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呢,你身上的想、说和做之间是不是也经常发生冲突,它们之间的争执是否一直困扰着你,让你不知所措?好吧,这里就教你如何让这三者统一。
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一个伟人说过:“一步切实的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从小我们都受到教育:“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有句古训也说:“敏于行而讷于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都表明“只有做才有意义”这个道理。
因此,你要了解的一个现实是:行动胜于想法,没有行动的想法是空想。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就美梦人生,光是想和说还远远不够,必须敢做、能做。阿里巴巴网站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说得好:“大部分年轻人是晚上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如果你决定要做了,今天就创业!”比尔·盖茨也说:“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
切实行动起来,才能将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愿望或理想变成现实。成功者一般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赚大钱的人一般都是实干派,而绝非理论派。
总而言之,想得再多再妙都没用,干得再少再差也是活。不管结果如何,做了总比不做强。虽然做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做一定是没结果的。这么浅显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因此,不管你做的活怎么不尽如人意,但总比光说不练、光想不做强,实际上,当今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实干型人才。创意是很重要,思想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具体而切实的执行,任何创意和思想都只能停留在嘴上。
今天眼高手低,明天无处安身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愿意永远停留在同一个位置上,没有人不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进一步、一飞冲天。但梦想只是梦想,任何人都不可能只靠一个“想”字就能事成。
鸟儿能飞多高,取决于它的翅膀和视野;溪流能流多远,取决于它的流量和河宽。你能攀到一个怎么样的位置,取决于你的眼光和能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么即使你的机遇再好,你也没有能力在那个位置上站住脚。
办公室还是那个办公室,可肖扬的心情却是另一番滋味,他刚刚错过了一次晋升的机会,而差不多和他同时进公司的晓建,却脱颖而出,荣升为酒店的副经理。学酒店管理的肖扬大学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家大酒店,因为是新人,难免要做些杂事,肖扬一提起就心里不爽:“好歹读了那么多年书,来了要拖地跑腿什么的,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刚刚毕业的肖扬踌躇满志,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但他痛苦地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曾经一直鞭策自己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少年的心,总向往天空,每一个年轻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哪一个不是满怀着雄心壮志,对自己抱着很高的期许,哪一个不觉得自己足够优秀,应该一开始就受到重用……美好的画卷一步步展开,似乎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己可以在成功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可是,现实却往往给他们上了残酷的一课:理想实现起来,往往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对于自己的远大理想高谈阔论的青年,都败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上,自己的未来还未见一点眉目,就已经成了镜花水月……肖扬的心态,代表了很多刚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却饱含热情,不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肖扬说:“我的师兄比我早出来没多久,现在已经是公司的高层主管了,他混得那么好,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在这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中间,因为初出茅庐,急于让世界接受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名求利心理,很自然地让肖扬们变得浮躁起来,“小公司太屈才了!我一定要进大公司,我一定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这种浮躁心理,使得我们这些年轻的朋友们小事不愿做,大事却又做不了,结果自然是热情受挫,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
进而,年轻的肖扬满心梦想着超越别人、干大事,强烈的自尊和因受挫而产生的自卑纠结在一起,这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很容易出现的心理。当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碰壁的时候,年轻人的心理就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打破本来固有的心理平衡,一边看着别人正在不断进步,为“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而愤愤不平,一边又无法安心对待工作,感觉自己从事的工作单调、枯燥、没有前途。在这样的情绪下,最直接的结果往往是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典型的“收入向高水平看齐,做事向低水平看齐”。有些年轻人耐不住眼前工作的“平凡”和“琐碎”,试图通过跳槽的方式来实现由鱼到龙的一跃,可是,这种忽略细节、不屑于小事的心理,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是束缚我们飞翔的羁绊。
当年轻人带着这种受挫的热情游走于职场和社会时,看到的都是偏离自己理想的小事、鸡毛蒜皮和“壮志未酬”,即使我们再跳多少次槽,结局还是一样,跳来跳去,增加的不是成熟的阅历和丰富的经验,而是越来越多的迷惘、沮丧和茫然,不仅自己的目标没有实现,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殊不知,再宏大的工程,再重要的职位,都是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基础逐渐积累起来的,专注于正在从事的职业和手边的工作,才是成功之花能够美丽绽放的土壤,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正确、更专注、更到位,才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一个人翘首眺望遥远的目标时,绝对不能忽视脚下的路,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才能逐渐接近目标,一步登天只是神话,现实中的机会只留给那些努力付出的人。
与肖扬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进公司的晓建。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公司领导自然不会轻易赋予自己重任,而且他更清楚即使侥幸担当重任,以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也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他选择了从基层做起,他不厌其烦地深入各个楼层和部门,了解各单位运作的原理,学习基础知识,当老员工喝茶吹牛的时候,他勤快地跑前跑后,做一些大家都不屑于做的“小事情”。没过多久,他凭借自己对酒店业务的熟悉,将自己一段时间来思考的改进方案提了出来。公司领导接到这份报告以后非常吃惊,不由得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很快,在年底晋升的考评中,晓建荣升副经理。而颇富戏剧性的是,晓健上任后审批的第一个文件,竟然就是肖扬的辞职报告……是同人不同命吗?显然不是,当肖扬和晓建同时进公司的时候,他们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可是,肖扬败在了“原地踏步”上,眼高手低的致命弱点限制了他向更高的地方攀登,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连眼前的工作都很难保住。真可谓“今天眼高手低,明天无处容身”啊!
