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132章 “减丁”行动一

第132章 “减丁”行动一


元兴三年八月底,李忠来到大同,主持军事会议。因为军情紧急,李忠选择了大同作为军事会议的地点。起初北京众人都不同意李忠出塞去大同,因为就在两个月之前,蒙古诸部落集合了三万多骑兵侵扰大同,彭义斌紧急从攻夏的大军中抽调部队回防,然后双方在大同以北大打出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最终蒙古人撤走了。

西夏战事一结束,李忠就将安抚恢复西夏生产的事情交给了中枢全权处理,然后在两万侍卫亲军的护卫下来到了大同,同时来到大同的还有彭义斌、刘二祖、郝定等红巾军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到齐了。

八月底的天气依然非常炎热,但是李忠和众将领开会的气氛更是在这炎热的夏季增添了一把火。

李忠开门见山地说道:“经过几年的混战,蒙古草原各部之间初步稳定了下来,一时谁也吞没不了对方,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而且这些鞑子又将目光盯上我们了。”

李忠说的就是在两个月之前蒙古诸部族侵扰大同的事情,虽然被红巾军打退了,但是这是自铁木真覆灭之后,第一次蒙古人组织三万的队伍侵扰大元国的北边。

“西夏已经平定了,但是西北之地历来是多民族聚集之地,民风彪悍,各部族酋长虽然暂时承认了我们大元的统治,但是说不好那天就又出来一个李继迁了,所以西北不能放松。中枢已经派出能吏前往西北,当地驻军要积极配合我们的官员接收地方民政,同时要全力剿灭西北的马贼和流寇。”

刘二祖听完李忠的话之后,也是郑忠地点了点头。

李忠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依然是蒙古鞑子,虽然蒙古人被我们打得元气大伤,但是毕竟蒙古草原上还生活着百万鞑子,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被组织起来抢掠侵扰我们。我们和蒙古草原接壤的北边边线漫长,蒙古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袭击我们任何一处边线。反观我们却要处处设防,但是即使是这样,依然是防不胜防,漫长的北边,蒙人可以选择侵扰的地方众多,两个月前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与其处处设防,在北边部署重兵,不如主动出击,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陛下,你有什么新部署?”彭义斌听完李忠的话之后眼睛一亮问道。

李忠接受说道:“防御蒙古,无非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防守,在北边建立防御工事,然后驻守重兵防御,这是历朝历代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北边边线漫长,我们根本无法顾忌到每一寸之地,所以这就给蒙古鞑子有了可乘之机,找到我们防御薄弱的地方,然后派兵侵扰,让我们疲于应对,这样我们就会被死死地套在北方边线上,部署的几十万大军每年就是为了对付几万鞑子的侵扰,这样得不偿失,而且蒙古草原上的鞑子一点都没有减少。那么我们的几十万大军就等于无用之人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主动出击,在草原上和鞑子决战,然后将其消灭。历史上也有多个朝代用此方式对付游牧民族,但是效果也不好,首先是茫茫草原,那里是蒙古鞑子最熟悉的地方,却是我军最陌生的地方,而且蒙古鞑子以骑兵无主,来去自由,反观我军虽然有犀利的火器,但是骑兵较少,行动不便,所以风险极大。”

听到这里,下面的众人的表情也变的凝重起来了,李忠提出的这两条建议一守一攻都是对付蒙古鞑子的方法,专心防守的话,红巾军投入巨大,而且换来的成果太少。首先是蒙古草原上的鞑子没有减少,那么就等同于李忠所说,几十万大军没有任何作用,一个鞑子都没少。进攻的话,风险又太大,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次对游牧民族的进攻,但是往往进入草原之后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

“蒙古人为什么能够肆无忌惮地侵扰我们,首先是他们没有后勤补给,其次是他们没有固定的目标,我们哪里防御薄弱,他们就攻那里,然后掠夺完之后就走。这就让我们疲于应对,最终也没有消灭鞑子,反倒是造成军民两伤,损失惨重。”

“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也学习鞑子的战术,反过来对付他们?”这时郝定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李忠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对,我就是想让我们的骑兵也学习鞑子的战法,四处杀掠。将我们手中的骑兵分成几千人或者万人一支的队伍数支,然后杀入草原,见到草原上普通的牧民全部杀光,抢光,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杀光烧光,然后一把火烧了他们过冬的草料和帐篷。遇见了小股鞑子可以毫不留情地消灭,如果是遇见了鞑子的大部队,就绕着走,总之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沿途的牧民全部杀光,牛羊全部抢走,干草和帐篷一律烧毁。”

李忠的话说的杀气腾腾,顿时让炎热的夏季变的有些阴冷起来,然后李忠说道:“我们进入草原是去做强盗去了,不是帮助那个势力打架去了,只要是蒙古部族就是我们的敌人,一律全部杀光、抢光、烧光,这不是金朝的‘减丁’。”

李忠的话说的非常明白,在座的众人心中也清楚,当初金朝为了限制蒙古诸部族的强大,也是每隔几年就派兵杀入蒙古草原,做法和李忠说的差不多,男丁全部杀死,妇孺和牛羊掠夺一空,然后在一把大火全部烧光。但是金朝的这个减丁政策虽然出发是好的,但是时间一久就变样了,最终差点招致金朝覆灭。

