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114章 “低调”的格物院二

第114章 “低调”的格物院二


张荣首先说道:“陛下,大家也想念您啊,但是知道陛下国事繁忙,只要陛下心中还有我们这些人,大家就满足了。”

张荣的话立刻引来的一阵迎合之声,叶明志三人此时才看出来,在格物院中,张荣这个工部尚书也和平时不一样了,给人的感觉好像他和身边的那些格物院的人员一样,心中都在期盼着李忠的到来。

李忠欢喜地走进了人群,然后开始一边朝格物院的石头制成的主堂中走去,一边和身边的老人聊了起来。

李忠早前在益都府时,隔三差五都会到当时益都工匠学院看看,和这些人聊一聊,同时查看研究的进展。李忠心中对这些搞科技的工作者非常重视,久而久之就成为益都工匠学院中那些教师们最熟络的人了,而且李忠给了这些人充分的尊重,更是让这些人把李忠当做亲人一般对待。

李忠走到一群看起来非常年轻的格物院人员面前,然后驻足朝他们看去。这些青年看到李忠过来时,显的非常紧张,然后开始纷纷朝李忠行礼,因为紧张,很多人抱拳的姿势显得非常尴尬。

“这些都会去年九月份报考格物院录取的助教。”张荣朝李忠说道。

格物院中人员的级别分为三级,院士,教授,助教,助教在格物院中就是学员,但是要比普通工匠学院中的学院要告一级,相当于工匠学院中的教师级别。

院士职务最高,没有突出的创新发明是不可能成为院士的,教授是一般的研究人员,辅助院士,助员是第三级人员,都是一些新人,平时跟着教授们做一些杂事,慢慢积累经验。同时格物院周围还有数个工厂,三千多名工人为格物院服务,进行各种实验。

叶明志三人此时有些惊讶地看着不远处的上百个青年,这些青年全部都是黑色或者灰色还有蓝绿色的衣服,而且这些人的面色普遍都是偏黑一些,身材明显要不一般人看上去结实。完全不同于他们三个文人士子温文尔雅的打扮和白净的脸庞。

更让三人惊讶的是去年的九月份是科举考试的日子,他们只记得当时的科举考试,完全不知道在科举考试的同时还有一个格物院的招生考试。

格物院的考试当时已经完全被科举考试的气场所掩盖,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叶明志仔细回忆着九月份的事情,突然脑海中浮现了当年九月份《北京诋报》在科举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在报纸上报道成绩时,似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出现过一个关于格物院考试录取人员的名单。

叶明志越想越确定自己的猜想,但是由于是科举出成绩之后的第一期报纸,众人争相购买的目的都是为看关于那三百五十名举子的信息,没有人关注在角落中的格物院录取人员的名单。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还有一些家中有女儿的百姓,都争相购买那期的《北京诋报》,都是在心中盘算着“好女婿”的人选。

叶明志通过刚才的经历已经知道格物院在燕王陛下李忠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甚至他感觉格物院在李忠心目中已经超过了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因为李忠之前去这两个学校的时候,都是一起巡视,然后在一个大学的礼堂中将两个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一个演讲,然后就结束了。

但是这次李忠来格物院,却是越过了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而且现在是早上,李忠刚才说的非常明白就是要在格物院中带上一阵天,吃完晚饭之后再走,这和之前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那种来去匆匆是完全不一样的。要知道燕王陛下每天的事情非常多,如果不是之前李忠亲口说出要在格物院中带上一天,他们三人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而且更让三人不解的是,燕王陛下为什么这么重视格物院,相对于叶明志三人传统文人出身,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在这个时代只有读书人是最应该受到君王的尊敬的,俗话说:“于士大夫共谋天下”,其它百业地位自然要不读书人低。

李忠和这群格物院的年轻人寒暄了几句,就进入了格物院的主堂,格物院的主堂全部都是白色的大石块砌成,外边都没有打磨过,给人一种厚重粗糙的感觉,和格物院人员深色的衣服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叶明志三人这才注意到李忠今天也是穿了一件黑色的外衣,和这群格物院的人员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反观他们三人,都穿着浅白色或者淡绿色的外衣,于是就显得格格不入。

