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返唐传全文阅读 > 第五章 学文习武3

第五章 学文习武3


校场的一侧,李俊凌伴在我身边,早有人带了一匹马过来。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马儿。r

李俊凌边带我熟悉边道:“三弟找大哥跟我来学骑马射箭就选对人啦。大哥是私军的神射手弓箭队的教头,而我呢就是骑兵队的教头啦。不,你不可去这样去摸它的脚的。”r

话还没说完,我那不听话的手已经摸到马儿的前脚上,原来温顺的马儿,猛然转过身来用马头顶着我的头,臭哄哄的鼻息全喷在面上,那两颗马眼圆瞪非常恐怖。r

李俊凌看这个情况已经飞快拿一只手箍着马头,嘴放在马耳边细语,另一只手还在马儿脖子处细细抚摸,很快马儿恢复平静过来。r

这时李俊凌才道:“三弟啊,你不会骑马的话就不要这样对马儿,它们是一种骄傲的物种,只要你不熟悉它的习性,它们是会欺负你的。”r

听后我才用手拍拍胸口,刚才还真被这畜牲给吓到了。r

李俊凌又继续道:“马儿它能感觉到你会不会骑,知道你不会骑就会欺负你,不听你的话,成心和你作对。你让它走非不走,还故意低头吃东西,拉它起来它就故意的抗缰,原因有的是由于马淘气,有的是由于马脾气不好。这都需要你有信心和驾驭它的信念来感染它,让它服从你。驾驭的好它就是你的兄弟,驾驭得不好它的就只是个畜牲了。当然除了信心和信念外还需要一些技巧的,这个技巧每个人运用起来都不一样,每匹马也不一样,总的说来包括用缰绳,鞭子,脚,腿,胯等,或者这些动作的综合运用。”r

听了他的介绍我饶有兴趣的问道:“二哥,那我现在能上去试试吗?”r

李俊凌笑道:“当然可以啦,不过现在必须由我来牵马,而且你也要听我指挥才行啊。”r

之后在李俊凌的教导下我终于能自己骑马了,能够自己独自骑马在校场上慢跑了。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爽快啦,马儿在你身下跃动,而马上的你也必须要跟随运动,那种越跑越顺的感觉让你流连忘返。r

在马上跑了两个小时左右,我终于能加快速度快跑,马儿放开四蹄飞奔的感觉让人飘飘欲仙。这时到了校场的转角处,我提缰想转方向,突然被马儿猛烈一甩,整个人向外倒去,还好身手还算敏捷,一有不妥马上推鞍弹离马儿,不过落地时还是挺狼狈的。r

这时候李俊凌走过来哈哈一笑道:“三弟果然聪敏,按你这个学习的进度,坚持一个月的训练你应该就能具备一个初级骑兵的骑术要求啦。像你刚才那样的情况已经是到一个初学者练习半个月后才会遇到的问题啦。”r

我奇道:“二哥,你只是看这个情况就能判断得到是练习了多长时间了吗?”r

李俊凌理所当然的道:“这个当然,不然我这骑兵教头是怎么当的了。你刚才在加速快跑前基本上已经能做到人随马动,怎么说呢就是学会了轻快步,以北方牧民的爱称就是小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摆脱被马儿马颠的五脏六腑翻腾,已经算是初步学会骑马了。只要你再学会控制它的速度,而不是你跟随它的速度就算是正式入门了。至于到人马合一这种境界,还长着呢,你多跟马儿在一起,多给它洗洗澡,跟马儿做个好哥们自然是有机会的。至于你刚才被马儿甩下来,正正标明你这个初学者的进步了。”r

我再次搔头道:“这被甩下马来还是进步啊?真的不明白了。”r

李俊凌笑道:“这是你有所不知而已,刚才你加速前跑,转向时是不是提缰要转右了。”r

我应道:“对啊,确实是想转右了。”r

李俊凌继续道:“手上确实是提缰转右,但是坐在马儿身上的你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并没有跟着作出转向右的动作,反而左脚用力勒紧了一点儿马腹,对不对?”r

