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136 書屋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生于1904年3月7日的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哈雷,祖先据说有犹太血统。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父亲布鲁诺是失意的歌剧院歌手兼作曲家,母亲是德累斯顿音乐院院长的女儿。海德里希是个金发碧眼、身材高眺的美男子,游泳、马术、田径、击剑等各项运动都擅长;海德里希年幼时即在家庭中获得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思想的启蒙,早年就参与反犹主义的活动,十五岁即将入准军事组织接受训练。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崩溃,海德里希也因为经济因素而中断学业,并且进入德国海军;海德里希在军中迅速窜升,1926年担任少尉,1928年便升至中尉;但是当时已婚的他由于与一名造船部门主管的女儿发生婚外情而被军方驱出部队。
1931年6月加入纳粹党与党卫军,1932年7月接掌党卫军安全部门(SD),成为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得力助手。1936年起领导“安全警察”(sipo),1939年安全部门、安全警察与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组织整并成为新设立的国家安全总局(RSHA),由海德里希出任局长。海德里希虽然工作态度积极,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其他纳粹高官般的权力欲,在执行迫害犹太人方面尤其积极。1941年便成为党卫队的全国总指挥。1941年7月受赫尔曼·戈林委托,执行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
1941年9月起担任捷克斯洛伐克德军占领区摩拉维亚与波希米亚的副行政首长。海德里希巧妙地运用“糖果与鞭子”的方式而将捷克地区逐渐德意志化,他在任其间杀人无数,被人们称作“布拉格屠夫”。1942年1月20日海德里希负责召开万湖会议,拟定犹太人大屠杀的详细执行计划。
136 书屋
驻布拉格期间,海德里希为了避免身为副行政首长的亲民形象受到伤害,出访巡视时一律德国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不携带随身侍卫。1942年5月27日晚间,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遭遇两名英国派遣的捷克伞兵持手榴弹与连发手枪攻击而身负重伤,延至6月4日不治。希特勒亲自主持海德里希的丧礼,称呼他为“拥有钢铁之心的男人”,并追授“德意志勋章”,归葬于柏林。
为了报复海德里希的遇刺,希特勒对捷克的其他地区展开毁灭性的破坏与杀戮,利迪策村就是最有名的案例,党卫军第七武装山地师“欧根亲王”师借口利迪策村包庇刺客,将利迪策村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全部枪决、172名妇女与无以数计的儿童则被送进集中营作为惩罚,总计整个报复行动造成两千至五千人死亡,企图把利迪策村从地图上抹去。战后,捷克政府在利迪策村修建了墓碑以纪念那些无辜的死难者。利迪策惨案也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渊源,因为惨案中有88名儿童被杀,而刚出生的婴儿就被强行送到德国家庭收养。
早年生活
海德里希(ReinhardTristanEugenHeydrich)1904年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Leipzig)的一
136book.com
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一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外祖父则是著名的德雷斯顿音乐学院的创始人。母亲则是一位歌剧演员。
他就读于哈雷的革新文科中学,中学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化学家,后来被瓦格纳的音乐打动,改变愿望想做一个军人。
海德里希在学校期间努力读书,大多数科目上是最优秀的学生,与生俱来的情报天才,超强的理解和分析力,记忆力惊人。由于严格的家庭教育,年幼的海德里希音乐天赋得以显露,在田径场上的表现更是出类拔萃。
