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弗洛伊德的尾巴:心理学极简史全文阅读 > 第12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1)

第12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1)


  清醒总是意味着退缩,酣醉则总意味着扩张。

  威廉·詹姆斯

  ——盛开在美利坚大陆的心理学之花

  1886年,美国人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年)来到英国,成为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一名研究员。在那里,他遇到了高尔顿。

  作为20世纪初美国应用心理学先驱,最早将心理学研究结果统计量化的心理学家之一,全世界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而专属心理学的教授,卡特尔来到英国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高尔顿的心理学研究在他看来是一件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他也因此将高尔顿视为偶像,并且说:“高尔顿是我认识的最伟大的人物。”

  受高尔顿的影响,卡特尔也倾向于用量化的手段研究心理学。所以在回国之后,他将心理测量也带回了美国,并在1890年发表了题为《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这个词语已经被几乎所有人所熟知。

  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如果不建立在实验与测量的基础之上,绝不能够有自然科学那样的准确。……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以大为增加。”

  1891年,卡特尔作为心理学教授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心理系主任,并在那里工作了26年之久,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在卡特尔的推动下,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当时科学心理学与心理测验的中心,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

  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有五十多名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包括爱德华、李、桑代克等日后声名大噪的心理学家。

  1896年,卡尔特出任美国心理学会第四任主席。1901年,进入美国国家科学院,成为美国科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理学家。1929年,担任 第9届国际心理学研讨会主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卡特尔的一个儿子被逮捕,罪名是“散步反对征兵的言论”,卡特尔认为儿子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并给国会写信支持儿子。因而被人认为是不忠于政府,遭到哥伦比亚大学解聘,失去了教授职位。

  当不了教授,就当老板。1921年,卡特尔成立了一家心理学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为人们提供心理服务。卡特尔此举,极大地增加了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卡特尔大部分研究课题都是关于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延续了高尔顿的研究方式。卡特尔可以被视作欧洲心理学在美国生根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但是,在当时的美国,“首席心理学家”另有其人。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

  詹姆斯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詹姆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都上过学。

  1869年,詹姆斯获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由于受到当时流行于德国决定论哲学思想的影响,整个人变得悲观起来,开始认为人生一切是注定的,所谓生命毫无意义,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后来,詹姆斯读到一篇雷诺维叶有关自由意志的文章,开始相信人的意识的自由的,并决定通过研究心理学治好自己的病。最后的结果就是,詹姆斯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不仅真的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还成了心理学家。

  年轻时,詹姆斯就曾经与同时代的许多贤达人物有过交集,拉尔夫·艾默生、亨利·卢梭等人都是他家的常客。

  1872年,詹姆斯获得哈佛大学生理学讲师的的职位,但是直到一年以后,他才正式前去上班。

  詹姆斯真正擅长的是心理学,但是他没有办法给学生们上心理学课,因为当时哈佛大学没有这门课。

  1882年,詹姆斯到欧洲旅行。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大批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而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也获得了这些人的认可,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

  1890年,詹姆斯出版了自己的巨著《心理学原理》。为了写这本书,他花费了12年的时间。

  这本书出版之后,立刻就取得了成功,被心理学界奉为经典。在以后很多年里,此书被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作为心理学教材使用。有人甚至说:“它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心理学著作。”

  在该书中,詹姆斯将心理学定义为“心理活动的科学,既包括其现象,也包括引发现象的条件。”

  詹姆斯认为,人类意识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心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求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环境。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詹姆斯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思想流”。他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成各种感觉、感情元素的做法,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整体:“意识本身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段。像‘锁链’或‘列车’这样一些字眼并不能恰当地描述它最初所表现的状态。它并不是什么被连结起来的东西,它是在流动着的。‘河’或‘流’乃是最足以逼真地描述它的比喻。此后我们在谈到它的时候,就把它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在此基础上,詹姆斯又指出意识有五个特点:

  1.意识是私有产物。也就是说一种意识对应一个人,所有的意识都是“有主”的。

  2.意识是常变的。詹姆斯认为,所有的心理状态都是在变化的,每种状态只出现一次,举例来说就是:同样是悲伤,这次的悲伤和下次悲伤不同,这是因为每一意识状态都是人心理状态的复杂融合。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而且,在意识变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种“过渡状态”。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的思想突然发生了转变,并不是因为现在的意识和上一个意识之间发生了断层,而是因为经过了一个“过渡的阶段”。

  4.意识一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这是说,意识一定与其他意识有联系,不可能独立存在。

  1884年,詹姆斯又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情绪学说,他认为,情绪是身体发生变化的产物。人们一般认为,情绪的变化引发了身体的变化,如心跳、脸红等。但是詹姆斯认为,身体的变化在前,情绪的变化在后。如果身体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情绪就不可能发生变化。

  詹姆斯的这个理论,与丹麦生理学家C.朗格的观点非常一致,所以后来的人把它称为詹姆斯——朗格学说。

  从研究方法来讲,詹姆斯关于情绪的结论,是典型的自省——通过自身的经历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解剖生理学和实验作为支持,因此不能算作是有科学意义的发现,但实际上,这个理论却推动了许多关于情绪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现代情绪研究的起点。

  而詹姆斯关于“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不是伴随着某种躯体变化”的思想,对以后的行为心理学影响非常大。

  卡特尔: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绝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

  发现一个名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

  ——詹姆斯与弗洛依德

  詹姆斯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

  他赞扬实验心理学家们的成果,但是自己却是能不做实验就尽量不做。

  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末美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上过心理学课,而且一直否认自己是一位心理学家。

