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48章 石抹迟

第48章 石抹迟


第四十八章石抹迟

金兴定四年春节一过,红巾军治下又开始忙碌起来,因为再过两个月就要春耕了。一连七年的稳定局面,让红巾军治下的益都和泰州等地丰衣足食,这些百姓对红巾军的拥护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石抹迟骑在马上,静静地沿着大道朝前走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但是还没有伸展开的手臂就传来了一丝酸痛。

石抹迟收回双手,同时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无奈和惋惜。

石抹迟是萧喜的父亲,之前是金朝益都府的一位将军,在红巾军攻打益都府时受伤被俘,然后伤愈后被送到东平的铁矿中劳动改造,和他一同的还有上千人,这些人都是一些女真贵族和大地主,还有一些金朝之前在益都府的官员。

石抹迟和这些人在矿山中开始劳动,虽然红巾军没怎么虐待他们,但是毕竟是阶下囚,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好的优待,尤其是那些监工们,都是一些之前他们手下的奴隶或者饥民,对像石抹迟这些达官贵人和地主非常仇恨,算不上虐待,但是石抹迟也没少受苦。

就这样石抹迟在矿山一干就是两年,他每天都非常想念他的妻子和女儿,越是思念,心中也是痛苦,他清楚她们的下场,在矿上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些,像那些金朝的死硬分子和罪大恶极的地主、贵族们,他们的妻女都被分给了红巾军中有功的将士。

所以,石抹迟知道他的妻子和女儿的下场,妻子和女儿都是美貌过人之人,自然不会被红巾军遗漏。

石抹迟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在矿山中一天一天地煎熬着。突然有一天,他被管理铁矿的官员叫来,然后说道:“石抹迟,你现在可以走了,有人在外面等你。”

石抹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突然的自由让他有点吃惊,随后就被一个人带出了铁矿山。

在山外,石抹迟看见了他的妻子李氏,李氏一脸泪水,当见到石抹迟憔悴苍老的样子时,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扑到石抹迟怀中就哭了起来。

石抹迟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但是他也没有问女儿的下落,他清楚自己的女儿美貌过人,现在弄不还可能连孩子都有了。而且他猜测他的自由很可能是因为女儿的原因。

一路上看见石抹迟一言不发,李氏也明白他心中想什么,于是也没有隐瞒,将女儿萧喜的事情告诉了他。

石抹迟听完李氏的话后,只是叹了一口气,他清醒女儿还有一个好着落,衣食无忧应该没问题,要是一辈子在作坊里做工,想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可能了。

石抹迟是一个大男人,心中自然是非常痛苦,他现在连自己的女人和女儿的命运都不能左右,当然是非常痛苦。还好,妻子李氏没有被赏给他人,不然他就真的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

石抹迟被安排到益都府中的一座院落中住下,小院中只有他和妻子李氏,这让他很舒心,然后,石抹迟就被安排到了一个养马场担任牧监。

石抹迟知道红巾军治下不养闲人,所以也是领命上任,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服从这些安排,就算是为了女儿和妻子,他不能有任何不满的情绪。

红巾军在打下大名府之后,得带了女真人的马匹一万五千匹,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忠欢喜不已,然后命令彭义斌将这些马匹全部运到益都来,准备成立一个养马场。

红巾军中非常缺少骑兵,但是李忠还是没有将这些马匹用来装备骑兵,而是成立养马场,这是为红巾军长远发展做准备。再说,现在红巾军主要的战事都是在河北的城池之间发生,主要的战事都是步兵完成,对骑兵的需求还没有太大。

女真人是马上民族,虽然入主中原之后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当年的英姿,但是依然喜爱养马,于是在河北和山西一带建立了很多的马场,大名府附近就有多个金朝官办的养马场。

李忠在益都府附近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养马场,饲养战马的同时也养耕牛和毛驴等。李忠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用来养马,李忠知道马场的土地必须大,李忠尽量将这些土地选在靠近山林的地方,对耕地的影响降低最小,而且也不影响养马。

三年多的时间,养马场中的战马足足多了一倍,达到了三万匹,这还不算陆续装备给张青骑兵的马匹,耕牛和毛驴也有了两万多头。

李忠非常重视战马的饲养,于是将一些养过马的金朝牧兵和熟悉养马的百姓都安置在马场。

石抹迟在牧监上待了三年多,每日都没什么事情可做,主要原因是李忠给他派去的几位副手很是能干,所以,石抹迟也是难得清闲。

石抹迟非常佩服李忠的治民措施,尤其是对伤残军人的安置。

红巾军治下的州县都有关于伤残军人还乡退伍管理的文书,规定各个州县优先安置这些退伍或者伤残的军人。

石抹迟知道当年金军也有这些规定,但是,到了下面的州县之后就不被执行了,很多伤残的军人大部分冻饿而死,他们的妻儿也是沦为妓女或者奴隶。石抹迟是金军中的将军,自然是知道这些,他非常痛心那些为了朝廷而受伤致残的军士们最后来饭都吃不饱,但是他也无能为力。

石抹迟知道李忠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李忠为了让政令得到落实,特意组建了一个督察队,到各处州县查看红巾军政策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官吏没有按照政令执行,立刻就会被逮捕。李忠是一个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这些人的下场一般都会被斩首示众。

所以,红巾军治下的政令被很好地落实下来,这也是为什么红巾军治下可以非常快速地安定下来的原因。

李忠组建的督察队的成员主要都是益都学院的学子们,他们学习成绩考核合格之后,都会成为红巾军治下的官吏。这些还没有走出学院的学子们都是“愤青”,眼中比李忠还容不得沙子,看见有官员慵懒不作为都要上报,更何况是政令没有被执行了。