一战结束以后的两、三年里,德国政局动荡,德国共产党和无政府主义者在各地组织暴动,魏玛共和国政府摇摇欲坠。老海德里希的乐团入不敷出,家境一落千丈,举步唯艰,到二十年代初期才有所好转。
1919年德共在萨克森州领导了“斯巴达克斯军团”起义,企图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同前来镇压的自由军团发生血腥内战。进入青春期的海德里希正值思想观念形成阶段,目睹左翼激进分子造成的社会动荡,加入了一系列民族主义青年组织。他在15岁的时候参加了梅克尔将军的自由团,在1918年和1919年这两年中,参加了哈雷市的德国国家青年团。但他认为这个组织太温和,所以在1920年又加入了德国人民攻守同盟。他一向渴望参加他周围发生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因而很快就成为哈雷自由团的卢齐师的志愿联络人。
1921年,他与同伴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同盟——德国人民青年队。这时候,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极端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受到了所谓的“爱国人士”,特别是具有军团主义思想的人的热烈颂扬。终于,他被自由团的军官们的思想感染了。
参加海军
优秀军官
1922年,18岁的海德里希决定参加海军,这个决定让他的父母大失所望。老海德里希期望他能够子承父业,花了很多心血培养他的音乐才能。海德里希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钢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但是老海德里希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野心勃勃的海德里希早已厌倦了保守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繁文缛节和循规蹈距,非常渴望冒险和荣耀。老海德里希最终还是认可了儿子的这个决定,因为海德里希家族的确需要一个军队里的实权人物。尽管他音乐世家的父母对有着极高小提琴天赋的海德里希的艺术生涯一直抱有希望,但是海军也算是一个不如门楣的职业,他们默许了。
海德里希到基尔海军基地报到时,在一群士官生里显得鹤立鸡群。他身高1。85米,容貌俊
青年海德里希(3张)美,最不同寻常的是海德里希肩上背着一个黑色乐器盒子,里面是父亲赠送的一支小提琴。海德里希被编入海军第22大队第2中队(The2ndSquadofCrew22),在这里和普通海员一起训练。最初几个月对海德里希来说简直度日如年,他无法适应繁重的体力活,被教官斥为“一身细皮嫩肉”。在基尔军港粗鄙的海员中间,海德里希是一个异类,他举止文雅,不抽烟,不喝酒,喜欢拉小提琴,显得很不”正常“。粗鲁的波兰教官对排骨状的海德里希非常“感兴趣”,经常在他熟睡时把他拉起来,让他奏小夜曲助兴。倍感孤立的海德里希又回复到幼年的沉默内向,依靠意志力克服各种困难完成训练。1923年7月,海德里希登上”柏林号“驱逐舰实习,将在这里完成他的士官课程。柏林舰的大副卡纳里斯(WilhelmCanaris)很快注意到这个气宇轩昂的年轻士官,而后者的音乐天份尤其让卡纳里斯欣赏,因为他的妻子正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海德里希於是频频出现在卡纳里斯夫人举办的家庭音乐沙龙里,而他演奏的小提琴经常让听众神魂颠倒。依靠这个特长,海德里希结识了不少德国海军的头面人物,为将来的飞黄腾达奠定基础。卡纳里斯后来晋升海军上将,1936年出任国防军情报局总长。此时主持盖世太保的海德里希如日中天,卡纳里斯凭借和海德里希这段早年的渊源,成功地维持了军事情报局的独立地位,使军情局成为德国地下抵抗运动的枢纽。在海军里,他同那个由他协助成立的同盟保持着关系。
1926年10月1日,海德里希结束了四年半的士官课程,获得海军少尉军衔,开始接受无线电专业培训。海德里希转正以后手头有了很多闲暇时间,他全部投入竞技体育,表现出一种惊人的进取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不能接受自己体能、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各方面的一丁点缺陷。海德里希的击剑教官做过这样的评价:“他做任何事情都投入骇人的精力,完全不顾自己的体质和实际能力。”海德里希在其它方面也力求完美,自学英语、法语和俄语,并在海军的语言考试中成绩优异,无线电专业课也同样出色。培训完毕以后,海德里希很快被分到波罗的海舰队,并在1928年晋升中尉。这个时期海德里希得到上级相当高的评价,后来成为海军中将的克莱坎普(Kleikamp)曾评价道:“他的天赋、学识和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我相信后面的主管军官也会这样认为。”大概没有人会怀疑海德里希今后的事业将会一帆风顺。