我回想了下,好像确实是这样,点了点头。r

李俊凌笑道:“这就是了,因为你这个左脚用力勒紧马腹的这个动作,在马儿的感觉上就是你想转向左边去。这就造成马儿同时接收到两个转向的指令。一个是提缰的转右,一个是你身体辅助动作表现出来的转左。马儿是没法同时处理这两个自相矛盾的指令的,只能是混乱的处理,最终就把你甩了下来。不过从这就看出你已经具备了一点儿使用身体辅助动作的马感来,我说你有点儿进步指的正是你这刚刚培养出来的一点儿马感。只不过你还没能控制好身体给出的辅助动作。只要你熟悉掌握这个马感,到时就能纯以身体控马,解放你的双手,从而在马战中能用尽你的一切资源去作战。这就是作为一个骑兵必备的马术了。”r

听着他对马术的娓娓道来,才知道原来箇中有如此多的学问,看来我的学习之路还长着呢。r

这时李俊凌又道:“三弟,骑术练习先缓一缓,你都练了一个时辰有余,对初学来说已经足够了。回去还要注意让紫烟为你讨些药酒去揉下大脚两侧,初学的骑马者第二天都会痛不欲生的呢。现在你还是去跟大哥学习下射箭吧。你看大哥在那边已经等的不耐烦了。”r

顺着李俊凌所指,果然在校场另一边的射箭区,潘天鹏已经招手要我过去,应该是看着我被甩下马来抓紧机会召我过去。r

一偕我与李俊凌走近,潘天鹏已经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张弓递到我面前。只见此弓高约一米五,弓体非常粗,接过来时一手也刚刚能握住。弓非常沉重,当是鼐金属质地的了,拿在手里感觉有三四十斤之重。r

潘天鹏对我道:“三弟,这是两百石的硬弓,是对射手臂力的衡量工具,你现在就尽全力拉它吧。”r

听到这我像模像样的站稳了马步,左手平举拿弓,右手扣弦用力后拉。一拉之下完全没有我想像中射箭的快感,这根本就是一个强力的拉力器。为了要拉开它,我整个人都夸张到无法形容的伸展。终于在一声清响后,我力尽右手松弦。r

潘天鹏看着我笑道:“三弟,你的手臂并不粗壮但臂力还算不错,这两百石的硬弓你差不多能拉满弦了。只不过你还不懂得发力,像刚才你是差不多拉满弦,但是你的前手已经转向地了,如果这样射箭就只能是射到地上了。”r

我大窘道:“没办法啊,这弓实在是太硬了。”r

潘天鹏大笑道:“弓确实是硬弓,暂时拉不满弦也没关系,因为平常根本很小会使用的到。通常都是用来衡量射手臂力时用的。当然在一些场合需要远距离攻击时也会使用的。不过你刚才实在是狼狈啊,臂力还是要再加强。” r

我问道:“那我应该怎样拉弓呢?”r

李俊凌抢着道:“三弟你不用担心,像这硬弓我纯用力拉得跟你差不了太多,只不过我经过练习懂得发力,所以姿势才能保持不变,你仔细看吧。”说完接过硬弓同样是左手的挽弓,右手扣弦,但是却姿势优雅的拉了个满弦,细看之下他的前手果然坚挺不动,全身的力气都运用得非常合理。r

我好奇的问道:“大哥,你看我应该发力才能保持射箭的姿势呢?”r

潘天鹏正经道:“三弟不用太在意硬弓的满弦。要保持射箭姿势,那么就要紧记一样要决就可以啦,就是射箭之道首重前手,因一切发力瞄准均以前手为主,前手稳则百石无当门前射柳可期,至于臂力你可以慢慢用硬弓练出来的,又或者通过加练石锁加强。不过要练到鸿庆那能拉三百石的满弦就有点难度啦。不过番禺城内已知的廖翼彪就比鸿庆还利害啦,至于更利害的人物那应该就是天下第一勇士孟楷啦,听说他能把五百石的硬弓拉满弦呢。”r

