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职场 > 凤凰劫全文阅读 > 第12章:12 门生 (1)

第12章:12 门生 (1)


因为种种原因,鸾凤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我,也是要费很大周折的。在没有我的消息时,鸾凤会在栖霞山中修炼,原本那座山也不叫栖霞山的,就是因为鸾凤住在那以后,人们总是在山中看到漫天的红光,大家以为那是霞光,所以就叫栖霞山了。

www.136book.com

过去的栖霞山是没有什么人烟的,所以鸾凤才会藏在山中,后来就有很多高人隐士慕名而来,甚至在山中居住。一次连着下了几天的暴雨,住在鸾凤不远处的一个老先生被压在了塌陷的山洞中,鸾凤救了他,老人隐隐的感觉到了。等老人好了,鸾凤本以为他会尽快下山去,谁知道他却在山崖边摆了一张祭台,不吃不喝的在那守着,执意要等救命的仙人,他足足等了三天,鸾凤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现了元神——硕大的—只火凤来到他面前,要他离去,可是老人下面说的话确是鸾凤没有想到的。老人对鸾凤说,人的寿命皆有定数,他家祖上世代相传周易的一种推演,但是祖训严令不得以此谋生,只可在天数有变之时,拿来救人。他年幼之时,父亲就为他卜卦,卦象指示要他隐居山中,必遇奇缘。他在山中苦等了数十载才等来这段奇缘,说明天数如此,他还说卦象上说他必被委以一件长久之托。所以他在这等,就是想问鸾凤有没有未能尽心之事。

136book.com

鸾凤本来想说自己没有什么事情要托付与他,心头却想起了她寻找我的艰难,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机缘,就顺水推舟的告诉老人,要他下山去开个书馆。刚听到这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开个书馆呢?找人不是要客栈什么的吗?鸾凤却笑了,她说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来每一世我轮回以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样貌上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在右臂之上有一只飞凤样的胎记,但是古代的女子都是长袍遮臂,深居简出的,除非是我有什么危难,飞凤才会发红发热,鸾凤就能找到我,要是我一生平安,鸾凤找到我的机会是很小的。

而鸾凤遇到老人之时,正是乱世结束,各国刚从战火中熬过来,百废待兴,而老人满腹经纶,才华和见识都不是常人能比的,如若不是为了等这段机缘,老人肯定早就有一番作为了,但是现在他已经人到暮年,难成大器。他的学问如果不传承下去真是可惜,于是鸾凤就告诉他去开个书馆,招收的门生有特别的要求,首先必须是资质过人,聪慧伶俐,其次是性情醇厚的,家世出身概不计较。自入书馆一切花费都由书馆承担。因为老人后来创办的书馆就在栖霞山脚下,而他看见鸾凤的元神又是一只火凤,所以就以大量的红褐色凤凰为装饰,而且书馆一直是人才辈出,后来世人皆称书馆为“朱雀门”。想成为门生还要终身遵守三训,一是到了年纪愿入仕途便去科考,不愿为官就要周游天下,不可无为无志。二是一日入门便终生是门下弟子,如门内有事当如己事,必全力完成不可推诿。三是夫子过世以后会指定一名弟子接任,门主尽管理书馆之全责。其实定下这三条规矩,也不光是为了约束门生的,更重要是这样能帮助我尽快的找到你。”

“找我?找我和要他们游历和做官有什么关系呢?”

