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打败对手
当马仲英的部队进入阜康与吉木萨尔县一个叫紫泥泉的地方时,他们在这里遭遇了一场决以雌雄的激战。
开始马家军骁勇无比,来势凶猛,盛世才的先头部队无力抵御,几乎被打垮。
盛世才发觉敌军气焰异常嚣张,目中无人,拼命冲杀。他就召集部将们商量对策,决定采取****围歼的战术。他找到当地向导,观察了地形,发现紫泥泉子地形险恶,是个易于围歼的好地方。
当时天气阴沉,雾云弥漫,据向导说这几天会有大雨降临。
盛世才利用山炮、野炮、装甲车等重武器先把敌军阻击在要隘山口,然后,又把部队分派在紫泥泉的两山高地,隐藏起来。
他命一士兵化装成自己,身穿他的军装,腰挎长刀,手拿短枪,站在一辆指挥车上,指挥一队人马,正面出击。
在炮火掩护下,盛世才指挥队伍杀向敌军。在他的队伍里有东北义勇军一个团的部队,正是刘万魁率领的绿林好汉。
但马家军惯于打硬仗,毫不示弱,无论任何凶险,他们宁死也不退却。马家军眼见“盛世才“如此傲然,竟敢站在指挥车上向他们挥军冲杀,立刻火冒三丈,只听吼声震天,子弹呼啸,他们大喊要活捉“盛世才“
炮火连天,马家军伤亡不少人。马军指挥一怒之下,率先冲杀,众将官不顾死活奋勇而来,越过了火炮阵地。
“盛世才“大喊一声“撤“!命令司机转过头来,率领人马退向紫泥泉子。
马家军开枪打中“盛世才“的右臂,但“盛世才“依然挥动左手,指挥部队火速奔逃。马家军急于活捉“盛世才“紧追不舍,冲向紫泥泉子。但“盛世才“的战车和骑兵已转出紫泥泉子躲向山脚。
正在关键时刻,刘万魁带着一千多义勇军冲了上来,刘万魁枪法熟练,命中率高,给马家军以很大的威胁。忽然之间,西北天空狂风乍起,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间有可怕冰雹,气温骤然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时虽盛夏,省军备有皮衣,尚可应付,而马家军均着单装,冻得瑟瑟发抖,牙关哒哒作响,甚至手指麻木,无法扣动扳机,马仲英见战机劣转,即登制高点亲草机枪扫射,不料机枪忽然卡壳,屡修屡卡,偏在这个时候传来惊耗,友军和加尼牙孜已经投靠盛世才,正向三台方向移动,马仲英担心后路被抄,即率3000余人,带骆驼三千余峰,沿奇孚大道东撤,这时盛世才部不知虚实,试探地进入紫泥泉街堡,这才知道马军撤退,只留下草帽子两行,原来马家军在进入战斗前,命令每人只带步枪一支,鬼头刀一把,手榴弹4枚,其余如背包,草帽子等都要就地而放,撤退时大概夜黑雨淋,未及带走,第二天仍见一线平列,整齐地摆在原地,事后有民谣云:
马仲英,上新疆,一路顺风到阜康。
紫泥泉打败仗,草帽子留下两行。
刘万魁这个东北绿林好汉,在后来的战斗中,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腹部,不治身亡。让盛世才心疼不已。
马家军在盛军的围歼追击之下,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待他们冲出紫泥泉时,浴血奋战,无所畏惧的将士们大多阵亡,活下来的不是负伤就是半死,真正完好无损的所剩不多。他们抬着伤残的将士,冒着大雨向奇台方向遁去。
战斗之间,盛世才曾电令李笑天开飞机来炸敌军。
李笑天找陈中商量怎么办?
