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色讲的是个爱情故事。r
话说多年前的南国某地,民风极不开放。那里有个富贵人家,家中有一独女,年**十八,正当婚嫁之龄。女子婚嫁,凭的是父母之命,姑娘又生在富贵人家,早有亲事在身。然姑娘自小得宠,性子不比常人温顺,她不愿嫁与一个自己连面都不曾见过的人,在将要出嫁之时离家出走。r
身无分文,初次孤身在外,被人欺负时遇上好心的俊美书生出手相手。r
姑娘与书生几经辛苦,逃离那些欺负姑娘的恶人。书生见姑娘孤身一人居无所处,起了怜心,将她带回家中。r
书生是老实人家的孩子,心地善良,对姑娘极好,书生父母,亦是善良的人,对姑娘照顾有加,只盼着她能嫁与自己儿子。r
姑娘自小衣食无忧却少了亲情,书生父母待她那般好,感动之于。与书生朝夕之间,竟生出情愫。r
二人谈婚论嫁之时,姑娘家人突然出现,要她速回家成亲。原来与姑娘定亲的人家非是普通人家,竟是帝王子孙,权倾天下的大人物。r
姑娘不愿,书生一家极力阻拦,姑娘家人起了杀意,生生将书生父母杀死。r
姑娘与书生拼命逃出,却无任何去处,最后双双殉情,她们殉情的地方,从此后莫名多了大片桃林,开出的桃花,异常的绚烂。r
桃花色这个名字,据说是说书人取的,原因是故事里的姑娘,有着桃花之色,芙蓉之态,所以死后与书生双双化了桃花林,才得那般美得惊心的花。r
说书人一通瞎编,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改了无数个版本,其中又是姑娘书生二人情深似海感动那位与姑娘订亲的王孙,得其相助,有情人终成眷属。r
自然,这个版本最为流行。后有人以此为原型,编了戏。r
南国民间,流行皮影戏,然此种戏法对于表演者要求极高,所以真正能够表演得出色的皮影戏班,并不多,并且,开价极高,请得起皮影戏班的,屈指可数。r
柳江阴,正是如今表演皮影最好的戏班。据说但凡柳江阴开演,每每万人空巷。r
能够请得动他们的人,整个南国并不多。世说柳江阴台柱生了副倾城之相,销魂之音,有缘得见,谁能不两眼放光呢。r
灰衣管家离台之后,有小厮手脚麻利地抬了幕布摆上舞台,然后双放了些东西,便有许多人带着不同的东西上了台。r
梁思凌早先也曾听过柳江阴的大名,却一直无缘得见,不由得同其它人般,瞪大了眼瞧得仔细。r
洛离撇嘴,深不以为然,却也直直地盯着舞台上那几人,看不出所思所想,脸上笑意,却已消失。r
台上六个人,皆是粉衣,外面套了绿衫,腰间扎了紫色腰带,十足的怪异打扮。其中四人带了陌生乐器,另两人手里提着箱子。提箱的两人面相普通,并无传说那般漂亮,别四人也是相貌平平,看着台下人的脸没有任何表情,活脱脱的戏偶。六人在舞台前鞠了个躬,也不言语,转身进入幕布后。r
一声鼓响,表演开始。r
有数个薄薄的人影,随着光影,晃晃地动起来。那些人影全是下人模样,透过幕布,竟能看出他们脸上的漠然表情跟走路时低头恭顺的模样。r
秦家有女初长成,面如桃花眉如柳,姑娘十八年华正好……r
有锣鼓急促响起,伴着艺人清脆婉转的声音,在人偶出现的瞬间响起。灯影之下又有的人影出场。杏眼粉腮,好一个年华正好的姑娘。r
娘亲莫问因和由,有情郎如何难求,女儿我心忧可比那高山和大海,叫我如何展欢颜……r
隐在幕布后的女人偶以手掩面,做出的动作似是掩泪,从外面看去,却是能看到它脸上缓缓绽开的嘴角。众人立即明白,是假装的!r
压抑的唱腔低沉而婉转,雌雄莫辩却又透着些凉意,如风扶柳,丝丝缕缕缠人心头,女儿家的心思,就那么悄悄钻进心间,当真如同鬼魅。r
大名鼎鼎的柳江阴,果然名不虚传,众人渐渐入戏,看得那叫一个专心!r
侍候在园外的小厮伸小了脖子,耐何距离太远,影子变做模糊一团,只能隐约地听到一些声音:并头莲亦有根基种,权势尽看轻只知道情爱重,与你做夫妻胜梁鸿……r
婉转的口腔,时而划过的几声锣鼓,带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扑面而来,未及细想,沉浸在那个鬼魅声音中的小厮腹中一阵恶心,竟然干呕起来,借着月光看去,小厮慌乱中吐在身后花草丛中的东西似有微光闪烁。r
锣鼓震天响,夹着琵琶混音,戏已入高潮,是到了姑娘与书生结亲的戏……r
舞台上,两个人影一前一后,前面的是姑娘,甩袖而舞,映在幕布后的身子不停地旋转,衣服上饰的云朵跟着转起来,伴着艺人似梦非梦的声音: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r
人影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伴着锣鼓之声,似乎失了控制,在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它精彩的表演中时,就那么啪地一声,着了火。r
耳中似还回响着那些或嗔或羞的词,众人一时都不曾反应过来,眼看着那块近两米高的白色幕布瞬间成了一火球,前一秒还在起舞的小人儿跟它已融在一处,火光,在月亮之下,透着冰凉。r
砰——起了火的幕布直直地倒向舞台前方,这时才有人惊叫出声,“啊!”r
发出声音的是坐在舞台一侧穿着上好衣衫富态毕现的男人,撕心裂肺的叫声里,有掩饰不了的颤抖“救命啊!死人了!死人了啊!”r
月光之下,男人两眼圆瞪,脸色苍白,似乎见了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