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2章 商讨立寨

第2章 商讨立寨


第二章商讨立寨

寂静的小村,坐落在山脚下,现在已是深夜,家家户户都已经熄灯睡觉了。

但是马蹄声和人走路的声音很快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李忠和彭义斌等十几人经过十几天的赶路,来到了这个山脚下的小村,这是彭义斌的家,泰安州的一个小村子。众人经过一番商量,最终还是决定先找一个落脚的地方,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回济南府是不可能了,现在的济南府可能已经陷落到鞑子手中了,估计已经被鞑子给屠了。即使没有陷落,李忠他们也不想回去了,跟着这样的朝廷迟早是要把自己的小命给搭上。

索性现在是乱世,逃兵土匪多的是,州县的官府大佬们现在是人心惶惶,紧闭城门,根本没有心思去管像李忠这样的十几人的逃兵。这些人多的是,每天逃荒的难民都不知道有多少,于是李忠等人也是顺利地回到了彭义斌的家。

突然有马蹄声传来,小村闯进了人,家家户户都以为是土匪来了,都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有的迅速地躲到地窖中,还有的已经从后门逃跑了。

但是过了好一会儿,村民们没有听见杀人放火的声音。心中开始琢磨了起来,有胆大的人不听家人的劝阻跑出来看了看。

“彭大哥回来了,是彭大哥回来了。”

不知道是谁先喊的,这句话瞬间让小村炸了锅,人们纷纷从躲藏的地方跑出来,朝村口飞奔而去,无论男女老少,人群中充满了兴奋。

不一会儿,村口就围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一些妇女、老人和小孩,青壮男人没有几个。

起初人群还是兴奋地看着李忠和彭义斌他们,但是当大家看见彭义斌那沉默暗淡,透漏着悲伤的脸时,还有他身后那十几个陌生的面孔时,欢快的情绪很快消失了,人群也是很快地安静了下来。

“大彭,俺儿呢?狗儿呢?咋没看见呢?”这时,人群中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颤颤地问道,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悲伤,似乎他已经猜到了什么。

“你说话啊?大彭,俺儿呢?”妇女哭泣着问道,看着彭义斌沉默的表情,和那红肿的眼睛,她已经猜到了结果,但是还是忍不住再问了一下,心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刘婶,狗儿死了,我对不住您,是我的错,我没有把大家安全地带回来。”

彭义斌突然跪在了地上,朝着众人大声地说道,全身颤抖,泪水已经夺眶而出。

他的回答直接告诉了所有人想问的问题,也打碎了所有人期待的心。

一年前官府下榜征兵,彭义斌所在的村子有近百人被点到,要去参军,彭义斌也在其中。

彭义斌在村中很有威望,即使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是小有名气,这一百来人自然是以彭义斌为首,彭义斌也是在出征时像众人保证一定把大家活着带回来,这也是安慰大家的亲人。

战场上自然是刀箭无眼,生死由命,一百来人就这样只有他和另外一个人活了下来,起初是三个,但是张二蛋儿在最后时刻还是没有逃过一劫。

这些也不能怪彭义斌,但是,李忠了解自己的这位大哥,每次打仗都拼了命地想保住自己的兄弟能够活下来,但是事与愿违,这些人还是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

彭义斌重情重义,对待兄弟自然是舍命先交。于是心中始终是放不下,越是离家近,越是沉默寡言,总是将大家的死看做是他带来的。

这时彭义斌的妻子张婉清带着母亲刘氏走了过来,刘氏也是张二蛋的母亲,还有张二蛋的妹妹,张兰儿,也就是张婉清的妹妹,张婉清是大姐,张二蛋是她的弟弟,张兰儿最小,只有十岁。

她们其实也是早早地围了过来,只是没有站在最前面,这时看见跪在地上痛哭的彭义斌。

刘氏颤颤巍巍地被自己的两个女儿扶着走了过来,张婉清满脸泪水地看着自己的丈夫,欣慰自己的丈夫活着回来了,但是自己的弟弟没有回来。张兰儿则是已经哭起来了,她知道哥哥张二蛋回不来了。姐夫彭义斌身边就那十几人,一眼就可以看见有没有自己的哥哥。

彭义斌看着走到自己身边的刘氏,哭泣着说道:“娘,二蛋死了,是为了救我才死的。”然后抱着刘氏嚎啕大哭起来,刘氏也跟着哭起来。

彭义斌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压抑的内心此时更是彻底地爆发了。

这时,村口已是哭声一片,李忠、刘二祖、郝定等都十几人都被这样的场景感染了,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眼中也是喊着泪水。

