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倒是好像认真在听,抓住时机的问道:“遇到的哪一次,曾书记能不能讲一讲?这个我保证不做宣传报道,一定保密。”
“真能保密?”
“绝对能。”
方世玉见这位曾副书记似乎没介意这个,反正大家坐着喝茶等人,也就随口继续深问下去,以此打发无聊的时间。
当然,这曾书记真能报点自己的料,那也算是一大收获。不过,他虽然在暗乐的同时,也知道像这种领导,一般是不会自己说什么有影响的桃色事件的。除开是哪种喜欢炫耀的人。可从他说只有一次来看,显然不真实,为什么又要说有一次桃花运呢?
曾子祥似乎觉得自己的话还是引起了方世玉的兴趣,知道这种时候再不言明,估计人家真在某一天给报道什么曾副书记曾经碰上一次桃花运,那还真解释不清了,当下笑道:“碰上有点冤啊。”
“碰上桃花运还冤?曾书记这话怎么讲?”
“唯一的一次就是遇到了现在的老婆,运气周期总是那么短暂,碰上几个月就结婚了,你说冤不冤?”
曾子祥自我解嘲,方世玉听明白了也笑,原来是这事儿,算桃花运么?从记者一惯接触的人来讲,再加上对桃花运的常规理解,这种事还真算不上。按现在80后、90后的人来讲,碰上就结婚的,还真是有点冤。
随意的聊了一会儿,邹怡的父亲已经到了。
邹怡父亲的到来,曾子祥只是简要的说明了一下目前情况,无非是孩子并没有什么危险、让他放心什么的话,并没过多提及孩子行窃之类的事,然后把他与记者方世玉进行了一番相互的介绍,对第二天如何去公安机关领人有关事项作了安排,然后就让他先行休息去了。
因为,他与方世玉需要认真交谈,方世玉期待,曾子祥更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
两人对于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青小年犯罪案子,有关许多共同的主题。
“怎么会有那么多孩子犯罪?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方世玉首先把采访引入了正轨,他作为资深记者,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也作过一些调研,但面对团中央的分管领导,他还是想听听他的权威论断,“曾书记,请你谈一谈好吗?”
曾子祥道:“这个问题其实社会上的人尽皆关注,也早有说法,像什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因为家庭、学校教育、交友等问题都可能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我就不再重复与赘述了,我只想列举一点数据给你供参考,有关调查数据据表明,目前中小学生里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占到20%,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能达到5%,而青少年犯罪总数也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从群团工作的基层实际了解,我们获得一个惊人的情况,那就是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问题孩子’。像今天我们遇到的邹怡这样的小女孩,虽然过错不在她,他因为某些因素,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犯罪的少女……”
现在,他们对邹怡的成长环境已经通过其父亲了解到了,急怡在家的时候,因为父母亲经营生意,没有多少时间去管她,她有什么事也会不会主动告诉父母。小女孩十二岁了,成天要么找同学玩、要么一个人跑街上溜达、要么呆在家里看电视什么的,结果在一次上街玩耍的时候,拿了一个店铺的东西,还被店员发现追着打,以至于前来特色“人选”的犯罪团伙有机可趁,主动上前帮助急怡息事宁人,她就这样相信了坏人,跟着就跑了。
“这样的孩子还算幸运的,因为人大一点,出来还记得自己家在什么地上,家人的电话是多少,还接受过三年级的教育。可有些孩子出事比他更小,后来查找都难,更别说她自己能怎么回头自救了……”
曾子祥随意的谈着,也算是有感而发。
方世玉在用笔记录着,道:“许多人都把责任归在父母身上,你怎么看?”
曾子祥微微一笑,道:“我们大家都是为人父母的年纪了,其实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逆反心理很重,父母亲的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出现了问题,还真是责任重大。比如,遇到过一个失学孩子犯了事,在沟通的过程中,这名孩子反复提到对父母的不满,也屡屡提及自己的焦虑和迷茫。他觉得如果父母让他能有个学上,他就不会那样了。可惜的是,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关注过他的心理变化。”
“现在的问题青少年不少,解决起来难度大,你还分管着青少年权益部的工作,一定深感压力巨大吧?”
