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风起云涌十六国:后赵称雄(第1部)全文阅读 > 第11章 汲桑石勒赤桥失散,石勒刘渊黎亭相投

第11章 汲桑石勒赤桥失散,石勒刘渊黎亭相投


  公元307年五月,大将军汲桑、讨虏将军石勒攻破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村),诛杀镇守邺城的新蔡王司马腾,杀掉邺城官民一万余人。汲桑、石勒还一把大火焚烧邺城,熊熊大火烧了十多天。汲桑、石勒杀了司马腾、烧了邺城,算是为成都王司马颖报了仇,但公师藩将军的仇尚未报。汲桑、石勒决定继续南下,到兖州境内去找苟晞。数日后,汲桑、石勒南下数百里从延津(河南省卫辉市东古黄河渡口)渡过黄河,转而向东,兵峰直指兖州治所廪丘县(山东省郓城县西北)。

  却说京都洛阳城里的太傅司马越得知汲桑、石勒攻破邺城,杀了亲弟弟司马腾,还南下攻打兖州,自然非常恼怒。此时,司马越早已完全掌控朝政,晋惠帝司马衷也已于公元306年十一月中毒而亡,继位的是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时年24岁,是司马衷的异母兄弟,在太傅司马越面前,也是一位傀儡皇帝。司马越对汲桑、石勒四处横行自然不会不管,急命兖州刺史苟晞、将军王赞率部讨伐汲桑、石勒。说到王赞,笔者不妨赘述几句。王赞是荆州义阳(河南省新野县)人,博学有俊才,泰始年间辟司空掾,迁著作郎,太康年间迁太子舍人,惠帝时又任其为侍中。王赞喜爱诗作,现今存诗五首,其中《杂诗》能够看出其当时心境。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闲言少叙。却说苟晞接令后忙率所部兵马从廪丘县向西迎战汲桑、石勒。双方边走边战,一路交战直至司州、冀州境内。到公元307年七月,汲桑、石勒与苟晞、王赞在司州阳平郡阳平县(山东省莘县境内)、冀州平原郡(山东省平原县)一带,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司马越获报苟晞、王赞未能剿灭汲桑、石勒,非常着急,决定亲率大军进驻官渡(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以声援苟晞、王赞。有了司马越的声援,苟晞、王赞遂加紧对汲桑、石勒进行追剿。汲桑、石勒边撤边战,不久又到达阳平郡境内。双方在一个叫东武阳县(山东省莘县朝城镇)的地方再次发生激烈的交战。这一战,苟晞、王赞大胜,汲桑、石勒大败。

  数月来,王赞可能对这样的长时间拉锯作战有些生厌,但苟晞精力充沛,越战越勇,似有乐此不疲的感觉。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但长时间下来,苟晞、王赞开始占据上风。汲桑、石勒也感叹这条疯狗虽然凶残暴虐,但用兵作战还真有两下子。二人决定不在东武阳久留,暂且放过苟晞,日后再来找其报仇。公元307年八月,汲桑、石勒率领残兵向北撤到冀州境内的清渊(山东省临清市),攻占清渊城。二人决定固守这座这城池,还在附近修筑多处营垒。

  虽然汲桑、石勒已到达冀州境内,但兖州刺史苟晞、将领王赞仍没有放弃追击。苟晞、王赞到达清渊后,先传令休整,没有马上对汲桑、石勒发起攻击。苟晞还派一人单骑来到清渊城下,向汲桑、石勒分析利害,劝二人放弃抵抗而纳降。汲桑、石勒岂能向苟晞这位仇人投降,但那些固守营垒的士兵却无心再战。数月来这些士兵已被苟晞打得精疲力竭了,现在看到苟晞又追杀而至,担心临时修筑的营垒根本不堪一击,不少士兵竟放弃营垒,回到清渊城中固守。苟晞、王赞遂一连攻下汲桑、石勒八座营垒,汲桑、石勒兵马死亡达一万余人。最后汲桑、石勒连清渊也无法固守,只得收拾残兵败将,继续向北逃亡。却说苟晞在兖州、司州、冀州一带与汲桑、石勒作战三个月,大小数十战,使得汲桑、石勒多次遭败,居无定所,时人遂将苟晞比为韩信、白起。后来,司马越为此奏请晋怀帝司马炽,加授苟晞为抚军将军,都督青州兖州诸军事。

  汲桑、石勒在清渊遭到重创,伤亡惨重。二人此时又想到,自独树旗帜四处攻略以来,最终仍是一无所有,二人决定还是投奔一处,再图发展。石勒听闻匈奴左贤王刘渊已在并州称汉王建国,近来还迁都于自己的家乡上党郡境内,建议汲桑前往投奔,汲桑也表示赞同。二人商议已定,遂率领残兵快速北上,不想在赤桥(山东省临清市境内)又遭遇了丁绍的兵马。丁绍两年前还是广平郡(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太守,现在已是冀州刺史了。赤桥一战,丁绍的兵马再次重创汲桑、石勒,汲桑、石勒兵马几乎损失殆尽,就连汲桑和石勒二人也被丁绍兵马冲散。汲桑带领部分人马再次逃回茌平(山东省东阿县西北)牧马场。三个月后,汲桑再次组织兵马,带着成都王司马颖的棺木,前往攻打冀州乐陵郡(山东省阳信县东南)。时“乞活”军首领田甄、田兰兄弟以及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正在乐陵郡聚众起兵,声称为新蔡王司马腾报仇。“乞活”军打败了汲桑的人马,杀了汲桑,还把成都王司马颖的棺木扔到枯井之中。此为后话。