被海军开除
正当他官运亨通时,一次艳遇毁掉了他的前程。事情发生在1930年夏末的一个晚上。海德里希闲得无聊,就拉着朋友莫尔,到基尔附近的海上去划船。当他们非常惬意地荡漾在退潮后的平睁的海面上时,忽然传来女人的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一条小船翻了,两个划船的姑娘都落在水里。海德里希和莫尔急忙将船划到出事地点,跳入水中,把两个姑娘救了上来。其中的一个姑娘金发碧眼,长得十分漂亮。她叫莉娜·玛蒂尔德·冯·莫斯滕,年方一十九岁,是波罗的海费尔马思岛乡村教师的女儿。英俊的海德里希和美女莉娜一见钟情,很快便堕入情网。他们不顾莉娜父亲的反对,于1930年12月9日订了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订婚不久,汉堡军火厂的一个高级军官的女儿找上门来,要跟他结为夫妻。
海德里希以一位海军军官不能跟一个轻浮的姑娘结婚为由,跟她断绝了关系。可姑娘不服,她的父亲上告到海军领导机关首脑埃里希·雷德尔海军上将那里。雷德尔召见了海德里希,劝说他放弃莉娜,与那个姑娘重归于好。海德里希拒绝了。海德里希非常恼怒这种仗势欺人的做法,在三名海军将领组成的操守法庭上声称,那女子没认识几天就和他同居,一个海军军官怎么能娶这样随便的女人。海德里希玩世不恭的态度激怒了操守法庭。本来这种风化事件最多是一次内部警告,结果法庭认为海德里希品行不端,不适合继续留在海军。结果,他被海军开除。被海军开除大概是海德里希一生中经历的最大一次挫折。他回到家里,悔恨不已,整天以泪洗面。唯一的心理慰藉来自丽娜,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来到海德里希身边悉心照料。这段时间海德里希生活相当窘迫,不得不屈尊在一个赛艇俱乐部担任教练。
生涯顶峰
参加党卫队
海德里希的教母易伯施坦因夫人(FrauvonEberstein)得知他的困境以后,立刻伸出援助之手。她的儿子易伯施坦因男爵(BaronKarlvonEberstein)在纳粹冲锋队担任要职,和罗姆、希姆莱等人熟识,非常乐意推荐海德里希加入冲锋队。在海军服役多年的海德里希对冲锋队并没有好感,认为他们是一帮乌合之众,希望能够进入更具有精英气质的党卫队(此时的党卫队仍然隶属冲锋队)。1931年6月初,海德里希加入冲锋队的申请书和易伯施坦因的推荐信一起出现在罗姆的办公桌上。罗姆不知怎么安排这个被开除的海军军官,于是把海德里希的申请转给了希姆莱。
1931年夏天的党卫队已经成为德国右翼激进青年趋之若鹜的组织。自从1929年1月希海因里希。希姆莱姆莱出任党卫队总指挥以后,两年多的时间党卫队从280人发展到1万多人,而且吸收了大批社会精英。此时的党卫队10%的头目具有贵族血统,而希姆莱的参谋长是荷兰女王、威廉二世的侄子,原诸侯国太子约西亚斯亲王(PrinceJosiasofWaldeck)。希姆莱竭力将党卫队打造成一支血统纯正、纪律严明的精英队伍,海德里希典型的北欧人长相先就让希姆莱心生好感。希姆莱对海德里希履历上的无线电官员(Nachrichtenoffizier)一项颇感兴趣,因为他刚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准备筹建党卫队情报机构。显然希姆莱并不知道无线电官员和情报官员(Nachrichtendienstoffizier)根本就是两码子事。"1931年6月17日,希姆莱在自己的家中面试海德里希,开门见山地说明他打算招募一个情报官员,让海德里希在20分钟内写下开展党卫队情报工作的想法,海德里希这才恍然明白希姆莱是张冠李戴了。海德里希面对机遇没有退缩,绞尽脑汁地回想在海军修过的情报课程,以及闲暇时看过的关于英国军情机构的书籍。他写的答复准确使用了相关的军事术语,还附有一张机构设置图。虽然海德里希对情报工作没有半点经验,但小学校长出身的希姆莱对情报一无所知,因此后者很快作出录用的决定。1931年8月10日,海德里希开始在慕尼黑党卫队总部办公。
组建保安处
