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据考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记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西晋时期,羌族被整治的很厉害,或者臣于中原王朝,或者窜于山野中,还有的臣服于吐谷浑。
唐太宗时期,由于吐谷浑被吐蕃所灭,缺少依靠的党项羌族请求内附大唐,被大唐迁于四川松州安置。渐渐地,这些党项羌族形成了数个大的部族种氏,有拓跋氏、野利氏、米擒氏、费听氏、往利氏等等。其中“盟主”就首推拓跋氏,他们的地盘大概是今天的青海以北,甘肃以南地区。
唐朝开元年间,居于今天青海和甘肃一带的党项羌族非常恐惧那些整天嗷嗷叫地到处烧杀抢掠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后来被大唐迁移到甘肃庆阳一带,当时被称为庆州。
安史乱起,各地胡人蠢蠢欲动。大英雄郭子仪害怕这些异族豺狼聚集到一起生事,于是就建议唐玄宗把当时聚集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党项人迁至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鄂尔多斯东南部。
这一地区正式南北朝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大王的“大夏”国故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被郭子仪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拓跋氏又被人们称为“平夏部”,后来西夏皇族也是源自这一部党项。
唐僖宗时期,平夏部的酋长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由于赶上唐末大乱,拓跋思恭跟随沙陀人李克用,曾一度帮助唐王朝收复长安城。
于是,拓跋思恭因功被封为夏国公,并被赐皇族姓“李”。夏州的党项武装被称为“定难军”,总括了夏、宥、银、绥四州。有此,以夏州为中心,鄂尔多斯以南的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土。
拓跋氏一直争取“保境固守,伺机发展”的策略,完全是墙头草,谁硬就倒向谁,如果中原王朝出来一个皇帝,那么拓跋氏一定是第一个前去称臣的,目的就是为了承认他们对夏州一带广大地区的统治权。
五代之始,陕西北部被平夏部拓跋氏纳入版图,又增添填了延州和盐州两州。
五代的后梁时期,平夏部酋长李思谏(即拓跋思谏,此时已经以皇唐李姓自称)向朱温称臣。后唐灭掉了后梁,当时的平夏酋长李仁福立刻又“归顺”后唐。得封朔方王,依然在原来的地界中为霸一方。李仁福死后,后唐想要拔掉这颗“钉子”,派大军突袭夏州,反倒被早有准备的平夏部杀的大败,悻悻而归。按理说,后唐是沙陀种,也被唐王朝赐姓李姓,一笔写不出两个“李”,曾经都是老战友。但是当时这些野蛮部落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彼此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后晋、后汉、后周几个政权在中原地区走马灯一样换场,无论是谁做了皇帝,平夏部拓跋氏都一律“俯首称臣”,换来的是拓跋氏对这一地区的无上统治和大笔的金银和赏赐。狼子野心,勃勃欲发。
待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夏州地区已经在平夏拓跋氏的手中经营了两百多年。这里有广袤的牧场,不仅养育了无数的牛羊,更重要的是这里出产战马。尤其是地斤泽地区,位于鄂尔多斯腹地,水草肥美,牛羊马无数,成为党项人的天然马厩。同时由于实行番汉杂居,党项族的农耕业也非常发达,和宋朝交接的七里坪地区时当时党项人的大粮仓。
更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南部还盛产当时可以当做货币的优质青盐,而且产量巨大,每年可以出产一万五千斛左右。有兵有马,有钱有盐,天时地利人和,平夏部自然是一方之主。
宋太祖登基之初,平夏部首领李彝殷立刻遣使上供,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彝兴,原因是赵匡胤之父叫李弘殷,,以“避讳”之举表忠心。
宋太祖见这位西北豪酋如此“懂事”,大喜。仍旧承认李氏家族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并下令党项人出兵骚扰北汉,以配合宋军攻打北汉。
