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FBI读心术与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读心攻心战术(最新升级版)全文阅读 > 第3章 FBI心理学档案(2)

第3章 FBI心理学档案(2)


  另外,当FBI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要怎样步步紧逼,运用策略和技巧迫使嫌疑人说出事实真相呢?在FBI眼里,观察犯罪嫌疑人的肢体语言、把握其心理变化就是最好的办法,在被讯问者说话的过程中抓住破绽,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FBI一般会在审讯的过程中一面发问,一面观察被讯问者的表情、肢体动作,并注意接收隐藏在这些行为中的情绪信号。如果在问到某个问题的时候,对方突然将双脚的脚踝交叉紧锁,那就表明这个问题让他感到了紧张与不安,因为脚踝紧锁代表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威胁,那是他突然面临压力时而采取的自我安慰行为;有的人在说谎时是不会直视发问者的眼睛的,并会伴随作出指尖触摸、按摩颈部等动作;谈话中,对方突然有深呼吸的动作,或者话变得很多,而且语无伦次等,这些都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这个过程也就是FBI读心的过程。也有很多小技巧经常在FBI审讯的过程中被运用,比如反复地问被讯问者相同的问题,以不同的讯问方式不停地追问,在一连串的讯问中将被讯问者激怒或者制服。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次教训,这也让FBI更加认识到读懂肢体语言在案件调查中是多么地重要。事发在“9·11”事件的前两天,一个名叫齐亚德·贾拉的劫机恐怖分子在开车经过马里兰州警察局时,被发现时速高达90英里/小时,一位警官追上去后只向他开了一张罚单,结果这张罚单换来了两天后的恐怖袭击。据FBI分析认为,一般恐怖分子在实施袭击前都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出现,而齐亚德·贾拉的车速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惜的是当时追赶上他的警官并没有发现,因此最终以一纸罚单将其释放。可见,对于FBI学员来说,准确解读肢体语言是一门重中之重的课程。

  根据FBI的经验总结,肢体语言是一个人的第二语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事人当时的心境和情绪,就好比面对面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习惯首先将眼光从对方身上移开的人,其实是希望在心理上占有比对方更多的优势;视线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对方身上的人,内心紧张或者性格内向;说话时喜欢眨眼的人,说的话不可全信,或者此人属心胸狭窄之人;说话时总是低着头的人当前很可能有事在心,行事比较谨慎;一坐下就跷起“二郎腿”的人有较强的行动能力,有不服输的意志;说话时不停地摆弄小饰物的人比较容易害羞。针对这些肢体动作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在学员训练阶段都有特殊的课程安排,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有实际操作的演练,并且FBI训练员遵奉上级的指令,对该类课程在训练强度上不断加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美国联邦调查局内有一位身体语言分析专家——乔·纳瓦罗,相信有很多人对他已经有所了解。在他看来,要想通过观察身体语言分析、读透并最终成功攻占对方内心,就要了解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非语言信息一般指的是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如手势、腿脚动作等)、形体等身体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而狭义上的非语言是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非语言行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判断对方的个性特征以及隐藏在表面行为下的真实内心。譬如对方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地作出某些手势,而这些手势也在不知不觉间传达着某种相应的心理。比如大拇指向外露出,暗示其当前的心理状态良好并充满了自信,反之,做出隐藏起大拇指的手势就是代表一种消极心理。

  另外,联邦调查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还有一套独特的攻心术。这也是在训练中被训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

  在FBI内部有这样一名十分优秀的探员:在工作中,他主要负责的是预测罪犯的人格及心理。他总是有一套方法能在侦查案件的过程中顺利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成功攻占对方的内心阵地,对破案的进程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但是这位FBI探员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特别,因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虽然说话不多,但掷地有声,字字有力,句句直击人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他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能够不偏不倚地攻入对方的心理堡垒。他说,其实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我们这些FBI有时更多的是与之聊天,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仅仅凭借口才,那取得证词的可能性是极其渺小的,重要的是使用读心和攻心策略,透过表面现象巧妙攻占对方内心,这样才能在最后获得真相,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第三节 改变FBI历史的拯救男婴行动

  1932年2月29日,美国有名的飞行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及其家人来到霍普维尔别墅度假。然而第二天晚上,不幸就发生了,林德伯格被他的保姆叫醒,声称林德伯格的独生子小查理不见了。而林德伯格在孩子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封绑匪留下的信,信上的内容已经证实了这是一起绑架案,绑匪要求用5万美元做交换,并不准报警,否则就撕票。林德伯格立即向当地警方报警,十分钟后警方赶到现场,却并没有在现场发现指纹之类的有效证据,警方猜测这很可能是一名作案高手。此时,电话警报已经传遍了全州,任何一辆可疑车辆都不能放行。

  之后,警方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盘问林德伯格家的仆人们,希望从他们那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但这一做法不但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还遭到了林德伯格夫妇的强烈斥责,他认为绑匪无疑就是要钱,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按照他的意愿去做,这对痛失爱子的夫妇只想尽快用钱把孩子赎回来。第二天,林德伯格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愿意与绑匪私下接触,或者与绑架者指定的任意中介人进行接触,并且保证一切都会保密。

