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34章 河北局势

第34章 河北局势


第三十四章河北局势

攸兴哥大败而归,跪在营门向木华黎请罪,但是,木华黎宽恕了他,并且好声安抚。

攸兴哥虽然在大名府损兵折将,但是,此役蒙古人依然是满载而归,大掠河北一带,尤其是掠夺了大量的百姓迁移到大兴府和辽东。

然后,木华黎在刘柏林的建议下果断撤军,刘柏林是早期投降蒙古人的一批汉人,和石天应还有史天倪等都已经成为木华黎军中的中坚力量。

木华黎对刘柏林的话都是言听计从,刘柏林劝说木华黎不要杀掠百姓,而是要安抚治下的百姓,只有这样才可能完全占领北方地区。

木华黎于是放弃了所过之处全部杀掠一空的方式,该为安抚或者迁移百姓,让中都大兴府一带很快得到了恢复。

攸兴哥的这次战败也是出乎木华黎的意料,他没有想到红巾军的战斗力竟然如此之强,而且从攸兴哥那里获知,红巾军还有一种非常厉害的火器,对集团冲锋的蒙古骑兵有很大的杀伤力。

木华黎暂时还没有心思去过多地关注红巾军的事情,现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赶回中都大兴府。

这次攸兴哥的大败,导致他征讨金国的计划彻底失败,同时还损失了上万人,这让本就没有多少军队的木华黎心痛不已。

而且,盘踞在中都西面易州,定州一带的苗道润更是趁机收复了城池五十多座,被金庭封为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伙同易州贾瑀奉召收复中都。

而在雄州涿州地区活动的金军也是不停地搅动着木华黎的后方,让中都时刻都受到威胁。

于是木华黎果断撤军回中都大兴府,准备先休整部队,决定先解决中都四周地区的金军和地主武装之后再攻山东。

木华黎听从了刘柏林的建议,招降各处的地主武装。刘柏林指出,这些地主武装投靠金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庭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

这些人不仅可以继续占据他们已经占领的城池,而且他们治下官府,赋税,钱粮全部归他们截至,这就是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割据自制,和唐末节度使建立的公府一模一样。

红巾军大败攸兴哥的蒙古骑兵,斩获近万人,这让李忠欢喜不已,这次的胜利就可以为红巾军再争取至少一年的安稳时期。

李忠猜测木华黎下一步会和金庭开始争取河北的控制权,双方都会在各个地主武装上下功夫,暂时不会顾及上山东。

但是红巾军不会就这么闲着,李忠也早就想在本就混乱的河北山西一带插上一脚,将这里变得更加混乱。

随着木华黎大军撤回大兴府,河北一点的金军和地主武装开始了偃旗息鼓,河北一带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日子。

短暂地安宁持续了几个月,然后河北再次爆发了大战,首先是蒙古人暗中和河北一带的地主武装来往,霸州张甫投降蒙古,被木华黎委任为霸州刺史,但是张甫没过多久又被金朝涿州刺史李瘸驴招降,背叛了蒙古人。

然后就是贾仝和张甫不和,开始相互攻杀,李瘸驴从中调解无果。

张甫夺取贾仝地,掠贾仝马赠李瘸驴。贾仝再来攻,败死,部众均归张甫。

河涧府一带也是风起云涌,蒙古人起初想招降河间府的移刺众家奴,但是被拒绝。

移刺众家奴是契丹人,在蒙古人攻打中都大兴府时就屡立战功,被封为河间路招抚使,权元帅右都监,驻守河间府。

蒙古人在河间府移刺众家奴那里吃了闭门羹之后,又打起了移刺众家奴手下沧州刺史刘茽的主意来。

刘茽乃是贪婪小人一个,在蒙古人许诺的金银和官职之后,立刻投降了蒙古人,木华黎也是立刻委任刘茽为河间府府尹,统领其下三州七县之地。但是此时的河间府还在移刺众家奴手中。