“连这个你都不明白吗?真是枉费了小姐的一番苦心!”我刚问完就被凤鸣数落上了,听她的意思,就像我什么都该知道一样??她当我是《十万个为什么》呀,什么事情都可以一清二楚的,这些话我也就能在心里面嘀咕一下,就凤鸣的那个脾气,要是我真的说出来,她光用眼神就能把我瞪出个窟窿来。看着我俩这个样子,鸾凤却笑了,她走过来把我拉到方桌那坐下,然后转身说要去泡壶茶来,凤鸣本来是气鼓鼓的盯着我看,一听鸾凤要去泡茶,立刻抢着去张罗了,没了她那瞪视我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你不要太把凤鸣的话放在心上,她没有恶意的,只是为了遵守当初的诺言,她的家人和她都受了不少的苦,如果说凤鸣真要怪,就应该怪我。我把这件事情想的简单了,我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世世代代的坚守着规矩,直到今世的这一代。”“什么?这一代?除了凤鸣还有别人?不是只有凤鸣一个人吗?”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凤鸣的父母是不久前才过世的,他们是随科研组进入藏地,进行实地考察时遇到了山难,所以才会剩下凤鸣一个人的,他们这么做就是在按照门内的规矩做事。”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凤鸣的脾气是那样的了。

“当初我之所以要他们出去游历,就是想着他们能多带回点你的消息,要他们做官,也是为了以防你生在富贾贵胄的家中,那时候大户人家的女子凡是相貌端庄,品行出众的都是要送进宫中,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找你更是难上加难了。如果门生们能在朝廷被委以重任,那么这些选才女、秀女之类的事情就必然会经手,就是不能亲办也总会有些办法的,如果你出现在这些女孩当中,我就能够得到消息了。”没想到鸾凤为了和我相遇,真的是要费很大周折。“为了能更容易的管理门生传递回来的消息,我只见门主一人,而为了更容易的找到他们,每一任门主自当上门主的那一刻开始就都更名为凤鸣。”

“等等,你是说所有接任的人都叫凤鸣?”

“对呀。”“那现在的凤鸣就是接任者?”

“对呀?有什么奇怪的吗?”

“可是,你不是说是个书馆吗?现在这怎么是个……”

“那是有原因的!”还没有等我说完,风鸣也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大声对我说。

“那是什么原因?”我看着面无表情的凤鸣小小声的问,这个凤鸣还真是诡异的很,虽然我知道了原因可还是觉得怪怪的。

“书馆一直延续了几代,刚开始人们即使有了功名也会回来帮忙,有的人是捐出一些财物和书卷,有的人在官职卸任以后来做夫子,那些出去周游的人也喜欢回来这里,和原来的伙伴们相聚,给后辈们讲他们的经历和见闻,和别人交流体会,然后大家一起写一些游记或是传记。书馆变得越来越有名,学子们开始想方设法的进来书馆学习,来参阅书馆好几代门生积攒下来的书卷。那是书馆最鼎盛的时候。后来,世道变了,人们不再愿意来书馆学习,而从书馆离开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再记得书馆,忘记了是谁让他们拥有现在的生活,甚至有的人为了躲避而更名改姓的移居他地,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会这样,书馆并没有要求他们很多,只不过是想他们去帮助更多的人,那些和以前的他们一样的人。如果没有书馆他们早就成了道旁的饿殍,谁关心过他们的生死?可是当他们有了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以后,他们非但不知道感激,还开始还担心和书馆的联系,怕人们知道这些当世的名士们都是寒门之后。世道越是不好这样的人就越多,回到书馆的人越来越少了,能够回来帮忙的人就更少了,书馆得到的帮助变少,就只能是门主自己想办法维持下去,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和内乱使得人们吃饭都有问题,谁还会来书馆呢?科举已经没有了,新式的学校越来越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在乎能不能识文断字,只要能有一口吃的,什么都愿意去做,来书馆读书倒不如去街边擦鞋卖报来的实惠。条件好点的人家也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因为门规是要孩子留在门内学习很多年,学校看上去比书馆更合适。就在辛亥革命要发生的那几年,世道变得更乱了,书馆的最后一位馆主被当时的白莲教抓住,说书馆是教人邪术的魔教总坛,专门来诱拐穷人家的孩子的,夫子就是祸首,一天夜里他们闯进门内把夫子给抓走了。当时的政府和军队只顾着巴结洋人,争地盘抢钱抢粮抓壮丁,谁还管得着一个小小的夫子的死活,就这样夫子被白莲教活活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