乾德五年,李彝兴病死,宋太祖“震掉”,追封其为夏王,并授其子为定难军节度使。
由于得知宋太祖不断削夺方镇的实力,又听说仁德皇帝“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李光睿既恐惧又心存侥幸,遣使入朝表明忠义,上表请求入朝觐见宋太祖。
宋太祖此时正在忙于对北汉的战事,一时无暇顾及李光睿,只能安抚为主,然后“优诏不许”,让李光睿出兵助宋军灭掉北汉。
起初李光睿并不想真出力助攻北汉,原因就是北汉和他都是一样的北方势力。但是此时北汉自找没趣,主动派兵攻打李光睿的银州,被平夏部军队打败。这下子惹恼了李光睿,立刻点兵出战,协助宋军攻打北汉,最终北汉灭亡。
宋太宗即位之后,李光睿也和父亲一样立刻上表示忠,同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克睿,为了避讳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字。太宗看李克睿如此上道,大喜,又是赏赐金银宝物无算。
李光睿于太平兴国三年病死,其子李继筠承袭定难军节度使一职,但是这位爷命不好,只做了两年的定难军节度使就病死了,随后由其弟弟李继捧袭位。
一直以来,平夏部的李氏野心不大,无非就是甘心情愿当一方诸侯而已,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各地的大小豪酋们又有赏赐又有世袭官职,孝顺的不得了。但是李继捧即位之后,情况赫然发生了变化。
李继捧当上节度使不到一年,竟然在太平兴国七年带着一大家子入朝觐见太宗。看到西北豪酋能够束身入朝,太宗大感意外,同时心中大喜。大喜之下,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给这一家子。
李继捧一大家子入了京城,太宗欢喜不已,同时心中立刻就想将西北的李氏势力全部铲除。但是李氏在西北统治了已经两百多年,大树虽然倒了,但是树根依然盘根错节,而且太宗急于求成的做法立刻引起了西北李氏和各族酋长的警惕,他们自然不愿意向李继捧那样将全家带到京城中。
同时李继捧也朝太宗说道:“羌人彪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
李继捧的话说的非常明白,想要在西北实行郡县制是不可能的,他在统治这一地区的时候都是以拉拢为主,根本不可能实行彻底的统治。
但是宋太宗急于求成,没有在意李继捧的建议,派宋将曹光接收李继捧献上的银、宥、绥、夏四周,然后开始迁移西北的李氏来京城。
宋朝负责迁移李氏的官吏一进入夏州城,李继捧的一个族弟名叫李继迁,此人狼子野心,深知一旦全家进入了京城,就再无回头之日了,无异于蛟龙失水,再也折腾不起来了。
于是李继迁诈称出城为其乳母送葬,乘机带着数十人逃入了茫茫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刚刚出逃,李继迁没有成什么气候,只是纠结了一支几百人的人马而已,但是不久之后就被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乘夜偷袭,李继迁只和其弟逃脱,就连自己的老母和妻子都被宋军俘虏了。
宋朝自然认为李继迁一个小小的流寇,成不了气候,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这也给李继迁喘息的时机了。李继迁这次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在单打独斗了,开始联络起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各部落来。
李继迁很会做说服工作,先是在诸位酋长面前大谈李氏在过去两百年中的辉煌战果和伟大胜利,还有对各部族的恩惠,将李氏的“光荣”历史说了一遍。
然后又痛心疾首地说道:“我李氏家族世世代代拥有此土,殊不知如今一日绝之,如果你们不忘我李氏旧恩,敢和我一同光复我李家大业吗?”
诸位酋长立刻响应李继迁的号召,起兵反宋,这些人都是被宋朝的“改土归流”的政策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会一起反抗宋朝的。
李继迁很有政治头脑,接二连三地娶了多位酋长的女儿为妻为妾,将这些人牢牢地和自己绑在了一起。
随后,准备就绪的李继迁开始了复兴李氏的大业了,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首先向曹光诈降。