同时,木华黎和刘茽暗中制定了计划,准备密谋夺取移刺众家奴控制的河间府。

河间府乃是战略要地,攻下河间府之后,蒙古人就解决了中都大兴府东面的威胁,同时也可以从滨州进入山东。

但是,刘茽暗中投降蒙古人的消息却被移刺众家奴知道了,这也让木华黎和刘茽措手不及,他们都是在私下非常隐秘的情况下进行接触的,移刺众家奴怎么会察觉到。

刘茽心中猜测可能是移刺众家奴对他早有疑心,一直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所以他和蒙古人一接触便被他察觉到了。

刘茽索性直接公开投降了蒙古人,然后调兵遣将准备死守沧州城,等待蒙古人救援他。

刘茽暗中投降蒙古人的事情,移刺众家奴是完全不知道的,这是李忠的情报头子程宽特意透漏给移刺众家奴的,这么做必然是李忠的意思,李忠这么做就是为了将河北搅乱,同时防着蒙古人势力扩大。

至于程宽是怎么弄到这个情报的,那就要归功于李忠这几年对情报的巨大投入。

程宽的情报营现在已经有人员将近五千人,这五千人中有将近一千人是身手敏捷的红巾军士兵组成的特战营,他们类似后世的特工,专门从事一些特殊任务,平日里的训练也是完全按照李忠设计的方式进行。潜伏,刺杀,侦查,渗透等等,一个个被训练的和魔鬼一般,而且这个特战营多次成功完成潜伏侦查的任务,受到李忠的高度赞赏。

李忠训练的这一千人就是用来当后世分特工使用的,他们也可以用来保护重要人物,尤其是一些高级将领们。

情报营其余的四千人中有两百多人是平日维持情报营运转的人员,他们负责训练新人,收集整理情报,安排情报人员任务等。情报营不同于其它营,情报营中的工作要更加细致,所以这样的人员就很多。

情报营其余的人员就是潜伏在各地的谍报人员了,他们有着各种身份。同时他们还有着身份等级的区别,像最低级的谍报人员都不知道自己是内鬼。

程宽也是秉着李忠的思想,并不一定所有的情报人员都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是在再给红巾军服务。

于是程宽就安排了很多普通人进入各个城池中,他们都是一些普通百姓,在各地都是过着正常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却在无形中为红巾军收集着情报。

就拿一个沧州最大茶馆的蒋正掌柜来说,他就是红巾军的情报人员,但是他对他的身份毫不知情。

蒋正是一位落魄的商人,逃荒到了红巾军治下的益都,起初打算在红巾军治下种地过活。

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找上他,然后说非常欣赏蒋正的经商头脑,同时说道有一位有钱主,愿意雇佣蒋正帮他打点生意,而且愿意支付高额的雇金。

蒋正一听也是来了兴趣,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蒋正彻底心动了,尤其是听见那高额的雇金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来人的邀请,同意去面见那位大掌柜,而且还向来人夸耀了一番自己,说他如何如何了得,如果不是鞑子来了,他的生意也不会败落。

就这样蒋正见了这位要雇佣他的大掌柜,然后欣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在沧州城中开起了茶馆。

于是红巾军在沧州的据点就建立了起来,茶馆平日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茶馆,但是暗中却是红巾军的情报点,经常有红巾军高级的情报人员来往茶馆。

蒋正对此毫不知情,这些来往的红巾军情报人员也是身份各异,很多人都是带着蒋正那位雇主的令牌而来,蒋正将他们都看做是和他一样的人,跑商踮脚的该安置的安置,送货提款的该办事的办事,完全是一副做生意的摸样。

移刺众家奴知道沧州刘茽暗中投降蒙古人的事情后,立刻点兵攻打沧州,同时为了防止蒙古人趁机攻打河间府,他也留下了大量的军士守备河间府。

这样就导致移刺众家奴攻打沧州的兵力不足,而且,刘茽完全是一副死守的样子,分明就是和他干到底,等待蒙古人赶来救援。

刘茽心中坚信蒙古人一定回来就他。

木华黎也是坚守了承诺,当刘茽投降蒙古人的消息被走漏了之后,木华黎立刻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然后果断派出石抹也先领兵攻打河间府,解救被破提前“起义”的刘茽。

木华黎清楚,这个时候必行派兵救援刘茽,刘茽刚刚投降蒙古人,现在遇到了危险,要是木华黎见死不救,那么以后还会用谁愿意投降于他。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木华黎就只凭他手中的两万蒙古骑兵那里都去不了。