众人走进格物院的大堂,大堂光线非常好,几面大镜子将窗外的光线折射到大堂中,再加上大堂屋顶上高高悬挂的大吊灯,大堂中非常明亮。

大堂的最中间摆放了一排和人一边高的雕像,顿时吸引了叶明志三人的注意力。

左边第一个雕像雕刻的是鲁班,在雕像的前方摆放着一块长方形的布满文字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鲁班的生卒时间和生前事迹。

和鲁班并列的雕像还有发明造纸术的东汉蔡伦。

制作浑天仪、地动仪、候风鸡等仪器的东汉人张衡。

天文学和数学家,推算圆周率的祖冲之。

写成《周易参同契》,中国第一本冶金著作的魏伯阳。

著名的冶金家,发明炼钢法,“灌钢法”的綦毋怀文。

编写《皇极历》,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运时刻的刘焯。

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在实践中创立的“制图六体”(地图学理论)的裴秀。

西周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的商高。

发明活字刻印术的毕生。

叶明志三人看着面前的这些雕像,心中也同时震撼不已,这些在文人士子眼中不入流的工匠们,尽然被塑成雕像摆在格物院的大堂中,而且更让三人惊讶的是。李忠进入大堂之后,首先是恭敬地朝这些雕像鞠了一躬,看到李忠的举动,身后的叶明志三人也不敢怠慢,也随着李忠朝面前的雕像鞠了一躬。

李忠随后来和众人来到了大堂右侧,格物院大堂右侧摆放着红巾军的各种武器和火炮,现在当做一个展览的区域,这些展品都整齐地摆放在那里。

李忠走到这些展品面前,然后回身看了一眼身后的人,此时不知不觉,刚才那一百多名格物院新招收的助教已经围到了李忠身边,到是让叶明志三人被挤出了李忠身边。李忠看了一眼被挤出去的叶明志三人,然后说道:“你们三人仔细听就可以了。”

叶明志三人立刻挺直了腰板,他们知道李忠说的话就是代表要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说了。

李忠随后看向面前百人的格物院助教,然后说道:“我很抱歉现在才来给你们上这节课,想必你们已经知道这些物品的来历了,但是我依然要亲自为你们上这节课。”

李忠说完之后,说先是向众人鞠躬,这是燕国治下学院中上课的规矩,教师要先向学生鞠躬,表示感谢大家来上我的课,然后才是学生们回礼。

众人一起回礼,然后李忠就开始转身拿起了身后的展品。

李忠首先拿起的是摆在最前面的一个黑漆漆的一柄枪头,然后朝众人说道:“这柄枪头是我们红巾军自己打造的第一把武器,当年还是在龙虎山上的时候,你们的张荣尚书被我带上龙虎山不久之后打造的,使用生铁打造的,如果安装到木柄上时用力过猛,都有可能让它折断。但是就是这样枪头制成的长枪,当时红巾军士兵都做不到人手一把。”

众人都是静静地听着,没有人说一句话,格物院的新人早就知道这些展物的来历了,只是这个时候被李忠说出它的来历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似乎他们也跟着回到那个艰苦的岁月了。

心中震撼最大的就是叶明志三人了,他们虽然知道当年红巾军在龙虎山时非常艰苦,但是心中没有准确的概念,现在听完李忠的讲述之后,才知道当年红巾军的装备是何等的粗劣,但是就是凭借着这样的装备,顽强的红巾军打到了今天,占据了中国北方。

李忠放下手中的枪头,然后朝下去一个展品走了过去,然后将其拿起,这次的展品是火药。李忠说道:“这是火药,改变了这个时代战争的方式,当在青龙寨外面的时候,红巾军将士们第一次遇上了金朝配置的火药,震天雷。当时有三百名英勇的红巾军士兵被炸死和炸伤,当时我就在心中暗暗决定,将来一定也让红巾军士兵使用威力巨大的火药。”