好吧,现在你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你该如何赢得最终的胜利呢?记住,你的目光放在哪,你的终点就在哪。
低头走路的人,很可能会在路上捡到钱,但他们永远看不到落在屋顶上的金子。如果你的人生只能看到眼前一米,那么你的前路将永远只是茫然一片。只有将目光放得长远,向已达到目标的人看齐,他们的方向才是最笔直的。
记住,你的赛道只有一条,抢道是要被罚款的。
你该走什么样的路,你自己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既然你觉得这条路是正确的,那么就勇敢些,迈起脚步,大步跑下去。千万不要在奔跑中左顾右盼,更不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以为旁边的那条赛道或许会平坦一些。如果盲目地走了别人的路,结果不仅是让别人无路可走,更可能会因为抢道而受到惩罚。
记住,别人的跑鞋再好,也不一定适合你的脚。
工作是支撑你人生的最基点,也是保障你生存的最坚实后盾。在人生的赛道上,工作就像一双跑鞋,它穿在你的脚上,舒服不舒服只有你的脚知道。可能某天你会发现,有些人的跑鞋比你的更好,因为他们比你跑得更快、更远。这时你千万不要盲目地去篡取别人的谋生工具,或许那并不适合你。
记住,即使你的腿再长,也不可能一步跑完四百米。你只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血肉组成的人。你没有超能力,更没有装在脚上的火箭发射器。在人生这条赛道上,你所要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地跑下去,你要做的只是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千万不要以为你可以一步迈到终点,那样根本不现实。记住,永远不要把你的终点当成归巢,它只是你下一段赛道的起点。
成功了,这就够了吗?你这个月长了薪水,你觉得很满足。你得到了提升,你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好吧,我就这样过一辈子了。”你欣喜若狂地想着。这样,够了吗?在你因为买了一辆奥拓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你可曾想过,隔壁的王二马上就能买奥迪了。所以,当你觉得你的人生赛道已近终点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准备欢呼,而是积蓄力量,为下一次赛跑做准备。
二十几岁,多么灿烂的年龄,应该是夯实我们事业基础的阶段,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名利和待遇的阶段,应该是脚踏实地学习社会知识的阶段,而不是继续停留在学校单纯的象牙塔中幻想的阶段,现实是残酷的,也是充满机遇的。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将接受社会公正的考验,是向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奋力飞翔,还是在抱怨中哀叹理想的幻灭,往往在于自己是否能够为自己选择正确道路,能否摒弃眼高手低的思想!
