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风起云涌十六国:后赵称雄(第1部)全文阅读 > 第14章 攻邺城石勒斩王粹,战壶关刘惇败汉赵

第14章 攻邺城石勒斩王粹,战壶关刘惇败汉赵


  公元308年九月,汉赵镇东大将军王弥率所部数万兵马到达魏郡境内,逼近魏郡治所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村),辅汉将军石勒也率所部五千兵马抵达。此次石勒与王弥一同攻打邺城,虽是其第三次来攻邺城,却是第一次与王弥相见。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二人见面的情况,但可以想象,石勒一定主动前往拜见王弥,因为石勒知道,王弥不仅将军等级高于自己,而且是汉王刘渊年轻时的朋友,在刘渊面前地位非同一般。这次相见,二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石勒正值而立之年,英俊威武,目光有神,一定让年过半百的王弥心生羡慕,而王弥一双豹眼加上豺狼一样的声音更是让石勒久久不忘。王弥、石勒一定还将属下将领互相引荐,石勒一定记住了王弥堂弟王桑,左长史曹嶷,将领赵固、徐邈、高梁等;而王弥也一定对石勒的十八骑赞赏一番。

  却说当时西晋镇守邺城的是征北将军和郁。和郁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说到贾谧和其二十四友,笔者不妨赘述几句。贾谧何许人也?贾谧本姓韩,其母贾午是西晋太尉贾充的小女儿,也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的妹妹。因贾充儿子早卒,贾谧便过继为其孙,改姓为贾。贾南风控制朝政十年期间,其外甥贾谧出任秘书监,权势很大,备受追捧,有二十四人因文才而屈节投入贾谧之门,被称为贾谧的“二十四友”。这二十四人是:石崇、欧阳建、潘岳、陆机、陆云、缪袭、诸葛诠、杜斌、挚虞、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瑰、和郁、周恢、牵秀、陈昣、郭彰、许猛、刘讷、刘舆、刘琨。

  言归正传。却说和郁原为西晋朝廷尚书右仆射,于公元307年十一月被任命为征北将军,前往镇守邺城。和郁来到邺城时,看到曾于半年前被汲桑、石勒等攻破并一把大火焚烧过的邺城,早已是一片瓦砾,甚感失望。和郁镇守邺城后,邺城倒也平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攻打过。可是好景不长,一年还没有到,就听报汉赵派兵来攻,而且当中就有曾经来焚烧过邺城的石勒。和郁顿生怯意,毕竟邺城城池尚未完全加固,守城并非易事。和郁在城头看到王弥、石勒等个个勇猛剽悍,而且有数万兵马,马上萌发了弃城逃走的想法。和郁主意已定,遂带领少数人马从王弥、石勒未攻之门悄悄逃走。王弥、石勒等遂率兵进入邺城,城内已无兵可挡。

  就在王弥、石勒攻陷邺城之时,西晋朝廷开始部署援兵以图钳制王弥、石勒。太傅司马越以皇帝司马炽名义下诏,派豫州刺史裴宪北上驻屯白马(河南省滑县东),车骑大将军王堪驻屯东燕(河南省延津县东),以防王弥、石勒南下;还派平北大将军曹武驻屯大阳(山西省平陆县),以防汉赵从都城蒲子(山西省隰县)再次派兵南下。

  石勒与王弥攻克邺城后,不久又与同在冀州境内作战的平北大将军刘灵会合。石勒与刘灵会合,由于其将军等级低于刘灵,自然又受刘灵节制。两部兵马三万余人,遂在司州北部三郡魏郡、顿丘郡(河南省清丰县)直到汲郡(河南省卫辉市)一带作战,大军所到之处,坞堡、营垒无不望风而降。两月下来,向石勒、刘灵归降的就有五十余座。石勒、刘灵下令所部将士不得侵扰百姓,还授予归降堡主、垒主将军、都尉印绶,并从中选取五万强壮者编入所部兵马之中。后来,石勒又与刘灵分开作战。

  公元308年十一月,石勒率部一路作战,又一次来到邺城。这一次兵临邺城,已是石勒第四次抵达。却说石勒与王弥、刘灵一样,当时四处作战虽然略地无数,但并不占领。邺城虽然多次被攻,可是一旦离开,西晋便有将领前来占领镇守。两个月之前镇守邺城的和郁已经被吓跑,现在又来了魏郡太守王粹。与和郁一样,王粹也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石勒当时一直在魏郡一带作战,听闻王粹又占邺城,自然再次来攻。可是,当石勒没有费多大周折攻入邺城时,却找不到王粹。在石勒看来,当时邺城几经战火,早已没有藏身之所,可是众将领分头寻找了一个时辰,仍然没有找到王粹。王粹到底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勒毕竟多次来过邺城,终于想到邺城还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就是邺城西北的三台:铜雀台、金虎台与冰井台。却说赤壁之战后,曹操先建铜雀台,后来又建金虎台与冰井台。公元210年,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大会文武,其子曹植所做的《铜雀台赋》为千古佳作,可见当年铜雀台之盛况,其诗如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闲言少叙。石勒遂命众将到三台再去寻找王粹。果然不出石勒所料,众将遍寻整个三台,终将魏郡太守王粹活捉。石勒下令将王粹斩首。

