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成吉思汗全文阅读 > 第二章 荒野生存

第二章 荒野生存


  看来蒙古人天生就是野外生存的高手,诃额伦一家总算是平安无事地熬过了这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草原上冰消雪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这意味着孩子们又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野菜团和美味的鱼汤了,全家人为之欢欣鼓舞。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他们的食量也在不停地增长,连年龄最小的小姑娘帖木仑也不再满足于一顿饭只吃一个野菜团了。全家人再一次闹起了饥荒。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再靠缩减支出了,如果继续节食的话孩子们非得饿出个好歹不可。

  既然节流这一招行不通那么我们就开源吧!怎么个开源法?诃额仑成竹在胸:从今天起铁木真、合撒尔、别克帖尔、别勒古台和大人们一起参加劳动,觅得的食物要全部上交,由诃额仑夫人统一进行分配。由6岁的合赤温接替四位哥哥照看最小的两个孩子。

  诃额仑夫人制定的生产制度和分配方案得到了全家上下的一致赞同,但是在具体实施当中却遇到了阻碍。

  首先对诃额仑新政表示质疑的是速赤夫人的两个儿子。虽然也速该的儿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他们当中速赤夫人的两个儿子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却长得异常魁梧,比年龄最大的铁木真都要高出半头。

  块头大,自然饭量也大。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兄弟俩一天到晚都喊饿。自从诃额仑新政实施以来他们觉得自己更饿了。怎么回事?

  小哥俩一分析,哦,可能是这么个情况:以前吃不饱,他们自己出去找,找到的东西自己吃。如今同样是出去找吃的,但是找到的东西却必须要上交,再经过诃额仑的分配,他们哥俩得到的竟然比以前还少了。

  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多劳就应该多得啊!自此小哥俩那一份就再也没有上交过。

  对此,诃额仑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人家速赤夫人也不容易嘛。

  不用交份子钱了,可是依然吃不饱,饭量大嘛!怎么办,小哥俩再一合计,有主意了——抢!从此铁木真兄弟就遭殃了。

  第一天铁木真捕到一只云雀,被抢;第二天合撒尔钓到了一条小鱼,被抢;第三天合赤温挖了一捧草根,不但被抢,还被暴揍了一顿。兄弟们向母亲哭诉,母亲却劝他们:你们都是是汗室子孙,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要有风度,要大度,千万不要为了这么点小事儿跟人家计较。

  母亲不管,大度的铁木真奈何不了大肚的异母兄弟,别克贴儿兄弟更加肆无忌惮。

  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铁木真做出了一个决定:跟他们拼了。

  怎么个拼法?单打独斗肯定打不过人家。别克贴儿兄弟人高马大,铁木真和合撒尔两人打他们中的一个尚且占不到什么便宜,何况他们兄弟俩还终日形影不离。

  那么只有等待时机了。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轮到别克帖儿放马,只有八匹马,用不着两个人,所以弟弟别勒古台到别处玩去了。

  正午,别克帖儿把马赶到树荫下休息。一抬头,看见铁木真蹑手蹑脚地向他走来,手里握着弓,弓已搭上了箭,箭头正对准他的心脏。

  别克帖儿惊惧地转过身。身后是合撒儿,同样是搭箭上弓,箭头直指要害。

  别克帖儿在那一瞬间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铁木真的决心:他是决定要斩草除根,不肯给予自己强大的对手任何反击的机会。

  明白了自己必死无疑的别克帖儿没有逃跑,也没有试图自卫,更没有向铁木真兄弟求饶或表示忏悔,他只是向他们提出了最后的要求,请求他们放过他的亲弟弟——别勒古台。铁木真答应了他的要求,然后从容地放箭。

  双箭贯胸,别克帖儿轰然倒地,当场毙命。

  铁木真和合撒儿一回到家里,诃额仑马上就从他们的表情中猜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她冲着铁木真厉声喊叫,表现出了歇斯底里般的愤怒,并且将她的儿子比作野兽——“像自食胞衣的黑狗,像攻击山岩的豹子,像怒不可遏的狮子,像吞噬生物的蟒蛇……”

  就连铁木真出生时手里握着凝血这件事情都成为他被指责的理由。

  诃额仑毫不客气地骂铁木真是一个手握凝血而生的魔星,真后悔把他这个嗜杀的屠夫带到这个世上而且还抚养成人。

  最后,她骂得筋疲力尽,只剩下像是念咒语一般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现在,你除了自己的影子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伙伴了。”女人们含着泪水将别克帖儿埋葬了。

  事已至此,再多的悲伤也无法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生活仍要继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最让她们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别克帖儿死后,她们的生活反而比以前好了些。

  不再有人因为食物而争斗,所有的人都更加勤奋地劳动,所有的人都无条件地听从诃额伦的安排。

  与其说大家是因为敬畏诃额伦,莫不如说他们是因为更加敬畏站在诃额伦身后的铁木真。这种敬畏心理将伴随他们一生,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影响他们周围的很多人。

  在此期间,诃额仑继续以游牧贵族的观念抚养她的孩子们,每天为他们讲述父祖辈的光荣和梦想,她努力让他们明白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度日艰难的被遗弃者,而是正统的蒙古汗室后裔,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蒙古汗室高贵的血,他们肩负着重新振兴蒙古汗室的神圣使命,他们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不要再重演同室操戈的惨剧。

  “蒙古人只要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定能天下无敌”——这个观念从此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