大部分人,也就会改变策略,重新选择背后的“那棵大树”。官场,一向是最现实的势利场。因此,叶仁军必须要继续稳固好根基,只要根基稳,众人抬柴火焰高,将来,即便是破釜沉舟,心里面也会有足够的底气。宋永林一向是他的左膀右臂,绝不能让他有“二心”。他有了“二心”,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自己这么多年,殚心竭虑打造起来的铜墙铁壁,就会轰然倒塌。连“地基”,都会被他人夺走!

  “永林啊!”叶仁军叹了口气,又说,“房子塌了,事小。可是,一旦有人把南翔花园和城投集团划上了等号,事情可就大了。而且,林晓麦已经进去了,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老领导,这也是我最为担心的地方。坦白说,廉政办这么快就对林晓麦动手了,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难道甄主席那边,就没有……”

  “意料之外!”叶仁军冷哼了一声,质问道,“那什么在你的意料之中呢?”

  “老领导,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叶仁军挥了挥手,说:“甄主席已经退居二线,有些事,不好伸手。况且,这还不是小事,他就更不会伸手。万一搞的晚节不保,不值当。”

  “那倒也是,那倒也是。”

  官场上,有一种现象,一直是敏感话题,即:“59岁现象”,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59岁是泛指,不是特指,是指领导干部在离退休前夕,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在宋永林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泛滥,基于三种心态在作祟,第一,存在着“权力即金钱”的心态,在这之前,一直有“前科”。第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最后再捞一把。第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屁股擦干净,退休后就不会有事。殊不知,许多领导最终就是倒在了这一关,弄的晚节不保,身败名裂。甄伟东已经退居二线,平安“着陆”,就更不会去掺和这种事情。即便他和林晓麦,有着权色交易,或者更深层次的利益往来,即便林晓麦供出了他。对于已经退居二线,顺利过关的领导干部,上面还是会采取能不追究就不追究,网开一面的政策。因此,59岁现象就如同一道坎,过不了,就得栽跟头,大跟头。过了,就安全了。

  “老领导,有件事,我拿不定主意,还是得请示你!”

  听到请示二字,叶仁军的心里也平衡了许多。这说明,在宋永林的心目中,自己还是他的老领导,他依然还是这个阵营里的人。

  “有什么事就说吧。”

  “应宏权那边,征地补偿款已经到位了,您看……”

  “永林,这还需要请示嘛,当然是尽快把补偿款发放到位。居民楼倒塌了,市里面已经在追究。老百姓拿不到钱,万一再去管委会,甚至去市里面闹,上面更会追究到底。某些人,还会借此机会,趁火打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天就把这件事办了。”

  “老领导,我明白。”

  “明白就好,至于廉政办那边,我也会适时的打招呼。马上就要换届了,这种事一旦闹大,对谁都不好。冯容海是个聪明,我想他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分得清轻重。”

  宋永林本想试探有关换届的事情,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现在,换届对于叶仁军而言,是敏感话题。能不提,则不提。至于自己的去处,还是先把屁股擦干净吧。况且,自己已经另谋出路,把筹码押在了别处。

  第二天上午,叶仁军就给冯容海打了个电话,下了道指示,有关新区城投集团的问题,必须在换届之前,有个了结。绝不能因为某件事,破坏了大局,破坏了和谐的气氛。接到电话时,冯容海正在和林晓麦“交手”。一连两天,冯容海和丁国凯亲自上阵,用尽各种手段,对林晓麦展开了多番攻势。不过,收效甚微。林晓麦表现出奇的镇定,她只认准一点,在南翔花园这个问题上,自己的确是收受了贿赂。但是,根本不像董芳婷说的,拿了好处费,在这个项目上,持有干股。林晓麦深知,干股一事,是她和应宏权,私下达成的协议。董芳婷也只是道听途说,根本不可能拿出确凿的证据。只要应宏权不出事,就不用去承认,坦白。坦白从宽,只会把牢底坐穿。

  其实,在叶仁军来电话之前。就在昨天中午,冯容海接到了另一个电话,市政协副主席甄伟东打来的电话,作为铺垫,甄伟东先是不咸不淡地询问了冯容海工作上的事情。最后,才提到了城投集团一事,希望他能够适可而止,不要把动静闹的太大,免得惹祸上身。冯容海和甄伟东,素来没有交集,只是听过他的名头。在任政协副主席之前,甄伟东担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一职,可谓是位高权重。除此之外,一概不知。甄伟东突然过问此事,只能说明,他和城投集团有着某种牵连。不过,他到底和应宏权,还是林晓麦有关系。这一点,冯容海还吃不准。之前,一直有传言,林晓麦在上面有人,而且是个大领导。莫非,这个人就是甄伟东。要是甄伟东再卷进去,牵涉到了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性质变了,问题就更棘手了。

