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26章

第1卷 第26章


  胡海发现,兴许萧何自带旺主buff,不然怎么自打萧何来了之后办事儿都顺利了不少呢?

  萧何回去之后,给曹参和刘季各去了一封信。此时曹参尚为典狱,刘季则刚刚履新亭长。萧何信中意思是征求二位好友的意见,问问两位是否有入朝为官的意向。

  曹参回信很快,基本上人和回信是同时动身。辞了典狱之职,曹参立即向咸阳进发。不过刘季则没那么迅速,等到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的时候,曹参已经到了咸阳了。

  曹参到咸阳之后直奔纪检院府邸。纪检院这一阵子正忙着改制设府诸多事宜,萧何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连同夏侯婴和周勃都跟着上阵。不过二世皇帝有诏令,必须“微笑服务”,于是一进纪检院的曹参,立马被前一瞬满脸愁云惨淡下一秒瞬间雨霁云销的办事员给镇住了。

  不过曹参没得多说,自己毕竟不是来检举揭发的,只把自己是萧何故人来访之事说了下。先前有夏侯婴跟周勃的实例,办事员也没拖沓,直接先把人安顿在客院,随即通知萧院长大人。

  萧何正就二府人选一事与夏侯婴周勃开会。二世的意思,纪检院选人得选老实本分、恪尽职守的,提供的名单也都是这样的人,但是需要萧何优中选优。萧何连见都没见过这些人,于是上奏申请“面试”或“考核”之权。胡海很通融,毕竟后世选人也都是得看一看的,总不能就着名单瞎想去,便批了。

  曹参到咸阳之前,纪检院的考核面试刚结束,三人正研究选谁呢。一听前边儿的办事员告知有故人来访,而且看起来前边儿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三人对视几眼,心中都有了谱儿。

  肯定是曹参。

  若是刘季,就他那个脾性,不把纪检院房顶掀了才怪。

  于是三人直接把手头工作一放,往客院去了。

  曹参被安顿在客院,仔仔细细打量了下这个纪检院的接待处。与外堂不同,外堂虽说毫无奢华繁复之缀饰,少了许多繁重的贵气,却添了许多近人的肃穆。这个小院落十分朴素,装修虽简单却十分考究,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儿,虽说头一次见,但曹参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比如先前匠人营鼓捣出的桌椅板凳,这会儿便已经抬进来,就放在原先的席子的位置。曹参试着坐了坐,比在席子上跪坐感觉要舒服得多,而且这样坐即便需要端正姿势,也不至于两腿病麻。

  旁边儿的一个小架子上摆放着许多简牍。虽说匠人营弄出了纸张,但是目前的品质还不足以用来写字,现在比较大众的书籍仍旧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曹参看了看架子旁边儿写的“注意事项”,这些书可以自由翻阅,但是务必保证书籍不要受到损坏、缺失,也不要私自带走,以方便众人借阅。曹参打开一卷,看了看,并非什么深奥繁冗之哲理条律,写的竟然是一些比较有趣的市井逸闻,虽说内容不甚上档次,挡不住有意思,而且看起来执笔之人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措辞也是十分讲究,活生生把锅边儿灶台之事写得跟个什么似的。

  曹参正看着,萧何等人便走了进来。

  “许久不见,君可安好?”

  曹参循声看去,只见萧何满脸堆笑,曹参突然想起一个事情——

  好像,二人还有赌约。

  “说好的先生礼呢?”

  萧何嘴角一抽——合着这还记着呢!

  “什么先生礼?”夏侯婴听得云里雾里,不清楚这两位是打什么哑谜。不怪他不知道,打赌那天夏侯婴出车了,没在场。周勃看了看一脸吃了苍蝇似的萧何,又看了看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的曹参,不由得心里叹了口气。

  这俩人怎么见面就掐?

  “行了行了你要行礼我也不受。”曹参倒没继续卡在这儿不放口,“院长大人之礼,我一介草民可受不起咯。”

  萧何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曹参不要这个先生礼,不料萧何居然真的自己提了出来,心中十分激动,以至于曹参后半句呛人的话都好像没听见一样。

  “走,给你接风。”萧何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于是领着几人回府吃饭去了。

  洗尘宴上的菜色均为天厨科最新研发的菜品。胡海觉着好东西就自己吃有点儿护食的嫌疑,于是在咸阳城内设立了一个“天厨科试吃馆”,专门制作天厨科新开发的菜品。胡海也是借此来看看百姓对“吃”的态度如何。

  咸阳城,天子脚下,胡海的各种新政策,最先受益的便是咸阳城内外的大秦国民。咸阳城内,名贵聚集;咸阳城外,亦有土著。若说现在立即完成某一项议程,胡海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胡海还想看看自己推行的某些政策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这就要专门下到底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当然,胡海是不能轻易出去看的,毕竟现在六国余毒犹在,风波尚未平息,皇帝出巡没有点儿保护绝对容易翘辫子。但是若防备得太过,那哪还能看见真实的人民生活呢?