做事别娇气,离开了父母就没人再宠你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词很流行:“草莓族”,这个词指的是外表光鲜,内心绵软,遇到压力就一团稀泥的一个族群。他们大多数是没经过社会磨炼的年轻人,缺乏抗压能力,遇到难题就退缩或撂挑子不干,在职场中,他们是“命令不得”,“批评不得”的一族,极为娇气,常让用人单位哭笑不得。
朱启迈是个部门经理,最近部门来了一位新人叫冉妮,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长相不错,而且很乖巧,对领导、同事都彬彬有礼,更为重要的是,她也很上进,在工作上表现得很积极。有这样一个好职员,朱启迈当然很高兴。然而,朱启迈高兴了没多久,就开始发愁了。原来冉妮特别爱哭鼻子,领导和同事稍微说她两句,她就觉得受不了,甚至当众哭泣,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有一次,朱启迈让冉妮做一份报表。这个工作很简单,所以冉妮很快就把报表做好交上去了。朱启迈看了之后,发现其中有几处错误,就让冉妮修改一下。
冉妮修改完,朱启迈再看,还是发现了一处错误。本来就很忙的朱启迈有点生气,心想:“这么简单的工作,在提醒过的前提下,还三番两次出错,这也太不认真了。”但考虑到冉妮是新人,他并没有直接把生气的话说出来,而是委婉地提醒道:“以后工作认真点,不要再犯低级错误。”
没想到,冉妮听了这几句话之后,趴在办公桌上哭了半天。同事们看到之后,纷纷来劝冉妮。
这件事让朱启迈很尴尬,“我只是提醒了她一下而已,也没责怪她。她这一哭,别人还以为我一个大男人欺负小女孩呢!”一想到这些,朱启迈就很郁闷。
后来发现,冉妮的确不是一般的爱哭,遇到不顺心的事、碰到工作上的麻烦、同事之间的不愉快……她都会很“委屈”地流泪。可是朱启迈就想不通:“二十几岁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娇气?”
原来冉妮是个独生女,家境不错,从小就备受父母宠爱,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不用做,只管学习就行。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毕业之前,她的人生几乎都是一帆风顺,从未经历过任何挫折。可是工作之后,她遇到很多问题,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仍不能完美地解决,这让她感到很无力,而领导和同事的指责,则让她委屈,因此哭鼻子就成了一种表达情绪的途径。像冉妮这样的“草莓族”,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时代特色。社会学家认为,由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备加呵护的环境中,很少受到挫折,因此心理承受能力差。可是由于在家庭中又备受关注,所以心高气傲。参加工作后,遇到挫折和打击更多一些,这不仅让他们手足无措。而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上司或者同事对其进行批评、责备,他们往往会更感受挫,甚至当众落泪。
娇气的年轻人总是让人无可奈何,某科技公司研发主管刘先生同样也遇到过很多有类似情况的年轻人。他说:“他们平时表现挺突出,工作也很踏实,可就是抗压能力很差,一遇到重要的项目,就临阵退缩,总把机会推给其他人。这让人很无奈。”
有一次,刘先生接到一个重要项目,对方要求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于是刘先生立马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并开始挑选精兵强将。本来他以为年轻人缺乏的只是机会,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必定会全力以赴,所以他挑选的都是二十几岁、初涉职场的新人。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刚开展半天,五个人就有三个人打了退堂鼓,他们先后找到刘先生,表示不能继续下去。
有的说家里有急事,有的则说要请病假。当刘先生问他们有什么急事,能不能缓一缓时,他们一个个都支支吾吾的。这件事让刘先生很生气。
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多次,刘先生开始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失去了信心。他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心理素质实在太差,给他机会都不敢表现自己。本来就缺乏锻炼,加上没有责任感,工作要轻松,上班要舒服,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如今我都不敢再要新人做事了。”
刘先生的话令人遗憾,但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确实反映了年轻人的一些不良情况。其实,绝大多数年轻人尽管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工作实力还是有的,可就是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大风大浪,抗压能力就差,结果让人很无奈,使得用人单位不敢要。这实在令人惋惜。
面对找工作艰难的状况,很多年轻人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总是埋怨机会太少,压力太大。这是很不应该的。二十几岁的人,还娇气得像个孩子,在家受宠还不算,到了工作的地方还要别人来迁就,这是很有问题的。这样的问题,年轻人应及早发现,尽快纠正,否则吃亏后悔的只能是你自己。
首先,你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避免心理上的软弱和浮躁。你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但对于工作就别有太好的想法。办公室永远比不上家里轻松、自由,这是肯定的。你别把公司当成家,更别把家里的习性带到工作场合。在单位里,遵守制度和纪律才是王道。而且,到了社会上,不要把自己当成小公主、小太阳,在那里没有人会在意你,如果你娇气,只有让人笑话你、看不起你。所以,平心静气地面对这一切,把自己当成一只不起眼的小蜜蜂,勤快一些,踏实一些,自然就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