  昨天下午,冯容海便向市长吴哲,汇报了情况。吴市长的态度很明确,案子照样查,但是,对于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要掌握了铁证,才能动手。眼下,第一,继续以林晓麦和董芳婷为突破口,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深挖内幕。第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应彪的下落。应彪是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只要撬开他的嘴巴,案件就会有新的转机。第三,在换届之前,争取拿下这起案子。

  第一点和第二点,冯容海赞同。可是第三点,却有难度。而且,难度还很大。现在距离换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想要彻底拿下这起案子,没有漏网之鱼,不太可能。关键是,在这个问题上,市长吴哲和叶仁军,达成了共识。叶仁军的意图是显然的,向冯容海和廉政办施压,案子可以查,但是,查到一定的程度,就该收手。那吴市长呢,会不会也是这个意思。毕竟,换届之后,他要继续留任东州,担任一把手,市委书记一职。还没上任,就在东州“大开杀戒”。往后,人人自危,根基还会稳嘛。根基不稳,就容易从座位上摔下来。众人抬柴火焰高,要是众人不抬你呢,后果可想而知。一方面是如日中天的大好仕途,另一方面只是一起腐败案件。这两者,是不可能划上等号的。案子照查,查到不能查了,适可而止,政绩照领,又能坐稳位置。如此一来,才是双赢的局面,才是明智之举。

  吴市长不会是动摇了,妥协了吧。想着,冯容海急忙制止了这个念头。他相信,市长吴哲之所以给出明确的时间期限,是在给他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当下,前方的障碍如同一堵墙。面对墙,往往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撞了墙,便回头。第二种,明知是墙,硬要去撞,撞个头破血流,才肯罢休。第三种,把墙推到。而冯容海,抱的正是第三种态度,把墙推到,重立规则。城投集团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起错综复杂的腐败窝案。往深了说,是体制固有的顽疾。这些年,中央下了大决心,一直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谋求创新,寻找突破口。其中,如何有效的打击腐败,预防腐败,反腐倡廉,更是重中之重。

  冷静下来,冯容海拿出了杀手锏,那份被篡改的政府纪要文件。

  “林局,对于这份文件,你怎么解释?”说着,冯容海把复印件拍在了桌上。

  林晓麦不明就里,拿起来一看,心跳瞬间加快,一股凉意从脊梁骨直窜全身,她极力稳定地情绪,淡淡地问:“冯主任,我不知道要解释什么,我也没发现这份几年前的纪要文件,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

  “林晓麦,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一份是关于新区城投集团改制的文件,当时,为了一步到位,市里成立了专门的改制小组,由叶副市长任组长。你作为市政府办公室基建处副处长,也是其中的组员之一。”

  “没错,我的确是组员之一。”林晓麦万万没有想到,看似不动声色的廉政办,居然已经挖的如此之深。这份纪要文件,可是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前途,意义非同小可。突破了这个口子,城投集团的整条战线都会土崩瓦解。甚至于,连“指挥部”都会被端掉。

  林晓麦暗暗下了决心,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松口!

  “那好,林局,我来问问你,为什么这份文件上,记录的不是城投集团,而是城投发展集团呢?”丁国凯接过话茬,问道。

  “可能……可能是工作人员打字的时候,出现的小失误吧。”

  “小失误,林局,你真拿我们当三岁小孩。”冯容海提高了嗓门,提醒道,“我们已经对这家城投发展集团,展开过调查。它是一家民营性质的企业,而不是国企。林局,难道这也是失误吗?”

  “可是……可是冯主任,你刚才也说过。当初,新区城投集团的改制,由叶副市长亲自挂帅,副组长也是市里面的几个领导。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组员,有些事,我无权过问,更没有资格知道。”

  “林局,你的意思是,你对这份被做了手脚的纪要文件,毫不知情。”

  “没错。”

  “林局,我再次提醒你。有些事情,你主动说,和等我们找到了证据,你再去承认,性质可是完全不同的。”

  “我知道。不过冯主任,丁主任,该说的,我都说了。不知道的,我总不至于瞎编吧。”林晓麦依然嘴硬。

  久攻不下,冯容海准备改变策略,先放一放,不要去动林晓麦。先让她去猜,去想。猜的多了,想的多了,内心就会摇摆不定。再利用这段时间,查出应彪的下落,利用应彪,让林晓麦开口。和腐败分子作斗争,要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决心,更要有打持久战的耐性。关于应彪的去处,之前有传言,说是他去了欧洲考察。其实,只不过是烟雾弹。冯容海派人调查过,出入境根本就没有应彪的记录。这就说明,应彪根本就没有出国。而且,很有可能就在东州。

  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