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二十四史谋略故事全文阅读 > 第4章 怒而挠之

第4章 怒而挠之


  怒而挠之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为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怒而挠之其实就是一种针对敌人的激将法,它的核心是激怒性格暴躁的敌人,使其失去对战场形势的理性判断,然后抓住敌人的漏洞加以歼灭。这条谋略的关键在于“挠”的程度,不是激怒敌人的整个军队,而是让敌人的统帅被愤怒蒙住眼睛,然后趁势取之。

  成皋之战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二年(前205),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 团围绕中原的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战斗。刘邦先以楚地的彭越军和齐地的韩信军调动项羽四下救火,然后又用“怒而挠之”的谋略引诱守卫成皋的项羽军大将曹咎弃城出击,最终成功夺取了成皋。

  秦朝灭亡后,作为各路义军中实力最大的一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此外,项羽还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而先进关中的刘邦却被他发配到了边远的汉中、巴蜀一带。汉王元年(前206)八月,刘邦趁项羽出兵攻齐,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连续击破了项羽安插在关中的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夺取了关中地区。汉王二年(前205),刘邦联络诸侯,声讨项羽,一场持续三年的楚汉之战正式开始。不久,刘邦率军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渡过黄河,向东进攻。当时项羽正在齐地平定田荣的叛乱,刘邦抓住这个机会,集中了诸侯大军56万攻占了彭城。项羽得到这个消息后,急率三万精兵反击,在濉水边大破刘邦军,刘邦仅以数十骑逃脱。此后,刘邦得到萧何送来的大批兵员补充,又成功劝降了楚将英布,基本扭转了战场的颓势,汉、楚双方在战略要地荥阳、成皋一带相持起来。汉王三年(前204)春,项羽加紧进攻,楚军在正面战场上重创汉军,不但攻克了成皋,还将荥阳团团包围。在这危急时刻,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以彭越军偷袭下邳(今江苏邳县),截断楚军粮道。项羽果然中计,从荥阳、成皋抽调主力南下迎击彭越。刘邦乘机北上,收复了成皋。六月,项羽击败了骚扰其粮道的彭越,再次率军北上,不但再度攻克成皋,连以前久攻不下的荥阳也占领了。刘邦仓皇逃到黄河北岸后,一面在正面战场据险死守;一面派部将刘贾率2万大军深入楚地,配合流窜在那里的彭越骚扰楚军后方。九月,被刘、彭二人折腾得不胜其烦的项羽再次率军南下。项羽担心刘邦趁机攻击成皋,就留下大司马曹咎守卫成皋。临行前,项羽反复告诫曹咎:一定要小心守城,不论汉军如何挑战,都不要出城作战。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15日内大军必定击败彭越,然后回师成皋。项羽率军离开成皋后,刘邦果然率军来攻,曹咎忠实地执行了项羽的命令——坚守城池,拒不出战。刘邦看着成皋的楚军按兵不动,心里十分发愁:彭越、刘贾的一支偏师不可能拖住项羽太久,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成皋,一旦项羽回援,必然大势去矣。就在刘邦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的两大谋士张良和陈平给他出了一个“怒而挠之”的主意——用叫骂迫使曹咎出战。此后的几天,刘邦派出了几百个嗓门大的士兵在成皋城外大骂曹咎,嘲笑曹咎是个胆小如鼠的将军。这还不算,汉军士兵手中还拿着白色的布幡,上面写着曹咎的姓名,下面画着猪狗等畜生,极尽侮辱之能事。曹咎在城头看着布幡,听着阵阵的骂声,差点没气得吐血,项羽临走时吩咐他“切勿出战”的话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曹咎召集兵马,杀出城来,结果在汜水边中了汉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曹咎当场战死,成皋也被汉军占领。成皋之战最终以汉军的胜利而告终,楚军则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局面。

  杜伏威智激强敌

  杜伏威(?~624),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隋末农民起义将领。杜伏威少年时不事生产,整日游走乡里,家里十分贫困。他的同乡好友辅公?为了帮助他,就偷了自己姑姑家的羊送给杜伏威。可没想到家人报了官,官府到处缉拿偷羊的犯人,杜、辅二人只好逃亡在外。当时山东人民苦于隋炀帝繁重的徭役,王薄等人已在长白山发动了反隋起义。恰逢其会的杜伏威、辅公?也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当时年仅16岁的杜伏威勇力过人,每次作战都是“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所以众人都很钦佩他,推举他为统帅。此后,杜伏威连续吞并了义军苗海潮、赵破陈部,部下增加到了几万人。隋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率领八千精兵讨伐杜伏威。陈慑于杜伏威的勇名,不敢与义军正面交战,就固守营盘不出。杜伏威本打算歼灭陈部,改善自己部队的装备,现在陈坚守不出,缺乏器械的义军又很难攻打隋军大营,这该如何是好呢?经过和部下的反复商量,杜伏威决定激将陈,逼他出战。杜伏威先派人给陈送去了一身时下流行的妇人服饰,又让送信人称陈为“陈姥”,以此激怒隋军。这连续的羞辱让陈暴跳如雷,他果然率军出战。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杜伏威被隋军的箭矢射中额头,杜伏威不但冲杀如故,还高喊不抓住射箭的隋将绝不拔箭。最终,义军大破陈部,陈只身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