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7章 奇袭静封镇

第7章 奇袭静封镇


龙虎寨后山的一座大堂中,李忠、彭义斌、刘二祖还有郝定等十余人齐聚一堂。

刚刚晨跑回来的众人就听见点将鼓响起,大家首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这是红巾军建军已来,点将鼓第一次响,众人知道这是有仗要打了,三个营长和九个队长很快就聚集到了一起。

李忠看人到齐了,直接开门见山地道:“诸位哥哥我们一直急缺的武器装备现在有着落了。”

李忠的一句话顿时激起了众人的热情,现在对于红巾军最缺的就是武器铠甲,一半以上的人还是拿着木制的兵器,其他拿上兵器的人中一半都是自己打造的,勉强还能用。

“下面让程宽把情况说一说。”李忠道。

程宽欢喜地走到了一个长方形木桌前,先是像众人敬礼。

这个木桌上摆放的是制作好的泰安州的地形沙盘,上面标示着泰安州全部的城镇、道路、河流,还有山林上的个个山寨,清清楚楚。

这是李忠制作的,也是他士官培训中重要的一部分,制作沙盘。

程宽走到沙盘前拿起了一根一米长的木棍,指着沙盘上的一座城池说道:“莱芜县城三天前起运了一批兵器铠甲,准备运往州府奉符。”

程宽又指了指泰安州的州府奉符继续说道:“这批武器铠甲数量极大,具体多少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就从押解的官兵就可以猜测数量不少。这次莱芜县城派出五百多押解官兵,还用四百多青壮助阵,这已经是莱芜县城守军的一半力量了,而且他们走的是水路。”

程宽指了指沙盘上莱芜县城附近的一条河,大汶河,说道:“如果估计不错的活,这批武器铠甲将会由水路运到静封镇,然后再走陆路运往州府奉符。这是我在三天前在莱芜县城获得的情报,而且当我赶到码头时,已经有一半的武器装上了船。”

程宽说完之后向众人敬了一个礼,然后走到了李忠后面。

“各位怎么看,我们是劫不劫。”李忠首先问道,只有解决了劫不劫的问题之后,才可以再做下一步打算。

众人也是犹豫了起来,因为毕竟是五百多的押运官兵,还有四百多青壮助阵。红巾军可以出动的兵力只有八百左云,因为还要留下一部分留守山寨。而且去的八百人还不是人手都有武器,铠甲更是少的可怜,和那些青壮就没什么区别了。

李忠见众人犹豫不决,然后说道:“诸位,我认为这批武器我们一定要劫,这些武器装备对我们龙虎山大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我就不说了,想必在场的各位都清楚。但是,我们劫也要有方法的,不能硬来,即使硬着来能打过,我也不建议这么干,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李忠继续说起来:“三天前已经装上船一半了,按照程宽的描述,装完这些武器再加上一千人和这些人路上所要吃的粮食起码还要两天,这就是说船队可能已经出发一天了。按照正常速度,水路从莱芜县城到达静封镇需要三天时间。然后再卸船,当地驿丞应该已经准备好了陆运所需的车辆了,然后再装车,女真老爷们再休息一下,我想他们还要三天才能完成。”

“所以我打算用四天时间赶到静封镇,休息一天,然后在镇上下手。”李忠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镇上动手,静封镇衙役官兵加起来怎么也有百十来个吧。”彭义斌迟疑的说道。

“我同意都统的意见,在静封镇动手未必是一件坏事,静封镇距离州府就剩两天的路程,而且来往行人不少,官军到了镇上一定会松懈,弄不好还要去青楼逛逛,怎么也猜不到会有人在州府眼皮底下动手。我们可以趁官兵麻痹大意时出其不意,打它一个措手不及。而且从山寨到静封镇四天足够。以我军的行军速度完全没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判断正确的情况下,官兵会在静封镇上岸。”这时崔天佑说道。

