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全文阅读 > 第5章:阿道夫  希特勒(下)

第5章:阿道夫  希特勒(下)


   最后岁月

  希特勒早在西线作战、进攻英国时,即1940年夏就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

  划”。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指令德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这时,希特勒看到苏联也在加紧备战工作,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他决定先解决苏俄这个他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希特勒认为,英国已被逐出欧洲大陆,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德国东进的后顾之忧,而且“俄国一旦被打败,英国的最后希望就破灭了”。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己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

  在战争初期的短暂得势之后,希特勒开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惨败在莫斯科城下和斯大林格勒城下,其闪电战的计划遂宣告破产。事实证明,他不可能在辽阔无垠的苏联领土上打赢一场消耗战。随着12月7日德国盟国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1日,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就这样,一场欧洲大战遂变成了世界大战。

  随着1942年11月-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而开始节节败退,苏联则开始转入战略大反击。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宣布“将不惜任何代价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1944年底,盟军己攻入德国境内。希特勒的败局已定,这时他已从公共场合消失,人们再也见不到他的演讲。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逃过“狼穴”炸弹暗杀后,又回到柏林,住进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避弹室中,并在戈培尔等几个亲信和情妇埃娃·布劳恩的陪伴下,在充斥着绝望和幻想的阴森可怖的气氛中指挥战争,躲在地下室中。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联想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的绝处逢生,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3/4,这时希特勒才大梦初醒。他悲鸣道:

  希特勒把最后一批德国青年送上战场(6张)“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但同时他也痛骂国人:“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4月27日,整个柏林完全被苏军包围起来。4月28日,希特勒的战时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枪决。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埃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神秘失踪

  怀疑历史说法

  纳粹元首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已在柏林地堡中自杀身亡,可是他“死”后却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美军解密文件显示,希特勒在地堡自杀是苏联红军的对外说法,其实连斯大林本人都不相信希特勒已经死亡,后来成了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对希特勒之死抱怀疑态度。

  还有在战后成为废墟的柏林街上,市民悄悄的流传着“总统还活着!”并且在占领了柏林的美、英军队投入了数十名搜索人员,花了半年时间去搜索希特勒的踪迹,却没有什么结果。

  为何要搜索呢?希特勒不是早已经自杀身亡了吗?他的的遗体不是被回收、确认了吗?不,那具遗体存在巨大疑点!希特勒的尸体是故意被烧得面目全非,足足用了20升的汽油,遗体被烧得难以辨认,好像有什么人要掩饰希特勒的真实情况。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谁要这样做?希特勒的死一时间变的扑朔迷离。

  死亡之谜

  1947年1月的一天早晨,艾森豪威尔缓缓打开一份标记着“高级机密”的黄封皮文件,这位美国将军、未来的美国总统读了这份文件内容后,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因为这份来自中情局特别间谍小组的报告证实了他长久以来的猜疑:纳粹元首希特勒并未在1945年4月30日自杀身亡,而是乔装打扮逃出了柏林。这份绝密报告称,中情局特工发现了可信证据,证明希特勒不仅没有死于二战,而且正藏身在德国海德尔堡附近的威恩海姆地区。并且还有证据显示他正在和纳粹余孽策划建立由他领导的“第四帝国”。可他什么也没找到。

  追查希特勒下落

  解密文件披露,艾森豪威尔看过这份中情局报告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派出30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前往威恩海姆地区,全力搜索“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同党”的下落。然而,美军士兵几乎将该地区全部搜遍了,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物。艾森豪威尔相信,如果希特勒真的还活在世上,那么他显然又一次逃过了追捕之网。

  英国记者出新书称希特勒1962年死在阿根廷

  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朗已于1945年在柏林地堡中自杀身亡,然而很多浮出历史水面的新证据都与希特勒自杀论互相矛盾。

  斯大林不信死讯

  解密文件显示,即使是斯大林本人也对希特勒之死抱怀疑态度。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询问斯大林是否相信希特勒已死的说法,斯大林生硬地回答说:“不,没有人知道。”

  文件显示,1948年4月,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比尼斯曾回忆说:“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端着一杯酒离开座位,非常友好地和我碰杯,我问他:‘斯大林元帅,你对希特勒之死怎么看?’斯大林回答说:‘他没死,他逃到了西班牙或阿根廷。’”

  希特勒是死是活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美军接到过世界各地多处发现“希特勒魔踪”的报告,一份目击报告称,有人看到希特勒像隐士一样生活在意大利北部加达湖畔的一个洞穴里,还有人曾看到希特勒生活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结果美军调查发现,那只不过是一个和希特勒长得惊人相似的牧羊人而已。还有目击报告称希特勒生活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或生活在瑞士圣加伦市,有的称在爱尔兰发现过他的踪影,还有说法称希特勒逃到了南极,另一份报告称希特勒隐藏在瑞士苏黎士,已经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但最多人相信的一种说法是,希特勒通过潜水艇逃到了南美,因为当时许多南美国家,包括阿根廷都拥有大量纳粹同情者。

  4个"希特勒"