陈中不满地说:“哼!这个大勺子(新疆话笨蛋的意思),政变没他,夺权有他,如今送命,又用你了,别去。“
李笑天难为地说:“我当然不会去,可也不能这么硬顶啊!总得想个办法才对。“
陈中又说:“你就说飞机有毛病了。“
“对!“李笑天一拍桌子,说:“他也不懂飞机这玩意,鬼知道有无毛病,我就说出了故障,正在修,修好了就去。“
“好主意!“陈中略一沉思,“你不妨故意制造点故障,等他回来,查看时,确实飞不起,也就瞒过去啦!“
两人哈哈大笑。
李笑天当即回复盛世才,以抢修飞机故障为名,拖延时间,终于未去。
当马军溃退时,盛又电令陈中速带兵追击,陈中心想穷寇莫追,我又何必为你卖命,留下后患,让你也不的安闲,伺机图变,何乐而不为?
他回电盛世才,称病不能前往带兵,另选他人。
为何这二人对盛世才如此不满呢?
原因是政变后,这两个人都要求盛世才给他们握有实权的军职,他们都想指挥军队。然而,盛世才断定他们心怀叵测,一旦拥有军权,必然图变。
此时全疆已经大乱,浑水摸鱼乱中夺权,正可乘机飞腾,以武力称王称霸是野心家的捷径。盛世才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从此忌恨在心。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黄慕松的宣慰使团设在金树仁的公馆,他名为宣扶,实际游说各文武要员废除督办制度,改行委员会制度,借机改变现有的独裁专制,按照蒋介石的旨意,取消盛世才临时督办的权利,达到南京政府直接插手新疆的目的。
陈中等人自然拥护,常与黄慕松研究对策,并电告蒋介石不要承认现在的督办制,要求实行委员制度。南京政府派黄慕松宣慰新疆,表面上是代表中央宣布团结各民族,遏制****。实际上是想以陈中代替刘文龙,盛世才,而直接控制新疆。少壮三杰面对盛世才一时间暴露出来的独霸专横,量不容人的态度,早已深感不满,他们了解中央意图后,即决定投靠黄慕松,于是终日出入宣慰使署,忙的不亦乐乎。
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人哪有心思为盛世才卖命呢?
盛世才率军归来后,他的侦探队长立即把几份密电呈报给他。
他一看,不由大怒。这些电文均都是陈中和陶明樾等人发往南京政府的。电文内容自然是要他下台的意思。为什么他的侦探队长能拿到手呢?深谋远虑的盛世才出征前早就看出黄慕松大有取代他的架势,便暗中做好了布置。盛世才秘密让侦探队长设立内线,截获他们与南京的电文。侦探队长依令行事,才把这些电文拿到手。
凡是黄慕松有来往的人,除了以上几个人,还有刘文龙,都没有逃过侦探们的眼睛和耳朵。
盛世才从达坂城回来后,三个少壮派的行迹已经被盛世才悄悄掌握,他并不上火,也不发作,依然故我地接待他们,显得好像没事一样。
盛世才已感到迪化风云变幻,不论是中央要员黄慕松,还是三个少壮派,其中还有几个东北军将军,他们都对自己的力量构成潜在威胁。从情报中显示,一切对盛世才不利。他陷入长时间思考,无毒品、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他“啪“掏出手枪,拍在桌子上,决定除掉这三个隐患。
时隔几天,盛世才借口汇报一下紫泥泉大捷的战事,派省秘书长陶明樾通知各委员到省署会议室开会。
1933年6月26日,省府通知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地点在东花园,与会人员进入东花园后,见盛世才手持折扇独坐于画廊下。盛世才在开会现场正与刘文龙研究开会的事情。他一边喝茶一边向陆续来的老官僚们打招呼。他显得神态安详,表情自然。
此时陈中,陶明樾,李笑天等人志得意满地谈笑风生地从东花园门内走来,刚进长廊拐向会议室时,从廊下的侍卫室内冲出六个卫兵,猛然把陈中,陶明樾和李笑天三人打到在地,然后这六个卫兵分别两人一组,飞快地把这三个没有来得及提防的人捆绑起来。
