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奋斗在南宋末年全文阅读 > 第112章 取关陕

第112章 取关陕


红巾军咄咄逼人,河中十万金军不战而降,河南藩篱尽失,金帝完颜守纯提心吊胆地又过了一年。时局严峻,完颜守纯不得不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但是百官一时也素手无策,最后金将完颜合达提议,调关陕之兵守卫河南,将重兵部署在河南府洛阳,汴京开封,还有归德府一线。

金帝完颜守纯不是很同意完颜合达的建议,原因是完颜合达的建议是放弃了关陕。在金帝心中关陕可以作为河南失手后他避难之地,尤其是关陕还有京兆府长安,更可以作为临时国都。

最后在金帝的坚持下,金军不放弃关陕,但是关陕金兵主力调往河南,关陕一带继续驻守一部分金军。然后派金军大将,当初驻守潼关的徒善兀典担任守备关陕的重任,徒善兀典当初配合完颜合达和完颜仲元打败宋夏三十万精锐,当初徒善兀典率军出潼关,杀的宋夏联军大败,一时名气大涨。

二月,徒善兀典撤虢州等地关隘,征召当地流民从军,用一个月时间编练新军十一万,然后准备进入关陕,守备潼关,接管京兆府和凤翔府。但是徒善兀典招募的十一万大军几乎没有战斗力,甚至兵甲都不齐全。全部都是流民和饥民组成,这些人带着饥饿病瘦得家眷们开始前往关陕之地。

完颜合达和完颜陈和尚集精兵十万守卫归德府,完颜仲元集兵五万守备河南府洛阳,金国都汴京有守军四万。

金朝只剩下这三十万守军,但是这三十万人中只有驻守在河南一带的二十万人可以算上是军队,想徒善兀典征召的十一万人马大部都是临时从流民中征召的,十一万大军只有铠甲不到两万套,而且还是残缺不全的,其中一半人使用的都是自制的武器,多是一些砍柴的柴刀或者打猎的猎叉,还有一些人干脆是拿着农具参军的。部署在河南的二十万金军中也有一半人的铠甲残破不全,军械损坏严重,根本得不到补给。

徒善兀典招募的大军在入关陕之前开始征调虢州一带的粮食,金军开始将虢州一带官仓中的粮食装上漕船,让当地百姓驾船沿黄河进入关陕。

但是当金军征调的两百多艘漕船刚刚集合完之后,红巾军的一支骑兵突然杀出,停在码头上的两百多艘漕船顿时逃的无影无踪。

徒善兀典得知之后气愤不已,开始强征当地百姓人力运送十万斛的粮草进关陕。

红巾军的骑兵开始频频活动出现在虢州一带,开始袭击这一代活动的运送粮草的百姓。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见到杀气腾腾的红巾军之后,立刻四散奔逃。将金军仅有的不多的粮食丢弃了一地,全部便宜了红巾军。但是红巾军并没有对这些粮食感兴趣,临时补给一些口粮之后就会全部烧毁,然后继续骚扰前行,带上这些粮食会很影响红巾军骑兵的机动性和速度。

徒善兀典知道现在不是计较粮草的时候,首要任务是带领手下的军队撤入潼关,保全手下辛辛苦苦聚集起来的十一万人。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金朝留守潼关的守将李平投降红巾军,红巾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潼关,拿下了这个豫、晋、秦三地交汇处的重要关隘,打开了关陕的东大门。

潼关守军投降,顿时让徒善兀典的大军陷入了困境,此时徒善兀典的去路已经被堵死,只有退回洛阳才是上策。

但是这个时候徒善兀典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命令大军继续前行,夺回潼关。徒善兀典仗着自己之前是潼关守将,对潼关非常熟悉,认为只要自己组织得当,一定能够拿下潼关。并且潼关守将都是当年跟随过自己的,他这个“老上级”去了,弄不好可以不战而降。

结果可想而知,徒善兀典对潼关发起的攻势软弱无力,这不是他的指挥不到位,而是他手下临时征召的这十一万大军都是流民组成,作战经验根本没法和久经沙场的红巾军相比,所以攻势软弱,三天下来伤亡上万人,最终徒善兀典选择退后洛阳。

徒善兀典在攻打潼关时也一直派人和潼关上的元金军将领联系,但是这些人不动于衷,而且红巾军在潼关投降的第一时间就派军队接管了潼关,所以此时潼关上更多的是红巾军的军队,投降的金军多数都被调离。

但是此时徒善兀典想要回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郝定的大军早就将徒善兀典的退路堵死了。徒善兀典立刻慌了神,带着大军四处逃命,最终被红巾军堵在了大山中,此时还是三月天,山中的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十万金军还有他们的家眷,断粮多日,沿途全部都是金军丢弃的妇孺和小孩,还有伤残的金军,哀号盈地。

最终徒善兀典的十万金军逃的逃,死的死,被红巾军全部歼灭在大山中,徒善兀典在乱军中被红巾军士兵所杀。

随后郝定大军进入关陕,京兆府长安和凤翔府所剩不多的金朝守军在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开城投降了。

徒善兀典十一万大军全军覆没,关陕尽失,金帝完颜守纯想逃往京兆府长安避难的想法彻底落空。

此时金帝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完颜合达的建议,放弃关陕,集中金军全部兵力保卫河南,这下好了,本就不多的金军这一战中,徒善兀典的十一万大军全军覆没,留守关陕的三万人马也是大部投降红巾军,再加上潼关投降的两万金军,金朝一下子损失了十六万人。现在只剩下河南的二十万人了。

