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运动
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广大勘探职工终于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安达市(今大庆市)发现了大油田。这里油气储量丰富,原油质量好,含硫低,轻质油成份高。1960年以前,这里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草原,天气严寒。为了打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自1960年5月开始,陆续从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全国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调了几十个优秀的钻井队、几千名科技人员、4万多名职工,集中了7万多吨器材和设备,在大庆地区进行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经过3年多的努力,到1963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26亿70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当年生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全部收回,还为国家积累了资金3.5亿元。在这场石油会战中,锻炼培养了一支有一定技术素养、干劲大、有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1963年12月问,余秋里、康世恩在中央机关干部和北京市干部大会上报告了大庆石油会战的基本经验。
大庆的成就和经验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央在通知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开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他们系统地学习和运用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把政治思想、革命干劲和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活了,把事情做活了。它的一些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中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中也都适用,或者作参考。通知发出后,全国工交战线开始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编后《崇高的榜样》,指出:“大庆油田的一切成果,集中到一点上来说,那就是由于他们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把高度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学习大庆经验,就是把“革命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大庆的先进事迹,高度总结了大庆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学习大庆的号召。从1964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两年多里,全国范围的学大庆运动基本上是正常的,我国工交战线上的广大职工以大庆为榜样,加强政治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科学态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工交企业的生产得到很大发展,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运动的发展,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学习大庆的先进管理经验也逐步转移到只突出政治这一方面来,认为是“一条阶级斗争的红线贯彻在大庆成长的过程中”,大庆经验就是“突出政治,坚持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为纲,坚持以政治统帅生产、统帅技术、统帅业务”。“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庆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建设的正确道路。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大庆运动受到很大冲击。首先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大庆的正确经验和大庆典型进行攻击。“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林彪、陈伯达等就伙同江青反革命集团攻击在北京举办的大庆展览是“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污蔑大庆“红旗是黑的,标兵是假的,干部是坏的,经验是吹的”,还多次派出所谓“战斗队”到大庆煽动打倒一切,挑起全面内战,残酷迫害大庆工人中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和大批先进人物、革命干部。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之后,江青反革命集团更加变本加厉地反对工业学大庆运动。他们阻挠国务院准备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张春桥说:“现在学大庆,不得要领。”告诉他们在上海的党羽说:“他们搞他们的,我们搞我们的,不管他们那一套。”在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学大庆成为“禁区”,不准上海方面组织人员到大庆参观。还把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摄制的电影《大庆战歌》扣压了10年之久。
在70年代以后,学大庆运动仍然在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但是运动的发展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左”倾思想的色彩。197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工业学大庆》的社论,肯定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党代表大会所提出的进一步学习大庆的群众运动,提出了“大庆的道路,是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发展工业的道路”。学大庆,就是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两论”起家,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自觉地改造世界观,解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学大庆,就是大学解放军,实行政治建厂,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运动;学大庆,就是坚持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技术革新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学大庆,就是坚定地走毛主席“五七指示”的道路,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型工矿区。这篇社论的发表,确定了工业学大庆的基本方向,使工业学大庆运动掀起了又一个热潮。然而,这篇社论不仅没有改变运动前期的一些“左”的倾向,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71年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号召,将“工业学大庆”运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联系在一起。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了要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当时整个国家的政治形势下,大庆的经验越来越多地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联系起来,把典型无限拔高,把一些经验过分模式化、绝对化,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庆的广大职工顶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压力坚持生产,坚持科学的态度,坚持必要的规章制度,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到1976年,原油产量比1965年增长了6.7倍,平均每年递增达20.4%。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工业学大庆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1977年4月20日到5月10日,召开了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李先念副总理在致开幕词时指出,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把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阶段,普及大庆式企业”。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5月9日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华国锋依然认为“大庆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鞍钢宪法,十分重视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十分重视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十分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建成并发展了大庆油田,“迅速发展了生产”。认为“大庆从会战开始,就方向明确,路线对头,靠毛泽东思想靠‘两论’起家,打破修正主义办企业的框框”。他仍在错误地总结大庆的经验。这次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学大庆运动,为恢复我国被十年“文化大革命”所破坏的经济建设起了推动作用。但是,这次大会,仍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不影响到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发展。这次大会以后,全国各地的工业学大庆运动和揭批“四人帮”运动结合在一起,正如华国锋在报告中所说的,这场运动,是一场“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揭批‘四人帮’,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
全面、彻底地总结工业学大庆的经验教训,是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报告》的通知,通知首先指出,广大大庆职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武装,在60年代初,面对国外的封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结束了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在70年代,他们顶住压力,坚持生产;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千方百计,实现了稳产高产。大庆石油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践,大庆油田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历史,大庆广大干部和群众创造的一套我国自己建设和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经验,表明大庆不愧为我国工交战线的先进典型,大庆职工不愧为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通知也指出,过去在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下,把大庆的一切经验几乎都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联系起来,去总结、去拔高,总结一次,拔高一次,直到把有些经验绝对化、模式化,在宣传和推广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主要责任在当时的党中央,在有关的上级领导。在指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必须肯定大庆的许多宝贵经验,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学大寨运动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位于昔阳县东南,是海拔1000米的土石山区,800多亩土地,90%都散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上,这里穷山恶水土地薄,素有“穷山恶水沟作怪,冲走水土灾害来”的说法。农业合作化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大寨大队社员逐步改变了恶劣的生产条件,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社员生活也得到了改善。1963年秋天,大寨遇到了特大洪水灾害,大寨人10年来修好的100多条大石坝被冲毁了,层层梯田冲成大沟壑,许多房屋倒塌,但大寨大队的社员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资,靠自己的双手进行生产自救,在秋后一斤不少地完成了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大寨人这种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壮举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视。
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大寨的先进事迹。周恩来指出: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报导《大寨之路》和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介绍了大寨的事迹和经验,号召全国学习大寨。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了学习大寨革命精神的4个方面,这就是:(1)学习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心。社论说,大寨人民的革命精神,固然是穷逼出来的,但是,正如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所说,他们所以那样辛勤地和忘我地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做饭自己吃”,而是要为社会主义打基础,要让人们看看社会主义有多么远大的前途,集体经济力量有多么的大。大寨大队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虽然住在群山之中,但是并没有被太行山的山峰遮住视线,他们身在太行,眼看全国,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大寨人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把穷山沟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2)学习他们敢于藐视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大寨人用双手改造了乡村面貌,而当时全村只有50多个劳动力,集体经济又刚刚建立起来,财力、物力都很单薄。但是,大寨人民既敢于藐视困难,又认真地同困难作斗争。他们坚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依靠集体的力量,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变过来。他们没有坐等农业机械化,没有单纯依赖国家的支援,当改造自然的规划一经制订,就立即投入了战斗。社论说,我们干革命,就是要改造客观世界。而要改造客观世界,不论是同阶级敌人作斗争,或者是同自然界作斗争,就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坚决战胜困难,我们才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