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121章 孟珙拜营一

第121章 孟珙拜营一


北方的冬季非常的寒冷,此时天还没有亮,在蔡州城的东南面,两座军营相隔不远,寒冷的清晨,天空刚刚出现一丝光明。所有的人都在沉睡,任何声响都可以在这样寂静的清晨传的很远。

宋军的营门前的一座哨塔上,一个全身武装的将军站在上面,手中那些一个燕国造的单筒望远镜观察着不远处的红巾军军营。

此人身材魁梧高大,面色有些黑,手臂粗狂,手中小小的单筒望远镜和手臂相比根本不成比例,这人就是宋军的统领孟珙。

“将军,怎么起来这么早啊?昨晚狂欢了一夜,此时应该在帐中休息才是,北国的气候实在是太冷了,将军要注意身体。”这时一个声音从孟珙身后响起,不一会儿,哨塔上就又上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宋军的随军监军,董槐。董槐这次也是临时客串监军一职,董槐是南宋嘉定六年的进士,现在是荆湖都督府的参谋,这次被史嵩之派出了随孟珙一起出兵,负责和红巾军联系。

孟珙说道:“这红巾军造的这种望远镜还真是神奇,竟然可以看清几百米外的事物,这是行军打仗的必备武器啊!”

孟珙依然在观察着对面的红巾军军营,没有回达董槐的话。

过了一会儿,孟珙才反应过来,然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身边的董槐说道:“我军已经好久没有打胜仗了,昨晚大家实在是太兴奋了,尤其是拿到了金帝完颜守纯的尸体,这是天大的功劳一件,众人一时已经高兴过头了。但是我总感觉这些胜利来的太不真实,虽然我军在蔡州城下也拼死冲杀,但是要是没有红巾军在我们身边,我相信我们绝对不能攻下蔡州城。”

董槐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是啊!北国已经大乱的十多年,百姓习武之风盛行,红巾军在北方打了十多年,每个士兵都是从真刀真枪中杀出来的,自然是我军无法企及的。”

孟珙又说道:“没有那么简单,红巾军能够走到今天,绝对不只是将士的骁勇善战,更是因为那个燕王陛下李忠,他才是根本。当年北国大乱之时,武装自保者众多,但是这些人有那个走到了最后,不都是一个个地消失了。但是当初只有千人的红巾军却走到了今天,灭掉一个又一个武装势力,打败蒙古铁骑,灭掉金国,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红巾军的统领李忠。”

“红巾军这支军队一直让我看不透,这支军队从骨子里透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和服从军令的本能。我自认为是将门后代,但是这种军队还是第一次见到,只有祖上留下的关于当初忠武王岳飞手下的岳家军才有这样的气质。”孟珙继续说道。

孟珙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父亲孟宗政权枣阳军使,刚刚病逝不久。孟珙可以说是将门后裔,对兵法韬略无不精通,更是善于治兵之道。

但是当他看到红巾军之后,孟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更可以说遭到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孟珙自然为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治军之道是最好的,他一手带出来的三千军士也是荆湖宋军中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但是在面对红巾军时,他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将军是在找原因?”董槐悠悠地问道。

“是的,我在找红巾军强大的原因。”孟珙直接说道。

这时,远处的红巾军军营中传出了悠扬的军号声,因为两军的军营相距并不是很远,而且此时天还没有亮,四周空旷寂静,所以红巾军的军号声传的很远。

紧紧几吸的时间,红巾军的军营中就开始有了动静。不一会儿,红巾军军营中密集的军帐中开始跑出一个个的士兵,这些红巾军士兵都是穿着统一的棉布军服,带着羊毛织成的帽子和手套,没有穿上铠甲,也没有拿武器。

红巾军士兵迅速跑出各自的军帐,然后轻车熟路地来到了自己联队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伫立不动了。不一会儿,一队队整齐的队列就出现在了红巾军的军营中,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走动,所有的人都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军官看到了信号之后,开始有节奏地喊起了口号,一队队的红巾军士兵开始整齐地跑了起来,跑步的动作全部都是一样,整齐划一。

孟珙赞许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昨晚他们和红巾军一起联欢,庆祝金朝的覆灭,两军将士开怀畅饮。但是今天早上,宋军军营中除了那些站岗放哨的士兵之外,只有他和身边的董槐起来了,所有的宋军都在温暖的军帐中睡大觉,甚至一些将官们此时还贴在营妓的肚皮上呢!

反观红巾军士兵,虽然昨晚很多人都喝醉了,但是今天早上依然全部出操,没有一个人落后。孟珙猜测其中的原因就是红巾军士兵已经将一些操练规范刻到了骨子里,只要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反射般地起来去做这件事情。

红巾军的这种早操是风雨无阻,军中无论是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兵,全部都要出早操。

红巾军士兵口中整齐地喊着,一阵阵热气从口中散发出来,每天早上半个时辰的早操,从士兵进入红巾军军营开始就没有停下过,直到他们离开为止。

早操结束,红巾军士兵开始按照各自的队伍整齐地排着队去洗漱,没有乱哄哄的解散场面,全部都是井然有序。

这些做完之后,全部进入饭堂吃饭,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在饭堂吃饭,而且吃的都一样,并且将军也要排队打饭。

孟珙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愧疚,就这一点他就没有做到。虽然行军打仗时他可以和手下的士兵同吃同住,但是在想今天这样没有战事的日子里,孟珙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军帐中进食,并且身边会有十多个杂兵为自己服役。这是这个时代固有不变的规矩,将军的身份要高出普通士兵的。

