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二十年,我们的生活在改变全文阅读 > 第2章 张越

第2章 张越


  电视的娱乐功能以前是被放得很低的,是不会拿出来说的,但是现在已经被提得越来越高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在压力这么大的现代生活中,电视所能提供给大家的轻松娱乐几乎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大家好像会觉得娱乐的电视实际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实际上从从业的感觉来看,越是娱乐的节目可能是越难做的。

  我自己从10多年前大概毕业一开始起我是写喜剧的。后来我写到自己在这个行业稍微有点小成绩的时候,我就赶快自动消失了,就坚决不敢再写下去了,因为我发现一个真正有内容、有价值、有品位的幽默是很难做出来的。而那种披头散发、浅陋无聊的那种喜剧写起来是很容易的,但却是很无趣的。所以,我们的娱乐里面可能经常充斥着低级庸俗。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商业文化并不发达的一个国家里面,要把娱乐做好,可能会是一件更任重道远的事。

  娱乐功能已经说了很多年,现在谈谈它的教育功能。以前都认为电视是教育、大众传播知识和文化、政治思想的一个最有益的工具。后来,很多人就提出异议,说我们每天生活都那么辛苦,现在都这么大压力了,谁还要听你给我讲道理,指手画脚地教我们怎么过日子。其实我觉得尽管教育功能这个概念大家不太理直气壮地提它了,可是实际上它一分钟都没有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不是大家在听你给他讲道理和传播知识,但是大家不由自主地从电视中学习,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学习表达感情的方式,不管是表达爱还是表达愤怒的方式,包括学习所有生活的细节,学习电视剧里面人家的装修,学习主持人的发型。

  我们老说艺术是在模拟生活,其实生活经常是在模拟艺术、模拟电视,这种事情是在每天都发生的。所以这种教育是在不由自主地、一点一滴地进行着的。如果说你不太喜欢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不喜欢看电视的话,不可回避的是,农村、小城镇,即使是大城市里的普通市民,电视依然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我现在做的这个节目,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农村。我发现特别多的在农村不满足他们生活的那些人,急于想要认识这个世界的那些人,他们通过什么方式?电视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方式。

  我在山西农村采访过一个媳妇,那个地方已经不穷了,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富裕,家家都盖了二层的小楼,家家都买了农用车什么的,生活都没问题。虽然物质财富的积累是很迅速的,然而文明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却非常缓慢。所以在那个地方,家里盖楼是正常的事,治病是正常的事,买新衣服是正常的事,但是买书是不正常的事,出门旅游是不正常的事。他们那个农村到西安往返车票9元钱,但是村里没有什么人去过西安。因为旅游这事太不正经了,为这事花钱,是不好好过日子。

  就在这种封闭的环境当中,会有很多人觉得精神苦闷,他们要求知道另外一种生活是什么样子。我采访的那个农村小媳妇就这样说,她说我就总想为什么城里的女人都那么好看,一个一个都那么好看,她们穿的衣服特别好看,可是我知道那衣服如果要让我穿上就一点都不好看,那肯定不是衣服的事,还有别的什么事。

  她太想知道了。我说,那你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吗?她说,不可以,我们不能买书,我们这儿女人不能买书,会被人看不起的。我问那你用什么方式?她说我可以读电视。她用了一个“读”字,让我吃了一惊。然后她说我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人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在四川的山里碰到一个小男孩,他看见我就笑,他说我平时每个星期六要去看我的节目的时候,还要翻个山到别的地方去看。他说我去的时候、跑过去的时候感觉特别兴奋,我每次都满怀渴望,而当我见到你的时候却一点激动都没有了。