我惊叫道:“五百石,这还是人的力量吗?”r

潘天鹏笑道:“是不是人的力量我不知道,但他是黄巢麾下勇将就人所皆知。扯远了,三弟你再试试这张弓吧。”说完递来一张长不到一米的弓。r

接过手来弓并不重,我按潘天鹏所说的保持前手不动,轻松的拉了个满弦,姿势虽及不上李俊凌潇洒,但自我感觉也还可以。r

潘天鹏点头道:“三弟悟性确实不错,这个前手基本上是标准了,现在你先看看大哥射几箭,看有没有什么要了解吧。”说完已从身后箭筒抽箭射靶。他的姿势阳刚与李俊凌的潇洒相比又另有一番气势。转瞬间他已经射出十箭之多,还分别是射向远近的两个靶子。r

不一时靶子一边自有人报上结果,居然是全中红心。看着目瞪口呆的我,李俊凌笑道:“三弟不用惊讶,你可知大哥在前边那个八十步的靶子上曾试过连中一百三十五箭的红心,至于后边那个一百三十步的靶子也曾连中过九十二箭的红心,那才应该是你惊讶的呢!”r

我哗然道:“这已经是百发百中的啦!”r

潘天鹏微笑道:“三弟,那些只不过是训练场上的事,实战中能施展出来的才是真本事呢,现在先教你几项基本的射箭手法。首先是捏箭扣弦,以你现在手中的步兵弓,使用的会是这种箭。”说完递过来一支长约一米多,有一指粗的箭。r

看我拿箭在手掂量,潘天鹏继续道:“步兵弓与箭有一定的长度及重量,如果是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五指扣弦法,就是食指与中指及无名指与小指分别紧抵,再用中指及无名指之间夹紧箭尾,拇指竖向紧抵四指扣弦。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扣弦有力又能保证瞄准稳定。而如果是骑兵的话,那么弓与箭都要比步兵的短而且轻,那么扣弦就可以使用三指法,即只用食指与中指捏箭,拇指竖向紧抵二指扣弦。这样的三指法在保障了力度与稳定外还能提升射箭的速度及频率,在骑射上是必备的手法。当然了在步兵弓比试速射一环上,也是必须使用此法方可取胜的,前提条件就是你指力与臂力足够才能实现。”r

听完这个我按照他说的五指扣弦法开始弯弓搭箭,向着前方的八十步靶子射去。人生的第一支箭就这样射了出去,只是结果却没有我想像的那样,别说是红心了,连靶子子都没中,箭只在靶子下穿过掉在地上。r

我大窘看向潘天鹏,他微笑道:“三弟不用担心,你这是学箭之人初学碰到的最基本问题。须知弓之道,尤其是一般的步兵、骑兵弓都不可能射出直线的箭,即便是那两百石的硬弓也只能保证五十步左右的平射,你刚才一箭犯的正是此问题。我看依你的身高,步兵弓满弦要射八十步的靶子,前手必须也肩平齐瞄准,而不是你刚才的略偏向下直瞄靶子。至于要射一百步的靶子前手就需要与你的眼平齐瞄准,要射一百三十步的靶子那就要平齐于眉顶瞄准才行啦。你手上的步兵弓极限也只在一百七十步左右,要射那么远的靶子前手已经要与头项平齐瞄准才行啦。如果使用的是其他强弓劲箭就需要试验过才能知道啦。”r

听着他的解释我再次陷入之前李俊凌介绍骑术的情况,射术原来同样是博大精深啊,看来之后的日子都不会寂寞了。r

经过潘天鹏的淳淳教诲我终于掌握了射箭的基本入门,而且也终于能把箭射到靶子上。偶尔还能中一两次的红心,心里那个满足啊。继续练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午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