金帝想找一个替死鬼来掩盖自己的失误,起初他想将败军的罪名给到守卫洛阳的完颜仲元身上,毕竟徒善兀典已经死了,总不能找一个死人顶罪吧?于是金帝就给完颜仲元编制了一个罪名,就是见死不救,河南府洛阳是距离潼关最近的,完颜仲元看到徒善兀典大军被围,却不派兵救援,最终导致十一万大军全军覆没。

但是后来金平章政事完颜白撒劝谏道:“这个时候追究完颜仲元的罪名,恐会激起完颜仲元的反心,弄不好守卫洛阳的完颜仲元也会投降红巾军。”

金帝完颜守纯立刻明白了完颜白撒的意思,有了潼关守将李平的教训在先,金帝完颜守纯知道现在的金朝已经没有足够的召唤力了,他也不可能对手下的大将说杀就杀,现在反过来需要他开始依仗这些能打的将军们拯救奄奄一息的金朝。

要是这个时候把某个将领逼急了,那么保不准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要是完颜仲元和他手中的五万人再投降红巾军,那么大金国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于是放弃了将罪名推给完颜仲元的决定。

这时天气已经转暖,红巾军治下开始春耕了,尤其是去年占领的河东和今年刚刚占领的关陕,李忠对赴任这两地的官员们强调,务必保证春耕,到任后首要的事情是就是春耕。

关陕刚刚攻陷,可以组织百姓帮助红巾军军屯,有条件的州府可以自己干。但是河东去年就已经被红巾军“解放”了,所以在河东的官员就被李忠要求必须全面恢复生产。

而且李忠还说了春耕过后要去河东和关陕巡视,检查春耕的情况。李忠的这些意见自然不是他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全部都是以中枢的名义下发到河东和关陕地区的。

对于关陕的攻克,首功还是情报营,因为情报营策反了驻守潼关的金军守将李平,让红巾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潼关,打开了关陕的北大门。

而且李平手下的两万金军都是之前跟随徒善兀典攻打宋夏联军的主力人马,也是金国最精锐的部队了。如果这两万金兵固守潼关,那么红巾军绝对不会这么快占据关陕。

而且金帝之前将关陕守备京兆府长安和凤翔府的四万多精锐金军全部调往了河南,导致关陕只剩下不到四万金军留守,而且留守的金军都是老弱病残之人。

这些人在看到郝定的红巾军气势汹汹地杀来时,这些金军毫无抵抗意志,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一下抵抗,然后就开城投降了。

同时,红巾军的使者也来到了汴京,带去了燕王李忠的话,两军停战,并且使者罗列了一份几十人金朝大臣及他们家眷的名单,还有绣女,海东青和一笔数目不小的岁币,要求送到红巾军军营中当做“贡物”,别且派遣一位皇子去红巾军作为人质。

金宣宗得知消息后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刻册封被软禁的弟弟遂王完颜守礼的儿子完颜可为曹王,带着“贡物”前去红巾军。

可怜的遂王完颜守礼,被红巾军的特战队员杀死之后,他幸存下来的儿子又被金帝完颜守纯软禁起来,完颜守纯正准备找借口将这个侄子除掉,现在正好有了借口了,于是曹王完颜可和金朝的“贡物”一起被送到了红巾军的军营中。

当汴京的文武百官和士子们知道金帝完颜守纯要和红巾军和谈,顿时群情激奋,聚集在皇城外要求完颜守纯收回承命,和李贼战斗在最后。

更有一个文人披麻戴孝地站在皇城外大喊着:“我笑,我笑将相无人,我哭,我哭金国将亡。”

又是百官跪谏,又是士子文人披麻戴孝大哭,身为皇帝的完颜守纯怎么也应该收回承命了吧?但是昏庸的完颜守纯依然坚持,他认为红巾军一定会遵守承诺,停止发兵攻打。

派去的红巾军使者按理说使命完成的非常顺利,但是当离开汴京城时竟然被愤怒的金朝百官和士子们围堵住出不了城。

这些人要求红巾军使者放下金银和那些大人还有他们的家眷和几千名绣女。最后还是完颜守纯派出守卫皇城的侍卫军将愤怒的人群驱散,红巾军的使者才带着“贡物”出了城。

红巾军的使者一走,汴京的百官和文人们又组织了一场披麻戴孝的哭谏,这次可是惹怒了金帝完颜守纯,完善守纯令身边的宫人拿着大棒子出了皇城的大门,乱棍将那些人打跑了。

三日之后,红巾军的军事行动果然停止了,其实就是金国不给贡物,红巾军也会停下攻势的,因为马上就要春耕了。

躲过一劫的金帝完颜守纯心情不错,召集百官朝会。然后在朝会中宣布,改元“天兴”,寓意天佑大金,同时祭拜天地。然后大赦“天下”,减御膳,罢庸官,放宫女,下令上书不得称圣,改圣旨为制旨。

如此“大有为”的君王,毕竟晚了一些。

在燕国治下,开始全民的春耕,李忠带着中枢重臣们整天都在田地中,这个时代最大的事情就是春耕,只要有了粮食一切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