他们喊叫起来,质问这是要干什么?陈中要求见盛世才,陶明樾已经吓得不能半步,李笑天则大骂“盛贼不仁!“
当开会的人们听到有人喊叫,跑出来看时,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这六个卫兵已经把陈中等人押入附近的东花园树丛里,过了一会就听见几声枪响,将少壮三杰开枪击毙了。这一切都在眼前发生,只不过几分钟。(1946年夏天,南京大学教授卢前随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来新疆,住东花园,卢先生长于诗词,散曲,他感叹少壮三杰之惨死及鄙视盛世才之狡猾恶毒与枉费心机特作《天净沙东花园小伙》一词:东园血染花红,花前伏刃藏弓,十二年噩梦,终归何用,那人枉费心工。)
盛世才听到枪响,料定大事已成,仍然装作无事的样子对大家说:“各位别怕,没你们的事。“
话刚说完,卫队长进来报告盛世才说三个人已经被解决。
盛世才平静地跟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轻声地说:“好,就地挖坑埋了。“
开会的人们顿时吓傻了眼,一个个脸色煞白,提心吊胆,唯恐大祸临头。
这时,盛世才板着面孔,深陷着眼窝,红着双颊,乌青着脸,正颜厉色地对在座的委员们说:“诸位不要惊慌,只杀这三个叛逆,与诸位无关,这三人都是野心家,阴谋家,趁我出征之际,阴谋叛乱,推翻现政府,现有城防团长作证。“
于是,盛世才的一位亲信,担任城防的胡振林团长出面做了伪证--说这三个人要他发动推翻现政府的叛乱,被他以缓兵之计拖住了。
大家听后,似信非信都大气不敢出低着头。
盛世才见状,知道已经到了火候,该他采取以退为进的计谋了。
“诸位,我盛某既然被大家推为督办,我就要尽职尽责,决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想不到我一片苦心却换来了叛变,我出征剿匪是为全疆和平,为的是维持现在政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想不到我在前线杀敌,竟有人在我背后捅刀,既然要推翻督办制度,改行军事委员会制度,那当初为何要让我当督办呢?如果这样的话,我盛某明日就去塔城,回东北老家抗日去,何必这样暗算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有那黄慕松,趁机捣蛋,真让我费解,难道他真不知道新疆的现状吗?“
他越说越气愤,猛然把手中的香烟一折两断,狠狠扔在地上。他负气地说:“我既无德无能,也不愿恋此督办高位,你们再推选出一位有才有德的吧!我就辞职,我走,我走!我如今就率着本部人马开驻塔城,“他说着站起来要走。
宦海沉浮了三十年的老官僚刘文龙读了不少书,见过不少阵势,自然心明眼亮,早摸透了他的心事,心想他这明摆着要挟,当他一提黄慕松时,便有些坐不住了,唯恐自己受害,于是当即站起来说:“晋庸!你是新疆少不了的栋梁之材,新疆不能没有你,你千万不能走!“
他说着把盛世才拉回作为,又接着说:“你功绩显赫,东征凯旋,身为督办,当之无愧,决不能辞职,你若辞职,我决不当这个主席!“
刘文龙说到最后,竟然声音哽咽,禁不住流出了眼泪。他为何突然称盛世才为“晋庸“?这就是他的策略,因为盛世才的字为晋庸。这晋庸意即为超出庸碌之辈,表明盛世才是个有志向有抱负有才干的人。他自当主席以来,常与盛世才研究治新政策,平日来往较多,渐渐熟悉了盛世才的性格,常以资深自居,口称晋庸。今日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口称晋庸,一来表示亲切,二来暗指盛世才才干不凡,以便博得盛世才的欢喜。大家看刘文龙如此垂泪挽留,当然也不甘落后,纷纷发言表示附和,并按着刘文龙的调子评功摆好,百般讨好起来。
