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二十几岁,别再天真了全文阅读 > 第2章 与其幻想“奇迹”,不如脚踏实地(1)

第2章 与其幻想“奇迹”,不如脚踏实地(1)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能光有抱负和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否则,所有的抱负和理想都会成为空中楼阁。那些不屑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永远都无法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自己起步晚的,比自己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而自己的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等着奇迹光临,可是却忘了在合适的季节播种。

  理想与幻想,二者千万别混淆

  关于理想,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年轻人连理想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

  也许有些年轻人看到这里,心里很不服气:“理想,不就是志向吗?这有什么搞不清楚的?”没错,理想是志向。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几个人具有真正的理想、志向呢?你说你要做科学家,要当作家,你说你要做演员或者舞蹈家,可这些到底是对人生进行的思考,还是一时兴起的想法呢?那只有你自己知道。

  步出校园、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是有些想法的,对未来也总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在他们的想法中,绝少不了雄心壮志和昂扬斗志,这原本是好事,可是,由于年轻人大多缺乏对世事的了解,对未来的怀想就平添了几分轻狂和天真,少了几分稳重和现实--他们多半都把未来想得过于简单和美好了。

  比如,有的人认为,凭着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找一份工作简直小菜一碟,于是挑三拣四;有的人则想,只要有了工作,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过上富足而美满的生活,因而对薪资不高的职位看都不看一眼;也有的人觉得,自己心怀远大的理想,只要得到机会,就不难展翅高飞,于是终日想着幸运之神光顾,赐予自己一个机会;更有些人总是期盼“奇迹”的出现,做着一朝成名、一夜暴富的春秋大梦。

  这些想法当然都十分美妙,但都不是真正的理想,它们不切合实际,只能沦为幻想与妄想,最终迎来破灭的一天。而当这些美好的泡沫破灭时,也将是你备受打击的时候。

  阮鑫现在在一家公司任部门经理,回忆起自己当年刚毕业时的情景,十分感慨。他把那时的感受写进了日记,现在回看自己当时记述的内容,阮鑫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已经离开学校三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内心十分沉重,再也不复数月前的昂扬斗志,开始自怨自艾,感觉自己实在太无能了。同时,也逐渐改变原来那些美好的想法,考虑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

  “自打从学校搬出来之后,每个月都要支付房租500元,还有每月要交的水电费、煤气费等,加上一日三餐,一个月差不多要花上千元。以前我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些问题,然而现在却要每日精打细算。此时,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幼稚。

  “原来我总感觉自己富有浪漫气息,对于找工作,完全本着‘宁缺毋滥’的想法,可如今面对现实,不容我有一丝幻想,因为所谓的梦想已经破灭得太多太多。

  “我曾幻想碰上名人、贵人,轻松搞定我的工作。然后,自己可以租个小屋,和心爱的人住在一起,她支持我工作,我支援她考研,我们俩一起学习,一起做饭,一起生活,这是多么美好啊。但这一幻想很快就破灭了,无声无息,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开始另一幻想,我认为以我的能力,肯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用我的能力来证明一切,然后好好地鄙视一下那些靠钱、靠权势得到工作的人。但这个幻想很快又落空了,因为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大多都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即便有些通知去面试,可面试之后也没有结果。

  “于是,我开始茫然,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长相,怀疑自己的穿着,每次要去面试前,我总要左看看右瞄瞄,忖度自己的装束是否顺眼。

  “后来,因为缺钱无法上网,我便找来几份招聘的报纸看。这类招聘报纸上刊登了很多职业中介的广告,诸如‘不成功可退费’之类的话充斥其中,对此,我已经见怪不怪,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不过,这一次,我被一条广告打动了,上面写着:‘不收中介费,成功后以第一个月工资的7%当作服务费。’那时,我想:只要不收钱就好。于是,我又满心欢喜地幻想着那公司会帮我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我又失望了。到那家公司后,我才知道,其所声称的优惠只对一部分人优惠,这些人包括保姆、保洁人员和下岗职工,尽管我交了100多元的服务费,依然只能等待安排。”

