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9章

第1卷 第9章


  胡海坐在案前,面前摆着他让赵高查出来的早上那几个不要命的大臣的底细,赵高战战兢兢站在一边等候胡海发话。

  “名单和章程呢?”

  “臣早已拟好,请陛下过目。”赵高忙不迭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呈给胡海。胡海瞄了眼赵高两眼底大大的阴影,这些东西怕是赵高连夜赶制出来的。

  一打开竹简,胡海立马蚊香眼。

  不认识啊不认识。

  “你念吧,朕听着。”

  赵高连忙把名册跟章程拿起来,一字一句地念给胡海听。胡海本对赵高弄得这些东西没抱多大希望,可是等听完,胡海彻底改变了对赵高的看法。

  赵高做得名册,跟后世档案的感觉差不多,翻阅起来十分方便(如果胡海识字的话);而他拟定的章程,居然有点儿量化考核的意思,还加上了末尾淘汰的法子,以此保证天厨科的工作效率,整个章程几乎未见错漏,与大秦律法亦不相违背。重要的是,调理清晰,听起来可行性还挺高。

  这哪里是狗仗人势不学无术媚上欺下的奸佞,明明是才高学富的败类啊!

  “很好。”胡海很快控制住震惊的情绪。自己也是大惊小怪了,若真是不学无术的,再怎么会说话,也不会被嬴政派去教导胡亥。想到这儿,胡海淡定了许多。不过既然知道赵高是个机灵的,不如……

  胡海看向赵高的视线陡然深邃了起来。

  赵高刚念完,直觉这后脊突然森森发冷,却只能低着头等待胡海的命令。

  “赵高。”

  “臣在。”

  “做得不错。”

  赵高得到了胡海的肯定,总算是送了口气。可这口气还没喘匀乎,胡海接下来的话差点儿把赵高震死。

  “朕再安排你个事儿,”胡海心里冷笑,这几年要不把你累趴下自己就不姓胡,“这几天真总琢磨着,临时记点儿东西,用木牍竹简太麻烦,不如你给朕弄个方便点儿的东西,易写易擦,只用于临时记录即可。也不急,给你五天时间。五天之后,朕要看成品。”

  不是胡海给赵高找难题,这两天胡海有时候冷不丁想起点儿什么,刚想那笔记下来,就面临没有竹简木牍的尴尬局面。不是秦宫穷,平日里用这些东西都是遣宫人去库里现取,毕竟那么一大堆都放在殿里实在没地方。可是胡海有个毛病,灵感来了不记,过一会儿就没了,这可让胡海苦恼得很。

  胡海想了想现在这水平,让人立马造纸肯定是不靠谱的,就算能,造出来的多也不能书写。一时半会儿胡海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干脆直接把这个想法抛给赵高,土著结合对这个时代的认知解决起问题来,可比他这个穿越过来的瞎指挥靠谱得多。

  于是赵高苦巴巴地领了新任务,出去想辄去了。胡海目送赵高离开之后,又陷入了沉思。

  军功爵制肯定是要改的,可是怎么个改法?改得太大,会不会引起权贵的强烈反弹?改得不合适,现在北方可还有虎视眈眈的老蛮子,军队殆战,可不是件好事。

  胡海觉得脑子里现下是一锅粥。

  “来人,宣冯劫觐见。”

  冯劫正在准备晚上关城门前往上递的奏疏,一听皇帝宣召,连忙随宫人入宫。

  “臣冯劫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胡海对这个冯劫印象比较好。李斯是有才,又有功,但是其人胡海实在看不透;冯去疾呢,也是个有能力的,但其人太过稳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守成有余,但若开源,真心不行。

  冯劫此人,文武皆可,虽都不拔尖,但也出众。胡海最看好的一点,此人能说实话。冯去疾也能说实话,但是每次说完还得拍拍马屁,冯劫到真没跟他老子那样。

  “今日朝会之事,冯卿怎么看?”

  冯劫没想到这小皇帝真是开门见山,一点儿没打哑谜。冯劫斟酌了再三,开口到:“先皇是先皇,陛下是陛下。”

  就要这句话!胡海心里暗喜,果然没看错人。“朕有意对商君之法稍作调整,卿以为如何?”

  冯劫愣了一愣。他本以为皇帝也就是问问自己是什么态度,但没想到这皇帝话锋一转就到了商君之法上,还是改动商君之法。秦国之所以能从西部小国发展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国,商君之法功不可没。现下陛下说要改动……

  冯劫想了好一会儿,开口到:“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怎么个改法儿?”

  “商君之法中,以军功论赏,昔七国相争,烽火不断,此法强我大秦军威,振我大秦士气,成效显著。然今非昔比,征战不多,故激励之事不行。朕前日封御膳房中人以小职,其实投石问路,看看群臣态度。现下看来,他们好像不太认可啊。”

  “禀陛下,臣以为,商君之法不可废。”冯劫正色道。

  “自然。”胡海点了点头。

  “臣以为,群臣之所以反应巨大,也是忧心陛下骤然废止商君之法。若能保留商君之法,想必反对之人会少很多。”

  “所以,冯将军有何见地?”

  “臣斗胆,可在商君之法之外,额外增附新的论功行赏律令,凡非军功论赏者,亦可有法可依。”

  并行执行?有点儿头脑。

  胡海先前光想着怎么把这个军功爵制给剃掉,还真没想到这么一条曲线救国的方略。大臣们反对,尤其是受益于军功爵制的大臣们反对,不过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如若能保证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谁都不愿意跟皇帝陛下过不去不是?

  于是胡海心里有了底,开始琢磨明天怎么忽悠大臣们。

  “陛下,今天朝堂上……”冯劫终究是没忍住。

  “无碍。”胡海想到赵高查出来的底细,笑了笑,“忠君,好事啊,朕不能辜负他们的赤诚之心。”

  冯劫看着皇帝陛下无比和蔼的笑容,突然觉着有点儿冷。

  冯劫受胡海召见的事情当天就传到了左丞相府。李斯看了看外边儿渐渐隐去的夕阳,突然感到无比的乏力。

  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有他李斯的影子。他不确定现在这皇帝究竟是什么态度,当初是赵高胁迫他一起把这个皇帝供上了皇位,可以说是从龙之功。原以为赵高能跋扈一阵子,没想到现在连在朝堂上说话都得看皇帝颜色。

  其中还有赵高是皇帝陛下的亲信这一关节。

  再看自己,前朝心腹,与二世并无多深的渊源,只不过二世不似扶苏与蒙氏渊源深厚。两害相权取其轻,李斯不得不走出那一步。

  谁料一步错,步步错。不忠于先帝,新主会信他?

  李斯突然有点儿羡慕冯去疾。如若当初跟先帝东巡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冯去疾……

  李斯摇了摇头。正如长子所言,世上无先知啊。

  想到自己的长子,李斯越发郁闷。明明自己跟冯去疾关系非常不好,怎么自己大儿子跟冯劫都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了呢?

  李斯心里怎么想得胡海不知道,胡海不重用李斯的原因很简单:一来,李斯都这么大岁数了,胡海现在攻略这么个人物,除非他是姜子牙在世,不然实在是亏;二来,李斯不愿意跟他好好干,他也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作为现代人,胡海深知,机会全靠自己抓,一味观望,那就靠边儿站吧。

  等跟冯劫详谈一番之后,胡海又多出一条不重用李斯的理由来:现在真不像秦始皇那时候缺人却得厉害,非李斯不可。冯劫这么一会儿提了两个很重量级的大腿,胡海听到这两个名字,不由得眼前一亮——

  章邯和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