  后来我想其实他对我没兴趣,他不是要看我。其实他是要看电视,是要通过电视了解外面世界的生活,是那个世界让他激动。所以这种电视的教育、知识传播的功能,在我们现在的国家、现在的社会程度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反过来说,一个媒体的从业者能够为大家提供什么,提供一个什么东西能让大家去了解、去接受、去模拟,这就变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电视跟公众的生活一直是互动的。大家学电视里面的样、这么做,我们再从大家的生活里面学习做成电视,大家再学电视里面的样。所以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半边天》有一部分内容是做女性问题的,然后有一个调查,就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设计做了一个很多年的跟踪调查。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主要研究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差别。比如说,做广告的时候什么产品是男性做的?科学含量很高的,比较贵重的,车或什么别的。

  高科技产品肯定是男性做的。女性会代理什么形象呢?吸尘机、洗衣机,就是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和科技含量比较低的肯定是女性形象。然后在形象定位里,男姓肯定是个社会人、成功者,女性会是一个家庭人,或者是一个社会中的辅助者,比方举了简单的例子——个很出名的广告,濮存昕和湖南卫视的李湘做的商务通广告,最典型的。一开始他们在单位里是同事,男人提着公文包。再过几年,男人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了,已经开始用上手机了。再后来,女的就变成了男人的秘书。

  再过几年,男人已经用上商务通了,非常成功了,而这个时候女人成了男人的妻子,在家里给他煮着咖啡带着孩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广告中性别的角色定位。再比方说,声音定位。就是如果前面需要一个人喋喋不休地推销产品,肯定是女人的声音。但是如果需要一个非常权威的可以一锤定音的声音告诉你说:这个东西很好,那么这个品牌一定用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因为它是权威的,而女性是个喋喋不休的推销员。如果偶尔一个广告是这样的,那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如果对全国所有的电视广告进行跟踪,结果发现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你就会知道这个东西是有共性的。所以当我们不断地提供着这种定位,而生活中的人就在模拟这种定位,可能就会使传统的性别定位更加根深蒂固。在这里不是说女人不可以做家务,不可以回家,那是个人的选择,人们喜欢过什么日子就过什么日子。但是媒体从业者不可以不公平的、单一的定型去影响生活。所以这个就是它的传播、教育功能。

  这几年我日益感到电视带给人们越来越重要的精神和心里的安慰、治疗和沟通的功能。以往,甚至是现在,可能大家都有一个概念,觉得没事老往电视台写信和打电话的人都是神经病,全是没文化的人。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每天坐在那儿,大量的E-mail、电话、信件,每天都扑面而来。

  你去看,你会知道不是这样的。有很多过非常正常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只能朝一个远方不认识的人宣泄心中的迷惑和不解。这是一个非常正常而且越来越多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说,美国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去看过心理医生,我当时就觉得这资本主义真是腐朽堕落,这个国家的人全是神经病,而现在要是做一个统计你会发现:中国人需要心理医生的比例,不会比这个数字更少。我们的生活改变得太快,包括我们的生活进步得太快,在这么快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没有闲暇、没有时间去让自己的精神做一个整理,给自己的心理做一个调试,给自己的心找一个能够放得比较安全的地方。

  我这几年来做的节目是讲个人生存状态的,然后就非常吃惊地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穷人说他心里苦闷,富人说他心里苦闷,在都市边缘挣扎的打工仔感觉他的生活没有安全感,混得特别好的、住豪宅的人也说没有安全感,城市里面受过好教育的人说自己孤独,农村里面的小媳妇也说自己孤独,怎么回事?有人说我的节目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是的,我特别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心里面都这么苦闷呢?我觉得在这么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打起所有精神来应付这么快的发展,让自己适应这个时代,不被淘汰,一直在拼命地追赶。在这样一个情景下,我们的心理和精神损失太大。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宣泄和治疗的场所。

  然而我们中国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发达的国家,于是电视作为老百姓信任的媒介,已经成为他们沟通和治疗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手段。我觉得电视可能真的会成为我们现代人治疗心灵创伤、稳定自己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这可能就是电视能够为我们做的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吧,至少我目前这样认为,也愿意继续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