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27章 防守济南

第27章 防守济南


第二十七章防守济南

八月间,蒙古军与西夏兵合攻延安。金元帅右监军兼陕西兵马总管乌古论庆寿驻守延安,击败西夏兵,蒙古军进入鄜、延,攻坊州。

十月,蒙古兵到潼关,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泥庞古蒲鲁虎领兵抵御,兵败战死,金守关兵卒溃散,潼关失守。

十一月,蒙古军直趋汴京,至杏花营,距汴京只有二十里,胥鼎率领大兵赶到汴京,蒙古三木合拔都兵少,见金军有备,领兵退去。

十二月,蒙古军退至平阳攻掠,胥鼎派兵拒战,蒙古军作战不利,只好退军。

李忠看着程宽送来的战报,心中思索了许久。李忠没有想到蒙古人和西夏联军在金足足打了一年,如果不是西夏人不通知蒙古人而率先撤退,那么这延安还真不一定能够守住。

蒙古人直到十二月份才撤退,这给了李忠将近一年的时间休整,现在红巾军无论是在粮草还是军械上都准备的非常充分,红巾军的兵力也扩充到了十三万,李忠有信心和金庭决一死战,如果不是红巾军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好,李忠现在早就打出去了。

果然,在蒙古人退走后,金庭中就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马上进攻山东,收复山东,然后在攻打南面的宋朝。

这种言论的代表为尚书右丞术虎高琪和尚书左丞高汝砺,他们两个认为山东的红巾军和南宋都不是金军的对手,金军可以先解决山东之后,再去攻打南宋,将北面失去的国土从南面补充回来。

术虎高琪提议攻打山东的红巾军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要攻打南宋,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南宋在这两年趁金朝战乱没有按时向缴纳岁币,金宣宗现在正焦头烂额的时候,非常在意南宋的岁币,多次派人去南宋催促岁币的事情,但是南宋已运河堵塞为由,一直不向金庭提供岁币,这让金宣宗非常恼怒。

于是在金朝就以术虎高琪为首的一批人开始鼓动宣宗伐宋。

但是在金庭中有反对的人,那就是平章政事胥鼎,胥鼎反对宣宗在此时用兵,他提出现在蒙古人刚刚撤走,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百姓,编练军士,而且再过几个月便到春耕时节,此时用兵一定会影响到春耕,那是动摇国家根本的大事,攻打山东的乱贼最迟也要在春耕之后,而且山东的乱贼都是饥民聚集起来的,被迫造反,朝廷应当以安抚招安为重。

但是胥鼎的建议没有被宣宗接受,一心想着伐宋的宣宗立刻任命刚刚打了胜仗的金元帅右监军兼陕西兵马总管乌古论庆寿为大名府行省尚书左丞相兼大名府路兵马总管,攻打山东反贼,同时征调平阳,河中,太原多府的军队聚集大名府。

金宣宗现在一心想着快速结束山东的战事,然后伐宋,完全听不进去胥鼎的建言。

李忠看着议事厅中的众人说道:“金庭已经在大名府开始集结军队了,准备攻打山东,统帅是乌古论庆寿。同时彭城的金军也又活跃起来,估计两地的金军加起来不下十万。”

众人听见十万这个数字之后,表情也是沉重起来。

李思温率先开口道:“金庭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看样子铁了心地要将我们红巾军彻底铲除,但是他们可能要失算了,且不说这十万人能否打败我们,攻城就更费力了,我军就是固守坚城都够金军喝上一壶的了,况且我们还有十万红巾军,只要我们将这十万金军消灭,那么取河北就会容易的多。”

李思温的话说让众人连连点头,现在的红巾军可不是当初的山贼了,就军队数量都和金军差不多,更何况红巾军是守势,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守势是非常占优势的。

“我们现在讨论一下金军会怎么来攻。”李忠说道。

刘全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我是乌古论庆寿的话,那么一定会首先攻打济南府,济南府地处东平府和益都府之间,而且我红巾军主力也是都集中在这三个府中。只要攻下了济南府,那么我们红巾军就会首尾难顾,到时就完全处于被动之中,然后从济南府南下,和彭城的金军就可以合攻东平府。”

李思温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攻打济南度的可能最大,从彭城出兵没有意义,山东南面都是一些普通的州县,战略意义不大,如果十几万人忙碌了几个月就打下一些州县,没有占领一府,那么到时乌古论庆寿也会清楚宣宗会是什么反应。而且在彭城集结大军也会引起南宋的警惕,到时如果南宋在插上一脚,那么金庭就得不偿失了。”

李思温也是否决金庭从徐州彭城出兵的可能。

李忠听完两人的判断之后,也是表示同意,然后说道:“那我们就商量一下由谁来守卫济南府吧,这可是一个苦差事啊,必须要选一个能打硬仗的将军才行。”

一说大硬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刘二祖,莒县城的守城战已经被写到了红巾军士官学院的教科书中,城墙被躲之后组织联车塞路拒战,敢死队冲击,最终抱住了莒县城,让红巾军度过了一劫。

从此刘二祖敢打硬仗的作风就开始传遍军中,但是现在刘二祖正在和金军在黄河一线对峙,提防着徐州彭城的金军,不可能离开。

彭义斌此时正驻守东平府,李忠也不愿意让彭义斌坚守济南,毕竟流出一位能打的大将在战场外面活动要远远胜于让他去死守城池。郝定就不用说了,尤其是红巾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配属给了郝定部,郝定就绝对不会用来守城了。

李忠思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杨妙真,不可能,杨妙真现在已经回到益都府了,而且正准备做李忠的新娘呢?