李忠又回忆起了张二蛋和自己之前的日子,伤感自己失去了一个好弟弟,同时更是为这些死去的百姓而悲伤,哭中华百姓要一次一次地忍受着妻离子散的痛苦。

李忠踉跄地从马上下来,身边的刘二祖赶紧帮扶了一把。李忠受伤不轻,所以,在与鞑子战斗中缴获的几匹战马就分给了他一匹。

李忠一瘸一拐地走到了与彭义斌抱头痛苦的刘氏跟前,然后突然跪下。

刘氏也是看见了走过来的李忠,心中只是好奇这个清秀的青年是谁,但是李忠朝自己跪下却让她吃惊不已。

“大娘,二蛋儿是我兄弟,现在二蛋去了,如果大娘不弃,那就由我李忠来代替二蛋儿,尽二蛋儿未尽的孝。”李忠跪在地上坚定地说道。

李忠是彻底被感动了,他要做自己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替二蛋儿做一些事情,更是被这位朴实的刘氏所感动。

刘氏看着李忠眼中的那份坚毅,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到:“二蛋儿能有你这样的兄的是他的福气,小哥的心意我老太太心领了,小哥不嫌弃我这个快入土的穷老太太。”

“母亲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李忠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刘氏的疑问。

李忠心中也是非常想让刘氏收下他这个儿子,即可以替二蛋做一些事情,还可以报彭义斌的救命之恩。毕竟李忠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让他活下去的人是彭义斌,有了这些联系,自然而然让李忠非常渴望任刘氏做母亲,同时也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份亲情的归属。

刘氏听见李忠的回答之后,突然一愣,然后眼神立刻激动起来,抱着李忠的头又哭了起来。这个哭声中夹杂着喜悦,但其中更多的是悲伤,刘氏此时只是想找一个心里安慰而已,并没有像把李忠真正地看做自己的儿子。

众人一夜无眠。

转眼间过了三天,李忠他们的生活也是安定了下来,这几天李忠一直在刘氏身边,真正地将刘氏看做了自己的母亲,刘氏也是逐渐地接受了李忠这个儿子。

起初看见李忠这样清秀有气质的青年,刘氏心中还是有一些抵触,表示心中感激李忠的好意,但是还是拒绝了李忠当自己儿子的意愿。

但是李忠却不为所动,坚持任刘氏做母亲,再加上彭义斌在一旁劝解,刘氏又看到李忠带伤的手臂,却不辞辛苦地陪在自己身边,心中的节终于解开,接受了李忠。

相比刘氏,张氏姐妹对李忠的认可倒是非常快,尤其是张兰儿,对李忠这位哥哥非常满意,欢喜的不已,经常缠着李忠,李忠也对自己的这个妹妹喜欢的不得了。

李忠慢慢地从床上起身,然后走出房间,缓步来到院子里。

忙完刘氏的事情后,李忠这两天一直在养伤,虽然伤口已经结痂,但是距离痊愈还是有一段时间,彭义斌断定地说李忠以后不可能再开弓射箭了。

来到院子里,此时已经是正午了。

看见李忠出来,彭义斌急忙叫李忠过来吃饭。

院子中的木桌前围着彭义斌、刘二祖还有郝定,李忠三人也是一直住在彭义斌家里。

大嫂张婉清已经早早准备好了李忠的碗筷,饭很简单,都是一次粗茶淡饭,这已经是很好的食物了,现在兵荒马乱,百姓能活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李忠看着彭义斌的面色很好,看样子是已经恢复过来了,想必大嫂张婉清没少做工作,不然彭义斌也不会这么快的恢复起来。

李忠看着三位哥哥,心中欢喜的不得了,这几位哥哥都是当时豪杰,能够和他们相识李忠打心眼里高兴。

李忠刚刚坐稳,柴门就被推开了,方郭三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方郭三是和彭义斌一起出去的人中唯一活下来的。

方郭三一进来就是朝李忠他们四人叫了声:“三位哥哥,李忠弟。”