保安处的起点很寒微,海德里希不得不和迪特里希的参谋长希尔德布兰特(RichardHildebrandt海德里希)共用一间办公室,他的办公用具只有一张餐桌,连打字机都必须从希尔德布兰特那里借用。坐在这张餐桌后面,透过狭小的窗户向外远望,海德里希开始默默策划保安处的未来。希姆莱交给海德里希一个木箱子,里面是一些索引卡片,记录了纳粹党敌对势力的一些资料,海德里希的情报工作,就是从这些索引卡片起步的。海德里希将卡片按照不同敌对势力重组,分为共产党、社会党、天主教政敌、资产阶级保守党派、贵族敌对势力的代理人、犹太人和共济会(Freemason)等类别,将监视范围从慕尼黑扩展到整个巴伐利亚,进而覆盖德国其它地区,监控对象不仅限於敌对势力,还包括党内的头头脑脑。海德里希精明强干,心细如发,上任不久就挖出了慕尼黑警察局政治处安插在党卫队总部的一个间谍,他对此人软硬兼施,成功地将他转变为双重间谍。从1931年11月开始,海德里希开始定期得到慕尼黑警察当局动向的情报。海德里希的保安处并不是纳粹党此时唯一的情报机构。1931年夏天党卫队地区宣传干事劳歇(Rauscher)和助手舒曼建立了一个隶属纳粹党中央的情报机构,不但收集敌对情报,而且主动出击干扰敌对势力的活动。与此同时,冲锋队总参谋长罗姆命令慕尼黑律师杜穆林博士(Dr。GrafKarlDuMoulin-Eckart)筹建冲锋队情报处,打探敌对党派的行动。这两个情报机构由於后台很硬,经费充足,兵强马壮,相比之下保安处就很寒酸了。
1931年的德国政局相当微妙,纳粹党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引起德国政府的警觉,各地政治警察加强了对纳粹党的监控,其他党派也大力挖掘纳粹党的丑闻以打击政敌。劳歇和杜穆林不注意隐秘,没有建立独立可靠的情报网,而依靠冲锋队各地的头目收集情报开展工作。没过多久两个情报机构就被慕尼黑媒介暴光,杜穆林还惹了一身官司。海德里希谨小慎微的性格使保安处始终包裹在一团迷雾里,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壮大。慕尼黑警察局政治处虽然知道有海德里希这个人,但一直不清楚他是干什么的。
1931年12月,海德里希晋升党卫队少校,手下已经有三个全职副手和大批兼职特务,他精力过人,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增强保安处的秘密性,海德里希搬到一座不起眼的公寓里办公,丽娜承担了很多保安处的日常杂务,并为大家做饭。保安处的财务状况非常拮据,每月经费除去交180马克的房租以后所剩无几。丽娜买不起肉类,每周三做一次土豆沙拉,就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为了扭转财政困境,海德里希想方设法让首脑们认识到保安处的价值。终於有一天,罗姆、希姆莱和赫斯同意前来视察,海德里希喜出望外,连忙让丽娜领几个马克去买了两支雪茄烟和一瓶啤酒招待贵宾。罗姆对保安处收集的敌对情报印象深刻,当场批下1千马克的经费。从这以后,保安处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
从一开始,海德里希就将希姆莱置于保安处日常运作之外,希姆莱只能看到收集的情报,并不知道情报如何得来。海德里希掌控保安处所有的行动,不但对外保密,内部的人通常也不知道别的同事在做什么。海德里希虽然表明上对希姆莱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心里对这个”头脑简单的妄想狂“颇不以为然。根据海德里希的遗孀战后回忆,他曾经嘲弄都是小学校长出身希姆莱和莱德海军上将(AdmiralRaeder):”德国因此而失去了两个多么优秀的小学校长啊!“虽然海德里希恃才傲物,但他很明白自己在纳粹党内没有根基,需要借重希姆莱的威望来攫取权力。海德里希小心地躲在希姆莱这面盾牌后面,而推动着希姆莱向他预想的目标稳步前进。
初露头角海德里希非常了解英国情报机构,因为他们雇佣大批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遍布世界各地的情报员都是分文不取,基於信仰和道义责任感提供服务。海德里希对希姆莱过分注重血统和外形的募员标准相当不满,认为党卫队充斥着”金发碧眼的笨蛋。“1932年4月开始,海德里希到德国各地招募情报人员,唯才是举,挑选的人几乎全是专业人士,很快就在整个德国建立了一个由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经济学家和国防军退役军官组成的庞大网络。这些人都是各自社区、团体的头面人物,完全基於信仰为海德里希义务工作。
保安处的核心成员也和党卫队其它部门大相径庭,体现出高学历、高智力的特点。保安处的二号人物贝斯特博士(Dr。WernerBest)是行政法学的专家;负责调查天主教党派的帕丁(Dr。WhilhelmPatin)拥有神学和法学两个博士;负责国内事务部的霍恩博士(Dr。ReinhardHö;hn)曾经是柏林大学宪法教授;负责犹太团体和共济会的西克斯博士(Dr。FranzSix)也曾是柏林大学外国研究教授。海德里希还挑选了一个25岁的政治法律学者加入保安处,此人名叫瓦尔特·施伦堡(WalterSchellenberg),后来成为著名的德国谍报大王。所谓物以类聚,纳粹党能够吸引来的最优秀人才几乎全都进了海德里希的保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