  看着这些充满天真的记录,他欷歔不已,说:“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最终没有继续幻想下去,而是选择了踏踏实实地工作,我从微不足道的业务员做起。现在我很幸福,我买了一个小屋,和心爱的人住在一起,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记住,理想与幻想,二者有以下的区别:

  第一,理想是一种有责任的追求,幻想是以满足自我为出发点的追求。很显然,理想的境界要比幻想高。幻想更多地是在于满足一己之私,而理想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崇高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不仅表现于对人类和社会的奉献意识,更表现于对理想本身的责任,即为之而努力、为之而付出的行动。

  第二,理想是一种切合实际、符合条件、可以实现的追求,幻想则是缺乏切实条件、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和假想。比如你说想“腾云驾雾”,那不切合实际,是幻想;而如果你说想“飞上蓝天”,那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理想。

  参照以上两点,你就明白自己的想法,到底是理想,还是幻想了。这很重要,因为只有看清了理想,我们才有出路。而且,我们只能为理想去努力,不能为没有收获的幻想去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因为有了理想,人生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有了理想,一个人才会有成就人生的动力。但是理想不能混同于幻想,而应该切合实际。不着边际的幻想,无益于自身的成功;唯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现实,树立理想,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引导你走向光辉璀璨的明天。一口吃不成胖子,别指望“奇迹”会在你想要的时候发生。

  现实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自助餐桌,而你则是那个坐在餐桌前的瘦子。你想变胖,想让自己更加结实强壮,你双眼冒光地看着餐桌上的食物,你知道,这些东西你可以随便吃,而且是想吃多少吃多少。

  你会怎么想?“吃饱了就好,吃太多会撑到的?”“多吃点,反正也已经花了钱了?”还是“管那么多干吗,反正吃多少都没人管得着,干脆把这些都吃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但一般从实际出发的人都不会选择暴饮暴食,只有那些“眼大肚子小”的人才会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从小席敏就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父母事业成功,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她也一度备受人们的青睐。借助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不仅如此,事实上席敏个人能力也不差,她善于与人交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亲近。因此,她常说:“要是谁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就好了。”

  的确,她口才好,形象也佳,很有做主持人的潜力。可是,她为这个理想付出过任何努力吗?她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等待--她等待着成功的机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最终美梦成真。

  她期待自己很快就能取得成功,迅速成为当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一位电视台工作的前辈听了她的想法,感到很不安,劝她道:“你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要想得到某个工作,你就必须去主动地做些什么,必须投身到那里面去,必须去获得必要的专业训练和知识背景。”

  可是席敏并没有听从这位前辈的忠告去学习专业知识,更不用说锻炼自己。她认为自己只是缺乏一个机会而已,只要机会一到,自己一旦抓住,成功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很长时间过去,席敏也没有等到这样一个一举成功的机会。实际上,那些想做电视主持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电视台去报考或应聘,根本没有谁像席敏那样“安之若素”、“稳坐钓鱼台”--而席敏消极等待奇迹发生的后果便是现实与梦想渐行渐远,自己最终只能望梦兴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他人的成功,总觉得十分容易,其实,成功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机遇,成功主要还是靠功力的积累,这需要人们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就时,往往被成功的辉煌所炫目,从而忽视了对方背后的汗水。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有个公式描述得非常好:成功=1%的机遇+99%的汗水。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想要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使有成功的机会,若是没有充足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你也未必抓得住。

  和席敏一样,任迪也梦想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她的做法和席敏完全不同。虽然任迪不像席敏那样家境富裕、资源充足,而且她还得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而去工作,但是她并没有静待机会,更没有幻想一举成功,而是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努力。

  任迪白天要进行忙碌的工作,到了晚上则还要去艺术夜校学习。通过夜校的学习拿到播音主持专业的资格之后,她到处找工作,几乎跑遍了她所在城市的每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每位人事负责人都给了她大致相同的回答:“除了在摄像机前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我们谁都不会雇用。”

  看到这样的情况,任迪也没有就此气馁,更没有坐等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

  几个月中,任迪仔细翻阅各种有关报刊,终于,她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北方某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气象预报的女播音员。