紧接着李忠又拿起了身后的另外一份火药,然后说道:“这是我们红巾军配置的第一种火药,诞生在龙虎山,但是由于材料的缺乏,我只配置了半斤左右。它第一次用于实战中是莒县保卫战,当年仆散安贞的大军围攻莒县,刘二祖将军就是使用这种火药组织敢死队冲击登上城墙的金军,不知道有多少红巾军先烈们和敌人同归于尽。让世人记住这种火药的战役是益都府的战役,红巾军用这中火药炸开了益都坚硬的城墙。”

众人都非常清楚李忠配置的这种黑火药的威力,红巾军能够走到今天,这种黑火药功不可没。

李忠随后又走到了一门铜炮面前,然后指着那门铜炮说道:“这是我们制造的第一门火炮,当初安装在了海船上,张涛将军用它出去捕鲸鱼,但是这种火炮当时的制造工艺落后,精度差,赵涛将军没有捕到一条鱼。”

众人这个时候笑了一下,这是红巾军最早的制造的火炮,只是精度和威力都有限,所以没有普及,只是试验品而已。

李忠接着走到了一门有些残破的火炮面前,火炮的炮膛已经成碗口壮,这是红巾军最早的散射火炮。

李忠说道:“这是我们红巾军最早制造的散射火炮,当初一共制造了五十多门,全部送到了济南府。当时金将乌古论庆寿正在集合大军攻打济南,五十门后炮可以打响的不到一半。但是咱们面前的这门火炮却是性能最好的,因为这门散射火炮连续发射了两百炮,没有炸膛。两百炮意味着什么,一炮一百五十粒铅弹,两百跑就是三千粒铅弹,杀伤的金军超过了一千人,保卫济南府功不可没。”

李忠随后又走到了一排火枪面前,这里竖直摆放着数支火枪,李忠拿起了最右面的一支,然后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支火枪,不可一世的张甫的张家军就连蒙古鞑子都败于他们手中,但是他们就是被这支火枪打败的。后来木华黎手下大将攸兴哥和石抹也先都是败在这支火枪下面。”

随后李忠就抚摸起来火枪旁边的火炮来,这些火炮都是红巾军后期制造的后炮,其中还有一门缩小的超级火炮。李忠说道:“这些火炮真正发挥他们威力的战役是海州对战南宋水师,南宋水师五百艘战船和三万水兵在这一役中全军覆没,侧地奠定了我们进入南洋的通道的安全。”

随后李忠又介绍了在海州大显神威的喷火器和水雷,这都是海州战役获胜的功臣。

李忠随后又对展览区的其它武器装备进行了一一讲解,李忠讲解的不仅只是这些武器装备的来历,更多的是它在红巾军中的历史。

这些武器见证了红巾军由弱到强的过程,和红巾军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更是感触颇深。

红巾军从当年不为人知的占山为王的绿林土匪,一直到打到今天几乎占据中国北方,这不是偶然所致,这是红巾军将士浴血拼杀的结果。

虽然李忠极力抹去他对红巾军的影响,但是不争的事实是李忠才是红巾军走到今天的幕后推手,在格物院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格物院中摆放的大部份武器都留有李忠的影子。黑火药、火枪、火炮这些主宰这个时代的战争武器全部都是出自李忠之手,所以红巾军的将士对李忠近乎盲目的崇拜。

从弱小到强大,红巾军每走的一步都是李忠在幕后亲手设计的,所以才有了红巾军今天的局面。

叶明志三人现在是侧地明白了李忠为什么这么喜欢格物院了,说白了格物院就是李忠带领红巾军走向强大的基础。

李忠随后又参观了各种正在研制中的武器装备和设备,然后和众人一同吃午饭。下午和各位院士到格物院周围各个工厂中巡视生成情况,并且还给工厂中的工人们带去了礼物,晚饭是在工厂中一起和工人们吃的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