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里有吗?”陈宇急切的说道,只有盐巴的话,鱼的味道肯定不够,如果有东西来提味的话,做出那种味道的可能性就更大了。r
大婶们完全不知道陈宇想要做什么,可是看到海明公主非常认真的帮助陈宇,她的眼神那么清澈明净,那么一往无前。r
对海明公主的喜爱让大婶们也加入到了帮助陈宇制作加工鱼的行列里来。r
刚才被老婆们打骂的青年渔夫们,这下可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不明白为什么老婆们会主动去收拾这种鱼。r
大婶们平日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补鱼网,采集珍贵的果实,所以说去山上采集点儿花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说,离天黑还有好久。r
十几个大婶出马,不到一个小时,已经采集了两大篮子那种香香甜甜的花朵。r
此时,陈宇和海明公主已经把所有的鱼都涂上了盐。r
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就做完,那是因为渔夫们也帮忙宰杀、清洗鱼了。r
可以说,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合力帮助陈宇制作这种鱼。r
陈宇把大婶们带回来的花在锅里翻炒了一下,去除了一些湿气,然后将花塞进鱼的肚子里。r
做完这些后,陈宇把所有的鱼都晾晒在渔村后的大岩石上。r
“这就成了?”少年老五问。r
陈宇诡秘的一笑,说:“不要小看海风和太阳,我们把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时间和阳光,总是会有收获的。”r
“那大家就回去吧,就让我们耐心的等待着陈宇的好消息。”老渔夫说着第一个朝家里走去。r
老渔夫是个孤寡老人,自己一个人住在村边的小草屋里,村子里的人都把他当作亲人,都请他同住,可是老渔夫就是不愿意,非要一个人吃住。r
渔夫们各自回家,有的还咕哝着:“盐巴都用完了,今天晚上吃什么菜呀。”r
说完就被在一旁听个正着的老婆揪着耳朵揪回家了。r
“公主,我们也回去吧。”目送大家离去,天色已经不早,陈宇对着海明公主说道。r
海明公主点了点头,陈宇一回去,就看到厨房里放了好几样菜,看来都是白天的时候海明公主收集的。r
“公主,你真能干,收集这么多菜,辛苦了吧?”陈宇说道。r
海明公主微笑着摇了摇头。r
“公主,你等着,我马上给你做丰盛的晚餐,虽然不能放盐。”陈宇一边撸起袖子,一边说道。r
几道菜在陈宇的手中有了鬼斧神工的效果,光看样子就让人口水直流了。r
吃饭的时候,陈宇调侃道:“虽然,我不一定是个好保镖,但是一定是个好厨师。”r
天刚黑,小渔村就陷入了睡眠。r
离小渔村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处集市,每次小渔村有大收获的时候,他们都背着鱼篓前去集市交易。r
如果能够全卖完,他们就会买点儿米,青菜什么的,甚至添点香油。r
灯油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所幸大家天一黑就睡觉了,灯油很少用得到。r
一个星期过去了,陈宇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渔村后面的大岩石上,把所有的鱼翻个过,让阳光均匀的照射在鱼身上,鱼的两面都要接收完全相同的阳光。r
有时候陈宇也会打开鱼肚子观察一下里面的情况,或者问一问鱼的味道,看鱼是不是发臭了,或者只是海洋的气息。r
一个星期了,老渔夫照例带着大家出海打鱼,每天的收获也都不多,大家垂头丧气的,几乎也忘记了陈宇的工作。r
直到第十二天的时候,老渔夫打鱼回来,陈宇拦住他说道:“鱼的加工已经完成了,今天晚上就请大家来尝一尝。”r
老渔夫有点儿茫然,可是陈宇闪亮的眼睛却像是指路明灯,“噢,对了,上次让你加工的鱼!”老渔夫恍然大悟。r
“好嘞,今天晚上我让大家都去你家吃鱼。”老渔夫说道。r
陈宇也不介意刚才老渔夫完全忘记让他做鱼的事情,因为这次的鱼做得非常成功,甚至比他在家里,用了那么多香料做得还要成功,他有信心,渔夫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的。r
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做饭,因为渔夫们要来陈宇这里吃鱼,而大婶们也记起了之前她们帮忙采集花的事情,非要过来一起看看。r
没办法,所以渔夫带着大婶,大婶带着孩子,把陈宇和海明公主住的地方堵了个水泄不通。r
哪里有坐的地方呀,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了,来得晚的人就只能在门口观望了。r
陈宇卖力的朝火灶里加柴火,烟筒里吞吐着整个村子的烟火,所以格外的粗,格外的壮观。r
等了十分钟,陈宇打开了锅,原来锅里放了一个大蒸笼,蒸笼总共有三层,每层都蒸着十几条鱼。r
