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官场风口浪尖:你有阴谋,我有阳谋全文阅读 > 第22章 市里面的考察组下来了(1)

第22章 市里面的考察组下来了(1)


  和前些日子不同,宋永林今天的心情,如同春水般,涨的特别的快。市委组织部的考察组刚下来,考察组的组长,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魏兴就给他打来电话,说是让他去趟罗凤宾馆,谈一谈。

  在宋永林看来,这是一种信号,有利的信号。考察组刚安顿好,第一个就约见他。这里面是有学问的,如今的社会,小到学生考试,大到奥运会,人人都在争第一,夺金牌。尤其是字中国,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观念,根深蒂固。第一,就说明市里面对他是重视的,更说明,在新区党委书记的人选上,市里面是倾向于他的。

  想着,宋永林不禁吹起了口哨,哼起了小曲,心情大好。好好拾掇了一番,让司机开着专车,把他送到了罗凤大酒店。罗凤大酒店,是罗凤新区唯一一家像模像样的宾馆,去年年底,刚刚挂上三星级的招牌。毕竟,罗凤新区是经济开发区,以工业为主,污染严重,有的只是流动人口,而非常住人口。一到晚上,就成了一座空城。虽说,市里面的本意,是打造工业区的同时,还要让罗凤新区成为东州的副城市中心。工业要发展,商业也不能落下。话虽如此,但是,市领导有市领导的大局观,下面的干部,心中也自有一本账。发展工业,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GDP,都要比商业来得实在,迅速。商业投资,成本高,收益的周期长。一比较,什么更容易转化为政绩,是显然的。归根到底,还是贯彻和执行力的问题。这种事也已经是见惯不惯,上面下个指示,出台个文件,中央到省里,省里到市里,市里再到区县,最后到乡镇和街道。每个级别的境界不同,悟性有差别,解读的方式也就大相径庭,到最后,往往会变味,甚至会变质。

  宋永林调整好呼吸和步伐,进了电梯,到了三楼,镇定地走到306房间的门口,有节奏地敲了敲门。

  来开门的,正是魏副部长。

  “魏部长,幸会幸会。”

  “永林同志,你来啦,请进。”

  宋永林和魏兴,是第一次见面。但,这不妨碍他对魏兴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官场上,任何时刻,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都是一场战争。即便是一个阵营里的战友,也会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那一套。唯一的不同,是战争规模的大小。魏兴是东州组织系统的“元老级”人物,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进了组织部,只不过是,刚开始,是在乡镇。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到了今天的位置。据说,理工科出身的他,性格执拗,办事雷厉风行,不喜欢绕弯弯。组织部掌控着官员升迁的命脉,一到过年过节,魏兴家的门槛总是会被那些送礼,跑官买官的人踏破。对此,魏兴往往会选择两种方式,回绝或者直接转交市纪委。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他自己内心最清楚。

  做一件好事,可以抵得过十件坏事,拒绝一次贿赂,剩下来的全盘照收,你就是大清官。这种事,宋永林见得多了。

  这些都不重要,宋永林看到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在市委组织部,魏兴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正的人,而韩正又是市委书记陆天明的人。只要魏兴肯定了自己,就等于是陆天明排了板。到时候,即便龚斌文有情绪,也只能忍了。毕竟,陆天明才是东州的“大当家”!

  进了房间,宋永林还发现了一副熟悉的面孔,唐达天。在任市纪委副书记之前,唐达天曾是新区的纪委书记。直到几个月之前,廉政办成立,他才和冯容海互换角色,去了市纪委任职。此次,他是考察组的副组长。每当换届时,上面总是会派考察组到下面,基本上是组织部和纪委搭班子,组织部是来考察干部,纪委也是来考察干部的。组织部是来遴选哪个干部合适,纪委是来查处某些干部的问题的。同时,换届,往往也是跑官,买官,卖官最疯狂,最猖獗的时候,作此安排,已经成了惯例。

