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弗洛伊德的尾巴:心理学极简史全文阅读 > 第13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2)

第13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2)


  在很多电影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戏码:“主人公正要做一个关键的演讲,但却突闻噩耗,结果站在讲台上心乱如麻——失忆了”,最后自然是大好机会错过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属于“选择性失忆”的一种。人的心理有一个“自我防卫机制”,当遭受巨大打击负担不了时,大脑会主动发出一个指令,主动去遗忘“打击来源”,但是大脑经常会在选择性遗忘的时候“伤及无辜”,连其他一些记忆也暂时删除了。

  选择性记忆还可能造成“自我感消失症”,就是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很不真实,有恍若隔世之感,这也可能造成记忆的衰退。

  事实上,在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失忆的情况,并不是失忆症,而是“那个那个,哎,话到嘴边怎么就忘了”。相信这种情况很多人遇到过,明明脑子里很清楚地“知道”,比如说一件事、一个名字,也能联想起与之有关的特征,但偏偏就是把它怎么说给忘了。还有就是当你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时,碰到一个题目,明明知道答案,却忘了怎么写。最可怕的事情是,当你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小学的同桌,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人,于是你走过去,咳嗽一声准备叙旧情,结果忘记了对方的名字……太尴尬了!

  詹姆斯将这种失忆状态叫作TOT现象。所谓的TOT,又叫作“舌尖现象”。具体的表现是:无法用语言概括自己的记忆。在1890年时,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了TOT的概念。事实上,在詹姆斯之前,弗洛伊德也曾经试图用潜意识的想法和冲动之间的冲突解释这种现象……不过,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此,所以弗洛伊德对于TOT的解释存在不足。在詹姆斯看来,TOT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传输不足”。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专门负责说话,还有一个区域则专门负责语言的逻辑。也就是说,你每说一句话,都需要大脑中两个不同的区域协作完成。但是有时这两个区域会“闹别扭”,负责语言逻辑的那部分大脑已经从你的记忆中提取出了相关的素材,但是负责说话的那个区域却暂时罢工了,因此,产生了“话到嘴边说不出”的现象——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但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脑部扫描技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詹姆斯的这种解释提供证明。不过,如今有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TOT现象的成因是“记忆阻塞”。这些科学家认为,人在说话时,需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记忆,就好像是通过一个水管往外面调水一样。有时候你想说的太多,需要调动的记忆就越多,如此一来,将往外调水的那根水管“挤爆了”,于是,水流停止了。简而言之就是“你想说的太多”。相信很多人会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确实遇到过“虽然千言万语,但无奈沉默是金”的经历。

  要知道,正常的记忆一般是不会阻塞记忆通道的,只有那些不太确定的记忆,才容易让你心头有话说不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记忆中加入一些靠谱的东西,将那些半信半疑、半记半忘的东西剔除掉,就会有效地改善突然失忆的状况。

  对于TOT现象的两种解释各有道理,虽然心理学界为此起了一些纷争,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TOT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种观点,心理学家们发现:

  首先,影响TOT现象的因素是年龄,人的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功能逐渐退化,而且对于往昔的回忆也越来越模糊,才造成了这种现象。

  另一种容易出现TOT现象的人是“双语者”,就是那些擅用两种语言的人群。当双语者们在记忆中搜索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时,就出现了两个表达区域,大脑在选择用哪个区域表达时“摇摆不定”,最终出现了最坏的结果:都不表达。对于这种类型的TOT现象,改善的方法就是选择一种语言作为日常表达,尽量不要在说话时两种语言交替使用,这样会给大脑造成额外的负担,因而顾此失彼。

  第三种影响就是情绪,这和失忆症的产生原因有些相似。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严重抑制回忆系统(这也属于心理防卫机制的一部分),因而在表达时造成了记忆的突然缺失。

  第四种影响就是药品的影响。有些药物能够对记忆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镇静剂。实验证明,服用药物之后,TOT产生的概率要高得多。咖啡因、酒精都能够产生类似的作用,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好离神经性药物和能刺激神经的事物远一点。

  到今天,人们对失忆症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加清醒的头脑,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詹姆斯。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霍尔:美国总统的心理导师

  格兰维尔·斯坦利·霍尔,是与詹姆斯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

  与出身高贵的詹姆斯不同,霍尔是农民的孩子。他的祖先是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国的第一批欧洲移民。

  霍尔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慈爱。多年来,这位母亲一直仔细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霍尔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但主要靠种地养活一家人。父亲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曾经发明过一种收割萝卜的机器。