没有足够的碗碟,陈宇就用筷子把鱼串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分到了一条鱼。r
大家拿着手里的鱼,左看右看,却不知道从何下嘴。r
看完鱼就只好看着陈宇,陈宇摇摇头,拿起一条鱼,用筷子串了起来。r
横放,然后说道:“把鱼这样横着放,然后轻轻的咬一口鱼肚子。”r
鱼肚子?虽然陈宇这样说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照做,因为这次打的鱼都很肥大,鱼肚子上都是鱼油,吃起来会很油腻。r
看大家没有一个人行动的,海明公主为了支持陈宇,朝着鱼肚子轻轻咬了一口。r
满满的咀嚼,咀嚼。r
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海明公主的嘴巴。r
然后看到海明公主的脸上露出“好美味”的表情,大家将信将疑,试探着用嘴撕下一小块鱼肉。r
小心翼翼的咀嚼着。r
“哇,真好吃。”不知道谁打心底发出了喝彩。r
“嗯嗯,是很好吃呀,这个鱼怎么会这么好吃呀。”一石激起千层浪,渔夫大婶们相互探讨着。r
“这鱼是怎么做的呀,怎么这么好吃。”有人耐不住了,开始问陈宇。r
“这个很简单呀,我那天不是在所有人的面前演示过了吗?”陈宇说道。r
“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涂点盐巴,在肚子里塞上花就行了?”那人契而不舍的追问道。r
“NO,NO,那天我也说了,最重要的工作要交给时间和阳光呀。”陈宇说,“之后我每天都去岩石上翻动鱼身,两边都被太阳晒的刚刚好。”r
“嗯,好吃,再来一条。”大家正讨论的热闹,有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r
老渔夫的手里拿着一条被吃的只剩下鱼骨架的,问道还有没有,这可是对陈宇的极大肯定呀。r
“有有有,当然有,稍等一下,马上就好。还有,大家的鱼也要趁热吃呀。”陈宇说道,有上了蒸笼开始蒸鱼。r
大家一边吃这鱼,一边交换着吃鱼的心得。r
“原来我们嫌刺小,这次吃怎么都吃不出来刺呀,完全没感觉到有刺呢,怎么回事儿呀。”r
“我看是刺变得很软吧,嚼着还以为是鱼肉呢。”r
“这鱼要是拿出去卖,肯定有人买吧,还有很多人买,这么好吃的鱼。”r
“不过我们要现场搭个灶台来蒸鱼吗?”r
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陈宇简直是乐开了花。他看到了一条通往发家致富之路的路,看到了小渔村富足的未来。r
当天晚上,整整蒸了三锅鱼,大家才吃饱兴尽回家去了。r
三天后就是三十里外的村镇的大集市,他们要在镇上打个灶台,把剩下的鱼都卖出去。r
商量已定,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这种鱼经常都能捕捞很多,只是之前大家都把它们丢掉了,如果能够卖出去的话,小渔村一定发大财了。r
小渔村宁静安详,小镇就不同了,它要热闹活泼很多。r
大街上卖各种点心的人很多,因为是大集市,附近百里的人都来赶集了,场面还是相当的壮观的。r
有猎户铺着老虎皮,卖着熊心、熊掌。r
有年轻的女子在卖自己织的布匹。r
一大早,小渔村的青年渔夫就带着工具来到街道的中心,砌起了灶台。r
等到街上都是人的时候,他们的第一锅鱼已经出笼了。r
来往的行人好奇的看着他们的鱼,这种鱼大家是不买不吃的。r
只有人看,却没人买,哪怕鱼的价钱非常便宜。r
“我们小渔村为了感谢大家,特意做了这种非常非常美味的鱼,首先,我们请十个人免费试吃。”陈宇见状,站在灶台前,大声招徕着。r
一个黑胡子壮汉,听说免费,也就大胆的站了出来。r
陈宇立马用筷子给他串起来一个,递给他。r
在众人的注视下,壮汉迟疑的吃了一口,唇齿留香呀。于是壮汉要了第二条鱼,飞快的吃完了。r
吃完了十条免费的鱼,壮汉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说:“再给我来十条,多少钱?”r
壮汉的声音很大,整条街的人都听到了。r
渔夫们赶紧给壮汉包了十条鱼,一边说着小心烫,一边递给壮汉。r
壮汉也不管烫不烫,坐在旁边,旁若无人的大嚼特嚼起来。r
来往的人都到了刚才那一幕,还有很多人从壮汉开始吃免费的鱼开始看起,觉得那鱼应该是真的好吃,同时也觉得,壮汉果然是壮汉,不然怎么能吃得下十条鱼呢。r
“那,给我来一条尝一尝。”有个勇于尝试得年轻人试探着说道。r
立马,年轻人就拿到了串起来得鱼,他闭著眼睛咬了一口,一幅视死如归得样子,吃到嘴里后却猛然睁开了眼睛,怎么会这样好吃呢。r
不可思议!r
“真好吃!”年轻人放开胆子,大口吃着,完全不顾及自己儒雅的形象了。r
“给我来一条尝尝。”r
“我也要一条,不好吃不给钱呀。”r
人群开始买鱼了,吃完一条鱼。又有人说道:“真好吃呀,再来三条,带回去给孩子也尝尝。”r
买鱼的人一波比一波要得多。r
不到半个小时,上百斤的鱼就卖完了。r
听着钱币哗啦哗啦的响,渔夫们都开心的咧开了嘴,他们好久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多钱了,回去媳妇可不高兴死了。r