  然而,林德伯格报警的事,绑架者已经知道了,并在几天后来了第二封信,信上说赎金将增加到7万美元,还说林德伯格报警的做法实在太不明智,措辞十分严厉。这次,警方决定从信中寻求线索,最后发现,信中有许多拼错的词汇,显然是个外裔。在这个阶段,FBI已经参与进来,在对照过两封信件的笔迹之后,判断两封信均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可是作为孩子父亲的林德伯格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绑匪应该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或组织。于是,他又与当地的黑社会联系,声称只要能够换回自己的孩子,付出任何代价都可以。

  后来,一个叫康登的人说愿意做林德伯格与绑匪之间的中介人,康登是经过FBI调查后确认清白的人。第一次与绑匪见面后,根据康登的描述,FBI觉得绑匪是一个人,背后并没有什么组织,但这又遭到了林德伯格的质疑,他开始四处筹集资金,一心想要赎回孩子。当时FBI建议林德伯格在所有赎金上做好标记,因为那时候财政部正准备让美元在一年之后脱离金本位制,政府将会把所有的金圆券回收,用银圆券加以取代,这就意味着收到赎金的绑匪在某一天会用大量的金圆券换取银圆券,那个时候警方将顺藤摸瓜揪出凶手。林德伯格接受了建议,并把赎金交给康登,让他在既定的地点转交给绑匪。FBI调查局希望在交接场所设置警力,之后再进行有效的跟踪,抓获绑匪,但这又被救子心切的林德伯格夫妇否决了。

  意外出现了,当康登把赎金交给绑匪的时候,绑匪声称孩子就在霍斯内克海滩附近的一条船上。林德伯格相信了绑匪的话,并在第二天一大早就驾驶着飞机在那里开始了搜索,但一无所获。一个月过去了,林德伯格夫妇无时无刻不活在痛苦之中,终于在5月12日的一个午后,有人发现了一具小孩的尸体,孩子的脑袋与一条腿正暴露在麻袋的外面。警方到场后还发现,孩子身体的其他部位大多已经被动物吃掉。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认为,绑架者很可能在下木梯的时候木梯坍塌,装着孩子的麻袋掉下来,孩子的头骨撞到房屋外部的混凝土墙根上,因此丧命。

  此后,联邦调查局和当地警方再次将目标投向了林德伯格家的仆人们。这一次,一位名叫维奥莉特·夏普的女仆表现得异常紧张,开始语无伦次。FBI一眼就看穿了她焦虑不安的内心。警方对其住处进行搜索,并发现了一份数目与其收入无法吻合的存折。后来,这位女仆就死在了家中。FBI认为她是自杀。这一线索又断掉了。

  罗斯福新政实施不久,也就是1933年4月5日,美国宣布脱离金圆券,所有面额总值超过100美元的金币和金圆券必须尽快上交银行。兑换刚开始的时候,警方发现,一张张曾经做过标记的作为赎金的金圆券开始出现,这一现象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关注。美国政府也于1933年10月宣布,在林德伯格爱子遭绑架的案件调查中,联邦调查局将拥有排他性的管辖权。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该案件依旧毫无进展。直到1934年9月18日的一天,布朗克斯地区的康恩银行发现了两张印有赎金号码标记的金圆券,其中有一张上还有汽车牌照号码。后来经过调查,确定其中一张由沃伦·昆兰加油站上交而来。据加油站经理描述,当时那个人加了98美分的油,却使用一张10美元的金圆券付款,因为担心钞票是假的,管理人员就在钞票上记下了车主的车牌照号码。FBI根据这条线索找到了该金圆券的使用者——理查德·霍普特曼,生于德国。FBI特工根据种种线索分析,最后将其逮捕。

  搜索霍普特曼住处的时候,特工们还在车库内发现了大量未经兑换的金圆券,并且上面也有当初林德伯格做的赎金标记;在霍普特曼的笔记本中,特工们还发现了一个木梯的详细示意图,而阁楼地板上缺少了一块木板,经过纹理比较,正是案发当时用于木梯上的那块;在霍普特曼的工具箱中,样样齐全,却唯独没有凿子。FBI回想到,当时在案发现场警方就发现了一个用来撬开窗户的凿子;门后的木板上还有一个地址,该地址就是当年与之交接的康登家的地址。此时FBI已经和德国警方取得了联系,经过核实,霍普特曼在德国的时候就有很多入室盗窃的作案记录,并且也是用木梯通过窗户进入的。

  至此,FBI已经揪出了凶手,霍普特曼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联邦调查局在此次案件调查中的功劳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之后,局长胡佛花费了大量精力提高联邦调查局内部人员的素质,并成立了联邦调查局国家警察学院。不久,联邦调查局在全国警察体系中的轴心地位顺利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