老曹认为这两个穷寇是囚徒陌路来归降的,于是大大咧咧地带着百十多个人就去约定好的地方受降了。谁知还没等曹光下马,就被早已埋伏好的伏兵冲出乱箭射杀。堂堂宋朝的一个大军区司令长官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人杀了。
李继迁诱杀了曹光之后,立刻领兵攻打银州,破银州,占会州,大肆屠杀宋朝官吏,狼子野心昭显。
不久之后,宋将王侁领兵来攻,大破李继迁,李继迁狼狈逃亡。这个王侁就是日后导致老令公杨业身亡的那位爷。
看已经和宋朝闹翻,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李继迁脑瓜袋好使,立刻向辽国称臣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并且将义成公主嫁给了李继迁。
李继迁于就搭上了宋辽两个大国,做事可以左右逢源,从中取利,为西夏立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眼看西北的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太宗赵光义焦急万分,就在这时,老臣赵普向太宗提议召回已经在外担任官职的李继捧,然后任命李继捧为夏州刺史,让李继捧去对付李继迁,来个“以毒攻毒”。
赵光义当即同意了赵普的建议,然后召回李继捧,同时赐皇姓“赵”,名“保忠”,立刻去夏州上任。
李继捧(赵保忠)立刻叩谢隆恩,然后又在太宗赵光义面前表了一番忠心,之后就带着行李上路了。
李继捧来夏州之后,立刻和族弟李继迁暗中联系了起来,可能此时李继捧已经意识到当初带着全家去京师是多么的错误,现在终于回到了老家,一定不会再回去了。
李继捧为了掩盖自己暗中联系李继迁的事情,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李继捧来到夏州之后,整顿军备,联络党项旧部,“劝说”其归降朝廷,做的有声有色。看到西北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让赵光义也非常满意。
表面的文章做一做就可以了,但是时间久了也要来一些真家伙,不然赵光义一定会起疑心的。于是李继捧约好了李继迁,让李继迁来攻打,然后二人好好地给宋朝演一场戏。时间地点还有人物都全了,于是二人开始了一场大戏。
虽然是演戏,但是“道具”却都是真的,一不留神,李继迁的屁股上就被射中了一支大箭,仓皇逃遁。
没过几日,屁股上的伤口还没有好的李继迁就率领党项大军杀回来了,猛攻夏州城,这次可不是演戏了。可能李继迁被李继捧的那支箭射急眼了,看见李继迁来真的了,李继捧立刻慌了神,他自认为在韬略和行军打仗上都不如这个族弟,于是立刻遣使求援。
宋太宗也知道李继捧不顶事,于是立刻派出大将李继隆援救夏州,这个李继隆虽然和李继迁同为李姓,但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李继隆的大军一到,李继迁就撤军了。躲过一劫的李继捧立刻带着全家老小出城迎候李继隆,但是李继隆的大军一到就将李继捧全家都抓来起来,然后押往京城。好不容易“逃出”京城的李继捧欲哭无泪。太宗念在李继捧主动入京请降,赦罪不杀,封为“宥罪侯”。
李继隆和李继迁开始在西北对峙了起来,一时谁都拿对方没有办法。这里是李继迁的老巢,想要消灭李继迁几乎是妄想,李继迁不知有多少次是带着几个人逃亡的,逃入茫茫的鄂尔多斯草原,不久之后就会又带着人马杀回来。
李继迁此时开始和宋朝接触,命人带着贡物前往京师,太宗这时也放弃了对西北的改土归流了,准备承认李继迁的政权,双方都需要一个台阶下。
此时宰相吕蒙提议道:“夏州深在沙漠,奸雄常常据此生事,自赫连勃勃筑城以来,常为关左之患,尚废此城,乃万世之利也。恢复和平夏各族傕场,令其青盐买卖不受限制,日久,各族因傕场富足,定不会再作乱。”
吕蒙的建议可谓是切中要害,太宗立刻命人执行,夏州城被捣毁,昔日赫赫统万城,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随后宋朝解除了对平夏一带的盐禁,各族陆续有了经济好处,开始不再和李继迁一起做贼了,甚至有一些部落开始调转枪头杀向李继迁,夷族毫无信誉,为了利益完全可以自相残杀。
狼子野心的李继迁自认看清了这是宋朝军事失败之后的另外一种限制自己的方法,李继迁从来没有放弃过有武力恢复李氏的梦想。不久之后就劫掠了宋军送往灵州的四十万担军粮。气急败坏的宋太宗赵光义发五路大军围剿李继迁,但是由于指挥失误,最终被李继迁打败。
转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宋真宗即位。为了息事宁人,真宗下令放还了之前扣留的西夏使者,并割让了夏、绥、银、宥、静五州给西夏,实际上是承认西夏的独立地位。
