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商场 > 风尘人生全文阅读 > 第20章:入乡随俗

第20章:入乡随俗


根据县知青办公室下达的政策,为了保证知青插队落户第一年基本的生活需要,每人每月由县里粮食局拨给口粮38斤,蔬菜由生产队供给。当年知青参加劳动挣的工分作为年底分红的基础分。在人均38斤的标准口粮中,细粮比例占20%,粗粮占80%。这对正处在长身体又是参加体力劳动的知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鉴于这种情况,经生产队研究确定给知青小组补助一些小麦,以弥补口粮的不足。蔬菜的供给放得较宽,平常生产队是每星期分一次菜,而对知青则是每日供应。

这些使刘海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知青小组会议上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认真接受再教育,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洗刷思想上的非无产阶级的尘埃,把自己锻炼成为“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136書屋 136book.com

在这个知青组里,谢剑、章维鑫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以前也都多多少少地干过一些农活。刘海与另外两个女同学则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对各种农活是一窍不通。

http://www.136book.com

但是仅管如此,他们开始都是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队里劳动,都不愿意留在家中做饭。收工回来后还争着去挑水、打扫院子或者帮助王大爷家喂猪。后来他们自己也喂了一头猪,并养了10多只莱杭鸡,几个月下来,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自在。

河南农村中最苦最累的活儿恐怕要算是麦收时场上的打麦、码麦桔垛了。地里的小麦收割都是由妇女劳力来完成,集中运到场里后按照脱粒、扬场、码麦桔垛的顺序进行。

当站在脱粒机旁,人几乎被麦草淹没。头顶着炎炎烈日,身上被麦草扎的又红又痒,还要防止向脱粒机送麦草时,手不被卷进去,干一天下来从头到脚只有牙齿是白色的。

特别是遇到下雨天,为了避免己收割的麦子不被雨淋而生芽,往往是所有生产队的男劳力全部集中在场上,分成二班昼夜不停地加班加点干活。吃在场上,睡在场边。晚上有蚊子叮咬,衣服裤子里跳蚤多得吓人。

那种场合、那种滋味使刘海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农村劳动的苦和累。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连续十多天的麦收下来,再强壮的劳力也都会瘦下10斤8斤肉的。

136book.com

再一个比较苦的活儿要数给玉米锄草了。玉米从小苗生长至收获,中间需锄三次草。当玉米长至一人高时,这时候的玉米叶十分茂密,叶子的边沿锋利无比,加之又正好处在秋老虎的季节,如果赤膊进去,出来时必定是浑身划痕。穿长袖进去,出来时则全身湿透。每当锄完一垄苗地都仿佛像是从蒸笼里出来似的。

在农民的热心帮助下,刘海不仅认识了多种农作物,而且还学会了各种农机具的使用方法和农田的耕作方法,。还学赶马车,能用牛犁地、耙水田。并掌握了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的时间季节。

头一年下来,虽然晒黑了皮肤,手中长满了茧子,吃了不少的苦头,但是,他们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逐渐入乡随俗,慢慢习惯了当地农村的生活环境。

下地干活知道了耐力与体力之间如何分配的技巧。

田间休息时,与农民兄弟一起躺在背风朝阳的沟里,学会了用小纸片卷烟抽。

学会了怎样使用轱辘,从十几米深的井里把水打上了。

学会了挑担行走时如何转换肩膀的劳动技能。

每天晚上收工回家之后,他们每一个人都会端上在现在看来是属于超大型的饭碗,跟其他的左邻右舍一起蹲在各自家的门口,边吃边聊,还不时地用手抠脚丫之后,继续抓起玉米面蒸的馍馍啃下去。

唯一没有学会的,说出来都不好意思,就是每次解完大便后使用小棍当手纸的陋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开始对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产生了一定的眷恋。每当看到金黄的麦浪,捧起甘甜爽口的井水,端着大碗蹲在路边与邻居边吃边聊,时不时地利用晚上去农民家里串串门,对中国农民那种纯朴、耿直的优良性格的感受也是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