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6日,《解放军报》以《响应党和毛泽东的伟大号召,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为题发表社论,号召全军同志,“以最热烈的心情,最坚决的行动,响应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让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式的好战士、五好战士、从全军各个部队、各个岗位、各个角落成批地涌现出来,把千千万万个雷锋的涌现,当作对毛主席和党中央各位领导同志的最好回答”。3月8日,全国总工会向各级工会组织发出通知,号召广大职工向雷锋学习。其后,国内的许多主要报刊纷纷发表社论、文章、响应党和毛泽东的号召,决心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有关部门相继作出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决定。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发展,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雷锋精神成为净化人民思想、改善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受“左”的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十年浩劫,学雷锋活动尽管几经波折,但始终坚持不渝、经久不衰,闪耀着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一批又一批地不断涌现。
1983年3月5日,胡乔木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学习2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雷锋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号召全党、全军、全国青年争做“80年代的新雷锋”。同日,《人民日报》第一版重新发表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向雷锋学习的题词,并发表了题为《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高举为人民服务的火炬,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社论,进一步鼓舞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3月7日,全国有10个城市举行活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发表20周年,要求把当前学习雷锋活动同文明礼貌活动结合起来。1987年3月5日,余秋里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座谈会上,进一步号召广大青年,发扬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这样,80年代的学习雷锋活动就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990年3月1日,徐向前元帅在题词中指出:“学雷锋要认真学,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同日,全国政协举行学雷锋座谈会,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在座谈中要求“把雷锋高尚的思想品德,当做一种民族精神,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使之渗透融化到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行动中,不断激励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月5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国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人民日报》于3月5日和6日分别发表了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的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杨尚昆的题词是:“全国人民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李鹏的题词是:“在新形势下把雷锋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宋平的题词是:“向雷锋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姚依林的题词是:“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瑞环的题词是: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同日,学习雷锋座谈会的代表致信全国党员,号召率先垂范带头实践雷锋精神。解放军总政治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军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题词精神,扎实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同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雷锋讲话的录音片断。在3月4日,共青团中央组织了9000多万青少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日”活动。这样,在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号召和鼓励下,全国各地再次兴起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潮。
自1963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群众性学习雷锋活动广泛开展。30多年来,雷锋精神像一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人民心中,感染教育了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对我国青少年激励和教育更为深远。这对于净化人民思想,改善社会风气,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已产生并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称号
196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驻守上海某部第八连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某部八连自1949年进驻上海南京路,他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14年如一日地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永远保持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榜样。这个连队胜利地经受了战争时期钢铁炮弹的考验,又胜利地经受了和平时期“糖衣炮弹”的考验,获得了国防部授予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1963年5月5日,命名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许世友上将首先代表国防部宣读命令、授予八连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国防部在命令中指出,希望八连同志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这一光荣。国防部命令还号召全军部队,学习八连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本色。八连连长张继宝和指导员王经文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领受了南京地区部队领导机关授予题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红旗。接着,徐立清中将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讲话。他说,好八连是我军四好连队的一个典型,是集体的雷锋,要在全军普遍开展学习雷锋和学习好八连的活动,这对于全军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会上,柯庆施代表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向好八连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向驻上海部队,致以热烈的祝贺。
同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表《关于南京路上好八连政治思想工作经验的介绍》,号召全军所有连队向八连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让全军出现更多的好八连。好八连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经验:(1)带着问题学习毛泽东著作;(2)运用活的教材,进行阶级教育和传统教育;(3)抓苗头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4)坚持表扬好人好事进行正面教育;(5)发挥骨干作用;(6)党支部要管好干部;(7)做好群众工作;(8)正确对待荣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提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的观点时,还提出了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所以,十中全会后,一些地区就开始进行整风整社和社会主义教育。河北保定地区进行了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的“小四清”,查出一些干部确有铺张浪费、多吃多占、贪污盗窃等行为。湖南省也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外视察时,分别在长沙、邯郸听取了汇报,并肯定了这些做法。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上,毛泽东介绍了湖南和河北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让与会者讨论。毛泽东在会上还特别强调要防止中国出修正主义。他认为,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能防止修正主义。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指示》。这个指示规定,运动只在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民机关、国营和合作社营企业事业单位、物资管理部门和文教部门中进行。至于农村人民公社和县级以下的工商企业中如何开展运动,将另行安排。
会后,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央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机关立即组织领导干部“洗手洗澡”,开展运动。与此同时,各地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进行试点。接着,中共中央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转发了东北局、湖南省委关于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报告和河北省保定地委关于进行“四清”(即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及邢台地委关于建立贫下中农组织的报告,并在转发批语中指出:“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件大事”,各地“应当在农忙间隙,在不误生产的条件下,抓住进行”,特别强调:“要注意分步骤的方法、试点的方法和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的政策。”
1963年5月2日至13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局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研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由于其内容共10条且为与后来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也是10条内容)相区别,后称这个文件为《前十条》。其内容包括:(1)形势问题;(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的问题;(3)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4)我们的同志对于敌情的严重性是否认识清楚了的问题;(5)依靠谁的问题;(6)目前农村中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政策和方法问题;(7)怎样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的问题;(8)“四清”问题;(9)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问题;(10)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问题。
《前十条》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十分夸大的估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地主富农总是企图复辟。他们向我们进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千方百计地腐蚀干部,篡夺领导权。文件断定有些社、队的领导权,实际上已落在地主富农分子手里,其他机关的有些环节,也有他们的代理人,如果不抓阶级斗争,那就不要很长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因此,必须“重新组织革命阶级队伍”,打退阶级敌人的进攻,并且把农村中的“四清”运动同正在进行的城市中的“五反”运动,看作都是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猖狂进攻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及7个附件,要求各地按照该文件定出计划,经过试点,有领导、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去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且力求办好。还规定暂不准备推行这个运动的县社和大队则暂时不要传达。这样的布置是比较稳妥的。因而在贯彻《前十条》的试点阶段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还没有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广,在社教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具体政策的问题。为此中共中央于1963年9月6日至27日召开了工作会议,讨论了农村工作、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通过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内容包括:(1)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2)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3)团结95%以上的农民群众;(4)关于贫、下中农组织;(5)中农问题;(6)团结95%以上的农村干部;(7)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8)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整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9)对于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处理;(10)正确地对待地主、富农子女问题。
《后十条》虽然强调团结95%以上的干部、群众,并作了许多政策性规定;也强调必须分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团结中农,特别是正确对待上中农;要正确对待地、富、反、坏分子,也要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子女,并对这些问题规定了许多政策界限。但是,《后十条》仍然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规定的,继续不适当地强调了阶级斗争和防止修正主义,并明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要求大搞群众运动。这就使“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196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和宣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两个文件的通知》,将《前十条》和《后十条》同时下发全国,使全国家喻户晓,做一次伟大宣传运动。决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实行点面结合,后又派出大批工作队,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