  镇东大将军王弥、平北大将军刘灵、辅汉将军石勒三支兵马在赵魏地区作战,时而会合,时而分散,略地无数。时在蒲子城中的刘渊已经称帝,听报三将战绩,龙颜大悦,连忙传旨,授予王弥为征东大将军,刘灵为安北大将军,石勒为平东大将军。

  说到刘渊称帝,还是在公元308年十月,当时王弥、石勒等刚刚攻陷邺城不久。丞相刘宣等再次劝刘渊称帝,年已六旬的刘渊遂不再拒绝,于公元308年十月三日,在蒲子正式称帝,大赦境内,改元永凤。十一月,刘渊又任刘和为大将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刘曜为龙骧大将军。然而就在十一月,汉赵却丢掉了上党郡(山西省长治市)。

  说到汉赵丢掉上党,须从并州刺史刘琨说起。刘琨生于公元271年,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河北无极县)人。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曾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刘琨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时,曾同床共寝,有闻鸡起舞的故事。刘琨可以说是西晋时期一位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文学家、音乐家。从刘琨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刘琨更喜文学,是故刘琨在乱世中从军,实属不易。公元306年十二月,35岁的刘琨被司马越任命为并州刺史。刘琨历经艰险,只身来到晋阳(山西省太原市)赴任,据途中所见所闻,作诗《扶风歌》一篇,全诗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刘琨从京都洛阳前往并州晋阳时,先到达上党郡(山西省长治市)。刘琨就在上党招兵买马,集结五百余人。刘琨到达上党,时正在上党境内的汉赵刘渊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刘渊遂派前将军刘景在版桥(今地不详,当在山西省长治市境内)阻截刘琨,竟被刘琨击败。刘琨到达晋阳后,看到府衙屋舍都被焚毁,田野城池一片荒凉,不禁感慨万千。刘琨于是安抚百姓,招徕远方,逃亡的百姓开始重返家园。刘琨虽有招揽民众的能力,但因安抚不力,一天之中有数千人来投,也往往有数千人离去。刚到晋阳的刘琨还没有实力与汉赵对抗,于是与驻屯盛乐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代公拓跋猗卢结好。

  刘渊于公元308年夏天离开黎亭(山西省壶关县),亲率兵马攻打平阳(山西省临汾市)时,留镇东将军綦毋达镇守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县)。紧接着,刘渊又迁都蒲子(山西省隰县),可以说上党一时空虚。这个消息当然很快就被并州刺史刘琨获知,刘琨决定趁机攻打壶关,以收复上党。刘琨当时任命的上党太守叫刘惇,不仅不能到上党赴任,更无力夺取上党。刘琨马上想到北部的拓跋鲜卑兵马,如若得到鲜卑兵马的增援,收复上党一定不在话下。刘琨遂派人前往盛乐城,向代公拓跋猗卢求援,拓跋猗卢也愿意派兵帮助刘琨。

  公元308年十一月,上党太守刘惇率鲜卑兵马来到上党境内,不日进逼壶关城下。汉赵镇东将军綦毋达获报刘琨派兵来攻,作为匈奴将领自然也没有把鲜卑兵马放在眼里,遂亲自披挂上阵,出城迎战刘惇。鲜卑兵马将领是谁,史书没有记载,但这支兵马确实勇猛,綦毋达很快就败下阵来。綦毋达不敢恋战,更不敢守城待援,遂率部逃离壶关。

  綦毋达丢掉壶关的消息传到蒲子,汉赵皇帝刘渊自然不悦,但一时也未能派兵前往夺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当月五日刘宣去世。刘宣其时已是汉赵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可谓刘渊的得力助手。刘宣去世,刘渊一定悲痛异常,因而一时也无心顾及上党战事。一个月后,刘渊心情已经平静,开始考虑国事,首先决定对刘姓皇族任职封王。是年十二月,刘渊任长子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呼延皇后父亲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公;庶子刘聪为楚王,侄子刘曜为始安王。史书载,刘渊的另两个嫡子刘裕、刘隆到公元309年五月才分别被封为齐王、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