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个可笑的家族,上千李家强者,围剿他这么一个不过十六岁的少年,不仅没有感到愧疚不耻,反而还能如此大义凛然、群情激愤、替天行道般的叫喊,怎是一个奇葩能形容的了?
这就算了,但你们既然口口声声说我是李家的耻辱,为何还要如此激动人心地大吼大叫,甚至还在院门口摆出这幅围剿的姿态,搞得如此声势浩大,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到底是荣耀,还是耻辱啊?
但想归想,笑归笑,慕容还是清楚此时他自己的危机的。
两名通灵境七级强者,洗髓境以上强者上百之数,包括洗髓境在内约莫上千人,这样浩大的阵容,岂是他一人能应付得了的?
莫说他还不是洞虚境界的强者,就算是,面对眼前这阵容,毕竟蚁多咬死象,也不是能够轻松应付得了的!
他在城北,老大远在城南,老二又在城西口,寻找支援根本就不切实际,再说慕容也没打算寻求支援——因为,这对他来说,根本不算问题!
唯一令他有些不解地是,十多年来就算他和李家之间爆发再大的矛盾,李老鹰也未曾如此不惜一切地大动干戈,为何这次却这般疯狂?
李慕白?慕容可并不觉得区区一个天赋异禀的家族子弟,值得李老鹰动用整个家族的力量来替他复仇!
毕竟李慕白如今只是个废人,甚至死人,而且本身还只是个通灵境二级的元修而已,但偌大的李家有多少人在二级以上?恐怕不下于五十之数吧?李慕白能有这份器量,让家中长辈替他复仇?
开什么玩笑?
那到底究竟是什么原因?慕容一直想不明白。
当然,这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他的妹妹还在他们手上。
他要怎么办?
他现在要做的非常简单,杀进去,再安全带出妹妹离开——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如何杀进去?
精神亢奋的李家人,老奸巨猾的李老鹰,还有那只凶猛妖鹰会给他这个机会?
不!
哪里还需要机会?
慕容看着李老鹰,忽地邪异一笑。
“胜负已定。”
……
……
欧阳家的故事可谓是一部传奇,不仅仅一直是书香门第,而且从古至今,这家子人已有多次拿下御选文状元的先例,特别是欧阳之父,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十四岁,以堪堪得以参选的年龄,拿下当今大唐一大盛事“御选”的文试第一,受封文状元!
十六岁,年纪轻轻,便入儒生“治国之境”,成为当朝大儒,并因此进国院,成为青文院教授级别教书先生,向同龄人传授学识!同年,战平罗兰当时第一天才,荣登风云榜第一!
十八岁,受封大唐文官之首“丞相”,成为大唐历史上最年轻也学识最渊博的丞相!同年,辅东皇陛下于失落遗迹大败罗兰大军,并在东皇陛下不在的情况下,逼退前来扮以“黄雀”角色的帝魁,成功拯救大唐上百万大军!
当时,深入西域境内的东皇归来后,都曾对此深深感叹一声:“已然平天下。”
已然平天下。
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简单朴素的赞扬,无有任何华丽辞藻的修饰,但实际这声赞扬,却依旧比天底下无数华丽丽的修饰词语都要来得有力!
因为它是东皇陛下的赞扬。
更因为它拥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它不仅代表了东皇陛下对欧阳之父的高度赞扬——足以平定天下的期望,而且还象征着儒生这条唐人特有的特别修炼道路上的一个至高无上境界!
短短的几个字,可以看出当年的欧阳之父是该有多么意气风发,在当时的百万唐军面前,会拥有多高的声望,与赞扬之声!毕竟,救下百万唐军,逼退那名深藏在罪恶深渊中的魁中帝王这种事,就算当时被视为大唐第一强者的东皇陛下,都不敢打包票!
但他做到了,如何会当不起平天下这一美誉?
可就在他风华正茂,年纪不过二十岁时,他终于在无比的辉煌中迎来了人生的低谷,甚至死亡!
当时正值先皇离去,大唐帝国动荡不安,内部结构乱作一团,有很多高官无缘无故地被贬职,或者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打入天牢,用残酷刑法对其进行折磨蹂躏,甚至被直接下达斩杀命令,挂在城墙上以儆效尤,不带丝毫人性!
当然,也有很多高官闻风而逃,在察觉到这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后,第一时间辞官,甚至自己带着家眷逃离京城,得以幸免于难,但这毕竟是少部分人!
那个秋天,对唐国朝廷来说,是一个极为黑暗阴森寒冷的秋天,所有政府人员都被整治一通,仿佛感染了瘟疫一般,将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轰走,又提拔很多让人意料不到的人物成为朝廷大官,整个唐国的官员可以说尽数被换掉,甚至大部分失去官职的官员们还死于非命……犹如换血一般,整个京城一直在流血,一直在内乱……
这个秋天,也因此在后来被人们称作“血秋”!
