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80章 备战二

第80章 备战二


李忠回到益都府主要有两件事要做,一件事赵清要生了,李忠必须要回去陪在赵清身边,还有一件事,也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看秋收,同时为迎战蒙古人备战。

李忠和众人在燕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备战方案,准备在秋收结束之后开始实行,备战的方案已经被印制成文书通过驿站下发到了各州府县中,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李忠的备战方案主要是真对蒙古骑兵掠夺自己的后方制定的对策。

红巾军将治下的州府按照距离燕京的远近进行划分,燕京和河间府之间为一号战区,这一地带也是主要的战场,大名府和冀州到太行以东为二号战区,这里一定是蒙古人掠夺的重点地区,而且还要面临着真定的武仙和易州的靖安民,这两人都是红巾军的死敌,无论投不投降蒙古人都需要提防,山东为三号战区,山东相对安全一些,但是李忠也让不敢松懈,蒙古骑兵有速度上的优势,之前蒙古人攻打金朝时就曾多次进入山东,甚至曾攻下过益都府进入密州一带。

一号战区的燕京到河间府之间是主战场,辽国和东夏国的军队进攻红巾军,燕京首当其冲,蒙古人从居庸关入关第一站也是燕京,所以燕京城的防御非常重要,也是整个战局的关键,李忠决定自己亲自坐镇燕京城指挥守城。

一号战区的全部百姓都要迁移,迁移到州府的城池中,而且李忠规划在这一地区的地势险要的地方建立堡垒,让附近的官吏和百姓躲进其中,既可以保证政权和百姓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依托这些堡垒牵制蒙古人。这些堡垒都是选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建造,蒙古人想要在短时间内攻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蒙古人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这些堡垒上,于是这些堡垒中的官吏和百姓的性命基本有了保障,而且红巾军对地方的统治也会存在。

李忠可不想像金朝一样,蒙古人退了之后,四处都是义军和无政府状态,这和丧土失地没有什么区别。

一号战区和二号战区的都要执行这个政令,建堡垒,没有堡垒地区的百姓全部转移到附近的州府城中或者山东,百姓的转移从明年春耕结束之后开始。

而且红巾军治下在春耕结束之后开始进入军管状态,民兵全部集合训练,转移的百姓都是妇女和小孩还有老人,男丁要留下来训练备战,同时建设堡垒和加固各个州府的城池。

李忠的备战方案中有对战区的州府城池进行加固的部分,而且这些州府的城池的加固和堡垒的建设都开始使用水泥,这是益都工匠学院的泥瓦匠们在李忠的指示下将水泥烧制成功后首次大量使用。

三个战区一共需要加固的州府城池三十多个,同时还要修建五十多个大型堡垒,这些工作都要在明年入秋之前完成,工作量非常大。

益都工匠学院派出五千名泥瓦匠到各州府中去,协助这些州府建造堡垒和加固城池,同时近万人的红巾军工兵也参与到这些建造中来。李忠命令刘全成立一个督查队,然后分派到各州府中去,督查工程的进展和质量情况。

李忠现在手中还有一些储备粮,李忠坚信完全可以用上一年半载,虽然六月份和木华黎大战了一场,动用了将近三十万军队,但是由于战事时间短暂,所以没有消耗太多的粮食。

李忠清楚虽然不久之后蒙古人来势汹汹,但是大战也就一两个月就会结束,李忠的这种判断是有根据的,首先是红巾军治下备战充分,蒙古人不会想之前进入金朝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在金朝的地盘上攻略,打个三五个月再走。红巾军治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蒙古人要面对没有大量补给和空无一人的地区,有人的地方都是州府的城池中和堡垒中,蒙古人无法在县镇中获得补给,所以战事就不会拖太长的时间。只要燕京和河间府这两个地方不失,蒙古大军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

在李忠离开燕京的时候,红巾军备战方案的文书已经发到了各州府的官吏手中,这种官吏不敢怠慢,立刻按照各自文书上的任务开始行动起来,州府的官吏开始频繁地下到下面的县镇中布置工作,配合益都过来的工匠们开始施工起来,虽然这个时候是秋收的季节,然后北方很快就要降温下雪了,要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才会转暖。李忠不打算放弃这将近半年的时间,虽然冬季会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但是李忠依然要求天气不影响的工程一定要进行,不然明年春天再干就晚了。

燕京城的防御是整个战役的重点,燕京城要在战前进行一些大修,城墙和城门都要被加固,城墙更是要再加高五米之多,而且城墙全部用水泥加固,被俘的几万蒙古人和地主被安排到燕京城外劳动。

