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二世二世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11章

第1卷 第11章


  胡海见几个宫人的模样,顿觉心情大好。不知何时起,胡海居然也得了皇帝们把快乐建立在下人们痛苦之上的毛病。

  “奴等遵陛下旨意,不能让公子高出此殿半步,故,故,故……”

  “行了,起来吧。”胡海知道之前胡亥都干了些什么,这些宫人不过是按旨意办事儿,到底不能太过苛责,否则不知寒了多少人心。看来,收拾胡亥留下的烂摊子,还得慢慢来啊。

  “传旨各宫,诸公子若有要是,可自行离去;若无要事,速速将诸公子召集到咸阳宫,朕有要事相商。”

  之前胡亥一直想找个由头把拘禁族人的禁令给解了,但朝令夕改着实不利皇威。胡亥本想着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议,不过既然今天遇到了,那干脆一起解决了吧。

  胡海回到咸阳宫,不一会儿关在宫中的众公子就到了咸阳宫。不得不说,在秦朝那个医疗条件极其低下的时代,秦始皇能生出这么多儿子……真是不简单啊。

  “今日将诸位兄长召集此地,朕有些事得跟诸位说清楚。”胡海待众公子入座,便开始说话,“其一,朕说说为什么把你们圈起来。”胡海想了想自己编的借口,都有点儿想笑。不过树立皇威之时,绝对不能破功。“诸位兄长可知,朕即位之初,你们的好家人,都干了些什么?”

  众皇子本就心中惶惶,胡海突然疾言厉色地质询,底下的人立马变了脸色。自己家人仗着自己是皇家子弟,的确干了些事儿,不过这些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皇帝要真揪着不放,这个时代还真说不过去,毕竟身为皇家人肯定要有特权的。不过胡海说得很清楚,“即位之初”——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再小的错事,也是罪过。

  为何?

  新皇即位不出力还添乱,不找收拾呢吗?

  看着底下众皇子的脸色,胡海顿时放下心来。“大局已定,朕也无心操劳诸位家事。只有一点,要是今后还管不明白自己家里那点儿破事儿,就乖乖去骊山祖庙给先帝守陵去吧!”

  要说二世刚即位的时候,底下坐着的不少公子对自己这个幼弟还是不放在眼里的。不过随后二世说抓人就抓人,说拘禁就拘禁,手段雷厉风行,一点儿没含糊,现在这些公子可再也不敢不把皇帝当干粮了。

  “其二,说说长兄安葬之事。”

  这下众公子全被震住了。这皇帝,莫不是疯了?当初始皇帝遗诏——虽说不知真假,但宣出来的就那么一份遗诏——赐扶苏自刎而立胡亥为新帝。现下胡亥又提扶苏安葬一事,怎么个意思?

  “公子扶苏战死边关,始皇帝心痛不已染疾而终。”胡亥看向众皇子。底下的皇子们一听胡海这么说,瞬间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扶苏也好,胡亥也罢,再怎么争,不过争的是皇位。说白了,多为嬴姓家事。胡亥玩的手段,说白了,是皇家家丑。家丑不可外扬,皇威不容污点,大道理谁都明白。现在看来,皇帝这是连死人都不放过,要给皇家脸上贴金呢……

  不过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众皇子思量一会儿,齐齐称是。胡海见没人起刺儿,也免了不少烦恼。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好。

  “既如此,公子扶苏陪葬先帝陵。”胡海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贴金任务,随后说到第三件事儿:“诸位与朕,手足情深。朕之子侄众多,若不得贤人教诲,朕着实难安。故朕决意,成立宗学,举贤达为师,指教子侄,诸位以为如何?”

  众皇子一开始被胡海依据“手足情深”恶心得不行,但一听完胡海的意思,一个个顿时如临大敌。

  什么意思?这跟以前各国向秦送质子有什么区别?