身为教育厅长的张馨竟然说:“没有盛督办,就没有我这个教育厅长,我坚持督办制度,我建议以维持会的名义,立即敦促黄慕松致电南京政府,要求正式委任盛督办为督办,刘主席为主席,大家说怎么样啊?“
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张馨一看盛世才杀死了陈中等人,他怕自己受牵连,遭受不幸,故意表明自己不是他们的同伙,也没受黄慕松的影响,才这样慷慨激昂的发表意见。
在座的委员们一致同意张馨的提议。
盛世才一看戏也演的差不多了,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既然诸位如此挽留,我也就不推辞大家的好意了。不过,还是以维持会的名义,向黄慕松请愿,否则的话,一事无成,诸位意见如何?“
“好!就照督办的意思,向他请愿。“各委员纷纷赞同。
散会之后,盛世才立即下令卫队,包围了黄慕松的宣慰使署。
黄慕松和他手下的人已经知道陈中三人被杀的消息,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盛世才排除异己的做法,也明白此举是针对他们而来的,每个人都处于恐惧之中。
当他们被卫队突然包围后,畏惧心理更加慌乱,都预感到死神在向他们逼近。
人总是有逃生的想法,不过因境而异,因缘不同,除非他下定以死献身的决心,那又是另一外一种情形。
此时有人惊慌失措,有人被吓昏了头,有人干脆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但也有大胆的想冲出去逃命。结果有两个人从后门探出四下张望想逃生。当他们刚一伸出腿来迈出大门,立即听到两声枪响。那是卫队的人开的枪,那枪法可真准--他们都是盛世才在军官学校亲手教会的,严格训练出来的。可以称得上是百发百中。那两枪是由同一人连射的,他打的不是这逃生的两个人脑袋,而是他们漂亮的礼帽。随着两顶礼帽的洞穿而飞,这两个逃生者立刻龟缩回去,奔进原来的住房。他们失魂落魄的狼狈相和惊悸的叫声让黄慕松更加吃惊,更加害怕,心想这下可算完了。
他们都在后悔中抱怨,这个盛世才可真是心狠手辣,竟敢对中央大员们动杀机,他们都在后悔地说身处边陲远离南京,如今招致这杀身之祸,有谁能来顾及,蒋介石又在哪里?早知这样,真不该来啊!
就在他们乱成一窝蜂的时候,张馨领着省政府的委员们来了。
一进门,张馨首先发话了。“黄次长,我们都是委员会的委员,刚开完会,来向你请愿来啦!委员们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你尽快通电南京政府,批准我们的督办制度,委任盛世才为督办,刘文龙为省主席,以便稳定新疆的局势,你看如何?“
“是的,我们众委员一致这样要求,请你立刻向南京政府致电报告。“
众委员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黄慕松一见这阵势,立即表态:“好,好!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愿意根据你们的要求向南京通电报告。“
“那就及早发电,我们静等消息。!“张馨说完,领着众委员们走了。
黄慕松心想:别无选择,只有如此,方可保命。
宣慰的随员中有人说:“这就叫先兵后礼,不从的话,我们都别想脱身。“
又有人说:“凶吉难测,谁知道他下一步该怎么处置我们。“
还有人说:“也许这是个陷阱,即使发了电文,也难逃一死,不如通电蒋总司令,出面救我们。“
“不行!强龙难压地头蛇。蒋总司令远在千里之外,又有何能耐?须知远水解不了近渴!“
..
