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认为,仅用武力是不能彻底征服一个民族的,对被征服民族的心理的控制往往能弥补武力的缺陷,解决武力不能解决的难题。托勒密王朝以国王和王后的名义崇拜埃及神赢得了祭司阶层的支持,王权得以神化。
在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埃及祭司阶层始终是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马其顿统治者为神庙和祭司阶层的影响所震慑,他们深感只有赢得宗教界的认可,才能在埃及建立稳固的统治。因此历代托勒密国王都对埃及宗教力量表现出宽容、虔诚和友好。
宗教信仰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不排斥埃及传统的宗教信仰,也不拒绝埃及诸神,他们像尊敬自己的神一样尊奉埃及神。他们从埃及吸收的文化大多与宗教有关。这一时期新建的许多神庙,大都按照埃及传统风格建造,普通的希腊人也接受了埃及的神,他们喜欢去哈特舍普苏特庙请示神谕,到阿蒙神庙接受启示。
托勒密王朝宗教信仰的最显著特点是将埃及传统神与希腊神的认同合一。托勒密一世引进埃及的塞拉匹斯崇拜就是这一结合的最突出体现。塞拉匹斯是一个男性人形神,是奥西里斯与阿庇斯信仰综合的产物,含有死后的生命、农业、生产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与希腊宙斯主宰的世界、狄俄尼索斯的生产相互吻合。托勒密一世将塞拉匹斯视为埃及神中的精华而加以推崇,其神庙遍及埃及各地。
埃及一些原有的神,如阿蒙、哈托尔、奥西里斯和荷鲁斯等仍为人们所崇拜,特别是伊西斯崇拜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影响到文学艺术创作。克里奥帕特拉被认同为伊西斯。埃及的重要神灵也都与一个相应的希腊神对应起来,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被认同于阿波罗。这种认同使希腊人和埃及人都能接受和信仰,为观念的沟通架起了桥梁。
经济特权
波斯人不尊重埃及宗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托勒密王朝记住了前车之鉴,他们将波斯人没收的大量神庙财产归还原主,减免神庙的赋税,并且将从全国征收的部分税如葡萄税、果园税等无偿赠送给神庙。托勒密王朝的统治集团还积极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在重大的宗教节日向祭司捐赠和封赏丰厚的供品。
公元前50年,当孟斐斯的名为塔耐特巴斯太特的阿庇斯圣牛死去时,女王捐出412枚银币用来置办祭品,另外还有大量的实物,如酒、油、面包、牛奶等。
遍及全国的地方神庙数量之多令人震惊。埃及是个多神教的国家,各地神庙都热衷于表明自己的神圣特殊性,尤其在托勒密王朝尊重埃及宗教的政策下,更是拼命扩充自己的力量。有个只有1500人的小村却有3个埃及神庙。众多的神庙和神庙里奢华的建筑及装饰,所需要的费用由谁来支出呢?一般来讲,国家除了给神庙提供大量的祭品外,还要负担神庙建筑的花费。
托勒密王朝的神庙除了经营农业、畜牧业外,还设有金银制造、铜器锻造、木器制作、香料加工等作坊,并拥有自己的船只和众多房产。
祭司阶层在社会上享有各种特权,能为当地人提供避难所,部分地或全部地垄断丧葬行业并且能免交赋税,甚至能在政府严格的垄断政策下,制造莎草纸赢利。
制法权
祭司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宗教会议的制法权。统治者授权全国规模的宗教会议来制定法令并颁布实行。虽然这些法令必须迎合世俗国王的意图,但是对祭司而言,拥有制定法令的权力就抓住了主动权,一旦王权衰落,他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争取更大的权益。而如果王权强大,他们则可以凭借为国王歌功颂德博取欢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祭司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与世俗政治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他们不仅接纳了托勒密国王参加阿庇斯圣牛的祭拜,而且还将托勒密四世、六世的生日及托勒密八世的登基日分别作为阿庇斯圣牛的生日和加冕日。
公元前196年,孟斐斯法令规定托勒密国王的雕像应当立在埃及所有的神庙中,接受民众的朝拜,并且将三角洲一带参与反托勒密五世的起义者定为“异端”。每次重大集会中,都会有祭司撰写与会议内容相关的法令并颁行全国,这些法令充满了对国王的溢美之词。
王权的重负
表面上看,王权与神权相互支持,相互吹捧,事实上二者的冲突从未停止。虽然托勒密王朝利用祭司的支持实现了统治的合法化,但是这个王冠也成了一种负担。
托勒密王朝多次发生与神庙有关的反抗政府的起义。除了底比斯外,大部分地方的神庙卷入其中,他们为起义者提供政治避难所,将这些人安置在神庙的土地上,变成依附农民。神庙在许多“预言”中还提到托勒密王朝的倾覆,或者将托勒密国王的名字放在王名圈以外,表示对这个王朝的否认。为了安抚人心,托勒密王朝只得不断地作出让步。
神庙集团是托勒密王朝征收重税的严重障碍。在埃及人当中,最富有的阶层主要由祭司组成,祭司占有的土地是最多的。托勒密王朝对神庙的干预是通过在祭司中寻找代理人来进行的,而这个代理人的设立也是为了征税。但这无法动摇祭司们的税源。祭司是丧葬仪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葬后照料墓地礼拜也是祭司的职责。这些服务都是有偿的,收入相当可观,这些收入的名称甚至成了钱款的代名词了。
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中,吸收了许多埃及的传统,神庙和祭司阶层依然是地方宗教文化和经济管理的实体。表面上看,神庙对国王的赞颂体现了祭司阶层对托勒密王朝的尊重,但实质上却存在着抵触。神庙也是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选拔官员的场所,祭司更是各级国家机构的首选人才,尤其是负责王室管理的人员,都是由祭司阶层中选拔。因此许多祭司世代做官,声名显赫,对重大政治事务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