这是刘全努力的结果,杨妙真最后不得不妥协,答应放弃军中职务,安心待在李忠身边,李忠也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在外面领兵打仗。

而且现在红巾军的仗是越打越大,杨妙真也是感到自己有点力不从心了,索性就放弃了军旅生活。而且她也非常想待在李忠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妙真对李忠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她也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尤其是当她得知萧喜怀上李忠的孩子后,心中更是不安。

在刘全的努力下,李忠也是通过媒人正式向杨妙真提亲,弥补当年拒绝杨妙真婚事的事,婚事的日子还没有定下来,主要是现在大战将起,李忠没有那个心思。

李思温沉思了一会说道:“不如让刘福来守济南城吧,现在刘福所部的一万五千人就在济南驻守,熟悉城防。”

李忠听见李思温的提议之后,也是沉思了起来,刘福这个看起来有点偏胖,而且平时总是笑嘻嘻的家伙,心中却是有那么一种狠劲,当初就是他在大顺军中首先提出自己要加入红巾军的。

刘全说道:“济南守城战事关这个战局的成败,一点失守就会让我们完全处于被动之中,刘福恐难担此重任,不如还是调刘二祖将军回来吧,让郝定将军南下牵制徐州彭城的金军。”

“不行,郝定这里不能动,首先是郝定负责益都府的驻守,其次是益都府留有重兵是为了防御北面的蒙古人,一旦我们和金庭开战,到时蒙古人从沧州,滨州一带南下,那时怎么办,益都就危险了。”李思温否决了刘全的建议,郝定部配有骑兵,是对付蒙古人最好的选择。

“我看就刘福了,由他来守济南城,我们红巾军现在缺的就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只有给刘福这些人机会,才能让他们打出威名来,从而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李忠最后果断地说道。

刘全听见李忠最后的决定之后,心中感动起来,虽然刚才刘全极力反对刘福守卫济南城,这是出于他的公心,他认为刘福能力不够,担当不了守卫济南城的重任。

但是于私,刘全非常希望刘福能够守卫济南城,毕竟刘福是他们大顺军的一员,虽然现在大顺军已经归附红巾军,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刘福能够守住济南城,也是给他争光。

刘全虽然还有这种大顺军的想法,但是现在对李忠忠心耿耿,主要就是杨妙真也已经快要与李忠成婚了。

李思温看了看身边的刘全,然后开始沉思起来,他知道刘全现在的心情,虽然都是为红巾军效力,终于李忠,但是李思温也是知道红巾军中众将士的想法的,尤其是李忠的三位哥哥,他们不会允许李忠将来的正妻是杨妙真。

而且李忠也是清楚这一点,也没有给杨妙真正妻的位置,这多少让刘全不满意,可也无能为力。

这样一来,李忠是彻底解决了大顺军的问题,杨妙真和刘全离开军中,就是意味着大顺军侧地消失了。

刘全清楚李忠为什么选择刘福守卫济南城,不仅是因为刘福可以担当这个重任,更重要的是刘福虽然出生大顺军,但是他更忠于李忠。

当初在大顺军军营中,刘福就是当着刘全的面说出他要投奔红巾军,这已经说明了刘福在当时就已经放弃了大顺军,而选择了红巾军,这事李忠不可能不知道。

刘全也是明白李忠的想法,而且刘全知道自己和杨妙真彻底放弃军中职位,就是彻底放弃了军权。

然后换回了李忠和杨妙真的婚事,这是一种交换,李忠彻底解决了大顺军的问题,作为回报,李忠和杨妙真成婚,保证了这些归顺红巾军的大顺军将领们的安全和忠心与李忠的理由。

至此,在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李忠对红巾军的绝对统治地位了,尤其是红巾军中大量的基层士官对李忠忠心不二。

这些人名义上都是李忠的学生,虽然李忠平日上课的时间很短,但是也不影响这些士官对李忠的忠诚,有很多士官都会亲切地称呼李忠为“院长”。

李思温也是暗暗佩服李忠这种治军的手段,基层的士官都出自他的门下,现在可能还不明显。但是等到将来红巾军越来越大时,这些士官那时就可能是校尉、将军之类的,到时依然会保持着对李忠的忠心。也就是李忠依然会牢牢地控制着军队,到时如果有那个野心家造反,可能李忠在阵前说上一句话就能让那些基层的士官和校尉临阵倒戈了,毕竟这些人都是李忠门下的人,自然是要听院长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