  “唐书记,你也在。”宋永林上前,笑着打了个招呼,递上一支“红双喜”。

  一包“红双喜”七块钱,宋永林记得,二十年以前,在乡镇工作时,拿着那么点寒酸的工资,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钱,只能将就着抽这种烟。如今,到了这种级别,档次自然要提高,再怎么样,也要“中华”打底。但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抽什么烟,在魏兴和唐达天面前,抽中华,甚至是档次更高的烟,那就是低级错误,要不得。

  “冯主任,我早戒了。”唐达天干咳了几声,如实说。

  “唐书记,不会吧。我记得你在新区工作时,烟瘾可是很大的。每次开会,搞得我们一些女同志都有意见,来向我投诉。”宋永林打趣道,意在缓和气氛。

  “冯主任,实不相瞒,一个星期前,我去医院做体检,查出了肺部有问题。所以,不得不戒啊。”

  “是吗?”宋永林心中一惊,这个消息也太突然了,肺部有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要是肺癌,是会有生命危险的,“确诊了吗?”

  “暂时还没有,半个月后,还要去复诊。”

  “唐书记,这个时候,你应该请个病假,好好地调理调理,休养休养。”宋永林打起了感情牌。

  “冯主任,你也知道,我这个人,不工作,就浑身不自在。有问题就有问题吧,只能看着开一些,配合医院的治疗。”说着唐达天淡然一笑,转而说,“马上就要换届了,我这个考察组的副组长,即便是最后一班岗,也要站好,把好关啊。”

  “老唐,你言重了。”魏兴打断道,转而进入了正题,“永林同志,为了让唐书记尽可能多的休息,我们就来谈正事吧。”

  “我听二位领导的安排。”

  “永林同志,我要纠正你的一个错误,我和唐书记不是什么领导,也不是代表个人在跟你谈话,是代表组织。”魏兴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转而问,“这次我们考察组来罗凤新区,想必目的你也是知道的。”

  “当然,为了换届,为了选拔干部。”

  “永林同志,自从原瓯港区区委书记兼新区党委书记顾城落马之后,新区一把手的位置一直空缺着,你是新区管委会的主任,有什么看法?”

  “我个人觉得,应该找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来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毕竟,罗凤新区是东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宋永林显然是有备而来。

  “市里面在干部选拔问题上,一向是慎重的。经过讨论和研究,党委书记一职,有可能从新区内部挑选。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方式,比如,直接从市里面派人下来。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正如你所说,要选一个真正务实的干部,来担任党委书记一职。”说完,魏兴又问,“永林同志,罗凤新区的情况,你比我们都要了解,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嘛?”

  “如果从内部选拔,我觉得好多人都比较合适。”紧接着,宋永林把新区党委会领导班子的人员统统报了一遍,唯独不提自己,继续打着马虎眼。

  “冯主任,那你自己呢?”唐达天追问道。

  “唐书记,我适合不适合,组织说了算。”

  组织部来考察,你要往上冲,更要往后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不能搞的锋芒毕露,那样,只会导致副作用。况且,考察组第一个找宋永林谈话,就已经说明,他是党委书记的有力竞争者。有些话,说透了,说开了,反而显得没有政治智慧。

  宋永林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课上,曾经学过一篇《我选我》的文章,讲的是,一个班的学习委员生了重病,要休学。位置空下来了,自然要有人顶上。老师希望同学们踊跃推荐合适的人选,沉闷了良久,才有一个人站出来,居然说,我选我。这要是放在官场上,是极其荒唐的事情。选不选你,你自己能说了算嘛,要组织同意,领导拍板,拼的是实力,是资源,是人脉,是靠山。背后有人,再加上下面的人拥护,你不说,也会选你。

  “永林同志,干部的选拔,最终是要组织来拍板。不过,也要遵从个人的意愿嘛。”魏兴接过话茬,又说,“没了书记,你就是新区的一把手。一年来,你为新区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也有所了解,市里面也是肯定的。政绩,也是我们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毕竟,许多政绩,都是虚的,是刻意做出来的。”