益都学院中的学生现在的水平逐渐高了起来,已经有很多当地的文人学子加入,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学识和品行都要强于之前的学员。

很多学子们是看见红巾军治下只有一所益都学院,所以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益都学院。

他们进入益都学院之后才发现,学院中主要教授的都是红巾军治下的法令和政令,还有一些其它朝代的执政条令,这些学子们没有办法,最后就融入了红巾军中。

但是,有些人发现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他们学业通过考核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官了,很多贫寒学子就开始接受这样的方式,虽然益都学院中不讲授那些圣人之言,但是出来做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忠不开科举,官吏只从益都学院中选拔,这样可以做到红巾军治下所任命的官吏都是熟知红巾军法令政令的人,他们到任之后,会非常好的执行红巾军的政策,对稳定地方非常有帮助。

但是,李忠也没有取消那些文人大儒们的私学,他们依然可以招收弟子讲学,而且,李忠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钱粮。

但是随着红巾军底盘的扩大,这些人也开始认识到红巾军割据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长期占领太行以东的局面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心中期待的朝廷大军收复失地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有很多人开始报考益都学院,想出仕做红巾军的官。

李忠秉着一视同仁的做法,无论哪家思想都可以报考益都学院,但是有名额限制,益都学院招收的学生中有一半还是来子红巾军中或者军人子弟。

李忠喜欢用这些伤残退役的军人,于是将大量的名额给红巾军伤残或者退役的军士,这些人到了地方之后都是对李忠的政令完全无条件执行,虽然他们只是一些刚刚认识字的大老粗,但是对李忠忠心耿耿,完全执行李忠的政令。

石抹迟所在的养马场就有很多这样的军人,只是这些军人不是官吏,都是普通的退伍军人而已,其中大部分都是伤残的军人,这些人在养马场有一千多,伙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他们的家眷,加起来一共有三千多人。

这些老兵勤勤恳恳,将战马饲养的膘肥体壮。

石抹迟知道,李忠的这些安民政策的执行,让治下的百姓和伤残军人都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治下非常稳定,也就让红巾军减少了后顾之忧。

早年金朝的一再失利也和安抚百姓不利有关,金朝官吏对民间疾苦知之甚少,而且为官者奢靡成风,将大量的钱财都用在了享乐上,不是生产。鞑子来了,这些人东躲西藏。鞑子一过,这些人又开始享乐起来,根本没有将治下的百姓死活当回事。

于是,金朝是越打越衰落,红巾军是越打越强大,以至于最后金朝意识到必须和红巾军议和才有可能保住河南。

石抹迟骑在马上,这条路他已经走过不知道多少回了,这三年多,他一有时间就带上些干粮和清酒,骑上马,沿着这条路走上一段路程,来到益都府不远处的一座守备军军营。

石抹迟喜欢带兵,只有听见鼓声和号角的声音才能让他兴奋起来,但是,他想回军中的愿望已经不可能实现了,现在只有来到这里听上一听军营中的鼓声和号角声来满足一下心中的夙愿。

石抹迟做到一座山头上,看着山下的军营,这是一座守备军的军营,戒备的不是非常严格,而且红巾军讲究的是军民鱼水情,所以军营经常开放让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过来参观。

这座守备军营附近是大片的农田,很多农户都在田地里忙碌着,准备着春耕。

由于是守备军营,很多士兵的家眷都在这一代的县镇中居住,而且现在时农耕时节,红巾军治下的军民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耕种。

这座守备军营中很多士兵都回到家中耕种田地去了,编制只有原来的三成而已。但是这三成人员依然过着正常的军营生活。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出操,然后早饭,上午战斗训练,下午体能训练,晚上学习文化课知识,这是红巾军驻地军营在没有战事时的必须课,战时会根据情况改变。

石抹迟看着军营中刚刚出完早操的红巾军士兵,心中顿时舒爽了很多,然后心中暗暗猜测这些红巾军吃完早饭之后可能会去耕种田地,上午的战斗训练可能会取消。

果然,石抹迟的猜测完全真确,吃完早饭的红巾军排着队拿着农具整齐地走出了军营。

石抹迟欢喜不已,他知道李忠非常重视农耕,在这个时节都不会出兵,全军都要参加到屯田中来。特别是守备军,他们驻军的主要任务中就有屯田,开垦耕地一项。

看着一队队的红巾军走出军营,石抹迟感叹不已。

红巾军中没有金朝军队的那些陋习,营妓和赌博都没有,更没有打罚士兵的事情出现。红巾军安置守备军的原则就是就近原则,尽量让这些士兵回到家所在的州县服役,做不到的可以带着家眷来,当地州县会安置这些家眷,他们退役后也可以留在这里安家,州县会安置他们,划分土地给他们。

常备军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常备军有很高的军饷,同时还有休假,李忠在红巾军的军规中也是提出了红巾军士兵有享受休假的权利。

红巾军的军营就是一所学校,进去的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在出来时都是可以熟读千字文的人了,这也是红巾军越来越强大的原因。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红巾军退役士兵可以进入各地官府任职。他们能够看懂红巾军的政令,而且军人的作风和对李忠的忠心,让他们执行起这些政令会毫不犹豫,不打折扣,这也是李忠非常愿意使用红巾军士兵担任官吏的原因了。

石抹迟静静地躺在山坡上,他喜欢军营的感觉,也曾经想过要回到军中,但是,很快就打消这个念头了,他知道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经常来益都附近的军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