曾子祥面对这个问题,显得比较严肃起来,他给方世玉纠正道:“只有青少年问题,没有问题青少年。”然后停顿片刻,“青少年是有问题,但并非不能解决。只要教育用对方法,孩子都能重新走上正轨。”
“对不起,我还没认真对待过这个观点。”
方世玉倒是能知错就改,确实如此,只有青少年问题,没有问题青少年。这从一个团中央分管领导的口中,他感受到了一份认真与严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方世玉跟曾子祥也有一些共同的想法,他曾做过针对网瘾孩子的调查,发现孩子迷恋网吧大多跟家庭教育或者学习压力有关系,而这都是可以解决的。在帮扶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中,方世玉的眼光不仅盯着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青少年,还盯着那些在问题边缘的青少年,比如闲散青少年,困难家庭青少年等。他也知道团中央提出的开展“关爱青少年行动”,通过配备人生导师,帮助入学就业,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游离在社会上的青少年远离问题,甚至远离犯罪。
“现在,确实大多数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受家庭关系的影响,这占了青少年问题的70%左右。他们在家庭里没有安全感,也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当情绪需要宣泄又没有出口的时候,孩子们便开始犯错了,逃学,打架,上网等等问题就来了。在社会上一旦再有不良群体的影响,严重的便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方世玉也认同这一点,“是的,需要家庭与社会关爱。”
曾子祥没有就此打住话题,接了下去,“在帮扶这些有问题的孩子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给他们足够的关心,让他们感觉到关爱,跟他们建立信任关系。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就容易被贴标签。坏孩子、没出息、完了等这一类的词可是随处可以听到,有的还是出自有犯事的孩子家长之口。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生硬地去掉他们身上的那些毛病,而是对他们进行疏导,给他们关爱,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而这是一种对孩子们的心理救赎。当然,很多时候,不仅要疏导孩子,还要疏导家长。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在对问题青少年的帮扶中,作为团中央这样一个组织,需要的是怎么做好孩子与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一不可。”
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的防治,曾子祥分成级进行了阐述,三层预防是针对已出现问题且相当严重的青少年,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二层预防是针对易有生活适应问题的青少年。一层预防则是针对一般正常的青少年。
他说:“在这三层预防体系中,每一个层级的青少年都有着不同的预防和疏导办法。最严重的第层级,需要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小心地列出一个会谈的提纲,像专业的心理咨询那样,全面了解孩子的问题,通过心理测试,沙盘治疗,带他们到温心关爱营进行环境治疗等方式让他们逐步走出心理阴霾。对于比较常见的只是有生活适应问题或者某些行为问题的孩子,则应多采用自由式会谈的方法,平时则常常进行沟通,让他们自己放松下来,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第一层预防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避免孩子产生问题的第一步,需要让家长和孩子们明白心理问题不是病,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
“您对社会有什么要求?”
“关爱。”
“那对学校呢?”
曾子祥说到后面,语言已经很简短了,显然前面已经释放了大量有感慨,“把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法律常识以课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对症下药,更多的在预防。”
方世玉点头,“您是觉得学样要像医院一样,不但要治病还要预防传染?”
曾子祥郑重的点头,道:“如果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能明白,任何心理问题都像人得感冒一样平常就好了。”
“您这是指的社会态度?”
“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一个教育平台,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认字,更要让他们认知……”
“您说得太好了,谢谢您!”
曾子祥见方世玉已经合上了笔记本,话题一转,“方记者,以你多年的采访经验,怎么能与被采访者做到最融洽的沟通呢?”
“我觉得主要是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吧。”
“那有时像一些当事人他不想说,你怎么办?”
方世玉不明曾副书记何以突然提到这个问题,小心的道:“任何人都有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我遇到有难处的被访者,一般都会换位思考,这样慢慢的就能进行沟通了。”
“换位思考?”曾子祥微微一笑,“那今天咱们能不能换一下位?”
方世玉一愣,“曾书记的意思是……?”
曾子祥再次一笑,扔了一根烟给他,“现在我来当记者,你来作被采访者,咱们好好的聊一个话题,你看怎么样?”
“哦?”
方世玉真还没太感受过这个,先是兴奋了一下,然后又有点不明所以,疑惑的道:“您是当真还是开玩笑?”这一个副部级干部也喜欢玩这种新花样?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