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79章 备战一

第79章 备战一


十月份,李忠从燕京回到了益都府,经过半年的治理,燕京已经稳定了,将近三十万的夷族百姓被迁移到了山东和大名府一带,分散打乱在汉人百姓中间。李忠出台了特殊的法令来管理这些非汉族百姓。

法令规定这些非汉族百姓在各个地区定居生活时,必须遵守红巾军的法令,不允许携带武器,也不允许在家中藏有武器,不允许离开规定的区域。同时不允许参加各州县的民兵训练,但是要缴纳一定的赋税来顶替民兵训练。可以服差役,而且按照汉族百姓的标准给予报酬,如果在红巾军治下五年时间内没有反任何过失,就可以免除这些限制,和汉族百姓一样。

李忠的这个法令没用上十天就被传到了各个州县中,红巾军治下已经有了一套简易的驿站系统,这个驿站只是真对红巾军各种政令法令文书的传递建立的,都是一些信使。

李忠设想的集合后世信件,物流,客运于一体的驿站只是在几个重要的州府之间进行了一些尝试。像益都府,东平府,济南府,还有大名府之间都建立了这种驿站,开始尝试着运行起来。

这几个州府中间的官道上的驿站中都是一些伤残的军人在办差,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装卸货物和驾车,他们的家眷也是被安置在了驿站附近,或者是耕种田地或者是在驿站中劳动。

首先是民间百姓和商人对这种驿站非常欢迎,尤其是商人,红巾军治下对马匹的限制非常严格,需要大量马匹的商旅和车马行都无法正常维持下去,但是有了这个驿站之后,商人们只需要交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将自己的货物来往于这几个州府之间。百姓们更是欢迎这种驿站,他们平日出门时只要交付几个铜钱就可以乘坐驿站的马车出行,沿途还有休息喝水的地方。

民间对扩大这种驿站的呼声非常高,尤其是商人,但是他们知道红巾军治下法令森严,虽然呼声很高,但是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向李忠反应这间事情。

李忠清楚民间的诉求,但是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点一点来,这种驿站方便百姓,百姓们自然拥护。而且现在红巾军还没有放宽民间百姓的流动,还有对商旅的限制,要是将来红巾军政权真正稳定了,面临的威胁少了,到时李忠会毫不犹豫地放宽对民间百姓流动的限制,更会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等到那个时候,民间对这种驿站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崔天佑也是看到了李忠这种驿站的好处,首先是百姓拥护,百姓的出发点就是方便实惠,但是崔天佑看到的是这种驿站可以安置大量的负伤退伍的红巾军士兵,红巾军中规定两次负伤的士兵必须退役。

就拿益都府到大名府的这条驿站来说,这条线路是最忙碌的,官道沿途建立的大小驿站三十多个,每个驿站都有近百人在办差,而且这样还是忙不过来,每天的来往百姓和货物都是让这些老兵从早忙到完,只能先保证人员的正常流动,货物都要等好几天才能被装上车。

这样一来沿途就安置了两三千的退伍伤兵,还有他们的妻儿都被安置到了驿站附近的县镇中。这些退伍的伤兵虽然腿脚不太好,但是像驾车,看护官吏仓库还是完全可以的,重体力活干不了,驿站都会招募一些劳力来负责专门的货物装卸。

而且李忠对这些伤兵的生活非常关心,并严令治下的百姓不许以任何理由侮辱或者鄙视这些老兵,一旦发现有人出言侮辱这些老兵,都会被当地官府抓起来劳动改造。

这些负伤退伍的老兵心中对李忠非常感激,他们原以为自己回家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废人,虽然有官府的补助,但是依然无法弥补心中的伤痕,而且这些伤兵的都是壮年。

他们白天在驿站劳动,晚上还可以回到附近的家中,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

崔天佑原以为需要大量的钱粮来供养这些因伤退伍的士兵,但是现在好了,随着李忠的这套驿站的开始建立,这些伤兵不仅不需要红巾军出钱供养,反倒是开始为红巾军挣钱了。

于是崔天佑开始积极建设这种驿站,人员和商旅往来众多的路上都开始着手建立。

……

晃晃悠悠的马车中,李忠怀中抱着杨妙真,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杨妙真微微隆起的小腹,经过几个月的辛勤耕耘,杨妙真又有了身孕。

于是李忠在回益都府的路上就没有让杨妙真骑马,而是选择了坐车,燕京那面知道杨妙真怀孕的事情之后,立刻找来了几个能工巧匠制造了一辆宽敞舒服的马车。

于是李忠也跟着享福了,不时地进入马车中坐一坐。

杨妙真此时有些生气,这些天李忠每次进入马车都是不怀好意,刚刚还让她给他吹箫来的,杨妙真对李忠这种要求自然是万般拒绝,但是又拗不过李忠,于是只好在这个马车上服侍李忠了,而且马车外面还有众多侍卫在,虽然马车密封的非常好,但是杨妙真依然是胆战心惊。

“妙真,生气对宝宝不好。”李忠知道刚才的要求让****有些害羞和生气,于是开始哄杨妙真开心。

杨妙真对李忠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堂堂的红巾军头领就这样地哄自己的女人开心,上战场后还不忘记写那些让人看了肉麻的情书邮寄回来。

而且李忠毫不掩饰他对几位妻子的爱,杨妙真她们被李忠当着众人面亲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每次杨妙真下车都是李忠亲自抱下去的。

不一会儿,杨妙真就被李忠的花言巧语哄的忘记了刚才的事情,杨妙真也是根本就没有生气,相反她心中其实很是高兴,毕竟自己可以将李忠服侍的舒舒服服。

刚刚到燕京时,杨妙真就想给李忠再挑选一个女人,尽管她心理很不愿意。红巾军打下燕京之后,俘虏了大量的蒙古官员和他们的妻女,李忠身为胜利者进入燕京,怎么也要品尝一下自己的战利品啊。杨妙真背着李忠让接管燕京民政的周洋为李忠挑选了几个貌美品行好的,并且是完璧的前蒙古的达官贵人家的小姐送到了李忠的府上。

但是被李忠全部退回了,并且还把杨妙真训斥了一番,说她妇人干政,杨妙真自然是很委屈,但是心中却是非常高兴。杨妙真是自私的,她没有彭伊茗的大度,不想别人分享李忠,但是出于理智,杨妙真还是很好地执行了彭伊茗的话,挑选了几个女人进家门。

但是现在被李忠拒绝了,杨妙真高兴的同时也是有了理由向大姐彭伊茗解释了,是他李忠不要的,我可是给他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