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141章 商业与货币三

第141章 商业与货币三


王承乾一时沉思在了李忠的话中,同时也在深深地思考怎样才能将海州的商业发展按照李忠所说的完全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有国家制定规则来管理那些商业行为,同时也不会引起那些海商们的反感。

王承乾知道这件事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就拿钱庄的事情来说,通过和李忠的谈话,王承乾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李忠是一定会对钱庄进行整治的。那么一旦官府进入这个领域,一定会按照官府获利的方式办事,那么那些私人钱庄就会直接损失很大的利润,这些人一定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到嘴的肥肉的。

但是如果不去管理这些钱庄,那么海州随时都会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在里面,万一那个钱庄和大元不对付,一旦携款潜逃,那么损失是巨大的,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的钱庄。弄不好一下子就会让大量的商社破产,严重影响大元的税收和海州的发展。

王承乾现在已经开始后悔当初自己一时心热,没有将问题考虑那么全面,只想着为大元立功建业,忘记了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李忠“放纵”海州的商业发展,让问题全部暴漏出来。现在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可是这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虽然大元在海州发展中也制定了很多商业法令和政策,但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法令政策,都是一些税收和钱币售换之类的基本法令。

“好了,现在我们该解决之明提出的关于钱庄和纸币的事情了。这件事情已经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了,不解决直接会影响到今年海州的税收,海州未来五年的税收都已经被我们提前预定了,现在不能出岔子。”李忠接着说道。

王承乾的上书到了内阁已经三个多月了,而且已经被讨论了不下十回,自然是被外界全部知道了。

尤其是海州一带的商人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因为由于大元的政治敏感性,很多商社都在北京有驻扎地点,就是时刻掌握大元的政策走向,会将大元中枢的一些对于他们有力的信息第一时间传回海州。

王承乾上书要求将钱庄收为国有同时发行纸币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传到了海州。

消息一传回去,海州那面立刻有了反应,一些钱庄开始出现排队取款的现象,商人们担心他们的钱在私人钱庄中不安全,他们担心手中的这些钱庄的银票是否会被新的纸币取代,或者被按照一定的比例售换纸币。

同时很多小一点的钱庄普遍出现了钱荒,越是这样,海州的商人越是不安,一些小钱庄将手中的钱大部都用到了海上贸易,还没有收回来。

所以一时根本应付不了大量的取款风波,大一些的钱庄因为信誉和实力摆在那里,自然应付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看着排着长队的取款人群,那些小钱庄的掌柜们叫苦不已,有些人开始四处借钱,但是依然是杯水车薪。

就在这时,大元最大的两个钱庄,大元皇家钱庄和益都商社钱庄突然以低利息地向这些小钱庄借款,以缓解它们的钱荒问题。随着大元最大的两大钱庄表态,一时有些动荡地海州钱市开始稳定下来。

此时众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李忠,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棘手了,解决不好就会引起海州商业市场的****,会有一大批商人破产。众人都寄希望李忠能够将这个问题处理好。

李忠看着一脸期待的众人,心中有些小得意,心想:“必须要出一些后世的金融学的知识来,否者真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经过一天的讨论,最终大元朝的中枢终于对王承乾的上书做出了决定,然后经过整理之后,将初步确定的方案发布在了《北京诋报》上。

大元中枢决定不会取消私人钱庄和他们的存票,但是会出台法令规范这些银票,统一管理。将这些钱票和银票当做一种货币的代表形式,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但是不允许交易,交易时还是以银元为结算。这些银票和钱票会被当做一种商人的存款证明,也就是后世的存折。

同时大元政府将决定用十年时间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收购大元皇家钱庄,改名为大元皇家银行。负责纸币的铸造、发行和售换,同时大元皇家银行会在大元治下的各省府和州里开始分行,进行纸币的售换业务。

大元各地的钱庄也不会要求被关闭,但是为了规范钱庄的管理和监督,大元规定这些钱庄必须在大元皇家银行存过一定数量的银元之后才可以继续营业。

而且新成立的钱庄也必须在大元皇家银行存够规定数目的银元才可以获得经营钱庄的许可。钱庄发行的钱票和银票依然有效,但是这些钱庄之间的拆售和结算以后全部在大元皇家银行完成,大元皇家银行负责制定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调控市场,同时起到监管市场的作用。

同时为了鼓励纸币的使用,大元将会对使用纸币交易的商品进行减税,而且规定缴纳赋税时如果使用纸币会被予以优惠,如果是使用银元交易就会被增收额外的手续费。

大元中枢讨论的初步方案公布到《北京诋报》上之后,大元治下得商人百姓都是热烈欢迎,尤其是那些钱庄的掌柜们,心中顿时安心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大元不再让他们发行银票或者关闭钱庄,或者他们的银票被纸币取代,从而失去作用。现在好了,大元非但没有取消他们的钱票和银票,而只是禁止了它们在市场中的交易地位。

同时他们发行的钱票和银票依然代表着等价值的银元,虽然被禁止在交易中使用,但是没有贬值或者被取消就等于没有断掉他们的财路。

而且大元中枢提出那个贷款和存款的管理方法也是让这些看到了另一个生财之道。于是这些商人们开始安静下来了,普通百姓一直都是在看热闹而已,所以自然是对大元中枢的这个决定也谈不上支持或者反对。

未来的半年中,大元开始向治下民间征求《大元银行钱庄法》,《大元货币法》,《大元商业法》的意见。

半年之后这三部法律公布施行,同时对外开始售换新纸币。大元皇家钱庄也对大元完成了移交,正式命名为“大元皇家银行”,王承乾任总办,开始正式挂牌营业,开始监管市场。

李忠之前放纵海州发展,让海州的问题全部暴漏出来,现在又制定了多部法律管理海州的商业行为,将一些信用上的制度变成了法律上的保障,对商业交易中赋税和契约都有非常明细的规定,同时违反这个法令的商人将会被罚没大量的钱财,轻的一年的钱白挣,重的倾家荡产还要监禁劳改。

大元陆续公布的几部商业法律对海州的钱庄和贸易没有带来大的影响,一些小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海州依然繁华异常。

而且大元中枢已经开始着手在西北再建立一个海州,这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商业城市,但是前提是大元必须打通河西走廊和广阔的西域地区,还有花刺子模国、钦察草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