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攻占奉符
虽然程宽潜伏到了青龙寨一年,但是李忠的情报一直没有中断,主要是了解外面的世界罢了。
李忠也是一直派人出去活动,最远的也只到了大名府附近,刚刚出山东,但是这些人依然带回了许多有用的情报。李忠在山中忙碌的半年里,外面发生了很多大事。
首先是金朝的皇帝换了,现在的皇帝叫完颜珣,也就是后世的金宣宗,年号贞祐。
李忠知道这位金宣宗也是在乱世中被人推上皇位的,他在位时间十二年,是一个昏庸之辈,就是在他统治时期,金朝是彻底走向了灭亡,后世对他的评价不高,完全不是一位中兴之主。
而且,完颜珣一即位就立刻迁都南京汴京,这也是导致金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河北山西很快就被蒙古人占领。
而且,河北一带许多地主纷纷聚兵自保,这些地主实力也是逐渐壮大,在乱世中各怀心思,在蒙古和金之间时叛时降。
但是,这些势力都有共同的一面,那就是对金末农民起义镇压起来毫不手软,这是阶级矛盾了。
有一个消息对于李忠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一年前蒙古鞑子闹腾了一遍山东之后,现在又回来了,正在袭扰大名府一带,随时都有可能再进入山东。
这时山东的东平府、济南府还有益都府都在集兵自保,他们治下的各州有很多都已经被抽调空了。
现在正是李忠的机会,红巾军所在的泰安州州府奉符兵力就很空虚,守军都不到三千人,而且都是临时征调的乡勇,没有什么作战能力。
李忠想趁这个机会攻占奉符,找一快立足之地。而且,李忠选在这个时候就是因为蒙古人大兵压境,金兵无暇顾及他们,据李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金宣宗即位不久也是山东农民起义军最活跃的时候。
休整完之后,红巾军开始行动了,八千大军加上三千的后勤军,还有上万的家属,浩浩荡荡地朝奉符出发了。
李忠这段时间也是一直在练兵,而且还建立了一支后勤军,这支军队都是一些红巾军淘汰下来的男丁,还有一些伤兵组成。他们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干起运送粮草之类的事情,还是搓搓有余。
奉符城也是在红巾军的里应外合下,顷刻间被攻陷。程宽又立了一个功,他和几个人也是提前几个月便来到了奉符,然后在城中潜伏了下来。
等到红巾军来攻城时,便出来做内应。而且,守城的金兵毫无斗志,开战不久就顶不住了,再加上城门被从里面打开,立马一哄而散,莱芜和新泰两个县城也是不战而降。
红巾军进城之后严肃军纪,对城中百姓秋毫不犯,封存府库,接受城防。
然后,就是开始对女真贵族和官员进行逮捕,罪大恶极之人一律处斩,这让当地百姓看着连连叫好,认为红巾军不是土匪而是来解救他们的义军。
李忠攻下奉符之后,立刻命人修整城防,同时派人监视西面的东平府,还有北面的济南府金军的反应。
但是,这两个府却是按兵不动,这也让李忠稍微安心了一下,相比是这些金兵是打算等鞑子退了再和他算账吧,李忠在城中又招募了五千青壮以扩大实力。
此时正值春耕时节,李忠也是将红巾军一半的力量拿出来开始屯田。
李忠将百姓和红巾军集合起来,然后分区分地,再将这些人分成几个组,有专门负责耕地的组,这个组配以全部的耕牛和马匹还有驴子。只要是能够耕地的牲口全部用上,战马也比例外。他们就是在前面耕地。然后,另外一个组在后面播种,还有维修水渠的。
李忠的这种方式让耕种效率大大提高,之前,百姓们只是照顾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别的。
李忠的想法是先耕种大量的耕地再说,现在是春耕时节,只有种下更多的地,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而且,李忠这里是有足够的粮种的,可以满足大面积的耕种。
但是,李忠也是没有将全部的红巾军用来种地,还有四千人一直在训练和那五千新兵也是没有停下训练。
就这样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春耕也完成了,李忠这次耕种的土地非常多,几乎是正常时节的一倍多。这让起初不愿意的百姓也是欢喜不已,心中想着种下这么多的地,要是今年风调雨顺的话,这要出多少的粮食啊。再加上红巾军仁义,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让自己饿着。
李忠也是和崔天佑还有李思温讨论了一下将来占领地区的治理计划,最终众人同意按照李忠的想法执行。
李忠的想法就和前世的合作社一样,将占领区的农民按照村屯划分,然后由村屯长领导集中耕种。