  一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报告显示,希特勒拥有至少4个替身,这些替身都是由纳粹高级情报官马格达·泽特菲德帮希特勒找来的,马格达制造了4个以假乱真的替身。4个替身都和希特勒拥有同样的身高和体形,他们连走路和说话的方式都和希特勒一模一样。

  希特勒死亡的故事

  根据目前的文献记载,当初希特勒死亡时,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们说:“我决心死亡,目前有几个小队将要突围,你们各自加入一个小组逃走吧!”说完转身进了屋子,接着,听见屋内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打开门后发现希特勒已经死掉了,而他的妻子中毒而亡,他的部下将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葬到了后花园。

  后来红军攻下了城,发现了已经死亡的希特勒,后来将希特勒放到了一个废弃的地方,用了20升汽油将希特勒的遗体烧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希特勒死没死还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其实以上问题完全可以不必在意了,如果希特勒活还活着那么到2012年他的年龄为123岁,所以他死或是没死,已经不用再追查了。

  人物轶事

  彩色照片

  彩色照片在当时是“新技术”据了解,这些照片是由Ruedes档案馆图

  希特勒和蔼地与孩子们在一起(17张)片机构公布的,该机构1936年创立于法国首都巴黎,4年之后的1940年5月13日,德军大举入侵法国。同年6月22日,法国被迫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向其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车站向德国签署了投降书。对于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希特勒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当1940年希特勒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摆姿势照相时,他曾对部队宣布“被允许来到巴黎一直是他人生中的梦想”。

  尽管最初希特勒不喜被拍照,但是后来这位德国纳粹元首逐渐意识到形象所起的巨大力量。

  关注国民健康

  希特勒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在他对自己的病情重视之前,他已经开始关注自己国民的健康。例如:他对于自己的士兵抽烟极为反感,他下令全国禁烟,甚至还派科学家研究尼古丁的害处。他还建立了癌症的报告制度。但希特勒死后,这些研究当做异端思想所被禁止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被重视起来。他又通过立法规定,大德意志帝国的主食也即面包,在制作时必须加大全麦面粉的比例,增加人们对纤维素的摄取量,另外这位思想超前的人物还倡导了一场防范核辐射污染的运动。

  与中国的关系

  德国是抗战初期对中国的重要援助国。德国顾问团在中国国民政府中服务。接见孔祥熙从1936年起,德国和中国签订了2。82亿马克的军火销售协议。希特勒曾经希望将中华民国拉入反对苏联的联盟当中,并积极调停中日战争。但日本步步进逼,始终未能成功。1938年,在日本的抗议下,德国召回军事顾问,并中止同中国的军火合同。但德国军火在中国抗战初期依然有重大影响。中德之间的军火交易令国民政府军装备有所改进。战争初期,中华民国政府有20个步兵师不同程度的装备了德式装备,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影响

  部分人士对希特勒有中性或赞赏的评价。前埃及总统沙达特在1953年,他是一名年轻男子时赞美了希特勒,很可能在当时在提倡反抗大英帝国。美国非裔伊斯兰领袖路易斯·法拉肯(LouisFarrakhan)曾赞喻“伟大的人物”。印度湿婆神军党领袖拜·萨克雷(BalThackeray)曾在1995年称自己为希特勒赞赏者。德国历史学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Meinecke)称希特勒的一生是“在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凡及不可量的人物的伟大例子”。

  亨利·福特曾经捐助希特勒发展工业,因此获得希特勒授予的十字勋章。

  宗教观

  希特勒离开威廉港的Marine教堂希特勒在罗马天主教的双亲下成长,表面上是位天主教徒,但外界一直盛传当德国完成他的战争目标后他将在德国恢复基督教之前的欧洲本土宗教信仰。但自离家后就无参加过弥撒及领圣餐。希特勒在趋近自己的目标方面上赞同抗议教派的观点。同时,他采用了一些要素在他政治制度上,如天主教教会的层级组织、仪式及口号。自搬到德国之后,希特勒并无离开他的教会或拒绝给付宗教税,在名义上因此历史学者史格文-歌路(Steigmann-Gall)认为希特勒可能是个天主教徒,然而他也指出名义教徒在信仰虔诚度是不可靠的。

  在公共场合,希特勒常赞扬基督教传统、德国基督教文化,并公开宣称信奉反抗犹太人的雅利安人耶稣的信仰。在他的演讲及书籍,说明了基督教与他反犹思想中心的关系,表示“身为一个基督徒,有责任让自己不受欺骗,但我有责任是作为真理和正义的战士。”

  然而在与德国教会的政治关系上,他立刻采用了“合适他的政治目的”的策略。希特勒的具体计划,在掌权之前摧毁国内的基督信仰,希特勒青年的领袖曾说道“基督教的毁灭被明确认知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但从一开始,衡量这种表达极端立场是不可行的,直至战争结束也无法消灭基督教的影响力。

  希特勒有段期间向德国人推行“正向基督教”宗教系统,消除他所反对的基督教传统及融合了种族主义的元素。希特勒曾说:“我们不想要有其他高于德国本身的神袛,必要性在于拥有对于德国的狂热信仰、希望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