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高盛帝国全文阅读 > 第22章 格斯·利维(4)

第22章 格斯·利维(4)


  霍洛韦惊叹道:“格斯·利维要见我们?”然后他说这件事得上报公司CEO。之后不到一个小时,霍洛韦就打回电话:“我们非常乐意和格斯·利维见面。不过,不用烦劳他到波士顿来,我们会去纽约见他。你看什么时候方便?”

  卢米斯–赛利斯公司的客人和凯、利维以及高盛研究部主任鲍勃·丹福思在高盛的办公区共进午餐。利维显然一直在忙别的事情,在这次会面中基本没有发言。他的一位秘书伊内兹·索拉米进来告诉他:“洛克菲勒州长希望把会面时间改在两点,地点也从波坎提科山改在罗斯福酒店,而且他指示您坐货梯上楼,以免被人看到。”(当时纽约市立医院正发生了罢工,洛克菲勒亲自参与了谈判,因为他担心一旦这家医院被迫关门将引发种族问题。)利维除此之外又接了两个电话——都是知名大企业的执行官打来的——然后才把精力集中在他面前的两位客人身上。“我知道我们的做法伤害了你们的利益,我对此深表歉意。我们当然愿意帮助你们。史蒂夫,看看我们现在能给我们的这些好客户帮点儿什么忙。我会亲自给福特的鲍勃·怀特打电话,把他们的养老金管理服务推荐给鲍勃——我听说吉米·林好像也需要类似的服务。”然后,他就以洛克菲勒州长的会面为由匆匆离开了。他或许都不知道他对面坐着的两位客户的名字,但是他只要知道怎么做生意就可以了。当他的客人们回到波士顿之后,卢米斯–赛利斯公司仍然把高盛列为自己最重要的经纪商。

  由于每家共同基金都必须发布股权季报,所以只要成交了两三单大宗交易,就能看出谁在抛售。有一次出现了连续的大宗交易,身在波士顿的史蒂夫·凯知道是一只名为MFS的大型共同基金在卖出,而且该基金独占了所罗门兄弟的所有业务。伊内兹马上就打来电话:“凯先生,利维先生想跟您说两句。”因为深知格斯·利维是从来不会打电话来说好话的,所以凯心平气和地等着电话另一头的声音,他明知利维只有一个目的:大骂一通。“你今天已经错过三单大宗交易了。你们波士顿的这班家伙到底知不知道怎么对付客户?”

  “格斯最喜欢做业务。”这是80年代主导公司机构销售业务的卢·埃森伯格对他的评价。利维真正熟悉他的名字之前,埃森伯格一直都被称为“从哈特福德来的小子”,这并非是由于其出生地或家乡在那儿——他是芝加哥人——而是由于他最早的机构客户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在哈特福德的客户群中锻炼了几年之后,埃森伯格建议利维和他一起去哈特福德拜访旅行者保险公司的财务总监兼主管财务的副总裁。

  在去哈特福德的飞机上,利维和埃森伯格的语言交流极其简短,回程的飞机上也没有任何交流。差不多一周之后,利维接到旅行者公司的电话,他们说作为客户一方,他们认为会面进行得不错,利维可以放心地让埃森伯格作为他们首笔大宗交易的销售业务员了,这也是首笔按照谈判约定利率成交的业务。这一单大宗交易成交了25万股,佣金仅为7.5万美元。然而,按照高盛平日里赚钱的积极态度,公司可以直接为交易找到买家从而形成交叉交易(即同时控制交易的买卖双方),那样的话佣金会自然加倍到15万美元。利维当然希望促成交叉交易,把15万美元收入囊中。

  只要一进入高盛的交易室,利维就全情投入业务当中。他的办公桌置于交易室的正中央,四周围有单面透视玻璃幕,他从里面可以清晰地观察交易室里的一切,发现随时发生的事件。他可以一边查看各单大业务一边会见来客——通常都是有内幕消息的客人,而且一个小时最多能见10个人——他甚至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分出精力来打电话,而且通常是两三个人的电话一起应答。他的窗户上有可以滑动的格窗,他经常会拉下窗户对着外面的员工大声地布置任务。“我为什么这么干?因为这是我的动力所在,我真的不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发挥你最大的能力。这不是为了谋求晋升,因为我已经做到最高了。我只是争取以这样的状态活下去。”