但是猖狂之极的李继不顾宋朝的示好,转年发兵灵州,一番苦战之后,攻陷了灵州,并改名为西平府。灵州正处黄河和浦洛河交汇之处,据形胜之地,“北控河朔,南引凉州,据诸河上游,扼守西陲要塞。”
灵州的失陷,不仅是宋朝和西夏之间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宋夏关系的转折点。从此西夏一下子就有了立国的本钱,昔日时叛时附的平夏各部开始贴了心地跟着李继迁了,抱定了党项这条大腿了。
最重要的是,从此西域和宋朝的通商通道被阻断,西夏不仅断绝西域各国前往宋朝朝贡的通道,并且禁止诸部族向宋朝交易战马,战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资,战马的来源中断,严重影响了宋朝国防军的建设。
灵州一失,关中门户大开,李继迁一时喜不胜收,不顾宋朝的示好,领兵攻打关中麟州,但是被宋军打败。老哥不气馁,转身渡过黄河,翻过贺兰山,然后攻打凉州,大有统一河西走廊之势。
凉州地区多是吐蕃人的地盘,宋朝在这里只是象征性地有一个知府而已,军队都是掌握在吐蕃人潘罗支手中。
党项人和吐蕃人开始在凉州城外厮杀了起来,最终吐蕃人依然没有打过党项人,凉州失守。但是潘罗支并不死心,派人去李继迁那里诈降。
当初就是使用诈降手段骗杀了宋将曹光的李继迁此时竟然真的相信潘罗支真心投降,然后带着手下大军前往约定的地点受降。吐蕃人埋伏的劲弩和弓箭一时齐发,几支大箭正好射中李继迁,李继迁伤势过重死亡。
李继迁在西北折腾了将近二十多年,最终为子孙后代打下了一个日后立国的本钱。
李继迁死后,儿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完全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而且此时正值宋辽战事最激烈的时刻,西夏开始了一个稳定的过度阶段,同时脚踏宋辽两条船,从宋辽两国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此时西夏已经成为宋辽两国中间打破平衡的关键了。
李继明在位期间没有大的作为,死后儿子李元昊即位,这位李元昊就是西夏历史上顶顶有名的铁血大魔头,完全继承了他爷爷李继迁的“优点”,为西夏和北宋和辽国带来了无数人命和财产的巨大消耗。
外貌上,元昊圆脸高鼻,个子不高,面相很像藏画上的人物。元昊年轻时就喜欢穿奇装异服,穿长袖绯衣,戴黑冠,让人望之森然。从智力上讲,元昊是一个通才,精通番汉文字,通宵佛教义理,智勇双全。
当太子的时候,元昊就曾多次向父亲李德明提出不要向宋朝称臣。但是李德明说:“我们平夏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百姓疲惫,国库消耗巨大。而且我党项族三十年来能够一直锦衣玉食,都是宋朝所赐,不可轻易辜负。”
元昊大言道:“衣皮毛,事畜牧,乃是我番人的习俗。英雄在世,当图王霸之业,何必介意锦稠细事。”
元昊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继位之后,元昊励精图治,申明法令,以兵法勒令诸部族,对党项诸部进行更为严厉的控制。同时对西夏内部进行了改革,设立中枢、枢密、三司、御史台等官衙,分别任命番汉官员主持,同时设立番学和汉学,培养后备人才。
元昊又在西夏恢复了党项人的服饰和习俗,创建西夏文,放弃使用所赐的皇姓“李”和“赵”,恢复党项人的姓氏。
做完这些之后,元昊开始出兵吐蕃诸部,在吐蕃诸部族的地盘上四处冲杀,攻下了瓜州、沙洲、肃州三个战略要地。同时布防各处要地,防备辽国和宋国的进攻。至此元昊拥有了夏、宥、绥、银、野、静、灵、盐、会等十五州之地,元昊自居兴州,依山阻河,正式称帝,时年三十岁。
元昊称帝之前,已经将反对他的人全部除掉了,对西夏境内进行了大清洗,不仅把反对他的卫慕氏整族的人全部扔到黄河中淹死了。而且连同自己的生母也不放过,以毒酒赐死,元昊的生母就是卫慕氏的族人。野蛮民族母氏势力确实很有威胁,但是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容,元昊确实是非常残忍之人了。
不仅如此,元昊还把自己的妃子卫慕氏(也是他的表姐)连同卫慕妃为他生的儿子也一同毒死,斩草除根,连同自己的亲骨肉都不放过,元昊的残忍可谓天下之最了。
反观元昊这个野蛮人却是智勇双全,博古通今,通宵佛教教义,但是却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只能用党项族和我们汉人文化不同来解释吧了。
和元昊齐名的还有女真人,金帝完颜亮,此人也是博学多才,才华横溢,但是迷恋邪术,好****,亲生姐妹皆不能免,这两人皆是蛮夷中的翘楚,但是行事多为怪癖极端。