李忠要比方郭三小,自然是叫李忠弟弟了。

“彭哥,事情都查清楚了。”方郭三开门见山道。

他的话也直接勾起了李忠的兴趣,李忠这些天一直忙着安慰刘氏,然后就是养伤,没有和自己的几位哥哥怎么交流。

“快说说,情况怎么?”彭义斌急切地问道。

刘二祖和郝定也是竖起了耳朵。

“非常不好,全村口粮顶天还够吃一个月,这还是省着吃,有的人家这两天就要断粮了。”方郭三接过张婉清递过来的碗筷道。

“女真狗在我们回来的头两天又来收了一边税,今年一年这已经是第三回了,这税要比以前多出了近三倍。还是崔大哥东拼西凑才弄够的,这帮女真狗还让不让人活了,听隔壁村的王小二说,这两天那些狗官还要再来收粮。”方郭三边喝着豆子汤便骂骂咧咧地说着,相比是忙了好久饿了,也没有客气,在座的都是一个营里的生死兄弟,也没那么多的规矩。

一旁的张婉清听完也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转身回屋了,想必也是感叹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丈夫活着回来了。

“去他娘的,这些女真狗,真想直接把他们都给剁了。”刘二祖脾气暴,直接骂道。

郝定在一旁劝解了一下刘二祖,他知道自己的这位二哥脾气。

“这几天怎么没有看见老崔?”彭义斌问道。

“想必是带着程家两兄弟外出赶活了。”方郭三说道。

彭义斌随即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真是难为老崔了。”

老崔名叫崔天佑,也是彭义斌的同乡,平日里和彭义斌关系最好,彭义斌参军前就嘱托崔天佑说村里的事都交给你了,以后多操操心。

崔天佑也是绿林豪杰,平日里附近十里八村的有什么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之类的都要请他去,附近江湖上的侠客、豪杰结拜决斗寻仇之类的也找他当个公正。他在泰安一带混的也是小有名气,就是人看上去长的老气了一点,大家于是都叫他老崔,其实年龄和彭义斌差不多。

太平的时候崔天佑生活也是很自在,但是现在兵荒马乱的,他也是不敢太出去走动,这回不是为了多挣点钱帮村民交税,他也不会出去这么多天。他和彭义斌一样早就把小村当成自己的了,有什么事也是一直在前头。

“这税咱先用带回来的钱顶上,然后再出去买点粮食,起码不能让大家饿着,先度过眼前再说。”彭义斌幽幽地说道,这钱自然是李忠一直带在身上的那个。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也是无奈之举。

“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眼前是对付过去了,但是咱们也不能一直这样啊。”李忠看大家都沉默时说道。

“四弟说得对,现在是把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但是那天鞑子来了怎么办?那鞑子可是要屠杀我们的。”郝定接着李忠说道,他是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现在大家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有没有粮食吃,而是有没有命去吃。

彭义斌和刘二祖都沉默了,他们两个也清楚,现在鞑子闹得厉害,指不定那天就闹到泰安来了,泰安紧挨着济南府,到那时鞑子所到之处都是鸡犬不留啊。

“不如我们去投红袄军怎么样?听说在莱州和密州等地,杨安儿和李全的红袄军闹的厉害,已经攻占了几十座县城,杀贪官污吏,开仓济民,深得百姓拥护,已经聚众几十万,大有席卷山东之势。”彭义斌想了一会儿说道,去投奔了红袄军就是等于造反了,所以彭义斌说起来还是很谨慎的,但是他既然说出来了,那就表示心中已经把金朝彻底抛弃了。

“对,大哥说得在理,我们就去投红袄军,听说杨安儿一天就砍了上千多女真狗,还和李全会饮山上,一起指点天下,真是英雄也。”二哥刘二祖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说道。

在他心中非常喜欢这样的豪杰般的生活,一起杀狗官,一起喝酒吃肉,这些都是江河豪杰向往的生活。

益都人杨安儿,原名杨安国,以卖鞍材为业,人称杨鞍儿,聚众起义,后投降金朝,金朝加给刺史、防御使的官职。蒙古军围中都,金朝诏令杨安儿领兵戍边,杨安儿行至鸡鸣山,中途逃回山东,再次起兵抗金,以母舅刘全为元帅,攻打莒州、密州等。

潍州农民李全,人称李铁枪,与兄李福等起义,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

因为起义军以穿红袄为标志,所以大家都叫他们为红袄军。

红袄军在山东这两年闹得最凶,他们的事迹也是在山东广为流传,甚至被传的神乎其神。

红袄军起义之初确实是发展的很快,这是农民起义军共同的规律,无路可走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参加革命,队伍壮大的快,声势浩大。