  有人曾质问他为什么他会获得一个为人强硬的名声,利维承认:“每当我从一单业务中获得我想要的结果时,我想我肯定兴奋异常,也会禁不住就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当然我的良心未泯,我会很快给受伤害的人道歉——尽管,说句实话,那是我最讨厌去做的一件事。”利维对自己的评价是过于开放而不够严厉:“我想高盛的人肯定都知道向我进言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但我总是觉得这些想法缺乏有利的支撑,所以我总是愿意听听别人的理由。”

  “格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约翰·温伯格说,“他有强大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把这些任务都完成好。”利维通常在下午3点半离开高盛的办公室,在4点至6点间主持西奈山医院的执行委员会工作,然后再带一位高盛的客户去吃饭,通常都在“21”俱乐部。利维相交相识的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不论对方从事的是慈善事业、金融业务,还是政治事务。“格斯·利维和纳尔逊·洛克菲勒为纽约共和党内的两位巨头,他们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员)邦尼·拉斯克在一间小屋内碰面,互相交换小道消息,有时可能是讲低俗笑话,有时是议论政坛逸事,而有的时候则是谈论有权有势的人物。”

  利维慨叹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人。我一般不会回绝别人的请求,除非事情真的牵扯到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要想让我做出令人失望的业绩是不可能的。我情愿自己更强硬一些。温伯格先生曾说,如果我是一个女人的话,那我不知道会怀多少胎了。”利维不止一次向他的朋友们承诺,要给他们的孩子在高盛内部安排一个交易员或者与交易相关的职位,交易业务的主管雷·杨最后气愤地打电话向他抗议:“格斯,交易部门招人是我的工作职责,这是我负责的部门。你要是再不停止往我喉咙里塞毒药,我马上辞职。”

  利维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强硬,但是一旦公司里任何人遇到真正的危机,他都愿意伸出援手。哪怕是公司员工的个人问题,他也绝不会说个“不”字。曾经有一次,一位已经为公司服务多年的老信使的女儿在前往以色列的途中随飞机被劫持,利维马上给这位信使打去电话,让他到交易室面谈。这个可怜的老人去之前心惊胆战。但是当他去了之后,利维只说了他对老人的女儿被劫持感到非常担心,并且承诺会尽力帮忙。当然,这种便宜话谁都会说。但是利维直接拿起电话,说了一句“给我接比尔·罗杰斯”,当时威廉·罗杰斯正担任国务卿。没过多久,他就和国务卿直接通上了话。利维在罗杰斯还在纽约担任律师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两人都对共和党的政务有着共同的兴趣,所以他直截了当地说明打电话的原因,然后说了一句“有新情况一定告诉我”就挂掉了电话。利维这通电话给那位老人以及公司里其他所有人都带来了可想而知的震撼。

  利维是一位乐于学习、永不知足的人,他永远都在追求完美。“不用告诉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我们在那些方面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新的作为了。只要找出我们不足的地方,指出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就会朝着这些方面去努力。”高盛就是在他这种理念的领导下越来越强,他的个人声望也逐步上升。

  多蒂日后曾回忆道,“由于他对人,对数字,对行情都有惊人的记忆力,所以一旦出现状况他总能想起来给谁打电话求助,‘我需要你在这件事情上帮帮我,而且这件事不会给你带来任何麻烦。’然后他把需要别人帮的忙仔细说明一番,最后他一定会得到他希望的结果。他年轻时曾在西部大荒野中闲游浪荡,时时算计着能干点儿什么小偷小摸的勾当,时时算计着怎么脱身。对西德尼而言,他有点儿过分‘犹太化’。但是当他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席,并且在全美国都有了一定的名声之后,不论我们在公司内发生多少口角,格斯都要致力于维护正常的流程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