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返璞归真全文阅读 > 第1章  风水

第1章  风水


岁月像涓涓不断的溪水,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清洗着身下的每一颗砂砾!那曾经满是棱角与泥尘的砂砾,随着漫长岁月的洗涤,越来越小、越来越亮、越来越光滑!

年轻时的心很大、很宽,也很野;却也蒙着厚厚的“尘垢”。茫茫人世间,每个人的心灵多像这河里无数的砂砾?随着岁月的冲刷而越来越纯净!

经过岁月洗涤的心灵,不但变得越来越纯净!也变得渺小而精致。小得只想守住身边小小的幸福。

本文所叙述的一群年轻人,他(她)们风雨四十年,经历过成功与失败;经过人性的真、善、美;丑与恶。

他们曾经充满朝气、充满对成功的渴望。最终却殊途同归,从征途步入正途,从狂躁走向恬淡;正如那条条的河水,虽然流经的地域不同,流动的轨迹也不一样,最后始终都要流入大海的怀抱!

时针回到了公元一九七一年的某一个早晨。东方的太阳慢慢地从一座低矮的小山顶探出了红红的笑脸,好像在召唤小镇的人们早起了!

枭枭的炊烟徐徐地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升起。伴着晴郎的晨光,伴着淡淡的晨雾,小镇开始传出鸡鸣、马嘶声。

这是座落于东北某地的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南面、东面临海,西北向环山。这里绝对是风水先生眼中绝佳的宝地。

因为有史以来,这里没有出现过任何的涝、震、旱等天灾。这里的人们一直都生活在虽不富裕但也祥和、安静之中。

据老人讲,六十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饿死了那么多的人,但这里的人们知道挨饿的消息只是从广播里听到!至于挨饿的滋味,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尝试过。

大海里有取不尽的鱼、虾、蟹、海带、海参等物产;农田里的高梁、玉米、大豆一望无际!这里甚至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河里的鱼不能吃,海里的鱼才是用来吃的!

当小说的四位主人公走出大山和大海的怀抱,他们才感叹:我的妈呀,南方人是人吗?怎么什么都敢吃?

小说的四位主人公,就出生在这里。四人中有三男一女。三男分别叫大凯、小勇、雨欣;一女叫小杰。四人共同点是属相为“猪”,生于一九七一年。但他们四个人的人生,却走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轨迹。

东北的农村,房屋不同于南方,屋顶都是平平的,且一户挨着一户整齐地修建在一起。如果站在自家的房顶上,可以走到最后一家的房顶,其间的距离绝对不少于一公里。

所以邻居特别多成为东北农村的一大特色。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一排房子的四个同龄邻居。从出生那天起,他们四个人就自然地成为了儿时、少时形影不离的伙伴儿。

不觉中时光走到了一九七九年,四个小伙伴儿开始上学了。

东北的学校也和南方有些不同,一个镇有十几个村却只有一座小学。小学校设在镇上,称之约“中心小学”。所以学生很多,每个年级都是六到七个班,一个班不少于50人。四个人被分在了四个不同的班级。

四个在儿时从未受到过任何启蒙教育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居然全部考了班级的第一名。

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奇闻,不是别的,因为这四个孩子全部是一排房子的邻居。村里的风水先生徐老蔫儿掐指一算,说:“这排房的风水好啊,是状元及第之风水。”

徐老蔫儿在镇上可谓是一个相当有地位的人物儿!那个年代,每家的劳动力都要按时出工到地里去耕作,不出工便没有工分儿,没有工分儿分不到粮食。

徐老蔫不出工,但他从来不挨饿,甚至吃得还要比别家的好。谁家盖房、修坟、迁居、婚丧嫁娶,都要请他到场。在这个小镇上,人们把他当作大神一样地供着,是镇上公认的活神仙。

据老人们讲,徐老蔫真正在镇上出名是二十年前为一户姓娄的老汉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这件大事让徐老蔫儿一夜成名。

事情是这样的,娄老汉年轻时娶了一房媳妇儿,可是媳妇生下一个儿子后便莫名其妙地死在了锅台边。至今死因不明。

娄老汉死了老婆,从此带着儿子相依为命,没有再娶。等儿子长大了,操劳一辈子的老汉终于为儿子娶上了媳妇儿。

可是好景不长,媳妇刚入门的第三天便跳河自尽。据传言她嫁过来之前已经有一个感情甚笃的情朗,她这是为情殉身。

老汉沮丧至极,东挪西借,又给儿子娶了一房。奇了怪,第二个儿媳妇儿在家中生活了一年,便因病而死。死时肚里已有三月胎儿。

这下子娄老汉快疯掉了,盼望着娄家能早日延续上香火,可是这媳妇儿在他家里就是养不住。老汉急得团团转。徐老蔫此时出来帮忙了!