让孟珙感受最深的就是昨晚他们和红巾军一起联欢,双方的火头兵都拿出了最好的食物来。但是当两军的火头兵端着食物出来摆放到大家面前时,气愤就有些不同了。

两军将领是相对而坐,下面的一些低级将领是交叉着做,士兵们则是十几人围在一起。两军事先约定各自的火头军都做一份食物,然后让两军一起品尝。

首先是宋军的火头军先到了,然后一队队的火头军和杂兵开始端着托盘将食物摆在众人面前的案榻上。但是宋军火头兵端来食物不同,摆放到刘二祖和孟珙等两军高级将领面前的食物非常丰盛,全部都是羊肉,还有一些精致的小菜和糕点,一大壶的黄酒。

一般将军面前的食物是羊肉和猪肉混杂,小菜样式也不多,糕点只有一种和一壶黄酒。一般士兵面前的食物都是猪肉,小菜只有一种,没有糕点,全部都是粗粮馒头,几人才分到一壶酒,而且酒也不是甘冽的黄酒,都是一些淡淡的清酒。一些忙碌了半天的杂兵更是连猪肉都没有分到,面前的食物都是一些猪皮和骨头,还有几个粗粮的窝头。

古人尊卑贵贱在很多方面都体现的非常明显,食物也是一样。身份高贵的一些人一般都只吃牛羊肉,猪肉是给平民百姓吃的。

宋军众人对这些都习以为常,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孟珙更是第一时间朝刘二祖说道:“刘将军,这是我军中最好的厨子做出的羊肉和小菜,都是江南风味,相信将军一定没有品尝过。请请。”

面对孟珙的热情,刘二祖也不好说什么,于是立刻举起手中的酒杯和众人喝了起来,毕竟是庆功宴,高兴为主。

这种等级的限制宋军非常习惯,但是红巾军将士却不习惯,红巾军中早就没有跪拜之礼,军中也没有杂兵等,吃的、住的、穿的全部都是一样的。

大家几轮酒下肚,几口肉吃下之后,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不时就有大笑声响起。

这时,红巾军的火头兵们来了,这也是安排好的,先吃宋军的食物,等宋军的食物吃个差不多了,红巾军再送来他们的食物。

红巾军的火头兵开始端着一盘盘的食物上来了,但是红巾军摆到众人面前的食物都是一模一样的。

每人一份,一大盘子的肉,里面有猪肉、羊肉、还有鸡肉,三种肉每人都是一样的分量。还有一碗大酱和煎饼烙馍不等,一壶黄酒,一壶清茶。北方人爱吃酱,这一点受到女真人影响最大,山东人爱吃煎饼,红巾军起家就在山东,所以红巾军中的很多士兵就养成了用煎饼或者烙馍卷着东西吃的习惯。

刘二祖也是非常客气地让孟珙品尝红巾军的“美食”。

宋军众将领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面前的食盘,一些人心中有些不高兴,因为红巾军把他们和一般的士兵们相提并论了,这让一些出身世家的子弟心中很是不舒服。尤其是猪肉这种平民百姓吃的食物,宋军中很多将领从来都不会吃的。

孟珙立刻清楚了这是红巾军的作风,从将军到士兵平时吃的都一样,孟珙也没有多想,立刻和刘二祖寒暄了几句,然后开始夹起食盘中的猪肉吃了起来。

宋军众将领看到统帅都没有介意,那么下面的将军们自然不好意思说什么,于是众人的气氛又回到了刚才。

尤其是一些南宋的基层士兵,他们此时非常高兴,因为红巾军发给他们的食物很丰盛,而且还每人一壶黄酒,他们不在意那些将军们吃什么,只关心自己面前的食物。

但是宋军中的一些有心的将领自然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开始暗暗对这支战斗勇猛,服从命令的军队开始感到了恐惧。这些人知道,如果此时坐在首位的刘二祖一声令下将宋军全部杀死,那么下面的红巾军士兵连犹豫都不会,立刻就会拿起武器将身边的宋军砍翻在地。

孟珙回想着昨晚的庆功宴,心中对红巾军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些“无知”的宋军将领们看来,红巾军这种尊卑不分的军中,是典型山大王绿林土匪的表现,完全没有规矩。他们指的规矩就是过人深入骨髓的尊卑贵贱之分。

正是有了这种所谓的“规矩”,我们可以看到在宋明两朝中,汉人军队几万十几万投降敌人的数不胜数,一些人已经将军队当做自己的私产,尊卑贵贱磨灭了宋军大部分英勇士卒的斗志和心智,最终沦为夷族填沟壑的肉盾。

孟珙也是传统的古代将领,他们秉承的都是以一人之力拯救社稷的思想,忠君爱国,建立功名,殊不知道他们的功名都是建立在百万宋军士兵尸骨之上的,但是这些人心中一致认为战争的胜利主要归功他们。

当孟珙看到红巾军的军队之后,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军队,军中更没有“规矩”,士兵见了将军不用行礼,军队中没有监军,所有的作战指挥全部由领兵将领说了算。孟珙心中震撼这样的军队难道不怕领兵将军造反吗?

但是后来孟珙“无意”中问了一些红巾军的士兵们这个问题,这些士兵们回达的非常令孟珙震撼。这些红巾军士兵们回达道:“按个将军要造反?红巾军中的将军都是忠于燕王陛下的,没有人会造反。要是有人造反,我们就直接砍了他。”

眼看宋军就要回国了,孟珙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他对红巾军还是部了解,于是这种渴望知道一些事情,但是越是看不透的时候,令孟珙心中越是着急。孟珙心中渴望将红巾军看透,这更是出于他心中的那份傲气,他不甘心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亲手带出来的军队更加优秀的军队。但是事实摆在那里,孟珙不得不承认红巾军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

孟珙心中的渴望其实更是自私的表现,他带出最优秀的军队目的是为了太高自己的身份,因此孟珙绝对不会带出红巾军这样的军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