“他不在静封镇上岸在那上岸,沿途可没有能够安顿下这么多人的驿站。”郝定淡淡地说道。

“说干就干,哪那么多废话。”刘二祖道。

静封镇是由一个驿站发展而来,没有城墙,当地最大的官只是一个驿丞。

深夜,数个人影利落地冲进了静封镇,在镇子外面站岗的人早被解决了,要不是运来了一批武器铠甲,平日里连个更夫都很少见。

和李忠分析的基本差不多,官军来到静封镇确实耽误了好几天。李忠他们已经到这里一天了,一直隐藏在附近的山中,并且早就把官军的情况摸清楚了。

官军有三百多人住在驿馆中,还有两百人和四百青壮住在码头,就是和已经装完车的武器铠甲睡在一起,码头距离静封镇有大概十里路。

经过商议,李忠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偷袭码头,先把想要的武器弄到到手。而且也是担心一旦让码头上的金军反应过来了,那四百青壮拿起武器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另一路围攻静封镇驿馆,拖住那里的金兵,等待码头战斗结束之后增援静封镇,一起歼灭这里的金兵,因此,去袭击码头的红巾军就是比较精锐的了。

几个人趁着夜色冲进镇子之后,不一会儿,一个黑影从镇子里跑了出来,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了一下,李忠看到之后立刻向旁边的二哥刘二祖道:“动手。”

刘二祖回头朝身后摆了摆手,身后的众人立刻起身行动了起来。

一队人马快速地朝镇子里冲去,却只发出了非常轻微的声音,这是六个月训练的结果,虽然很多人还很紧张,但是还是跟着大队快步地朝前跑着。

李忠和刘二祖这里有四百人,但不是精锐,精锐的四百人都被李忠安排到和郝定一起去消灭码头上的金兵。其中还有一百名士官组成的骑兵,这已是龙虎山全部的马匹了。因为是在码头,地势宽阔,房屋又少,便于骑兵发挥,同时李忠也是希望郝定快速解决战斗然后来支援他这里。

李忠这里的四百人多是一些普通的农民,虽然训练了半年,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更没有杀过人。

四百多人进入镇子,立刻就引起了主意,同时驿馆里的金兵也有了警觉。

但是,之前摸进去的十几人还是把火放起来了,等李忠大队冲到驿馆外时,火势已经开始渐长,驿馆里到处都是慌乱的人影,还有喊声,开始有人朝外冲。

驿馆位于静封镇的中央,前面是一排住人的房子,后面是停车放马的地方,外面被一排简单的木篱笆围着。

李忠身后二十几人马上冲出,将手中的火油奋力地扔向驿馆,再给渐起的大火助助势,虽然一些人显得紧张,火油没有扔到位置,但是还是让大火瞬间烧起来了。

火势变猛,金兵立刻慌了神,批命地朝外冲,转眼间就有上百人冲了出来,他们看上去非常狼狈,有很多人衣服都没来的急穿,多数人武器都不在手上。

李忠见状马上命令众人冲上去,趁这一百来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尽量多消灭一些。

刘二祖提起弯刀冲在最前面,一阵刀风,瞬间金兵倒了好几个。

后面的士兵看着营长如此神勇,也是大受鼓舞。大叫着冲了上去,刚冲出来的金兵比较狼狈,而且准备不及,吃了大亏。顷刻间,被砍倒刺翻在地的就有二十多人。

一些头一次杀完人的红巾军士兵也是瞬间从刚才的热血中清醒过来,然后就是全身发抖,有的已经丢掉武器开始吐起来。

刘二祖带着十几个身法好的人一直杀在最前面。李忠看着眼前的场景,知道一支军队的成长必须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才可以。否则,再怎么训练都不可能成为强军。