他在娄老汉家的门前、门后;屋里、屋外四处转了转言道:“你瞧你们家,屋后是一个臭气熏天的池塘,门前却是数颗茂密的参天大树,这样的风水布局正好反了。”

娄老汉总算抓住了一线生机,忙问道:“请他徐叔教我怎么才能破解?”

徐老蔫言道:“平了房后的臭水塘,在上面植上树,越多越好!砍了前边的树,视线越通透越好!”

娄老汉照办了,不出二年,儿子第三次将媳妇儿娶进了门。说来也奇怪,这第三个媳妇儿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一进门便对娄老汉极为孝顺。公媳能融洽相处,这一点老汉可是没有奢盼过,世上有几个媳妇儿能真心孝敬公婆呀?

媳妇儿不但孝顺,还接连为娄家生了二个胖儿子。娄老汉乐得合不拢嘴,他对徐老蔫是千恩万谢,每逢年节必拎着好酒好吃来孝敬徐“神仙”。

从此,徐老蔫成了镇上最神的风水先生;从此,徐老蔫儿过着不用劳作却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全镇的人都愿意养着他!镇上没有寺庙,他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佛。

徐先生的一句胡侃,四双父母,都信了。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们的学业。做为现代人很难理解那时候农村人的穷困。

四个小伙伴儿们家境最好的只有大凯。大凯的父亲是镇里的副镇长,家境相对殷实。而其它三个人,全是穷苦的农民家庭。

对于大凯的家庭来说,全力支持学业不过就是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比如一个单独的学习房间、一天能吃上两个鸡蛋、一周能吃一顿肉而矣。

可对于其它三个穷苦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吃的,他们根本就没的选择。他们每天吃的是玉米面儿蒸出来的窝头就着海带汤!

平民百姓们平时是吃不起猪肉的。但还有一样东西他们也吃得起,豆腐!当地人给豆腐起了一个相当有趣儿的别名儿“肉不换”。

一块热腾腾、白嫩嫩的豆腐,散发着诱人的豆子香味儿!将手洗净后,抓一起小块儿放进嘴里囫囵一下便美美地咽下肚中。这种吃法儿,不但东北人,朝鲜和日本也这样吃。

中国太大了!一块儿小小的豆腐吃法儿却是千变万化!比如北京人的“臭豆腐”;湖南人的“油豆腐”,这些地方的人每每见到东北人抓起豆腐就吃时,往往会嘴一撇不屑地道:“太失文雅,野蛮。”

更有甚者,如今的八0后与九0后们,即便是东北本土的孩子也瞧不起“大葱蘸酱”、“手抓豆腐”这样的吃相。他(她)们追求自我、追求时尚,纷纷跑进了西餐厅来寻找“梦”中的“文雅”。

可是当他(她)真的面对所谓西方文明下创造出来的美食时,手里的刀叉却在颤抖!“我的妈呀,怎么西方人吃生比俺们东北那旮哒还生猛哟!牛排带着血筋,生的青菜不蘸面酱,改蘸蕃茄酱了。”

雨欣一生对“吃豆腐”都情有独衷!他感谢豆腐,要不是它那丰厚的蛋白质滋滋润脑,自己怎么可能考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走南闯北,雨欣改了很多饮食上的习惯。但“吃豆腐”这点爱好,他一直未改。豆腐不单是蛋白质丰富,它还含着那浓浓乡情!

除大凯,其它三个孩子的家里所谓的全力支持不是改善伙食,而是以牺牲家里其它兄弟姐妹读书的权力为代价!因为他们家里的能力只能供读一个人上学。

比如雨欣就是以牺牲妹妹的学习权力为代价圆了最后的大学梦!每个学期五块钱的书本儿费对家里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销了!

四个孩子中,雨欣在家里是老大、小杰在家中是老二、小勇是老小、大凯也是老大。四人中,大凯的性格偏于外向,在一起时数他的话最多也最能博得同伴儿的欢心。

大凯长的也很讨人喜欢,高高的个头儿宽肩膀儿,圆圆的大眼儿白脸蛋儿。他的脸是方形的国字脸,加上白皙的皮肤。很有点像曹梦德。

雨欣长的也算魁梧,可是脸生得很黑,且很长。雨欣的大姑年轻时是个大美人儿。她嫁到城里后连生二个极其漂亮丫头就再也没有生下育了。

雨欣的大姑也许是看到谁家有男孩儿就心里不舒服。每次见到雨欣就挖苦他:“大侄啊,你的脸咋生得这么长?简直就是驴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