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点打援是以部分兵力包围敌方重要城市或防御要点,诱使敌人以机动兵力增援,然后集中己方主力在运动战中歼灭来援之敌的谋略。
围点打援的目的不在于打被围之敌,而在于将增援上来的机动之敌吸引到既定的区域,然后加以歼灭。
围点打援之虎牢之战
出自《新唐书·太宗本纪》
李世民(599~649)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隋大业十三年(617),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年18岁的李世民就是主要策划者之一。从随父反隋开始,在其后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屡为主将统兵,亲自指挥一系列重要战役,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虎牢之战。李世民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正确战略,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使唐朝取得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权。
隋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
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唐,改元武德。此后,李世民作为唐军主将率军连续出击,相继击败了盘踞陇西的薛仁杲和并州的刘武周,解除了来自西方和北方的威胁,李唐王朝的主要对手变成了割据河南的王世充集团和盘踞河北的窦建德集团。武德三年(620),李世民率领经过休整的唐军东进,讨伐洛阳城中的王世充。王世充得知唐军来攻的消息后,急忙从属下各州县调集精锐士卒加强洛阳外围的虎牢、怀州等地的军事防御。随后,王世充亲率马步军3万西出洛阳,与唐陕州道行军总管罗士信在洛阳城西的慈涧展开激战。结果王世充所部大败,不得不退守洛阳。鉴于洛阳城防坚固,王世充又有重兵守备,李世民决定首先清除外围,然后再行攻城。李世民命行军总管史万宝等人四下出击,历经7个月外围攻坚,先后占据龙门、回洛、洛口等军事重地,截断了虎牢至洛阳的粮食补给通道,切断了洛阳城与外界的联系,王世充治下的显州、尉州、管州等50余州县相继归降唐军,洛阳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困守孤城的王世充不甘心失败,他派出使者向原本交恶的窦建德求援。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窦建德于次年三月亲率10万精兵向西驰援王世充,对外宣称大军40万。夏军如同出笼猛虎,一路连续攻克管州(今河南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西南)、阳翟(今河南禹县),迅速逼近虎牢以东。这时的形势对唐军十分不利,一方面洛阳久攻不下,将士疲惫不堪;一方面窦建德所部正在迅速逼近,即将对唐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不少将领建议李世民从洛阳外围撤军,以避敌锋芒。李世民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估计窦军远来疲惫,而且与王世充缺乏联系,正好可以将其歼灭在来援洛阳的路上。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李世民采纳了宋州刺史郭孝恪、记室薛收的计策:将唐军主力一分为二,由齐王李元吉、将军屈突通继续围困洛阳,李世民自己则率领精骑3000抢占虎牢,先消灭窦建德的援军。
此时的窦建德因为初战告捷而日益骄傲,他自恃兵强马壮,足以消灭唐军于洛阳城下,因此拒绝了谋士凌敬进军关中、围魏救赵的合理建议。武德四年(621)五月初一,李世民率部渡过黄河,以战马千匹在河中沙洲放牧,诱使窦军出击。次日,窦军果然倾巢而出,于汜水东岸结营20余里擂鼓挑战。经过认真观察与分析,李世民认为窦军未经大战,现在轻敌冒进,唐军正可一鼓而破之。于是他决定按兵不动,等待窦军疲惫再行进击。
次日午后,在汜水岸边叫骂了半天的窦建德部下饥渴难忍,纷纷坐卧在地,又争抢饮水,场面一片混乱。唐军大将宇文士及率300精骑渡河试探,窦军阵形立即呈现动摇之势。李世民见状当机立断,亲率轻骑冲入窦军大阵。当时窦建德正和部下将领在军帐中议事,失去指挥的窦军未及列阵抵抗,就向东撤退。紧追不舍的李世民又命令大将秦叔宝、程知节等人从两翼迂回包抄,大败窦军,斩首3000余人,俘获数万。窦建德本人也身受重伤,为唐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所俘获。打援成功后,李世民率军回师洛阳,将在窦军营中俘虏的王世充使者王琬、长孙安世押到洛阳城下示众。眼见外援已绝,困守无望的王世充被迫率残部向李世民投降。至此,唐军围点打援的战术取得了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围点打援之清风店战役
1947年秋天,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转入了反攻。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急忙从华北地区抽调了5个师出关增援东北战场。这种拆西墙补东墙的做法使国民党军在华北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剩余的国民党军全部退守北平、天津和保定的三角地带。
敌变我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略,以一部兵力围攻北平和保定之间的战略要地徐水,引诱北平地区的国民党军增援徐水,然后以另一部兵力寻机歼灭来援之敌。
1947年10月11日,晋察冀野战军以两个纵队的兵力围攻徐水。国民党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果然上当,他立即出动了5个师的兵力组成南进集团,以解徐水之围。由于多次吃到了解放军围点打援的苦头,这5个师的国民党军密集前进,彼此呼应,晋察冀野战军预定的作战计划无法实现,战斗陷入了胶着之中。说来也巧,这时蒋介石正在北平坐镇,他听说解放军进攻徐水,急忙电令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罗历荣部迅速北上,与南进集团南北夹击晋察冀野战军。这个第三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军拥有大批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得知敌人第三军北进的消息后,杨得志司令员经过慎重思考,决定放弃原来的歼灭敌人南进集团的计划,集中兵力先吃掉国民党的第三军。当时清风店是国民党第三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晋察冀野战军距离清风店最近的部队也有70千米,最远的有120千米,而国民党第三军距离清风店只有40多千米,并且他们还装备有数百辆汽车。为了和时间赛跑,晋察冀野战军将4个旅留在徐水地区,阻击敌人的南进集团;以6个旅的主力迅速南下,一天一夜急行军100余千米,终于在18日凌晨抢在国民党第三军之前进入了清风店地区。
19日下午,大摇大摆的第三军进入了伏击圈,晋察冀野战军顺利完成了对敌人的合围。随着杨得志司令员的一声令下,晋察冀野战军对敌发起了猛烈进攻。面对神兵天降的解放军,罗历荣大惊失色,急忙向顶头上司孙连仲求救。孙连仲也是满头雾水,解放军主力明明还在徐水,怎么一天一夜就运动到了100千米以外?没等这两个人想明白,第三军就已经土崩瓦解,军长罗历荣以下共1.3万余人被俘,6000余人被打死打伤。清风店战役是采用围点打援战略的完美战例,晋察冀野战军通过佯攻徐水,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第三军从石家庄的坚固工事里调动出来,然后在野战中加以歼灭,一举扭转了华北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