  他虽然长得眉清目秀,很有贵族气质,却喜欢穿一些不那么正规的衣服,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一位教授。

  从性格上来讲,詹姆斯为人友善,风度迷人。他和学生们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嘻嘻哈哈地开一些玩笑,以至于有一次一个学生实在受不了了,打断了他的讲课,请他严肃一些。

  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在詹姆斯的性格中,包含着许多矛盾的因素。他有时候非常坚强,但有时候也很脆弱。尽管他平时看起来非常乐观外向,但是有一阵子也受到了忧郁症的困扰。

  虽然在詹姆斯的身上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是个天才。

  在詹姆斯之前,美国大学里是蔑视心理学教授这一职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听过的第一次心理学讲座是我自己讲的。”但是詹姆斯靠一己之力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的大发展。在他正式教授心理学课程之后的20年内,最少有20多所大学也成立了心理学系。除此之外,社会上还出现了三本心理学杂志和一个专业性的心理学学会。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几位到美国发展的心理学家,也大都是受到了詹姆斯的影响。

  詹姆斯把实验心理学引入了美国,事实上,在冯特开始做心理学实验的同时,他也展开了相关的实验。虽然最后心理学之父的名头落到了冯特身上,但毫无疑问,詹姆斯也算是心理学的重要先行者之一。

  尽管詹姆斯自己并不太喜欢做实验,但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还是会迫使自己做一些。在《心理学原理》一书的创作过程中,为了验证“记忆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这一命题,詹姆斯自己亲自上阵,花了一个月时间背诵各种文学名著。最后,他发现自己这么努力地去训练记忆力,但自己的记忆力没有任何提升——以前需要一天才能背诵的篇幅,现在还是需要一天才能记住。由此,詹姆斯认为,记忆力并不像古代人和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越练越强,而是有一个固定值。

  1882年到1883年间,詹姆斯在欧洲旅行了大半年的时间,他参加各种实验室活动,与欧洲知名的心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会谈,并与他们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回到美国之后,詹姆斯获得了更广泛的知名度,他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心理学家。而与此同时,詹姆斯似乎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他开始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1899年,詹姆斯出版了《与教师一席谈》,这是一本教育方面的著作。1902年,出版了《宗教经验种种》,1907年出版了《实用主义》,这几部著作又涉及了宗教和哲学领域。

  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使得詹姆斯不仅仅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还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

  事实上,詹姆斯在从事其他领域研究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完全离开心理学。1894年,他“发现”了一位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并对其大加赞扬,让美国人了解了这位在心理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人物。

  1909年,弗洛伊德来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的20年庆典,詹姆斯当时正在病中,但还是抽出时间与弗洛伊德进行了短暂的会面,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会面。

  1910年,詹姆斯在旧金山的一场演说中,宣扬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有其独特的吸引力——挑战、兴奋、勇气、忠诚,还有战友情谊。而这些感情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体现出来的。虽然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要求,可能迸发出一定的激情和能量,但无法与战争中所体现出的英雄气概相提并论。所以,詹姆斯认为,年轻人应该积极地应征入伍,为国效力。

  晚年的詹姆斯,变得更加矛盾,这不是因为他头脑混乱,而是因为他研究的领域过于宽泛,无法让自己局限在一个封闭或者连续的思想体系内。理论家戈登·奥尔波特曾经说:

  仅仅是在《心理学原则》一书中,我们就能找到非常明显、让人迷惑的矛盾之处。例如,詹姆斯既重视实证,但同时也是现象主义者。他有时候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有时候又像是一位浪漫的艺术家。

  在奥尔波特看来,詹姆斯的前后矛盾不一是一种美德,有很大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詹姆斯的这种特质让他的理论显得生命力不足。他的影响虽然大,但从没有占据过主流地位,而且也并未形成任何学派,也没有什么追随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詹姆斯的心理学体系足够庞大,所以任何一个学派又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正如雷蒙德·番切尔所说:詹姆斯将心理学从深奥难懂的抽象科学,转变成了一门浅显易懂的学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1977年,詹姆斯75岁生日时,美国心理学会为詹姆斯举行了庆祝会,开幕式讲演人戴卫·克莱奇将詹姆斯形容为“培养了我们的父亲”,并且说:“就算我把一切的收获和成就全部加起来,再乘以希望这个系数,所得的总数还是不足以作为足够丰硕的贡品供奉在詹姆斯的脚下。”

  詹姆斯:清醒总是意味着退缩、辨别和反对;酣醉则总意味着扩张、一致和赞同。

  失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失忆的心理学解释

  人类活在记忆的世界里。吹奏乐器,需要在内心记住乐谱;用外语交谈,需要记住非母语词汇;我们还可以在大脑中勾画出图画、数据表等虚拟的形象,这也来源于我们的相关记忆。

  但是,很多时候,在需要回想起某些事情的时候,记忆却悄然离我们而去,哪怕是一些曾经被我们牢牢记住的东西,也会突然忘记……

  这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果在关键时刻突然失忆,如面试等重要场合,也会致使我们失去很多向上提升的空间。心理学家们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人们都在想:记忆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而詹姆斯在这方面的研究,为解开这个谜团打下了基础。传统心理学认为:如果从最坏的角度考虑的话,突然失忆可能属于“失忆症”的一种。失忆症一般来讲是由颅脑损伤、外部刺激和生理缺陷(海马体萎缩)造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脑袋受到重创,情感受到严重刺激,或者是脑子出现病变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失忆。

  脑袋被重创和病变,都属于不可抗力,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至于因情感遭受重创而失忆,则是人最有可能患上失忆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