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41章

第1卷 第41章


  “民生则国生,民利则国利,民强则国强。民之于国,犹星点之于天汉,若涓流之于江海。无点之明,星汉何威?无涓之汇,江海何怒?故云:蓄民利则蓄国利,国蓄利则天下安。

  “农者,国之根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依时而事,此事农之遵也。拓荒、置沃、植种、收拾,循律而为,此务农之法也。精种、育肥、选畜、工器,择优而行,此兴农之途也。宣教、奖惩、税例、法治,上行下效,此维农之策也。天下方兴,行业、臣民无不仰赖农之供给。然雪至而农息,农息则耗储,蓄利之事,诓为虚谈也。

  “故臣年上奏我圣人明君:木无本则无以立,而惟本则无以盛。木之盛也,本固其基而养其生,干得其利而树其型,支延其末而出其骨,叶彰其雄而哺其本。生生不息,莫若如此。天下之生机亦如一木之生长,须循环互利,唯互利则无损,无损则无怠,无怠则万业可兴。臣以农事部长之观察,进蓄利策三,恭请陛下御览。

  “其策一也,农闲利农之策。可配合诸部及各郡县仿咸阳之模式,兴办产业,农闲之时收农人为工,以工授利;农忙之时亦可以产业之盈利助力农事,以为反哺之效。期间税收、利润,朝廷亦可酌情调控。

  “其策二也,大兴农事之策。可出农人专门福利令,配合税制改革,以提高农人之地位与务农之利头,引无业之人定居而务农;并鼓励其他行业助力农桑,并以贡献予以奖励。如此可缓朝中扶农之压力,亦可使行业反哺农事。

  “其策三也,郡县、藩邦之互通有无之策。民富则需盛,需盛则利大。郡县互通有无,则民需足而郡县富,郡县富则民需更盛,以此而为之,则天下之事,犹如活络之筋骨,旺盛之气脉,生生不息也。且我大秦,物阜民丰,奇珍异宝,层出不穷。藩邦之外,物匮资乏,实乃以此牟利之大好时机。内活血脉,外纳暴利,则民利国利,具可盛也!”

  不得不说,王年写的,真……直白。尤其是后边儿,“暴利”一出,胡海更加确认了自己就是个土匪头子的念头。

  但是胡海不得不说,王年的视野,放得真要宽了许多。虽比不起后世各种经济学理论讲得那么科学、严谨,但是比起现在绝大多数的保守观点,王年写的这些东西,真有点儿清新脱俗,简直就是一股泥石流。

  胡海随即把王年的蓄利策印发下去,朝中官员人手一份,好好研究琢磨,年前将临时加开朝会以征询群臣意见。

  说起印发,前不久胡海讲的雕版印刷还没弄出来,不过不知道匠人营那些大能人怎么弄的,把蜡纸油印的雏形给弄了出来。

  于是现在暂时用的是蜡纸油印的法子。不过毕竟是小规模印刷,用雕版反而不方便,这么一看,蜡纸油印明显好许多。

  虽然胡海并不想说他看不懂这些小篆。

  胡海虽然把楷书带了过来,但是尚未定为官方指定字体,故而现在的公文还是小篆。这里的“公文”指的是正式的、需要公开的文书,之于递给皇帝等不需要公开的,还是会放放水的。

  王年的蓄利策,就是用楷书写的。胡海见他们已经研究出了不少字的楷体,琢磨着是不是该找个契机把官方字体给换了?

  蓄利策一经刊印,随即引发了朝野的轰动。也不知道是谁有意的还是不小心,这篇蓄利策在印发给朝臣之后,竟然流传到了民间,不少文人隐士都对这篇蓄利策起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一时间,王年其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过大名人王年最近很郁闷。因为蓄利策的原因,他可是被顾问馆里的一些老臣给骂的不行。顾问们认为,他宣扬让农人务工、经商,这是动摇国本,甚至认为他这么做根本就是狼子野心、其心可诛。朝堂上与顾问馆的风向则截然相反,不少人能冷静地分析蓄利策的好处在哪儿,也有许多人看出蓄利策背后实际上也是在固农、重农,故而许多人对王年还是很支持的。

  于是萧何跟曹参都忙得不可开交。

  萧何忙,是因为顾问馆那边儿弹劾王年的奏折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递进纪检院。曹参忙,是底下不少官员受到了王年的启发,对蓄利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论述、完善与拓展。加上临近年关的热烈气氛,一时间,咸阳城内好不热闹。