  毕竟有些事情,谁都明白。

  不过胡海并非那种穿过来啥都没有的典型励志型龙傲天男主,胡海穿到的胡亥,可谓是真真正正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胡海过来时,胡亥的昏招将出未出,便被胡海及时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于是胡海身边儿还真有不大参与朝政的、可以放心用的宫人。自赵高出去办事儿之后一直在身边儿伺候的老太监就是。

  于是胡海没事儿就让老太监出去“透透风”,回来讲一讲咸阳城内外的大体情况。老太监也不辱使命,每回都能给胡海带回来许多有用的情报。

  成立纪检院,也是胡海从老太监带回来的权贵仗势欺人之事泛滥这条儿信息中,灵光一现想出来的。

  等到见到夏侯婴跟周勃,二人也说了说来咸阳一路上看到的景象,胡海心中也有了谱。俗语云,饱暖思**,人口问题一向是古代中国的一大议题。自始皇帝一统天下,本应息战事而促民生,不料繁重徭役接踵而至,本来就不怎么多的人口,这会儿勉强维持在一个死不光的情况。

  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天高皇帝远的某些地方势力刻意欺上瞒下保养势力的原因。

  于是胡海想着,现在既然放给许多人以劳动的自由,也该想一想当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普通人的最大需求是什么。

  说白了,寻找主要矛盾。

  胡海穿过来之前,华夏的一次重要大会刚刚闭幕,会上提出了全国主要矛盾的变化。胡海当时没大在意,等到现在,才明白这究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找不到病根儿就胡乱下药,病能不能治好且不论,副作用肯定是不小。

  胡海投石问路,看看在“吃”这一方面,百姓有没有什么意向需求。于是胡海动用私库,设立了这个天厨科试吃馆。开张头一个月,多是些豪门贵族来吃饭;可是渐渐地,也有不少过得不错的平民来此请客或打包回家。

  好兆头。

  胡海原以为,穷怕了的百姓见到钱,第一反应肯定是抠抠搜搜存起来舍不得花。可是胡海终究是小瞧了古人思想的开放程度。

  “存是肯定得存,但是存那么多不花,我存了干什么?只要不乱花,都好。”

  胡海一想起老太监“采访”一个正在买酱肉的顾客,得到的回答,竟跟许多后世“月光族”的理念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要理性得多。

  钱吗,总得花在刀刃上。

  话题转回试吃馆。这试吃馆分内馆和外馆两部分,外馆跟寻常饭馆没有太大区别,除了菜式新颖一些,价格也差不了多少。内馆则要高端许多,说白了,有点儿皇帝主办的供权贵享受的奢侈消费场所的性质。受众是土大款,胡海本着有钱不赚是傻叉的原则,各种菜式、饮品、娱乐服务的定价十分的高,而且其中还明确标明,内馆消费是“梯度上税”的,只不过比起来一次的消费,不过是零头儿而已。

  可是,越是权贵,越认为不是这样的地方,都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于是内馆自开馆之后,一直没有闲着的时候。当然,并不是所有权贵都能天天来的,于是多数的贵族都是有点儿需要场面的时候,把人请到内馆享受。

  这回萧何领着三人来到试吃馆,没敢进内馆。自己刚刚履新,头一个月的俸禄还没下来,现在吃喝拉撒全靠皇帝按月供给的福利,自己现在的零花钱都是上次突然被抓取出题赏的“加班费”。不过,承担一顿外馆的饭食,这些钱绰绰有余。

  “天厨科试吃馆?”曹参头一次见到这么个奇葩的饭馆,有点儿哭笑不得。这也……太直白了吧……谁家开个饭馆不得弄个高大上的,一听就是吃一顿就能升仙儿那种感觉的名号?这皇帝办的饭馆……真是……与众不同呢……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二世皇帝本身就不是个走寻常路的皇帝,这事儿,还真就他能干得出来。结合自己以前听说的“二世奇闻”,再看看这个粗犷豪放的名号,不由得失笑——

  要真弄了个什么楼什么阁的,还真跟二世皇帝的诨名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