李忠准备在燕京城部署三个炮兵营,大小火炮共计一百五十门,各种抛石车和防御器械上千辆,还有十万大军的守城士兵。同时对燕京城中的百姓进行全面的盘查,并且制定战时城中百姓的管理条令,监管城中的百姓,避免出现内鬼和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人,同时关于粮食供应和疾病防控的条令也一起被制定了出来,这些条令在战区的各个城池中都要执行。

……

转眼来到春节,这个春节李忠和往年一样,过的也非常忙碌,上午李忠和各个学院的教师和学员还有童子学堂中的遗孤们一起过年,下午李忠又去慰问在益都府加固城墙的百姓和工匠,给他们带去了礼物,然后又去安置从一二号战区转移下来的安置在益都府的百姓。

一二战区计划转移两百万妇女老人和儿童,都要安置在山东一带,即使这样,一二号战区中留下没有转移的百姓和民兵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万,再加上这两个战区的红巾军三十万士兵,这三百多万人会守在堡垒和城池中同蒙古鞑子战斗,一直战斗到蒙古鞑子被打跑为止。

李忠一个月前又发了一封《告同胞书》,文书中主要是强调红巾军治下的百姓和官吏要抱着高傲的战斗热气和牢记红巾军“驱除鞑虏,光复中华”的使命,并且鉴定信心,同时要求各级官吏要充分为百姓着想,勤俭过年。李忠的勤俭过年不是让官员们和稀粥吃菜叶,这里的勤俭是指官员要杜绝送礼收受贿赂等。

李忠已经三次提高红巾军治下官吏的待遇了,虽然谈不上锦衣玉食,但是保证一般的官员养活一家人,并且过上体面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李忠的《告同胞书》写的诚诚恳恳,顿时让治下的官吏和百姓感动不已,很多官吏看完之后甚至当场大哭了起来,然后大喊着要大干一百天,完成治下的备战任务。

李忠忙了一天,直到太阳落山之后才回到府中,门口孙公公已经等候多时了。孙公公是以前金朝中都皇宫中的宫人,后来蒙古人占领了金朝中都,孙公公等一批宫人就被安排到了蒙古人的府中做事,后来红巾军攻占了燕京,孙公公等宫人被安排回乡,但是很多宫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哪里的人,更别说父母是谁了。看到这般情景,接管燕京的周洋就将这些人留了下来,挑选了几个忠实可靠的人送达李忠府中做事,孙公公只是其中一位,同时来的还有三人,这三人其中两人是厨子,一人是马夫,孙公公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心细,于是就被安排到了门子的位置上。

孙公公看到李忠回来了,立刻迎了上去,然后刚要准备行礼,突然想起李忠的府上不用行礼,于是有些尴尬的朝李忠说道:“统领,诸位夫人已经等候统领多时了。”

李忠看出了孙公公的尴尬,微笑着说道:“孙公公还习惯这里的生活?”

孙公公立刻回达道:“不满统领说,老奴活了五十多年了,就这几个月在统领府中担任门子的生活是最舒心的。”

李忠府上没有那么的规矩,而且来往的人都非常的随和,孙公公接待起来非常轻松,不像在当年的金朝皇宫和蒙古达官贵人的府中做事,要时刻小心,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主人,然后就被乱棍打死。那个时候的孙公公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现在来到李忠的府上之后,他才体会到做一个人的尊严。

孙公公说完之后有点感伤,李忠非常同情像孙公公这样的人,他们被阉割之后送入皇宫中,怨不得他们自己,而是这个时代的原因。

李忠说道:“公公也快去和大家吃年夜饭吧,我自己回去便是了。”

孙公公依然还是将李忠送到后院的门口之后才离开的,然后欢快地朝自己住的地方走去了,那里和他一起来的三人正等着他一起过年呢?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聊,而且今晚李忠府上所有人都不用做事,孙公公要和几个一起活到今天的人好好聊一聊,他们有太多的同伴离开了,当年蒙古人的大屠杀,然后火烧中都皇宫,孙公公活到今天在他看来已经是天老爷的眷顾了,他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

李忠走进房间,一身的疲惫顿时消失了,四位爱妻和四个可爱的儿女正在那里等着他,赵清为李忠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李源庆,这个名字是李忠起的,是为映射李源庆的母亲是庆元公主之意。

李忠先是亲吻了一遍他的妻儿们,然后开始和大家享受年夜饭,这种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李忠过几日就要出去视察各州府的备战工作的进展情况,然后回燕京,在那里迎接红巾军最危险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