石抹也先也是攻势凶猛,让河间府的守军狼狈不堪,也是迫使移刺众家奴撤出沧州,回援河间府。

刘茽看见移刺众家奴撤军之后,欢喜不已,在心中将蒙古大爷们感恩戴德地念叨了一遍。

但是没过多久,他又面临了一个更大的威胁。

李忠将河间府搅乱之后,看见时机已经成熟了,果断命令已经在滨州整装待发的郝定领兵两万攻打沧州城。

滨州在一年前红巾军攻下大名府之后没多久就被红巾军占领了。

刚刚和移刺众家奴拼的筋疲力尽的刘茽,现在又要面临彪悍的红巾军,顿时让刘茽手下士气大落,很多军士开始逃跑,他们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了,红巾军摆明着就是等你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的。

战斗也是在李忠的意料之中,刘茽带着仅存的五千筋疲力尽的守军守卫沧州,做着最后的抵抗,但是在红巾军强大的攻势下,沧州顷刻间就被郝定攻陷,刘茽被俘,手下大部也是投降。

木华黎接到沧州刘茽的求援时,就知道沧州已经不再是他的了,然后也是明白了这次他被李忠给耍了。

木华黎现在才清醒过来,他们忙了一大圈,最后被红巾军捡了便宜。

红巾军占据了沧州,就直接威胁到了河间府。

木华黎大骂了一通李忠,然后找来刘柏林商讨对策,但是,刘柏林只是说现在已经错够了出兵的做好时机,红巾军已经占据了沧州,如果现在去攻打河间府,弄不好会和移刺众家奴拼的两败俱伤,最后又便宜了李忠。

木华黎明白刘柏林的意思,知道现在不能出兵,而且木华黎也是算计到,红巾军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河间府,他准备按兵不动,就是等你李忠来攻河间府时,他也来个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时候最生气当属移刺众家奴了,沧州本来是他的,最后却落到了李忠手中,他前前后后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换回来的却是一个残破的河间府。

河间府也是被石抹也先攻打时破坏的非常严重。

事后,移刺众家奴派人前往沧州,想要讨要沧州,虽然听起来很可笑,但是移刺众家奴心中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地主武装,虽然接受了金庭的册封,但是对金庭没有忠诚度,所以希望和李忠的红巾军修好,然后换回沧州。

毕竟沧州连接着河间府和山东,是一个缓冲地带,移刺众家奴也知道他两边的蒙古人和红巾军都不好惹。

而且移刺众家奴派人前往沧州面见郝定也是想让两家和好,即使要不回来沧州,也不能和红巾军交恶,到时吃亏受苦的还是他河间府。

郝定给移刺众家奴使者的回复是我奉命行事,一句话也是直接打消了来使的念头,然后来使献上移刺众家奴准备的礼物之后就离开了。

随着沧州事件之后,中都大兴府一带也是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

首先是涿州刺史李瘸驴投降了蒙古,被他从蒙古军中劝降的张甫却成了中都东路经略使,退守雄州,莫州一带。之前还竭力为金朝卖命招降投降蒙古人的势力,现在李瘸驴自己却投降了蒙古人,真是可笑,可见河北一带的各方势力都是还无信誉可言的,每个人都是心怀鬼胎。

刚刚被宣宗任命为中都留守兼经略使苗道润和中都经略副使贾瑀、贾仝等人不和。同年,贾瑀诈与苗道润约和,暗中伏兵刺杀苗道润,苗道润被杀。

宣宗任命苗道润的初衷是为了让他收复中都大兴府,但是,苗道润一死,谋复中都的计划也就破产了,苗道润军归提控靖安民节制。

靖安民被金庭任命中都西路经略使,统领易州以西。

易州定兴的地主武装张柔,为苗道润委为定兴令,当苗道润被杀害后,张柔誓师要为苗道润报仇,为了安抚张柔,金朝又加授张柔为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

河北乱局越来越乱,金朝无力管控这一代,蒙古人也无法一口吃掉这些武装,李忠虽然很想进入这里,但是在没有恰当合适的机会时,他是不会轻举妄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