红巾军也开始出现了伤亡,队伍也有些混乱起来,加上有更多的金兵冲出来加入战斗,有的地方开始胶着起来。

“啊…。”一名红巾军士兵丢下手中的木枪,然后哭喊着朝后跑。

就在刚才和他一起战斗的三个人瞬间被冲出来的十几个金兵砍成的血葫芦,这个人也是被吓破了胆,丢下武器抱头就跑。

但是,当他刚跑没几步时,一把弯刀直接给他开了躺,只见李忠和身边十几个凶神恶煞的典军队站在那里。

“后退者,斩。”李忠大声道,声音铿锵有力,让战场上的红巾军士兵听的清清楚楚。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再看到李忠和他身后的典军队,还有他们手中的大刀。心生畏惧的一些红巾军士兵也是立刻意识到了这不是开玩笑的事,知道这是在打仗。平日训练,犯了点小错可以给你个什么提醒或者是警告之类的就完了。但是,这是战场,违抗命令的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死。众人也是明白了这个平日和蔼的统领还有他冷血无情的一面。

李忠在出征之前也是特意公布了红巾军的战场纪律。

一、违抗军令者斩,二、临阵不前,逃跑者斩,三、妖言惑众,扰乱军心者斩,四、****妇女者斩,五、抢掠百姓,私藏缴获钱财者斩。

一场风波很快平息,李忠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新兵初次上战场出现溃逃的情况,他此时就是希望三哥郝定能够快点结束码头的战斗赶来。

战场上红巾军已经稳住了阵脚,平日的训练开始起作用了,队形武器怎么用,开始逐渐地出现在脑袋里。相对于刚才的一股脑的冲,现在的情况要好很多了。

金兵由于是被袭,再加上驿馆着火,烧死和烟熏死的就有将近一百人。而且逃出来的人都是没有来得急穿铠甲,有的连武器都没有拿。

稳住阵脚的红巾军开始逐渐取得优势,这些金兵也不是什么精锐,应该都是一些厢兵罢了。

僵持的战场突然间被隆隆的马蹄声打破,郝定带着一百多骑兵增援李忠来了。

看到郝定来了,李忠的心也是放下了,这时的红巾军士气一下子上来了,和郝定的骑兵嗷嗷叫地朝面前的一百多金兵冲去,这下子金兵是彻底崩溃了,纷纷丢下武器,跪在了地上投降。

郝定那边的战斗要比李忠这边容易的多,郝定让人将马蹄包裹好,然后悄悄地行进到了距离码头不到一里的地方才发起冲锋。

而且郝定还让前面和他冲锋的几个士兵将头发扎成辫子,然后最前面的两个穿上了蒙古鞑子的铠甲。龙虎山建寨以来也是收集了几套铠甲,这些铠甲都不全,倒是有两套是鞑子的。

这种做法还真起了作用,黑灯瞎火的晚上,突然冲来了一队骑兵。

金兵慌忙迎战,看着黑夜中突然冲出来两个蒙古骑兵,顿时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青壮,直接就逃了,金兵也是毫无战意,郝定一个冲锋就把金兵打垮了,然后步兵跟上,清理战场。

李忠在士官培训中,清理战场也是一个部分,战场不清理干净可能会成为一个隐患。

郝定看金兵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于是留下两百人继续清理战场,然后就赶去增援李忠去了。

又经过一翻忙碌,李忠他们终于是在天亮之前将所有的一切都收拾妥当,然后天亮之后就踏上了回山寨的路了,武器铠甲全部都用牛马来驮,因为回山寨的路都是崎岖小路,赶车是行不通的。

这次李忠他们收获颇丰,长枪三千支,弯刀五百把,还有短剑一百把,黑漆弓五十把,木弓两百把,还有箭矢万支,崭新的铁甲五十副,皮甲两百副,旧的皮甲也有三百多。

一行回山寨的还有那四百青壮和几十个投降的金兵,他们都是愿意加入龙虎山的,郝定留下打扫战场的人将这些逃跑的青壮也全部都给抓回来了。

起初李忠是打算将这些人全部放走的,还有投降的金兵。但是,这些人不想回去,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益都逃荒的流民,早就没有家室了。被金军抓来充军,没当兵的也被编练起来了,丢了东西回去弄不好还会丢了小命,于是就要跟着李忠。李忠知道这些人都是贫苦百姓,索性就都收下了,反正现在山寨也需要壮大队伍。

