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舵手全文阅读 > 第4章 看风景的小女孩

第4章 看风景的小女孩


方大世走后,张三背靠着梧桐树,思考着问题。

从刚才一来到树下,他就感觉到一阵怪异,他在思考,究竟是为什么。周围的孩子都在愉快的玩耍,孤儿院也不可能有小偷躲在角落里盯着自己。操场上的孩子并没有一个人在意他站在树下作深思的样子,老气横秋,像学校里边的老教授一样。

今天确实十分怪异,这些孩子居然全部在玩游戏,如果放在以往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张三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着树梢,“小羽!你给我下来!”

树上乍一看根本没有人,但是张三抬着头,似乎在等什么,他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似乎有人惹得他很不开心。但是,他不开心又能怎么样。从小到大,他的不开心就是别人的开心。直到有一天,小羽出现了。

张三口中的小羽,就在树上躲着。他很清楚这个小女孩,虽然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小女孩能爬上那么高的梧桐树,而且每次自己都找不到他。但是,既然小羽不在操场上,那就肯定在树上。

“小羽!”张三第二次出声,声音变得不如前边那么平和。

“哦!”一个不情愿的声音从树上的某个角落发了出来,梧桐树叶开始晃动,突然,碰的一声,张三面前多了一个小女孩。她就是小羽,三年前来到这个孤儿院,见到张三的第一眼就缠上了他。那时候张三只是个刚从别人的欺辱阴影中脱离出来的少年,对这个小女孩的依赖完全不知所措。

小羽出现在孤儿院的时候,张三清楚地看到小女孩眼神里的冷漠,她的衣服上有一点点的血渍,他在眼前的小女孩身上感受到一种无法表达的凄凉,一个仅仅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时候,张三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送她过来的警察闭口不提这个孩子的身世,只是默默地将相关文件交给了院长。而院长也只好默默地收下了文件和这个小女孩。

院长以为只要像其他小孩一样收留下来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仅仅是第二天,孤儿院的护工就开始反映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说,小羽失踪了。但是每次护工一向院长报告这个情况,小羽就会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当中,让护工感到非常难堪。

那时候,张三还在认真地准备汉莫大学的入学考试。并没有在意这个小羽来到了这个孤儿院,他以为,小羽应该也只是和其他孩子一样。第二天,他也真的看到小羽和其他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在操场上开心地玩耍。

张三坐在梧桐树下,在读书累的时候,偶尔看一眼玩耍着的孩子。从某一天起,她开始注意到,自己抬头的时候总能和小羽的目光相撞。似乎,这个小女孩已经在那里等着自己抬头。

一开始的张三,总以为自己想多了。

他照例看完书之后,在梧桐树下休息。这一天实在太过于疲倦,本来只是稍微的休息,没想到却睡着了。书盖在脸上,阳光照射不到,睡起来特别舒服。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这么舒服地睡过一觉了,如果不用醒就好了,张三并不知道这个时候,护工又到院长室汇报了小羽失踪的消息。

他只是恍恍惚惚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参加完了汉莫大学的考试,就要看到成绩,他很有自信自己能够考上。突然,身旁一身闷响,似乎是什么东西从树上掉下来了。张三懊恼地拿开书,睁开眼睛,却意外地发现,身边蹲着个小女孩。

小女孩一脸认真地看着张三,张三却是满脸的错愕。

“刚才,那个声音是你?”

“嗯。”

“你在干嘛?”

“看你!”

“嗯!”张三只是随意地问,没有注意小女孩的回答,他随口回到,“看我啊!”

“看我!?”

大概几秒钟的时间,张三才反应过来小女孩的回答,看自己?他不知道小女孩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情里都是不解。

只是时间并没有给小女孩解释的机会,护工们已经来到操场上看到了小羽,很快就把小羽拉到一边教训了一番。张三在一旁看着这个小女孩,突然回想起来,自己经常会看到操场上的这个女孩看着自己,如同有预谋的等待一样。

张三突然感到有点不适,但是他始终没想到,这种不适,会持续到如今。

“树那么高,为什么你非要上去!”

小女孩低着头捏着梧桐树叶,没有吱声。

张三很无奈地看着小羽,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自己怎么说,这个小姑娘就是不听。

“三哥哥。”小羽看着张三并不开心,“我也不想上去,可是,可是如果不在上边,别的小朋友就会缠着我一起玩,就不能一直看着你了!”

张三感到很头疼,为什么爬那么高的树,不看风景,不掏鸟窝,却是为了看自己。

“下次不要再上去了,知道了吗?”张三无奈地重复这句明知道没用的话,也得到了小羽同样肯定却不会执行的回答。

“三哥哥,新生测试要加油哦!”小羽对着张三甜甜地一笑,就跑开了,留下这句话,让张三又再次陷入了苦恼。

这次新生测试并没有那么简单,关系到以后自己在汉莫大学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遇到什么样的导师,最重要的是,自己在汉莫大学能选择的资源。新生测试把学生的资质用等级区分开来,不仅仅是给导师一个选择学生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为学校分配资源提供参考。

越是优秀的学生越能够自由地选择导师和需要的资源。

但是这次,新生测试的考官,是方大世。让一个西城前线的军官来当考官,意味着,这次的考试内容,不会再像以往教授的理论派。张三并非对理论之外的测试没有信心,他只是,在方大世面前,似乎缺少了点信心。

这个二十岁的少尉,孤儿院走出去最优秀的一个孩子,同时也是自己看不透的一个人。特别是,当对方说佩服自己的时候。张三对方大世的理解彻底瓦解。

无知,却无法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