正当大家纷纷议论的时候,刘文龙来了。
他一见黄慕松立即上前握着他的手,深表歉意地说:“实在对不起,让各位受惊啦!盛督办怕有人乘机伤害各位,才派兵保护大家的人身安全,别无他图,请不要误会,请黄次长随我去见盛督办,有要事面谈,请吧!“
“好吧,!“黄慕松心想这是摊牌了,看来非去不成。“请刘主席引路。“
说完他一扬手,跟着刘文龙走了。
他二人一进省署刘文龙办公室,盛世才立即站起来迎上去握住黄慕松的手亲热地说:“啊!黄次长让你受惊啦!实在对不起,我接到情报,有歹徒要谋杀你,情况紧急,事先来不及请示您,就先让卫队把你保护住了,请多包涵。“
他说完把黄慕松让在沙发上,又是递烟,又是泡茶,显得非常亲切。
黄慕松心想:这又是一席鬼话,但嘴上却说:“多谢盛督办的好意,但不知刺杀我的歹徒是何许人也,从何而来,又为何要杀我呢?“
盛世才故作严肃地说:“这好办,我想让你见见刺客,你自然明白。“
他说完当即一声传呼,两名侦探队员押着一个头脸是血的彪形大汉走进房门。
这位彪形大汉一身行商打扮,戴幅有色眼镜,头发乌黑。满口河州话。他的双手被反绑着,双脚锁着锁链,低垂着脑袋。
盛世才拿出一份供词,让他看了看说:“这是你的供词吗?“
犯人说:“是的。“
盛世才又说道:“你是谁派来的?“
“我是马仲英派来的。“
“任务是什么?“
“马匪让我刺杀黄慕松。“
“为何要这样做?“
“马匪说他代表中央与督办勾结,承认现督办制,若杀了他,嫁祸于督办,中央必然追究督办,不承认现督办,可以支持马匪打督办。“
“你认识黄次长吗?“
“原先不认识,根据马匪给的照片,我们在兰州认下了他。“
“他现在何地?“
犯人抬头一望黄慕松,说:“就坐在这儿。“
“你为何不在兰州行刺呢?“
“兰州不是督办的辖区,我们的任务是在迪化行刺。“
“这样就归罪于我们了,是吗?“
“是的。“
“你们一块几个人?“
“两个人。“
“另外一个人呢?“
“他是头,逃走了。“
“逃向哪里?“
“这,我就不知道了。“
黄慕松听后狐疑不决,但却装出吃惊的样子,叹一口气。借着喝茶的机会遮掩脸上极为复杂的表情。
盛世才收回供词,放回公文包,对侦探伸出一指说:“押走!“
犯人被押出门。
盛世才转脸又对黄慕松说:“黄次长,你看这多危险,根据我们的情报,那另外一个刺客还藏在迪化,随时都有可能对你行刺,所以我才保护你们,请再委屈几天,等抓住另一个刺客,你们就可行动自便了。“
说到这里,忽然听到两声枪响从东花园传来,黄慕松急问:“这是怎么回事?“
盛世才微微一笑说:“刚才那个刺客,被枪决了。“
“哦!是这么回事,该枪决,该枪决!“黄慕松说着站起来望着东花园。
“黄次长,你随我来。“盛世才说完不容对方推辞,一摆手,领着黄慕松和刘文龙去到东花园观看死者尸体。
黄慕松看到在血泊中的人正是刚才那位刺客。黄慕松脸色发白,心中忐忑,心想这个盛世才可谓心肠歹毒啊!
刘文龙表情木然,内心确是极不平静。
这个所谓的刺客是马仲英的一个排长,是年21岁,他是在紫泥泉子战役中被盛世才活捉后押入监狱的。此人父母亲人均在河州。他思乡心切,几次逃跑,想回到河州。盛世才抓住他的心理,许诺只要他供出上面那些话,便可放他求生回乡。此人拒绝照办,几经严刑,又加诱骗,终于按盛世才的话招供画押。临进门侦探告诉他房中一共有三人,盛世才,刘文龙他已经见过。
那剩下的一人只好就是黄慕松了。所以,他说出了行刺的对象--黄慕松。
假戏真演,使黄慕松精神恍惚,半信半疑,坐立不安。但有一点他是坚信不移的,那就是他必须立即回电南京,要求蒋介石任命盛世才为督办。否则他是无法脱身的。
回到房里,盛世才又依原先的说法把陈中等三人的“罪状“对黄慕松讲述了一遍,黄慕松更加心烦意乱。
盛世才提出要他向南京发电。
少壮三杰的被杀,让蒋介石在新疆找代理人的希望化为乌有。