在李忠等人离开时,一面用血写成的“驱除鞑虏,光复中华”的旗子被插在了静封镇的镇子口,还有几个牌子头和这次李忠他们斩杀金兵的头颅一同被摆在了旗下,旗子下面还署名了红巾军。

女真人也是鞑虏,这是李忠们的共识,旗子一插,在场的红巾军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土匪,而是肩负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使命的红巾军。

下面,说一说上面风俗服饰的问题。此时的金朝统治地区其实已经全部汉化了,根本分不清谁是汉人,谁是女真人。从语言到服饰全部都是汉族习俗,女真人汉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朝灭掉北宋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和关陕的统治,于是开始大量地从东北移民女真人到中原地区,授予土地进行耕种。但是,此时********尖锐,尤其是女真人来了,将大片汉人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

直到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完颜亮建立了一套完全汉人王朝的官僚体系,同时,开始削弱女真贵族世袭的权力,出台律令缓解女真人和汉人的矛盾,这时女真人已经开始汉化了。

第二阶段是在金世宗在位时期,这时随着租佃制的普及,女真人和汉人之间的冲突基本消除。而且天下承平日久,女真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儒家文化,两族通婚日久,汉文化日益普及,汉语已经成为第一语言,女真上层贵族都是已经具有高度汉文化修养的“上等人”。金世宗的太子完颜允恭自己都不会说女真语,为了哄父亲金世宗高兴,才让自己的儿子(后来的金章宗)学习女真语。

第三阶段就是在金章宗之后,直到女真人亡国。这时期的金朝统治者连阻止全盘汉化的行政命令都懒的发了。在章宗时期,有很多女真人竟然称自己本族女真语为“蕃语”。在辽阔的疆域上,汉语成了第一语言,女真、汉人、渤海、铁离、高丽、吐浑、党项、契丹等族人无论是在语言、文化、服饰、习俗上都和汉族一模一样。于是当蒙古人占领中国北方之后,起初想将各个民族区分开来对待,但是他们发现根本无法做到,于是就将中国北方的人全部统称为汉人,南方的人成为南人。

李忠等人回到山寨之后,发现在他们走了之后,山寨出现了一次危机,幸亏被负责留守山寨的彭义斌给化解了。

在李忠出发没多久,土山寨的兵马就来围攻龙虎山,一共来了两千多人,想必他们是侦查到李忠他们的离开,于是才趁此机会来攻山寨。

留守山寨的彭义斌知道,虽然龙虎寨地势险要,而且还有很多防御工事,但是毕竟人少。

彭义斌急中生智,派出一半人马偷偷从后山下山,然后绕到土山寨的人马后面,找一个山林藏起来。然后等待命令,到时故作声势,装扮成是李忠的大队人马回来救援的架势。

而彭义斌自己则在前寨和土山寨的大当家对骂,暗中却集结山寨中的全部男丁把守各处。

这一段时间又有两千多无家可归的难民来投龙虎寨,本着“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大义的龙虎寨都将这些难民收下,一一安抚。

彭义斌故意做出一副气急败坏的摸样,大骂土山寨的大当家不守江湖规矩,趁火打劫,这更是让土山寨众人认为他们来的是时候,龙虎山主力全部外出。

骂完的彭义斌提起大刀,然后跨上战马就喊着开门要与对面决一死战,但是背身边的副官“强行”制止,然后“大声”劝解说等待其他“大王”赶回,再一起收拾他们,这样,彭义斌才没有冲出去。

彭义斌两人演了一出戏之后,山下的土山寨众人却是犹豫了,心中不确定龙虎寨的其他人马是不是还没有走远,或者就在附近,该不该攻打龙虎山。看彭义斌的架势,好像是并不惧怕他们,而且刚才也听见说道等其他人马回来。