  胡海的本意也是如此。手里有把柄,除非底下的皇子们丧心病狂,不然谁都别想反。

  当然,也有为人才教育投石问路的思考。外边儿的孩子不好找,老嬴家的孩子有的是啊!再者说,在哪儿都是教,不如统一教一教,灌输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可比日后起刺儿了再收拾要好得多。

  这件事儿胡海压根儿没有问询意见的意思,直接通知众皇子:“一会儿诸位便可回府整饬家事,朕不问细节,只问结果。朕之子侄悉数进学,朕组建好宗学之后会通知诸位。”

  众皇子这是不同意也得同意了。有些明白事理的很快便能认清现实,皇帝此举与拘禁有着本质区别,若皇帝真能履行承诺举贤达而授业,对自己的孩子也绝对是件好事。至于那些想不通的,胡海也没时间搭理他们。只不过今天这件事儿一提出来,胡海突然想到,孔夫子创立的“教师”这一职业,可能得振兴一下了。

  众皇子得到准许回家的旨令,也顾不上别的了,等胡海说散会,众皇子立马离了咸阳宫,纷纷回家去了。胡海见众皇子逃也似的背影,有点儿哭笑不得——

  自己是阎王爷还是怎么的?

  众皇子散了之后,胡海又开始仔细思考宗族之事。历史上,皇家多纷争,在皇帝家,可没有什么亲戚礼份,为了权力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这也是为什么赵高能顺利撺掇胡亥屠戮手足的原因。想要稳稳地坐好皇位,收拾好宗族之人十分必要。既要让他们不敢生出反心,又得让他们支持自己。不然要真“亲戚畔之”,自己真就离死不远了。

  可是要治理好宗族内部之事,没有趁手的可用之人,着实不好办。

  秦始皇死后,宗室内能撑得起场子的,除了扶苏声望高些,其他全都被秦始皇的大名压得没什么出彩之处。饶是后来弄死赵高的子婴,这时候也是个闲散王爷,还没有二世皇帝的知名度高。

  当然,其中也有子婴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胡亥疯狂作死臭名远扬的原因。

  对自己这个叔父,胡海还真拿不准主意。现下想要管理好宗族事务,请一个辈分和名望都显著的人来镇场子,当真是不错的。只不过若这人的锋芒盖过自己,怕是自己这个皇帝,也做不长久了。

  成立宗学,也并非胡海一时鲁莽。现下没有强势堪用之人为自己效力,那只能暂时先在手里攥住宗室的把柄。这件事儿,说好也好,说坏也坏。只要宗亲没有起旁的心思,这件事绝对是利大于弊。故而胡海也不怕谁站出来反对。一句话,谁有意见就收拾谁。

  当皇帝嘛,该强势的时候不能怂。

  于是赵高进门的时候,正遇上胡海托腮沉思。赵高见到皇帝一副深思的模样,突然想起一个人——

  周文王。

  胡海见赵高进了殿门却呆呆地看着自己,还以为赵高累傻了还是怎么的,只得咳嗽了一声。赵高连忙收回视线,上前行礼,禀报自己对新式写字工具的想法。

  “可以青石板为载,以滑石书写,字迹可用布巾擦除。”

  胡海没想到赵高只用了一天就找到了替代品,也是暗暗吃惊。不过赵高这么一说,胡海突然想起一件后世的东西来——

  黑板。

  胡海想了想,现在弄出后世各式各样的黑板怕是没那个条件了,不过最古朴的样式还是可以的。一想可行性,胡海立即令赵高去办:“赵高,你着人弄出一块大的黑木板来。还有,你找个法子,看能不能把黄土硬化,做成手指粗细长短的黄土棒来。”

  现在弄黑板倒是没什么问题,粉笔却不行。胡海想起后世学过的一篇课文,硬点儿的黄土倒也可以当粉笔用。

  “是。”赵高不知道皇帝陛下想要干什么,连忙安排工匠去做。

  如果赵高真的能把这个东西造出来,今后……

  右丞相府。

  冯去疾听完冯劫与皇帝陛下都说了些什么之后,先是吃惊,尔后长舒一口气:“人人皆道幼主无德无能,如此看来,非寻常人也。”

  冯劫不知道自己老爹在想什么,只好装哑巴。冯去疾也没再多说什么,便打发冯劫走了。冯劫离开之后,冯去疾踱到门口,看着火红的晚霞,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