  公元307年九月,败于赤桥(山东省临清市境内)的讨虏将军石勒与大将军汲桑分散后,独自带领十八骑向西逃亡,准备投奔汉赵刘渊。九月底,石勒经过太行山进入并州境内,到达乐平郡(山西省昔阳县)。时北方已快入冬,阵阵寒风扑面,倒让赶了很长路的石勒少了一些疲倦,清醒了许多。石勒想到两年来,跟随公师藩、汲桑,纵横司州、兖州、冀州,尽管败多胜少,但也取得了斩杀司马腾的战绩。但让石勒痛心的是,曾经强大的数万人马,在接连遭遇苟晞、丁绍、冯嵩、王赞后,竟落得一败涂地,还与恩公汲桑分散。想到这些,石勒又有一丝担心,担心汉王刘渊会不会看轻他,而不接纳他。石勒认为,要是此时能够带领一支队伍去投奔刘渊,刘渊一定大喜,说不定还会封他一个将军的称号。

  石勒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在从乐平郡一路南下前往汉赵都城黎亭(山西省壶关县)时,石勒经过自己的家乡上党郡(山西省黎城县西南),但石勒并没有回其老家武乡县(山西省榆社县)。石勒听说就在上党境内有一部匈奴人,以部大张?督、冯莫突为首领,有部众数千人。石勒决定先投部大张?督、冯莫突,然后劝其一同投奔汉王,这样汉王一定不会看轻他。石勒这时愁容全无,带领十八骑纵马奔驰,一路南下。

  数日后,石勒带领十八骑来到上党张?督、冯莫突大营前,向营门官求见张部大。营门官忙报与张?督、冯莫突。张?督、冯莫突也是爽快之人,马上传令将石勒等带入。张?督、冯莫突看到石勒身材高大、相貌不凡,十多位兄弟也都虎背熊腰,都是能征善战之将,非常高兴。张?督、冯莫突又听说石勒也是上党人,还是匈奴别部羯族人,马上视其为兄弟。石勒投奔张?督、冯莫突不久,即深得二人信任。石勒自知得到张?督、冯莫突的信任,遂趁机劝说二人道:“听闻刘单于起兵反晋,已建立汉国,现今正迁都于黎亭,与部大大营相距不过百余里。兄弟还听说刘单于也曾多次招纳部大,部大就是拒而不从。兄弟想问,部大仅凭数千人马,能否独存?”张?督本来就是豪爽之人,马上笑着说道:“不能。”石勒又道:“既知不能,为何不投靠一方?我近日听说刘单于仍在招揽部大的人马,部大的士兵中已有人在私下谈论背叛你而去投奔刘单于,部大应当尽早考虑对策。”张?督等人本就有勇无谋,听说部众有人要背离其而去,非常担忧。张?督此时不再犹豫,马上答应石勒去投奔刘渊。二人决定先去黎亭拜见汉王,让冯莫突与十八骑率部随后前往。石勒还与张?督正式结为异姓兄弟,石勒从此称张?督为兄长,还将张?督更名为石会,意为二石相会。

  公元307年十月,石勒、石会来到黎亭投奔刘渊时,汉赵迁都黎亭已近两年。年近六旬的刘渊看到二人身强体壮,就知道是勇猛善战之人。刘渊也听闻石勒等人曾纵横兖州、司州、冀州,让晋朝官府闻风丧胆,现在再看到石勒仪表不凡,而且有勇有谋,更是大喜。刘渊先封石会为亲汉王,任冯莫突为部大;再封石勒为平晋王,并任其为辅汉将军,统领石会、冯莫突及其部众。

  石勒投奔刘渊后,刘渊交给其的第一件事,不是出征,而是前往乐平郡,招降以张伏利度为首的一支乌桓兵马。与石会、冯莫突一样,刘渊曾多次征召张伏利度,但张伏利度就是不来归附。刘渊决定再派石勒出马。石勒果然有些头脑,并没有像劝说石会那样去劝张伏利度,因为石勒知道张伏利度不是匈奴人更不是羯族人,他去劝说难以得到信任。石勒遂施一计,假装得罪刘渊,受到刘渊的惩罚而逃亡,还让刘渊向外散布此消息。石勒认为此时再去投奔张伏利度,张伏利度一定坚信不疑。

  数日后,石勒带领十八骑从黎亭北上,前往乐平,投奔张伏利度。张伏利度听说石勒得罪汉王,正带领十八骑来投,大喜。张伏利度还提出要与石勒结拜为兄弟。石勒得到张伏利度的接纳后,仍担心没有完全得到张伏利度的信任,决定在此驻留更长时日。后来,张伏利度命石勒率众四处劫掠,石勒带领十八骑欣然领命。石勒与十八骑勇不可当,所向无敌,抢掠甚丰,张伏利度及其部众都非常敬佩石勒,也更加信任石勒。

  一个月后,张伏利度的部众大都心向石勒,石勒决定开始行动。一日,石勒与张伏利度一起在营帐中饮酒,张伏利度的将领与石勒十八骑等都在两列一起饮酒相陪。酒过三巡,石勒突然打了一个手势,十八骑迅速起身,奔向张伏利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张伏利度绑了起来。在座的张伏利度属将立刻起身,正要上前相救,只见石勒迅速起身,高声说道:“各位兄弟,不要慌张,我等不会加害张首领。”石勒随即又问道:“各位兄弟,如果我等欲起大事,我与张伏利度谁可为首领?”各将领一齐说道:“石将军可为首领。”石勒这时让十八骑为张伏利度松绑。石勒接着说道:“实不相瞒,我等是受汉王刘大单于所派,前来劝大家归汉的。”张伏利度与部众此时都愿投奔刘渊。

  公元307年十一月,石勒带着张伏利度及其部众一同南下到达黎亭,刘渊大喜,加授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命石勒统领石会、张伏利度的人马。须注明的是,关于张伏利度,在《晋书》《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等史书中只提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