买完鱼,大家准备拆灶台的时候,有人跑过来问:“听我隔壁李大叔说,你们买的鱼很好吃,还有没有呀?”r
“小兄弟,你来晚了,鱼都卖完了。”憨厚的青年渔夫说道。r
年轻人一脸失望的走了,末了还问一句:“那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等着吃。”r
听到问话,渔夫们都看向了陈宇,正在帮忙拆灶台的陈宇笑呵呵的说道:“再等半个月吧,这鱼做起来费工夫,没有半个月的时间,绝对不会这样好吃的。”r
“哎,要等到下次赶大集呀。”年轻人的失落可把渔夫们给乐坏了。r
卖完鱼,大家拿钱去买了很多米,食物,有的年轻渔夫还给老婆买了条花头巾带回去。r
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十几个人结成队朝小渔村走回去。r
等回到渔村的时候,天早就黑了,可是家家户户都点上了很少用的油灯。r
都在等待着丈夫的归来。r
陈宇回到房间里的时候,海明公主也在等她。r
陈宇说道:“公主,赶集真是好玩,下次你也一定要跟我们一起去。”r
“现在风平浪静的,我这个保镖的作用一点儿都没发挥,不过呀,这样倒是挺好,免得你受苦。”陈宇说。r
从这天开始,大家打回来的鱼很多,每天都有大丰收,因为那种原本没人买没人吃的鱼,成了最抢手的东西。r
之后的十五天,天天都是大太阳,整个小渔村的人都高兴坏了。因为只有老天爷的帮忙,他们才能够有大收获。r
每次赶集之后,小渔村的特色蒸鱼就有越多的人期盼,没过两个月,这种蒸鱼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了。r
这天,有一对军官进入了这个小小的渔村。r
仍然在渔村后的大岩石上晾晒鱼干的陈宇第一个发现了远处的士兵。r
他们有的骑着高头大马,有的拿着长矛在后面跑,总之,卷起了阵阵灰尘。r
看到那些士兵后,陈宇的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些人不会是来对公主不利的吧?r
而后,陈宇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公主因为自己的原因,已经被贬为平民了,这些人怎么可能还来追踪他们呢?r
不管怎么样,陈宇还是飞快的赶回家去,他要同公主先躲起来,无论这些士兵是不是来找他们的,他都要确保公主的安全。r
陈宇气喘吁吁的跑了回去,还没等得他把事情得经过告诉海明公主。哒哒的马蹄声已经在村子口响起来了。r
“村民们都出来,圣旨驾到。”必定是一个军汉,喊出了如此响亮得声音。r
没出海的渔夫和大婶们都走了出来,小孩子们也都出来凑热闹了。r
军汉看人来的不多,就问道:“所有的人都在这里了吗?”r
一个渔夫说道:“其他人出去打渔了,村子里的人都在这儿了。”r
军汉点了点头,示意随行的太监宣读圣旨。r
太监尖细的声音被海风吹散,不过大家大体上明白了圣旨的意思。r
原来就连皇上都知道了小渔村里的鱼的美味,要让小渔村每个月进贡一部分鱼作为宫廷贡品。r
听到皇上都要吃小渔村的蒸鱼,渔夫们还是很自豪的,可是一听皇上每个月要五百斤蒸鱼作为贡品,而且还要他们亲自送到京城。r
这大家就不乐意了,先不说从这里到京城要一两个月,就算蒸鱼晒好了,到了京城肯定早就坏了,而且,他们渔村里的劳动力本来就少得可怜。r
还要派一部分人去送鱼,这是对渔村致命的打击呀,好容易他们卖了几次蒸鱼,渔村的人正逐渐富有起来,可是,皇上的圣旨一下,大家又都没有了活路。r
“哎。”渔夫们唉声叹气起来,没有人愿意上去接圣旨。r
“还不赶快接旨谢恩?”公公看没有人上前接旨,就摆着架子喊道。r
“这圣旨我们不能接。”一直在房间里听着外面动静的陈宇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他冲出房间说道。r
“哪里来的刁民,居然敢抗旨?”军汉坐在马上,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r
不过陈宇的胆子可是不小,要不然怎么能做海明公主的保镖呢,再说,陈宇在皇宫里呆了那么久,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会怕一个小小的军汉。r
“我不是抗旨不尊,只是希望军汉能够回宫禀报皇上,进献蒸鱼是我们小渔村的荣幸,可是,小渔村只有几十个年轻人打渔。”陈宇上前一步说道。r
军汉看着陈宇还算懂礼貌,也就没有阻拦他,任他继续说道:“进贡500斤蒸鱼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如果每个月都进贡的话,路途遥远,我们小渔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呀。”r
“你说的是有道理,这个情况我可以回去禀告皇上,可是皇上的圣旨一出,再也没有收回的道理。”军汉说道。r
军汉催动马匹,马儿围着陈宇转了两圈,军汉也上下打量着陈宇。r
“你,看起来不太像渔夫呀,皮肤这么白,也不够强壮。”军汉的眼神果然毒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