元昊称帝自然引起了宋朝的不满,宋朝立刻发兵攻打元昊,随后数年,宋夏经过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大战役,西夏大败宋军,消灭宋军十余万,同时又经过河曲之战,消灭御驾亲征的辽兴宗的十万辽军。
这样,元昊彻底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局面,西夏的独立成为铁板一样的事实存在。
元昊大败宋朝数次,又消灭辽帝亲帅的十万辽军的围攻,赢得了边境的安宁,大战之后,元昊立刻派人又向这两国称臣,于是有获得了无数的“赐物”。
虽然元昊表面上“臣服”于宋辽两国,但是在国中却是以皇帝自称,惬意的不得了。
他的主要谋士汉人张元病死之后,替他出“远谋”主意的人不多了,再加上西夏此时已经是国土辽阔,兵将不下五十万人,已经和宋、辽形成鼎足之势。
于是元昊便开始追求起生活来了,不顾民力凋敝,大兴土木,到处建造奢华的行宫,生活奢靡。
元昊有五位妻子,一位是辽朝的兴平公主,第二位是没藏氏,第三位是野利氏,第四位是没氏,第五位是索氏。元昊立野利氏所生的宁令哥为太子,因为宁令哥的长相酷似元昊,深受元昊的喜爱。当初穆氏所生的儿子就是因为长相不像元昊,被元昊亲手杀死,穆氏也没有免除一死。
后来元昊给太子宁令哥娶妻,太子妃为没氏,婚礼刚刚开始,元昊见没氏貌美如花,顿时淫心顿起,然后就自己当了新郎官,老公公把儿媳妇给上了,太子宁令哥恨得不行。
当时西夏相国是没藏讹庞,没藏讹庞当上相国完全是裙带关系,没藏讹庞有一个妹妹没藏氏,本是西夏豪酋野利遇乞的老婆。后来野利遇乞被元昊整族屠杀了,没藏氏就出家为尼。
但是元昊深知没藏氏的美貌,不时就以拜佛的名义出入尼院,然后和没藏氏幽会,还不时带上没藏氏出游,后来没藏氏为元昊生了个儿子,名为凉祚。
貌美的老婆还没来得及上,突然成为“姨娘”了,太子宁令哥怎是一个生气可以形容。看到太子宁令哥郁郁不欢,于是相国没藏讹庞就怂恿宁令哥去杀元昊,小伙子血气方刚,在加上心中憋了一股火,顿时就有杀死元昊的打算了。
其实没藏讹庞没按什么好心,无论太子宁令哥成功与否,宁令哥嗜杀皇帝,都得死,到时没藏讹庞就有机会立自己妹妹所生的凉祚为太子了。
宁令哥血气方刚,同时又有相国“支持”,拎着一把大刀就冲入皇宫了。当夜,正值元宵节,元昊刚与数位美女肉搏完,一身香汗未退,正在捧杯痛饮。
突然一道寒光闪过,元昊仓皇躲避,但是还是被宁令哥的大刀砍掉了鼻子。元昊捂着鼻息四处乱跑,大声求救。
元昊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将俘虏的宋朝和辽国的俘虏割掉鼻子之后放回,好好羞辱这些人一下,现在天道轮回,他的报应来了,自己的鼻子也被割掉了,而且还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
宁令哥年轻鲁莽,看到元昊一脸的血,顿时慌了神,然后扔掉大刀就逃跑了,躲进了相国府没藏讹庞的府中,没藏讹庞二话没说就将宁令哥绑了起来,然后送到了元昊面前。元昊心狠手辣,直接将宁令哥处死,连同他的亲妈野利氏也一同处死。
元昊鼻子被割掉了,而且血流不止,最终,这个巨贼活活出血而死,然后在埋葬讹庞的“努力”下,凉祚即位,是为夏襄宗,当时还不到一岁。
元昊此人是一个十足的冷血动物,心狠手辣,不仅把党项人成族的屠杀,而且鸠母,杀妻,杀子,杀叔,什么都做的出来。最终这样的一个十足的暴君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可谓是天道循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昊却是是一个智商极高,有勇有谋之人,开疆扩土,可称之为人中龙虎之辈。
随后西夏进入了和平过渡时期,这个时候宋辽的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和平,这段时间中虽然偶尔三方之间还有一些摩擦,但是和平是主流。
直到后来的女真崛起,西夏搭上了女真人这辆大车,西夏趁机开疆扩土,大肆占领宋朝的国土,北宋被女真人灭亡。
西夏的国土一下子有扩大了不少,但是好事可以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当蒙古大爷来了之后,西夏和金彻底衰败,西夏接连失去黑水城等一系列重要关隘,同时损兵折将几十万,多次和蒙古大爷签订城下之盟。
当红巾军灭掉金国之后,西夏虽然名义上的国土没有怎么减少,但是已经是名存实亡,夏军的精锐此时已经是损失殆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