要是对方人马没走远,一会儿回来怎么办。看龙虎山前寨这架势也要有千八百人。这时,土山寨大当家心中开始骂起那个报信的家伙来了,早知问清楚好了。

就在山下土山寨众人犹豫之时,龙虎山前寨突然间爆发出欢呼声,然后不一会儿寨门就打开了,彭义斌手握大刀,催促着胯下的战马带着人冲出山寨,同时喊着龙虎寨人马回来了,要与土山寨的大当家决一死战。

看见龙虎寨突然这般反应,土山寨的人到是慌乱了,他们这次来就是趁着龙虎寨主力外出时来个趁火打劫,打劫完就跑。

如果正面打他们可是不敢保证能够打过龙虎寨的人,他们距离龙虎寨最近,龙虎寨的人是看见过得,一个个都是练家出身,和行伍之人没有区别,每次都是绕着走,这次敢来打劫还是最近靠上了一个大哥罢了。

就在这时土山寨的探子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哭喊着说后山发现龙虎寨的大队人马,铺天盖地,一眼玩不到边,快逃命吧。

这一下子可是让土山寨众人乱了起来,然后就有人开始逃跑,。

土山寨大当家心想应该是龙虎寨的人马回来了,不然就彭义斌那点人马怎么也不敢下山,于是见势不妙,马上下令撤退,然后自己骑上马就开留。

土山寨大当家一跑,然后就是整个队伍的大逃亡,彭义斌更是集中了山上的全部青壮拿着只要是可以当武器的东西都可以,然后开始追杀,一路追了十多里。

然后果断收兵,因为土山寨也不是傻子,就这点人马追击一定有问题。

当土山寨大当家发现不对时,愤怒不已,但是已经晚了,队伍早就跑散了,想集合起来是不可能了,身边只有几百人,只有先回山寨了。

听完彭义斌的话之后,李忠众人心中都捏了一把汗,虽然彭义斌说的很含蓄,简单,但是众人知道这其中的凶险。

“这次奇袭静封镇成功,而且又保山寨平安,大哥当属首功。”李忠斩钉截铁地说道,众人也是纷纷附和。

更有人说彭义斌有诸葛孔明之智,说的彭义斌老脸通红,毕竟是第一次带兵指挥,而且还打了胜仗,让彭义斌心中也是非常激动。

当初选择谁留守山寨时,彭义斌以大哥的身份果断地选择了这个没人爱干的差事,但是心中却是非常不好受,尤其是想到三个弟弟打了胜仗回山寨之后,自己什么也没干,他心中就不舒服,虽然都是自家兄弟。

彭义斌知道比谋略和统领全局自己不如四弟李忠,但是在打仗上他还是想要和其他两个弟弟争个高下的,自从推举李忠当统领之后,彭义斌、刘二祖和郝定三人也是暗暗较起劲来,都想争个高低。

所以彭义斌这次打了胜仗,自然是高兴不已,自己在三个弟弟面前也有光了。

“他娘的,狗日的土山寨,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打起咱们龙虎寨的主意来了,真不怕把他们给撑着,平日看见爷爷都是绕着走,明天爷爷我就把他给灭了,杀他个鸡犬不留。”刘二祖开始骂起来,江湖土匪气也开始上来了。

“对对对,二营长说的对,明天就去灭了他狗日的。”下面在座的队长们纷纷附和,一个个义愤填膺,一个大胜让他们信心大涨。

“诸位安静,安静,大家想一想就光靠一个土山寨,它就敢来和我们龙虎寨为敌。”李忠适时地平息一下众人的激动。他非常喜欢这种气氛,将领们喜欢打仗,士气高昂。要是一听有仗打,各个都当缩头乌龟,那红巾军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四弟是说青龙寨。”彭义斌试探地说道,然后看了看李忠。

“我个人感觉背后应该有青龙寨暗中捣鬼。”李忠也是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没有一个大的实力支持,土山寨的那些人是万万不敢得罪龙虎寨的。