  儿时的霍尔在田间长大,这也形成了他对动物的兴趣。成年之后,霍尔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去这个城市的动物园里参观一番。

  1860年,当时才16岁的霍尔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教的学生,有很多都是他当年的玩伴,个子比他高,也比他更强壮,所以这份差事并不好做。

  1862年,霍尔又来到威尔斯顿神学院读书,在那里他表现良好,被推荐到纽约的联邦神学院读书。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来到这里后,霍尔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学业也有些荒废了。于是,神学院的校长把霍尔叫到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

  霍尔刚进到校长的办公室,那位年老的校长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霍尔面前,然后,“噗通”跪在霍尔面前,说道:“希望神能够赐予你智慧的光芒。”

  说完这句话,校长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对霍尔说:“你走吧。”霍尔当场就惊呆了……从那以后,霍尔开始认真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869年,霍尔找朋友借了一千块钱,然后拿着钱来到了欧洲。他四处游历,到欧洲很多大学去听课。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时间,霍尔才回到美国。

  回国之后,霍尔来到一所大型州立学校任教。在正式上岗之前,校长让他写一封信详细介绍在国外的经历和打算教授的课程。于是,霍尔便在信中对校长说:“要教授有关进化论的课程。”

  谁曾想,这位校长是一个坚决反对进化论的学者,于是,霍尔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走投无路之下,霍尔只好给纽约的富人们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霍尔学习了冯特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并确立了研究心理学的目标。

  1876年,霍尔来到了剑桥大学开始学习心理学。在那里,霍尔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并与心理学家屈尔佩、克雷佛林等人结识,受益匪浅。

  1880,在欧洲学习了四年之后,霍尔回到了美国,还带回了一位新娘。但是当时的霍尔没有工作没有钱,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就在穷困潦倒之际,霍尔接到了哈佛的邀请,请他到哈佛参加一个教育方面的讲座。霍尔知道,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所以他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认真准备这次讲座。

  功夫不负有心人,霍尔的讲座获得了成功,他也因此获得了名誉。不久之后,他又接到约翰·霍普金大学邀请,举办了类似的讲座,而且,在这个讲座过后,霍尔获得了一个讲师的职位,年薪50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霍尔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字叫伍德罗·威尔逊的人,日后成为了美国总统。

  在心理学领域,霍尔也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巅峰,他开办了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还创办了《美国心理学杂志》,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组织者,收入可观。

  到了1884年,霍尔接到了一份邀请,来自波士顿的克拉克大学邀请他出任校长。

  这所大学当时刚刚成立,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富商花了一百万美元建立起来的。当霍尔来到这里后,发现所谓的克拉克大学只是一家“皮包公司”,既没有校园,也没有老师、学生,自己这位校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

  为了尽快让大学投入运营,克拉克多方奔走,寻找优秀的学者作为大学的教授。他的工作颇有建树,到了1889年,克拉克大学正式开办,拥有五个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物理学系和心理学系。

  克拉克拥有多达2000万美元的资产,但是他还是不了解办一所大学需要多么庞大的资金,自己手头这点钱几乎全部都砸到了大学里。一个富翁很快就变穷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大学进入正轨之际,媒体又爆出了克拉克大学“虐待动物”的丑闻,险些使这所刚刚诞生的学府夭折。作为克拉克大学的功勋元老,霍尔在大学成立后的第一年,便患上了白喉病。患病期间,他的儿子和妻子又死于车祸。而与此同时,大学的投资人克拉克也不愿意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了,克拉克大学随时有倒闭的危险。超过一半的教授离开了学校。

  在最为困难的时候,霍尔和其他一些教授勉力支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数年时光。1902那年,克拉克大学终于扭亏为盈,在教育界站稳了脚跟。霍尔居功至伟。

  在克拉克大学逐渐走入正轨的同时,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这个学会的第一次会议是在霍尔家的书房里举行的。参加会议的有詹姆斯、加斯特洛、卡特尔等著名心理学家。而霍尔在其中起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卡特尔事后说:“霍尔就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助产人。”

  此后,霍尔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一职。霍尔之所以能在心理学界获得如此巨大的肯定,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这个行业里最为出色的管理者,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

  如果按照学派划分的话,霍尔属于发展心理学派的学者,在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

  霍尔强调遗传和进化对于人类心理的重要影响,他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一部分出于天生,而另一部分则是后天的“进化”,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霍尔提出了一种重演理论,认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人类进化过程的微缩版。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