在京城纯白洁净的乾水河渐渐被血液所弥漫覆盖,在天牢充斥着难闻的尸臭,还有阴森可怕的死亡气息,在国院受换血影响,很多在其中就读的贵族官员子弟,都不断地逃命甚至面临死亡后……终于,有人反抗了。
有人复姓欧阳,单名一个荀字,乃当朝丞相。
反抗的人只有他一个,当然,以他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或许只需要一句话,便能号召天下儒生甚至一支不俗的唐军为他效力,但他毕竟是一名身负浩然正气的大儒,他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向当时尚且年幼的唐帝说了一句话,准确来说,是一个词语。
“昏君。”
轻轻一语如黑夜中的一道闷雷,整个世界仿佛都因此亮了起来,轰鸣之声在金銮殿不断回荡中,他就此从容离去,没有人胆敢阻拦,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反应过来,只留下一脸苍白呆滞的唐帝和一应大臣们。
……
……
“挺帅的。”
油灯在微风中摇曳,欧阳坐在房中木椅上,看着对面墙面上挂着的画像,轻轻一笑。
画像中的那人眉宇间带有英气,眼神深邃灵动,炯炯有神,仿佛能洞穿世间万事的真相,五官端正,脸庞如高山流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流淌其间。他没有穿官服,只是一件单薄的浮云山水学袍,学袍很端正,甚至带着一股诚恳认真的气息——那是因为他对学识很诚恳,他想学,好学,有学,一直在学,以至于纵然他以身为当朝文官之首,也一直在学,因此胸中学识终于足以平天下。
可他最终还是败了。
因为那昏君二字并没有蕴含一名平天下境界大儒应有的正气,所以不足以正人心。
因为他读的书太多,而且大多数为儒家经典,所以他讲究仁义道德,于是当唐帝赐予他的罪名下来时,他什么的都没有做。
但这名贵为朝廷丞相,身具浩然正气,拥有儒生至高境界平天下的大儒,罪名是什么?
当朝廷官方诏文下来时,没有一个唐人甚至罗兰人敢相信。
——昔日遗迹之战,帝魁率大军侵袭,丞相荀,秘以邪魔之术噬魁乃至制魁,终退众魁,实为采用邪术,与魁等丑恶之物为伍,妄图蒙骗世人,终为陛下所察觉,无论是非,实不为唐国所容,实不为大儒所备,实不为丞相所为……纵其功绩卓著,但其犯有此罪,且于金銮殿上顶撞龙颜,已然可定其死罪,皇恩浩荡亦难放过此等妖人,特此下令查封丞相府,欧阳荀一应族人,尽数打入天牢,等候发落……
当朝大儒丞相荀,是使用邪术吞噬魁甚至操控魁的妖人?
这样的话,说出去谁敢相信?
这简直是胡乱扯谈!这是当时新晋镇国大将军程三看到这篇诏文后说的一句话。
于是,当时曾经受过欧阳荀恩惠的平民百姓,还有他的朋友学生,再加上那些被他拯救过唐军,终于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抗议——反抗这张诏文!
这场抗议很激烈,而且还不乏暴力解决的事情发生,甚至抗议军还曾一度冲到金銮殿前,直面圣上!
无论是皇家精锐,还是御林军,甚至深宫中的高手,在这一刻都极有默契、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因为他们也想要一个答案,一个真正能说服人们的答案。
直到一名青衣儒生站在金銮殿门前,脸色沉重认真地说出那么六个字。
“诏文句句属实。”
人们这才相信了,浩瀚的抗议军终于就此解散,但若真是如此,无论如何,在这片生活在蔚蓝天空下的人们看来,与魁接触,那便是十恶不赦的魔人,于是人们进攻的矛头陡然转向,直接狠狠地刺向了那个曾经对他们有恩惠的人。
曾经想替欧阳荀讨回公道的抗议军,在短短一瞬间变成了一支以屠杀欧阳家为目标的除魔队伍……
在唐人的欢呼声中,这场残酷的换血还有各种抗议终于以丞相欧阳家的覆灭而结束,京城渐渐恢复了平静,官员、平民百姓亦如往日般秩序井然的生活着,只是有个人,却渐渐为人们所淡忘。
除了说两个字外,他什么也没有做,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乾水河上血流匆匆,看着夕阳为黑夜所吞没,看着欧阳家被一支支沉重的铁骑所踏破,看着曾经亲近的人反戈相向,在自己心口上狠狠地戳出一个个伤口……
他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做不了。
他是儒家大儒,修浩然正气至巅峰平天下境,强大到足以逼退帝魁的存在,但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对自己族人,对自己亲朋好友,对自己国人出手的理由。
想到这里,欧阳唯有轻叹:“还是没有我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