毕竟两家离得近,土山寨虽然人多,但是知道不是龙虎寨的对手,平日里也是见到龙虎寨的人都躲着走。

李忠立寨是等于进了绿林,在这里只有拳头大小,没有规矩,打不过就躲着走是很正常的。

众人一听到青龙寨,眉头不由的就皱了起来,知道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但是却没有畏战的心理。

青龙寨可是这一代最大的山寨了,实力最强,附近十几个小山寨都是归附于它。

当初,李忠他们立寨不久,彭义斌和崔天佑就带着门贴和礼品去拜过山了,知道只有和青龙寨搞好关系才能在这山上立足,也不知道青龙寨为什么这次对龙虎山出手。

“诸位,先不要想这个了,眼下最重要事情是休整部队,救治伤员。”李忠见众人沉思,知道青龙寨这事一时也想不出来什么办法,然后说道。

众人也是点头同意。

李忠随突然又厉声说道:“而且我们每个营都要做战斗总结,总结这次战斗的功过,我们有些队长带头冲锋,指挥得当,手下前进有序。但是也有些队长一头乱转,只顾自己冲杀,到后来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队伍了,连自己的手下当逃兵了都不知道,要不是典军队及时执行军法,就有可能影响到全局。这些都要总结,谁在战斗中表现好,谁在战斗中犯了错误,战斗中有什么好的东西值得学习,有什么需要改进,而且还要分析对手为什么会失败。未来半个月中各营各队都要在一起讨论,然后各队长写一封纸质的报告给我,各营长也要写。然后我就和诸位商量一下,将这次战斗的赏罚措施拿出来,同时再制定一部红巾军战斗奖罚条例,以后红巾军的奖罚都按照这部条例来。”

李忠的话让下面众人也是反映不一,有人挺了挺身板,这表示他在战斗中表现的不错。有人则是低下了头,那就是他表现的不好,但是当听到要写纸质报告时,众人心中也是叫苦不已。

写报告,写总结是李忠的新发明,李忠的本意是可以让问题不足得到重视,不然可能就是不了了之了。最主要的是可以养成部队在战斗之后总结战斗经验的好习惯,并把它记录下来,有利于以后部队的发展和各种军事教材的编写。

李忠对红巾军有着很长远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是需要一步一步来走的。

“夏全,时青,把头给老子抬起来。”李忠看了一眼低头的二人大声说道。

李忠说完之后满屋都是笑声,时青和夏全也是满脸通红地抬起了头,然后嘿嘿地笑了起来。

“大男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现在就公布我们红巾军的第三条军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李忠幽默地说了一句之后,立刻严肃地说出了红巾军的第三条军规。

李忠所在的这个时代没有军规,金军中有的一次军规在李忠看来只能是一些战斗条例之类的,或者是战场纪律而已。这些条例红巾军也有,而且是由典军队在执行,只是这些军队纪律和条令是可以根据战争的不同而改变的,但是李忠为红巾军提出的军规是不可更改的。

现在这个时代的军队都是贵族在统治和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李忠的军规是要成为红巾军建军的指导思想的,所以他也是慢慢地来,一点一点地提出,让众人慢慢接受。这样才可以贯穿到军队的骨子里,一次全部拿出来众人理解起来很困难,而且有一些在后世很正常的东西,拿到这个时代都会变成天书,例如权利和义务之类的。

李忠接下来便又开始忙碌起来,先是找来程福,让他负责新兵训练。这一段时间投奔龙虎山的人很多,再加上李忠带回来的那四百多青壮和几十投降金兵,李忠计划再训练一千新兵,扩充实力。

通过和程福讨论,李忠发现程福是非常适合这分差事。而且程福提出体能训练和阵型、战斗技能训练可以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缩短训练时间。