黄慕松把拟好的电文,当着盛世才和刘文龙的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让这两个人过目一遍,这两个人表示无异议。电告中央,新疆僻处强邻,情形复杂,隐忧四伏,非定重心难期安静。查暂时督办盛世才,暂时主席刘文龙,辛劳维持,业经数月,拟请地方既予真除,庶名位既正,责任更专,有裨时局,殊非浅鲜,伏祈鉴核,迅赐发表,以定人心..新疆地处边陲,外有外国敌特骚扰,内有处于****,现在已经由盛世才平定了叛乱,形势稳定,众委员们一致要求实行督办制,推选盛世才为督办。
黄慕松经视察宣慰,盛刘二人完全有能力治理好新疆,说他们拥护南京政府,愿在南京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治理好新疆,请南京政府迅速命令委任盛世才为督办,刘文龙为省主席。
电文明码发往南京政府,给蒋介石汪精卫各发一份。完事之后,盛世才仍以保护为名,把黄慕松安排在督署行辕居住,派卫兵保护,但实际被软禁起来,作为人质等候蒋介石的委任状。
宣慰使署仍由卫兵们日夜把守,不准任何一个人随意外出。
于是盛世才又向中央表白一番,蒋介石收到黄慕松的呈电,一看这次的内容与前几次迥然不同,而且口吻相当恳切,一经琢磨,就知道黄慕松肯定已被软禁。黄慕松是蒋介石的心腹人物,不忍舍弃,而且黄慕松好像知道新疆许多内幕。蒋介石心想,若不换回黄慕松这个人质,下次再派人员赴新疆活动的话,有谁又肯去呢?蒋介石想,即使任命你盛世才,也难保你永远称王,到时伺机图谋,主动权还不是仍在我手?他想通之后,与主持行政院的汪精卫碰头商量,二人各回一电,要盛世才和刘文龙表明态度,必须服从南京政府的统一领导,其外交与军事统一交由中央指挥,方可通电任命。
盛世才和刘文龙收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电文后,当即研究了一番,以恳切而又中肯的言词表示愿为南京政府效忠不二,并忠肯发出誓词:新疆的军政外交等诸项大事均由南京统一调遣。
南京政府看过呈电,觉得他二人效忠投诚决心很大,考虑到新疆边远,一时无法顾及,又怕苏联趁虚而入占据新疆,便通电发表刘文龙,盛世才,张培元等人为新疆省政府委员,刘文龙任省政府主席,盛世才任新疆边防督办,张培元任伊犁地区屯垦使兼任新编第八师师长。
这是发生在1933年8月1日的事情。
盛世才看到伊犁的张培元同时被任职,自然明白蒋介石的用心在于通过张培元的势力来要挟他,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不过他总算可以以中央名义名正言顺地履行督办的权利了。至于蒋介石心想遥控,但他毕竟鞭长莫及,听与不听还不是取决于我盛某人,谅他老蒋又有何法?盛世才想过后冷笑一声,把蒋汪二人的电文锁进抽屉。踌躇满志的盛世才把黄慕松请到家里设宴款待,亲热无比。
他口称黄兄,说起南京往事:“啊!黄兄,你我当年在南京就是上下级的关系啦!今日你赴新指导,助兄弟之谊,为弟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黄慕松也想趁机脱身,自然表白道:“晋庸弟治新有方,为兄早有耳闻,本当早与你商讨任命之事,不巧来后只与你一面,你就出征平叛去了,险遭误会,请老弟不要记在心上,我回南京后,一定对总司令多多美言,日后有什么为难之事,为兄在南京一定鼎立相帮。“
“听说关于陈中三人之事,南京与上海有报纸披露,歪曲真相,请为兄回去之后加以澄清,以正视听,为弟感激不尽。“
“那是自然,请老弟放心好了。“
宴会后,盛世才送给黄慕松一块和田玉,百两黄金,作为酬谢。
黄慕松自然见物体喜形于色,高兴地握住盛世才的手连声道谢,早把软禁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与此同时,他又大宴款待了黄慕松的宣慰使随行人员,给每人分送了一些礼物,并亲自向他们致歉,说照顾不周,务请多加原谅。
然后,他和刘文龙亲自把他们送上飞机,飞往南京。