  听着,宋永林心中略微发憷,总觉得魏兴这番话,是在暗示什么。政绩工程,虚的,莫非他是暗指南翔花园,又或者说,考察组这次下来,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查那封和城投集团有关的举报信。要不然,唐达天刚才也不会说,要誓死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句话,从魏兴的口中说出,和唐达天说,意义是不同的。唐达天是考察组的副组长,同样,又是市纪委的副书记。既代表考察组,也代表市纪委。不会是冯容海和他有过接触,谈论过那封举报信的事情吧。想到这里,宋永林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一年前,正值顾城落马,当时,新区纪委也收到了一封举报信,内容直指城投集团一把手应宏权。最终,在叶副市长的强压下,唐达天只好作罢,不了了之。这次,他不会是“卷土重来”吧,要是他联合了冯容海那个“冯固执”,那问题可就更棘手了。

  “永林同志,你觉得呢?”魏兴打断了他的思绪。

  “魏部长,你说得是。”宋永林应付道。

  “对了,永林同志,你对仁昌同志,是什么样一个判断?”紧接着,魏兴又放了个猛炮。

  “这个,魏部长,唐书记,我和仁昌同志搭班这么多年,有些话……有些话,不太好说吧。”

  “有什么不好说的,你是管委会主任,他是党委副书记,知根知底。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沉默了良久,宋永林才开了腔:“仁昌同志,总体而言,是优秀的。无论在工作能力,还是大局观方面,都值得我去学习。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其他人,更代表不了仁昌同志。”

  宋永林这句话,明着,是夸奖,暗里,却是在贬低钱仁昌。他把钱仁昌捧的高高的,又说代表不了他,是反话。

  “仁昌同志是新区的党委副书记,主管党群工作。如今,党委书记的位置空缺着,组织上,理所当然也要考虑他,毕竟,这方面的工作,他比许多人都要娴熟。永林同志,你觉得呢?”

  “那是……当然。既然是考察,就说明人选尚未确定。既然没确定,每个人都有可能。”

  “永林同志,你这话,又有错误。我们选拔干部,除了能力,资历也是一方面,总不能让普通的,一个刚入职的公务员,来担任党委书记一职吧,我们的考察可是有一定范围的。”魏兴提醒道。

  考察组约见宋永林的当天下午,钱仁昌也去了罗凤宾馆。这不稀奇,毕竟,在管委会的领导班子中,他的排名仅次于宋永林,合乎规矩。考察组和宋永林谈时,提到了钱仁昌。同样,和钱仁昌的谈话中,也有意抛出了宋永林。关于党委书记的人选,市里面尚未统一意见,不过,大致的方向是有的,宋永林和钱仁昌,两个人选其一。而且,根据“风向”来判断,宋永林的赢局似乎要大。但是,在结果尚未确定之前,考察组要做的,除了进一步深入调查,考核之外,还要适时的和稀泥,要让宋钱二人感到,他们都有希望,对方也有希望。相互猜疑,暗中较劲,往往有些问题,会在两个人的斗法中,浮出水面。

  如果两个人都不适合,又该怎么办?这一点,考察组下来之前,老上级,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正亮明过态度,实在不行,就从市里面派人下去兼任。

  第二天下午,考察组并没有按常理出牌,直接绕开新区三把手,四把手,邹文怀和高磊,把冯容海叫到了罗凤宾馆。

  接到唐达天的电话时,冯容海正在廉政办的小会议里,开专题研讨会。讨论的,无非是那封匿名举报信,眼下,这是廉政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五个领导班子成员,加上城投集团的纪委书记毛文娟,共六人,却站成了三排,冯容海,丁国凯,季克凡是一个队伍,陈涛依然独善其身,保持中立,态度暧昧。初来乍到的毛文娟,态度明确,加入了何永莲的阵营。这一点,冯容海早给自己打了预防针,毛文娟有此态度,实属正常。她是应宏权的人,何永莲是宋永林的人。应宏权和宋永林的关系,又不简单。说穿了,她们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人。