但是时间一久问题就出现了,训练不足,武器装备缺乏,山头林立,内斗,奢靡享乐,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李忠知道自己决不能参加红袄军。

“我不同意两位哥哥的意见,这条路根本走不通。”李忠在刘二祖说完之后直接否决了他和彭义斌的意见。

彭义斌等人也是一愣,听见李忠的话后,不约而同地看向李忠,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个四弟见识不凡,总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每次说出之后都很在理。

彭义斌他们知道自己是绿林出身,想什么问题总是义气为重,小得事情还可以,但是一到了现在这个决定未来命运的时候,自己的那一套就不管用了,这个时候他们就将希望放到了李忠身上,既然李忠否定了他们的建议,那么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四弟,快说说你有什么看法。”郝定在李忠的这三位哥哥中性格最稳,他知道李忠见解不凡,一定有好的想法,所以急切地问道。

“几位哥哥,我就说说我的想法。”李忠知道众人的想法,于是直接说道。

“莱州、密州距离我们现在的泰安州路途遥远,而且几位哥哥想去投奔杨安儿、李全的红袄军一定不会孤身前往,肯定会呼朋唤友,召集一大批人马再去,这样到了那里也不会被轻视。”李忠说道。

李忠的一句话说出了彭义斌他们的心声,是啊,既然是投红袄军,反正是造反,那去了也不能再去当一个小卒啊,一定拉上一支队伍再去,这样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也好给个将军做做。

“这问题就出来,一支队伍,少则三五百人,多则上千人,再加上家属,这样一直庞大的队伍一路走到密州那边,诸位哥哥认为可行吗?且不说官府会不会找麻烦,就是一路上的吃住都是问题。”李忠说道。

这些只是一般的问题,李忠反对的主要原因是不看好红袄军,身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红袄军最后还是失败了。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那就是枪打出头鸟。杨安儿、李全现在闹得凶,是因为金朝还没有顾忌到他们,现在蒙古鞑子大闹河南、河北和山东一带,金朝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鞑子身上。但是,一旦鞑子撤了,那红袄军一定是金朝第一个想除掉的,到那时我们投了红袄军弄不好也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且那时我们是造反,女真狗绝不会手软。”李忠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这几位哥哥能不能明白他的用词。

听完李忠的话后,彭义斌他们陷入了沉思,路程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鞑子一走,那红袄军首当其冲,一定是金庭欲除之而后快的,鞑子现在只是烧杀抢掠,没有占据地盘的意思,天气一变就会撤军,这一点彭义斌他们清楚。

“四弟说的对,投奔红袄军是万万不行的,四弟,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吧。”郝定最先打破沉默,肯定地说道,他知道李忠既然说出了这么多的理由,那么也一定想好了下一步打算了。

李忠有看了一会儿众人,等到彭义斌和刘二祖、方郭三都给了他肯定的答复之后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忠的打算就是自己立寨,不去投奔别人,兄弟几人自己干。

李忠随后说出了自己这么想的原因,首先是金朝无能,跟着这条破船迟早会和它一起完蛋,所以只能自己救自己。泰安州一带多山,山高林密,易于结寨,而且泰安一带结寨的豪强、土匪众多,即使是太平时期也是常见的事,更何况现在这样的乱世。现在的泰安州到莒州一带的山林中,结寨聚保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这一点李忠的三位哥哥最清楚,他们都是江湖中人,平日里也经常和附近山寨来往,寨主、大王的什么认识不少,前些年日子太平时,过年过节的几人还常会去拜拜山。

而且泰安州一带虽然没有直接受到鞑子的屠掠,但是被官府迫害的也是民不聊生,沉重的赋税差役,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这样也可以容易壮大队伍。

李忠最后又说:“我们兄弟为什么不在这乱世自己打出一片天下,反而要去成全别人。”

李忠的一些话让在座的众人听的热血沸腾,都激动不已。尤其是彭义斌和刘二祖,他们两人知道自己的目光实在是太小了,只为了保命,过一过豪杰的生活,和李忠的想法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己打一片天下。

郝定听后哈哈大笑,欢喜地抱住李忠,似乎已经忘记了李忠身上还有伤。

众人最后一致认同了李忠的意见,决定自己立山头,自己干。

然后又商量了一些立寨的问题,彭义斌他们又列出了可以和他们一起入伙的人,要多邀请认识的豪杰,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忠也是欢喜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的目标终于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