金朝后期的“减丁”行动中开始招募一些蒙古部族加入其中,伙同金军一起攻杀草原上的蒙古部族。

其中铁木真的乞颜部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女真人的鹰犬,每次金朝大军杀入草原,铁木真都会加入金军,做女真人的鹰犬,然后冲在冲在最前面,为金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剿灭了不少蒙古部落,最后被女真人封了一个“扎兀惕忽里”的官职。

金朝最大的失误就是区分对待“狼群”。无论是那只豺狼,长大之后都是会咬人的。况且铁木真这只豺狼早就对女真人恨之入骨了,因为铁木真的祖先哑巴孩汗就是死于女真人之手,只是当时乞颜部弱小,铁木真的大仇自然是不敢报,直到幼狼长大之后,反咬了一口主人,这时主人才知道当初自己犯了多大错误了。

红巾军的“减丁”行动,李忠已经特意强调了不区分对待蒙古鞑子,即使是普通的牧民也不放过全部杀光、抢光、烧光。

彭义斌有些犹豫地说道:“这样一来我军的伤亡会很大。”

众人此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派出骑兵抢掠草原的确是风险极大的行动,弄不好一队骑兵有可能一个都回不来。

李忠坚定地说道:“无论多大的伤亡,我们都要坚持下来,等着蒙古鞑子来攻,那时才是我们损失最大的时候。况且我们现在不是占据了辽东和西北地区了吗?将这里的夷族部落也叫上,一起去草原抢掠,告诉他们,他们抢到的女人和金银还有牛羊全部都是他们自己的,大元一个不要。”

李忠这么一说,下面的人顿时心中暗叫一声:“妙”,将这些东北和西北的部族也带上,首先可以弥补红巾军骑兵不足的状况,其次也可以“培养”这些人和蒙古鞑子的仇恨,最终让他们不得不跟着大元站到同一辆战车上。

而且李忠已经明确表态他们抢到的女人、牛羊还有金银全部都是他们的,大元分文不取,这样一来那些部族的酋长一定非常愿意去草原做强盗了。

“下面大家说说我们现在可以动用的骑兵数量吧。”李忠随后说道。

刘二祖首先说道:“西北可以动用的骑兵我军有三万人,还有两万多刚刚投降的夏军骑兵,编练完之后也可以投入使用。如果再号召一些西北的部族勇士加入,那么应该可以集合八万人的骑兵。”

“大同有骑兵三万,宣德一万,都可以投入使用。”

“辽东有骑兵五万,诸部族可以征调五万骑兵。”

李忠说道:“好,这已经是二十二万骑兵了,足够了,下面就说说我们怎们劫掠草原了。”

随后李忠的副官整理了一下手中的文件,然后来到墙上的蒙古地图前指着说道:“西北方面的骑兵从黑水城和兀刺海城出发,主要面对的是克烈部的领地。大同和宣德方面的骑兵主要面对的是塔塔部的领地。辽东的骑兵主要面对的是广吉部、札只刺部、山只昆部、合底忻部的领地”

“陛下我们的作战方针是什么?”彭义斌又沉声地问道。

李忠随即回答道:“各部队只需将自己当做猎人就可以,进入草原之后,无论是哪个部落,也无论是什么身份,只要是男丁就全部杀死,妇孺、牛羊和马匹全部抢走,不能带走的全部杀光烧光,但是不能被这些拖累。避开蒙古鞑子的主力,奔袭他们防守薄弱的地方,总之就是给草原造成最大的破坏。只要我们每年给蒙古草原来上这么一下,那么用不了多久,草原严酷的气候就会让更多的人死去,蒙古鞑子元气就会大伤。同时各部骑兵也不用带太多的粮食,直接就食草原就可以了,只需带足箭矢和武器铠甲就可以了。”

李忠这次也是下了狠心,一定要将草原脆弱的经济基础打垮,让蒙古鞑子元气大伤。李忠清楚这么做一定会给红巾军带来巨大的伤亡,但是只有这么做才能换来明年西北和辽东和大同的一线的稳定,只要地方稳定,那么生产就可以恢复。

而且李忠知道红巾军这么不计伤亡地给草原来上这么几下,那么就会更加激化草原内部的矛盾,让各部族之间有些趋于稳定的局面打破,然后再次陷入混战中。只要红巾军将一些大的部族打伤,那么草原上的其他豺狼就会盯上这个“受伤”的猎物,然后将其吞没。

随后众人又讨论了一些出兵时间和路线,和具体的作战细节,然后开始纷纷回到驻地准备了。

李忠定十月初为出兵时间,各部在十一月底一定要回来驻地,因为那时已经是大雪封路了,再不回来就有可能被困死在草原上。

在草原恶劣的气候之下,没有充足准备的牧民是熬不过这个寒冷漫长的冬季的。红巾军出兵和撤兵的时间正好是草原各部族准备过冬储备,同时开始向汉人地区打草谷的时节,红巾军这么一来一定会将蒙古诸部族的计划打乱。

当他们将红巾军应付走之后,发现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大雪已经覆盖草原根本无法行军攻略汉人地区了,他们已经错过了劫掠汉人最好的时机了。同时牛羊也被红巾军杀伤的差不多了,干草也全部被烧毁了,他们要面对的是缺衣少粮的寒冷的冬季,那是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局面了。这是李忠最想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