  讨论来讨论去,何永莲和毛文娟死咬住一点不放,要查可以,必须要拿出像样的证据,再去查。否则,就是有意针对,动机不纯。

  冯容海心想,动机不纯,到底谁的动机不纯,你们心里更清楚。至于证据,不是没有,而是不能说,至少不能当着何永莲和毛文娟的面说。说了,应宏权和董芳婷之流,就会有所防范。你有证据,别人也可以销毁证据。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反腐,也要掌控主动权。

  冯容海不明就里,匆匆忙忙地赶到罗凤宾馆。

  “容海,我们又见面了。”他刚进门,唐达天便笑着问候道。

  他的这个“又”字,颇具艺术。说明,在魏兴面前,他并没有掩饰,和冯容海曾见过面。换个角度来分析,他对魏兴是信任的,再往深处说,两个人是一条战线的人。对于考察组而言,这很重要,想要所有的组员统一战线很难。但,最起码,带头的几个人,不能各怀鬼胎,阳奉阴违。你支持宋永林,我支持钱仁昌,是会乱套的。

  “容海,这位就是考察组的组长,市委组织部的魏副部长。”看冯容海有些愣神,唐达天介绍道。

  “魏部长,你好。”冯容海不卑不亢打了个招呼。

  “容海同志,你一定在想,我们考察组,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把你叫过来谈话。”魏兴一语道破了冯容海内心的疑问。

  冯容海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魏兴递上一支烟,示意冯容海先坐下,尔后,才说:“容海同志,每次换届,也是跑官,买官,卖官,最猖獗的时刻。许多人,为了头上的那个官帽子,屁股底下的那个位置,不择手段,甚至于去省城,和北京城疏通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要敲响警钟,尤其是老唐,和你这个廉政办主任。要坚决和一切腐败分子作斗争,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因此,我们考察组,除了选拔干部,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借机铲除腐败分子。要不然,老唐也就不会担任副组长一职。市里面做此决定,是有用意的。”

  “魏部长,唐书记。我在这里表个态,只要在廉政办的权限范围之内,一旦发现腐败,决不姑息。”

  “容海同志,你的人品,官品,我和老唐是了解的,组织上也是信任的。否则,也就不会和你深入地去讨论这些问题。”有了铺垫,魏兴适时地进入了正题,“容海同志,今天叫你来,一来,你也是新区党委会的成员,你也知道,党委书记的位置一直空着,组织上,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二来,是谈谈那封举报信的情况。”

  冯容海这才恍然大悟,根据魏兴的语气来判断,听听意见,是其次的。重点,是谈谈那封举报信。这是好事,之前,不管是市长吴哲,还是常务副市长叶仁军和副市长龚斌文,相继来罗凤新区,说的话,拍的板,或多或少,带有个人意志。这次不同,魏兴和唐达天是代表组织在说话。组织上有信心,有决心,去查,去深究,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去揭开这块黑幕,再强的个人意志,也要掂量掂量其中的利害关系。搞不好,是会被组织抛弃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层关系,还需要理清。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有“带头大哥”,路线正确,才是组织。走偏了,就是结党营私,就是利益集团。而且,一旦利益集团的势力扩大,往往就会和组织对着干,试图取而代之。那么,魏兴到底属于哪个组织,组织的带头大哥又是谁,这个带头大哥能否和叶仁军以及龚斌文相抗衡,这很关键。

  想罢,冯容海说:“魏部长,唐书记。关于人选,我不是打马虎眼,说实话,心里的确是吃不准。毕竟,我来罗凤新区不到半年,对许多人的认识,都不透彻。”

  “昨天,我们约见永林同志时,让他推荐人选,他可是提到了你。”

  “是吗?”冯容海直觉地诧异,便说,“魏部长,唐书记,术业有专攻,我只想在廉政办这个舞台,干些实事,做出点实实在在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