这个想法和李忠不谋而合,这个训练本身就是一起的,之前分开是因为当时只有李忠自己一个人来训练新兵,而且是第一批士兵,李忠对他的期望很高,就将训练分的很细。

这回程福在李忠的授权下,已经挑选了三十人组成教官队,还有李忠之前完善的训练方法和设备,自然是用不上那么长时间了。程福也是拍着胸口保证三个月完成所有的训练科目,而且新兵质量一点也不会比李忠训练出来的差。

然后就是安抚伤员和阵亡将士家属,安葬阵亡士兵。这次劫兵器和守寨中一共有五十八名士兵牺牲,还有一百零一人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轻伤员伤好后就归队了,但是有几个重伤员无法再拿武器了,李忠让崔天佑安排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在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李忠决定由红巾军养着,毕竟这些人是为了红巾军而残废的。

现在,红巾军的供给方式已经改变了。之前是大锅饭还管够,那是之前人少,现在整个山寨全加起来有五千多人。

李忠和崔天佑商量之后决定放弃之前的供给方式,改由每人按照劳动的性质不同所得的粮食多少就不同。这其中自然是红巾军士兵的钱粮最多,这让家中有子弟在红巾军的人家吃饱一般不用愁,而且家人参加一些劳动也是可以获得一些粮食。

但是,没有子弟在红巾军中的人家口粮就相对少很多,必须积极参加劳动,或者是养一些家禽换一些粮食,或者自己种一些,这样才可以吃饱。

反正崔天佑就是按照李忠的思想在执行的,那就是首先保证军队的供应,其他人只要是不断粮就可以,能吃个半饱就行了。

红巾军也是中途出去劫了好几个女真地主才勉强维持了现在的局面,但是相对于在外面饿死,龙虎山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已经是天堂了。

李忠知道必须要有一块根据地才行,只有让百姓自己出产粮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虽然一些人在山中开垦了一些地,但是还是杯水车薪。

按照一般的惯例,供养一名士兵需要五户普通人家才可以,这些对于龙虎山还是非常遥远的。

安葬阵亡士兵那天,李忠和三个营长,九个队长和全体士兵,还有程福正在训练的一千新兵全部到齐。

程福和三十名教官每人拿着一条皮鞭早早地带着新兵就到了,让新兵一一站好,生怕在这个场面里出问题。程福对李忠说练兵不打不行,李忠也是同意了,只是告诉他要有个度,在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中都存在这种现象,李忠也是不可能避免。

李忠众人也是从头到尾一直肃穆观看,不时地向下葬的士兵敬礼,整个仪式举办的非常庄重,花费也不小。

这让崔天佑很是不满,但是在李忠的坚持下还是按照李忠的要求完成了。这让阵亡士兵的家属感动不已,也让观看仪式的红巾军所有人都对红巾军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如果不是来投了红巾军,那他们的尸体可能早就被野狗给叼走了。

奖赏也是在一个月后发下来了,自然惩罚也有。这次战役缴获的金钱三成分给全体士兵,而且有功将士得到了更大的奖赏,优先成婚。这实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是,当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也是兴奋已。

立寨以来,山寨一直是男多女少,众多士兵成家难一直让李忠困扰。这次李忠派崔天佑出面到外面的村落中代表红巾军做媒,找一些愿意嫁到龙虎山的女子来。

经过崔天佑的努力,终于是找了一百来个。同时,山寨中还有一些逃荒来的女子,这些人多数都是一些寡妇,或者是一些乱世失贞的女子。李忠也没有歧视她们,经过一番鼓励动员之后,也成了好多对美事。

李忠等人也是没有少过程,什么聘礼、媒人之类的全部齐全,完全是明媒正娶。这让附近村落的百姓对红巾军心生好感,不像其他山寨那般强抢民女。

于是又有更多的女子愿意嫁入龙虎山,这样龙虎山足足热闹了两个多月。看着一份份婚事的举行,这也让没有立功或者受罚的士兵心中暗暗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要好好表现。

惩罚主要是几个队长,李忠让他们深刻检讨,总结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