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元四十七年。r
北漂大将军起兵造反,宫廷政变,皇帝遇刺驾崩,国内无主,九州混乱,人心惶惶。r
靖远将军调领军权,派兵平反,协助年幼皇子登基,朝廷群臣明争暗斗纷争不断危机四伏。r
明元四十八年。r
卫州之战,北漂大将军卒。反叛之党全部剿灭,年末,幼皇登基,国号宜光。特封护国有功的靖远将军为靖王爷,以慰人心。r
宜光二十五年。r
风和雨顺,国泰民安。r
全国九州物资丰饶,国力繁盛。九州之民,虽各地贫富差距不齐,但还算得上安居乐业。r
在这二十五年里,睿智多谋的天宜帝进行深刻改革,颁布土地法令,耕者有其田,使农民有了生活保障,国家农业发展处于稳定状态,其后又集中军权,实行征兵制,加强统治。r
天宜帝还明确各州之间可以进行商业贸易,商业发展空前繁荣。因此大多富者皆出于商贾。r
至此,各州大部分都已官营产业为主,部分是私营产业。天宜帝的有效措施造福了天下九州黎明百姓,深得民心。r
轩辕殿。r
“皇上,刘大人在殿外求见。”一脸富态的福公公对着当今天子毕恭毕敬的禀报。r
“宣。”天宜帝手执奏折道。r
“宣刘大人觐见。”福公公一副公鸭嗓,提示殿外等候的人。r
“皇上,微臣有要事禀报。”一个穿着三品官服,带着三品官帽的大臣屈腿恭腰,低着头不敢面对大殿之上的天宜帝。r
天宜帝拿起砚台旁边的用上好羊毛制作成的毛笔,随手对着桌上的奏折挥了几下。然后。才缓缓看向跪在地上老半天的三品大臣,又转眼看了一下站在身旁的福公公。聪明的福公公立即领会了龙意,清了清嗓子,对着殿下其他人慢条斯理地说:“余人全部退散。”r
说完,太监,宫女依次退出了轩辕殿。r
殿上的天宜帝继续批阅奏折,直待旁人已完全退去,才放下手中的毛笔,厚重有力地说:“刘爱卿,事情办得有何进展?”r
“启禀皇上,经微臣暗查已经找到国内商业异常的原因。”刘大人不敢停顿,紧接道:“九州之中,扬州的商业状况最为不一般,发展及其不正常。扬州沈家似乎垄断了其他同类商铺的经营,同时也得到消息,沈家似乎是在经营某些不合法令的活动才变得如此壮大。可惜沈家太为谨慎,微臣派去的几个高手全部命丧黄泉。微臣不敢妄动,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动身禀告皇上此事。微臣办事不利,没能完成皇上交下的任务。请皇上恕罪。”r
跪在地上的刘大人似是没有完成任务,惭愧不已,不敢再多说半句。只肯请皇上降罪。r
天宜帝听到后,深思了一会儿,“刘爱卿,你不比惭愧,那扬州的沈家,朕多年前早已注意到了,只是一直没抓住他们的罪证,此次派你去也是为了如此。如果那沈家那么好对付,朕也不必派你前去,你是朕信任的大臣,沈家的事情你做到如此地步也是不容易,你先下去吧。”r
“承蒙皇上厚爱,为臣告退。”刘大人直起身子,摆了摆衣襟,退了下去。r
天宜帝看到人已经退去,放下手中的奏折,深思。扬州沈家的事情必定是要处理的,这次恐怕要牵扯的事要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