这个时代的生产效率低,只有集中生产才可能提高粮食的产量,而且农民农闲时还要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要承担战时的差役。
根据土地面积规定村屯的人数,平时各村百姓禁止随意走动,如果出远门必须有路条才可以。
这个时代生产工具缺乏,特别是这种****的年代,最缺的就是是耕牛。
所以,李忠知道必须这样规划才可能出产更多的粮食,而且这个时代人也是宝贵的资源。
农民必须安心生产,才能保证人口和军粮的供应。农民劳动一年的回报就是让他们能够吃饱,同时家中有参见红巾军的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补助,这样吃的就会更多一些。
李忠知道这样做在前世被学者们称为“现代的农奴制”。
但是,这也是不得已的决定。现在时乱世,李忠必须保证自己占领区的粮食和人口稳定,才能慢慢壮大起来。
不然,你来个后世美利坚共和国的法律,那李忠知道他第二天就灭完了。
李忠的这个政策在这个时代很好实行,因为农民本身就处在饥寒交迫的边缘,能够吃饱这对于他们具有着巨大的诱惑。
而且,李忠还规定村屯长都是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每年选举一次。李忠知道一旦占领区稳定之后,农民的耕种就会稳定。
到时,一个村子几十户的百姓进行选举是可行的,而且李忠还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这样更加保证了选举的顺利。
同时,李忠还对城市中的人口进行了规划,限制了酒楼和娱乐场所的规模。商人,工匠还有大夫也要登记清楚,
红巾军在城中建立多个红巾军后勤作坊,然后组织人员生产红巾军的武器装备和军服等。
这些作坊可以让许多妇女小孩在工厂中做工,李忠目前还没有提出教育的计划,因为那太不切合实际了,只有他真正稳定了才能开始教育的发展。
一系列规定在这两个月中被制定出来,同时,崔天佑在执行是李忠还告诉他让他把事情不要搞的他复杂。
李忠对崔天佑的要求还是那句话,只要治下的百姓能吃饱,然后其余的全部用来保障军队。
崔天佑也是按照李忠的要求开始忙碌了起来,先是选了几个红巾军中的老人来当各县的县丞。然后就是规划农田,划分村落,选派村长。
现在,这些村子只需要照顾已经种好的耕地就可以了。
然后李忠开始安置红巾军的家眷,这些家眷多数都安置在了奉符城中的几个作坊中。这些人中很多之前在山寨也是干这些的。
李忠的这些政策一定会有反对者,这些人都是一些小地主,李忠也是毫不手软,这些人全部被镇压。
转眼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红巾军已经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
而且这一段时间山东雨水充沛,种下的庄稼长势都很好,这也让李忠的心安稳了许多。
李忠清楚只要稳住泰安这一代,再过几个月那就有了第一批军粮了。而且治下的农民也会随着粮食的出产而安稳下来。
金庭在这一段时间有了反应,金宣宗和蒙古人屈膝求和,暂时让蒙古大爷回到了草原上。
然后转过身来就开始向山东的农民起义军动手了。现在山东已经是起义军的天下了,只有几个重要的州府还在金军手中,其它大部分州县都控制在了起义军手中。
现在的山东义军主要有三支,一直是李忠的红巾军,一支是李全的,还有一只是杨安儿的。
李忠占据了奉符之后便一支慢慢积蓄实力一直没有动作,也是因为李忠现在不知道往哪打,西面是东平府,那是山东西路的治所,一定是重兵把守,它不来找李忠的麻烦就不错了,李忠可不敢去碰它。北面是济南府也是去不得。
只有莒州可以去。但是那里被李全占据着。都是义军,李忠也不能去吞并他的地盘,而且这些日子李全与李忠之间信件来往密切,更是不好下手了。
李全在响应杨安儿起义之后便一路辗转,从益都到密州最后来了莒州之后才算站稳了脚。而且与杨安儿合力攻下了海州,又攻进了邳州。
杨安儿首先在密州一带起义,然后一路辗转。最终于贞祐二年,杨安儿率部由益都东进,招降金莱州知州徐汝贤和登州刺史耿格,在莱州建立政权,置官属,年号“天顺“,聚众几十万,手下军队也是被称为“大顺军”,可能是农民叫“大顺”要比“天顺”要顺口一些,杨安儿一时声势浩大。
金庭在蒙古人撤走后马上开始准备收复山东,尚书右丞东权本路兵马总管侯挚坐镇东平府,派完颜霆出兵剿灭泰安的李忠。
仆散安贞从益都出发,直奔莱州,攻打杨安儿。
金兵两路并进,金庭也是下了决心,将在河南河北能打的大将都调到了山东,尤其是仆散安贞,这架势看样子誓要一举剿灭起义军。
山东一时烽烟四起,到处都是行进的兵马和运送粮草的民夫,各地义军也是厉兵秣马加紧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