  发现了这条招聘广告,任迪极为兴奋。可在高兴之余,她想到一个问题:因为她是在南方长大的,而且身体不是很好,对于北方的天寒地冻,不知是否能够承受?想到这里,任迪在心里对自己说:“到北方去,我会被冻死的!”但她想要得到的是一个与电视台有关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啊,一旦错过,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了。

  思考再三,任迪最终选择了去北方,去做一个气象播音员。凭着她的毅力和勇气,凭着她的专业,任迪成功地得到了那个播音员的职位。对于这个难得的工作,任迪自然十分珍惜,在那里努力工作了两年,她积累了不少电视台工作经验。随后,她进入了一家稍大的电视台工作。又过了5年,任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得到提拔,最终得到了她梦想已久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席敏似乎比任迪更容易实现理想,可结果却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席敏失去成功,又是什么原因让任迪成就理想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二人的处世观念和做事方法不同。从席敏和任迪的故事,我们知道,她们两人的思想观念和做事方法有着本质不同,这当然会影响她们二人的最终境遇。

  多年来,席敏始终停留在幻想中,坐等机会,期望着机会忽然降临……时光却已悄然流逝了。席敏一直都幻想一蹴而就,然而,罗马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量变,怎么可能有质变呢?

  相反,任迪没有幻想一举成功,没有一味地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机遇和奇迹,她是脚踏实地地为成功做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采取行动。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做的:首先,她使自己受到专业教育,这是理论知识储备;然后,抓住机遇,去小电视台做播音员受到训练,这是实践经验准备;接着,在大电视台取得更多的工作经验,这是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实力;最后,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十分看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人生每一段就如同登梯,只有一阶一阶,才能登上高处,没有谁能够一步登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像那自助餐桌上的美食,你吃或者不吃,它们都在那里,问题的关键不是你想吃多少,而是你能吃多少,怎么去吃。

  人生的成功和吃自助餐的道理异曲同工,都是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累积和一步一步的努力,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也就无所谓成功。所谓创造奇迹,其实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步步的努力,这是量的积累,奇迹则是质变的结果。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别被“一蹴而就的奇迹”晃花了眼睛,而应该看到这“奇迹”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一定要相信,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早被幸运之神看中,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建功立业之心急切,常常幻想能够一步登天。然而,在这个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星球上,没有付出也就没有回报。有句名言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行。这很合理。

  对于这个道理,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不仅要了解,更要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白吃白喝的便宜事,如果你碰上了,不要以为那就是幸运,太阳既不会从西边出来,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莫名其妙、不明不白的好处,千万不要奢望,更不要贪婪。就算你接受了,也难以做到心安,即便你心安了,却难保你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苗兰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原来在四川的一所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由于在校期间学习和表现都很好,苗兰曾多次受到赞赏。她也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很自信,因此,她觉得自己要找一份薪资高又不辛苦的工作并不难,虽然她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这一天,她接到广州一家电子公司的来电,称因业务需要,欲招收一至两名口语良好、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从事翻译工作,试用期月薪2000元,3个月后月薪6000元以上。

  苗兰看到这个信息之后,十分激动。因为这个工作不仅工作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薪水很高,已经超出了苗兰的预料。苗兰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工作机会,在高薪的诱惑之下,她立刻决定前往应聘。她用日语和那个公司的负责人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后,被告知口试合格。之后,苗兰寄去了个人简历。不久,苗兰接到了对方的电话,电话通知她速办离校手续后来公司报到。一切都很顺利,这让苗兰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几天之后,苗兰就登上了去广州的列车。

  然而,让苗兰没有想到的是,从此她就陷入了“狼窝”。当她从广州转车来到番禺时,公司的人把她带到了一片居民区,声称给她安排住处。她走进一套大约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看到里面居然住了5男5女。她隐隐感觉不妙之时,那公司的人便以借手机用为由,收缴了苗兰的手机。苗兰怕惹恼了对方,只好听从对方的安排,心怀忐忑地在那个地方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一个被称作“主任”的人来了。他以“深入了解公司理念”为由不停地对苗兰讲述诸如“高回报,创业从现在做起”、“现在你面前有一个机遇,两年可赚180万元,你敢博一回吗”之类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