  子创溜达了一天回到府中,便撞见自己亲爹往外走。

  “父亲。”子创恭恭敬敬地行礼。

  “嗯,赶紧回去吧,府里刚采买了米糖,挺好吃的。可不要多吃啊。”

  “是。”

  公子高看着小儿子进了府门,便立即赶向顾问馆。

  为了表示对老同志们的尊重,第一场听政会便在顾问馆召开。顾问馆里也不是一水儿的反对蓄利策的人,冯去疾为首的一小波人就是坚定的支持者。

  可能是退休综合症憋得他们太难受,也可能是胡海许久没经历过朝堂争吵的场面,听政会一开始,根本没经历什么“在边缘试探”的阶段,双方直接开掐。

  胡海突然想让穆忠回去带点儿饼干过来,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一(xing)本(zai)正(le)经(huo)地坐在上首看热闹。

  公子高赶到的时候,也是被底下吵成一锅粥的场面惊了惊。

  “来了?”胡海看见呆立在门口的公子高,派穆忠把人叫了过来,“先坐下听听。”

  “商利巨大,若因逐利而废农事,后果可不是你能承担的起的!”

  “蓄利策已然提出不论如何利大均以此人为农人为前提。若非农人,何来巨利?若无巨利,何来逐利?”

  “农为国之本,此策名为固农,实为借固农之名义而别有企图。如今民生方定,衣食住行无缺,何来民需之盛?谬论!”

  “你打下生就知道要女子伺候的吗?凡事不都有个渐进……”

  胡海听到这句话,不禁哑然。虽然有些话很粗鲁,但是还真……有道理。

  最后胡海看时间差不多了,再吵下去也没什么新鲜观点崩出来,便让穆忠喊了嗓子“时间到,归位!”

  “朕观诸位爱卿威猛不减当年,甚是欣慰。”胡海起身道,“此番诸位之真知灼见,朕已命人详细记录整理。明日将发布第一场听政会纪要,发布之前,请各不同立场之人选出一名代表审校纪要内容。散会。”

  跟在一边儿奋笔疾书的小秘书连忙把写好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等皇帝离开之后直接奔回秘书府整理纪要去了。

  胡海的意思,听政会,只听意见,不做论断,每场听政会之后将专门整理一篇听政纪要,经与会人员审校无误后将面向咸阳城内外发布,简述听政会情况。针对每一项重大的提议,都将召开几场听政会,分别站在宗室立场、老臣立场、朝臣立场、行业立场、百姓立场评论这一提议。

  胡海这么做绝非心血来潮。民众的舆论风向是需要引导的,这个引导不仅仅是单纯的宣传教化与强制灌输,必须得知道不同立场的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哪儿,最后找出一条能涵盖最大范围人群的普适引导方法,再针对不同立场的人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一刀切的舆论导向,既不可取,也取不得。

  秦始皇以莫大的勇气与强硬的手腕完成了高危分子的处理,胡海接手这项工作明显轻松了不少。不然,还得大棒加蜜糖。毕竟治水堵与疏哪个都不能丢,堵不住则疏不通,若泛滥自由地“疏通”,那跟发大水有什么区别?

  最近胡海回到咸阳宫之后多了一项习惯——写书。

  写的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胡海最近在整理后世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内容。现在蜡纸油印出来了,印书还是比较方便的。现在纸张吸水性有点儿过,倒也不担心一蹭一片黑,不过要是一直用手捋着的话,一个个小黑爪子是肯定的了。

  基础阶段的知识比较浅,现在也用不到太深的,而且胡海提个大概就有专人深入研究了,故而胡海只写了个基本数学大纲,交给了宣教部,让他们自己琢磨去。

  胡海现在比较在意的,是过年。

  公子高从顾问馆出来之后简单地汇报了下“汇演”的组织情况,听着意思找去看了几次试演的大臣都说不错,这两天想请二世去看看指导一下。胡海向着后世春晚还得好几审,自己去看看也没什么毛病,便应了公子高的请求。

  公子高按照胡海的要求,列了份节目单呈了上来。胡海看了看,节目类型还挺丰富的,一看就是用心准备过。刚要夸奖两句,一个名词闪进了胡海的脑海——

  娱乐。

  若此事真兴了起来,娱乐产业势必也将出头。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势必先经历过一段茫然期,随后系列政策法规跟上,这个行业才能算进入平稳发展期。

  娱乐业说白了就是“人业”,管理娱乐业重点在管人。这么一想,似乎有必要再添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